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西瓜大量生產的時間稱為什麼

西瓜大量生產的時間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30 03:44:09

Ⅰ 西瓜的生長周期是多久

不同品種的西瓜成熟期不同,西瓜有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晚熟品種。具體時間如下:

早熟品種,從播種到收瓜需90-90天,瓜成熟快,從雌花開放到成熟需要25-30d0株酬小,適合密植。

中熟品種,北方從播種到收瓜需90-100天,瓜成熟稍晚,從雌花開放到成熟需要30-40天,株型較大,長勢強。該類品種的瓜大、皮厚,較耐運輸和貯存。

晚熟品種,北方從播種到收瓜需100-120天,軟培較少,瓜大,耐貯存。

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質壤土,旱地5年以內、水田3年以內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栽培。

西瓜的生長習性

一年生蔓生藤本;莖、枝粗壯,具明顯的棱溝,被長而密的白色或淡黃褐色長柔毛。卷須較粗壯,具短柔毛,2歧,葉柄粗,長3-12厘米,粗0.2-0.4厘米,具不明顯的溝紋,密被柔毛;葉片紙質,輪廓三角狀卵形,帶白綠色,長8-20厘米,寬5-15厘米,兩面具短硬毛,脈上和背面較多,3深裂,中裂片較長,倒卵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裂片又羽狀或二重羽狀淺裂或深裂,邊緣波狀或有疏齒,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數淺鋸齒,先端鈍圓,葉片基部心形,有時形成半圓形的彎缺,彎缺寬1-2厘米,深0.5-0.8厘米。

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於葉腋。雄花:花梗長3-4厘米,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花萼筒寬鍾形,密被長柔毛,花萼裂片狹披針形,與花萼筒近等長,長2-3毫米;花冠淡黃色,徑2.5-3厘米,外面帶綠色,被長柔毛,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1.5厘米,寬0.5-0.8厘米,頂端鈍或稍尖,脈黃褐色,被毛;雄蕊3,近離生,1枚1室,2枚2室,花絲短,葯室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與雄花同;子房卵形,長0.5-0.8厘米,寬0.4厘米,密被長柔毛,花柱長4-5毫米,柱頭3,腎形。

Ⅱ 西瓜的生長過程是什麼

西瓜生長的過程:
西瓜屬一年生蔓性作物,從種子到種子為一個生育周期,全過程一般需100-120天。整個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不同階段的形態發生、生理作用、環境要求不同,同時各時期又互相聯系,互為影響。按西瓜各生育階段特點不同可劃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結果期四個時期。
一、發芽期
從播種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為發芽期,一般需7-13天。種子發芽時,吸水量為種子重量60%-70%。發芽適溫28-30℃。低於25℃,發芽期延長,發芽率降低,幼苗瘦弱。超過35℃,發芽率明顯降低,幼苗生長瘦弱。變溫處理,可縮短發芽期,提高發芽率和幼苗素質。
生產上採用冷床、溫床育苗,當幼苗出土70%左右時,應立即降溫,白天氣溫為22-25℃,夜間13-15℃,地溫保持18-20℃,以免形成高腳苗。
二、幼苗期
從第1片真葉到5-6片真葉展開,稱西瓜的幼苗期或團棵期,通常需30天左右。此期間節間短縮呈直立狀,葉片分化較快,但葉片生長和葉面積擴大較慢,而根系和新器官分化旺盛,幼苗期頂端已出現8-9個分化完全的小葉和2-3個葉原基,並進行花的分化。
在生產上應採取鬆土增溫方式,以促進根的生長和雌花的分化。
三、抽蔓期
從團棵到留果節位的雌花開放為抽蔓期,是營養生長的主要時期,並標志著幼苗期結束。植株從團棵至第一朵雌花開放,約需18天左右,以後每4天左右開一朵雌花。抽蔓期以長蔓、長葉為主,節間迅速伸長,植株由直立變為匍伏狀態,葉片和葉面積擴大極快,一般4-5天出現一片大葉。植株生長旺盛,為花的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而根系則由旺盛生長逐漸轉緩,至伸蔓結束,根系發育基本完成。
在生產上,根據抽蔓期生長特點,前期應促蔓、葉充分生長,為以後的開花結果打好基礎,栽培管理上以促為主,當蔓長30厘米左右時,追施餅肥或復合肥,促蔓生長。抽蔓後期一方面蔓、葉繼續旺盛生長,又要適當防止營養生長過旺,以免延遲或影響開花坐果,在栽培上應以控為主,採用整枝、壓蔓、控制肥水等措施,防止瘋長和化瓜。
四、結果期
從坐果部位的雌花開放到果實充分成熟時止為結果期,此期約需25-40天,根據果實形態變化及生長特點的不同,結果期又分前期、中期和後期。
1、前期。從留果節位的雌花開放到果實退毛為止,又稱坐果期,約需4-6天。雌花開放後,子房開始膨大,瓜面上絨毛逐漸稀疏,整個果實也顯得有光澤,此時莖、葉繼續旺盛生長,而幼瓜生長緩慢,是二者爭奪養分最激烈的階段,是植株由營養生長為主向生殖生長為主的轉折階段,是決定坐果與否的關鍵時期。在生產上以控為主,及時整枝、壓蔓,適當節制肥水,控制蔓、葉生長,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促進坐果。
2、中期。從果實退毛開始到果實定果止,為果實膨大期,約需18-24天。此時,果實急劇膨大,因此物質大量向果實中轉運,蔓、葉生長開始減緩,是決定瓜個大小、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生產上應重施膨瓜肥,加強肥水管理,以擴大和維持葉面積,提高光合作用,防止缺水脫肥。同時適當留果、摘心,使養分在莖葉與果實中合理分配。亦可進行根外追肥,防止早衰。
3、後期。從定果到果實充分成熟時止,約需7-10天,此時,果實基本定型,生長量轉小,而果實內部物質發生變化,糖分轉化,特別是蔗糖含量迅速增加,西瓜甜度提高。同時果肉顏色逐漸變深,果皮變硬,比較光滑,富有光澤,條紋和網斑變得清晰,出現蠟粉。

Ⅲ 西瓜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西瓜傳入中國新疆地區大約是在唐代初年,而傳入中國內地大約是在五代、宋遼時期。

西瓜一詞見於《新五代史》:「(胡矯)居虜中七年,當周廣順三年亡歸中國,略能道其所見,雲:自幽州西北入居庸關,明日又西北入石門關……又行三日,遂至上京,……自上京東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東行,地勢漸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數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雲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

1995年夏秋之際,考古人員在赤峰市敖漢旗境內一座大型壁畫墓中,發現了中國迄今已知時代最早的西瓜圖畫(見圖) 。從而證實了胡嶠的記載是可信的。

然而,契丹只是把西瓜從西域帶到了他們所統治的北方地區,至於南方西瓜種植則在其後。據現已發現的南宋施州郡守秦伯玉於咸淳六年(1270)所立《西瓜碑》的記載,推測淮西(南?)地區種植西瓜的時間開始於南宋紹熙元年(1190)前後。

但當時所種的西瓜,瓜種可能並不是直接來自北方,因為碑中另外還提到了一種「回回瓜」,它是庚子嘉熙(1240)「北游帶過種來」,咸淳五年(1269)試種並取得成功的。

Ⅳ 西瓜是在什麼季節成熟

要看地理位置的,南邊一點的熟早點,北一點的熟晚點,還看海拔等,不過大概時間在6、7、8月之間。

Ⅳ 西瓜的生長周期是什麼時候

(1)發芽期。以種子胚性器官生長為主,主要是依靠種子內貯存營養,供應胚芽胚軸生長。因此,對溫度、水分及氣體條件要求嚴格,在20~25℃溫度條件下需7~10d。
(2)幼苗期。由真葉顯露到4~5葉團棵時為止為幼苗期,一般需持續30~35d,此期幼苗莖的伸長生長速度減緩,葉片開始生長,並進行花芽分化,當幼苗5片葉時,其頂端已具有8~9片分化完全葉片,栽培上應採取各種措施促進根系生長,為以後各階段生長准備好條件。
(3)抽蔓期。從團棵到第一留瓜節位雌花開放時為止為抽蔓期,一般為25d左右,團棵以後,植株迅速伸長生長,植株由直立生長轉變為匍匐生長,地上部各器官進入迅速生長階段,抽蔓期內植株上雄花和雌花不斷分化,花蕾開放,為果實生長奠定了基礎。
(4)開花結果期。
坐果期:由雌花開放到褪毛,一般經過4~5d,雌花開放後,果實開始生長,因果實生長使果面上密生的絨毛變得稀疏,整個果實光亮,稱之為褪毛,到褪毛時止,果實生長量有限,但這段時間是授粉受精,果實能否坐住的關鍵時刻。

Ⅵ 西瓜什麼時候成熟

西瓜一般在6月-9月成熟。
西瓜堪稱「瓜中之王」,原產於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時期引入中土。屬葫蘆科,有多個種子。
中國南北皆有西瓜栽培,西瓜是一種雙子葉開花植物,植株形狀像藤蔓,葉子呈羽毛狀。它所結出的果實是瓠果,為葫蘆科瓜類所特有的一種肉質果,是由3個心皮具有側膜胎座的下位子房發育而成的假果。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為發達的胎座。果實外皮光滑,呈綠色或黃色,果瓤多汁為紅色或黃色,罕見白瓤。西瓜性寒,味甘甜;它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有助於治胸膈氣壅,滿悶不舒服,小便不利,口鼻生瘡,暑熱,中暑,解酒毒等症。皮還可以做菜、入葯等。
1、西瓜不能和羊肉一起吃:吃羊肉後進食西瓜容易「傷元氣」,是因為羊肉性味甘熱,而西瓜性寒,屬生冷之品,進食後不僅大大降低了羊肉的溫補作用,且有礙脾胃。對於患有陽虛或脾虛的患者,極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調。
2、西瓜與油果子相剋:這兩種食物如果同食,容易發生嘔吐。
3、西瓜和油炸物:下痢
4、西瓜和八寶丹:中毒。
西瓜必須洗干凈才可以吃
西瓜須洗凈後,用干凈刀切開食用,切忌不洗瓜和刀就切開,不可食被蚊、蠅等爬叮過的瓜瓤,謹防病從口入。
少吃冰西瓜
雖然大熱天吃冰西瓜的解暑效果很好,但對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損傷,所以應注意把握好吃的溫度和數量。最好把西瓜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層,這里的溫度大約是8-10℃,這個溫度口味也最好,每次吃的量不要超過500克,且要慢慢地吃。對於有齲齒(蛀牙)和遇冷後即會感到酸、痛的牙過敏者,以及胃腸功能不佳者就不宜吃冰西瓜。
不要吃打開過久的西瓜
氣溫高,西瓜打開過久易變質、繁殖病菌,食用了會導致腸道傳染病。因此,吃西瓜應注意選擇成熟的新鮮西瓜。
不要吃得過多,否則傷脾胃,引起咽喉炎
西瓜是生冷之品,吃多了易傷脾胃,所以,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大便滑泄者少食為宜,多食則會腹脹、腹瀉、食慾下降,還會積寒助濕,導致疾病。一次食入西瓜過多,西瓜中的大量水分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腸道抵抗力下降。
感冒初期不要吃西瓜
感冒初期不要吃西瓜,否則會使感冒加重或延長治癒的時間。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其初期都屬於表症,應採用使病邪從表而解的發散辦法來治療。中醫認為,表未解不可攻里,否則會使表邪入里,病情加重。在感冒初期,病邪在表之際,吃西瓜就相當於服用清里熱的葯物,會引邪入里,使感冒加重或延長治癒的時間。不過,當感冒加重出現了高熱、口渴、咽痛、尿黃赤等熱症時,在正常用葯的同時,可吃些西瓜,有助於感冒的痊癒。

Ⅶ 西瓜在哪個季節成熟

西瓜普遍成熟的季節在5-9月間。

西瓜成熟的快慢,受溫度、光照強度和時間的影響,最好在授粉時註明日期,預計成熟時採取樣瓜剖開果實,測其糖分並品嘗,確認成熟以後按標記分批採收。

西瓜喜溫暖、乾燥的氣候、不耐寒,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24-30度,根系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30-32度,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14度。西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較大的晝夜溫差。

西瓜耐旱、不耐濕,陰雨天多時,濕度過大,易感病。西瓜喜光照,西瓜生育期長,因此需要大量養分。



(7)西瓜大量生產的時間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西瓜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熱煩躁。有「天生白虎湯」之稱,中國民間諺語雲:夏日吃西瓜,葯物不用抓。說明暑夏最適宜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熱、發汗多,還可以補充水分,故號稱夏季瓜果之王。

在新疆哈密地方日夜溫差大,白天熱,夜寒冷,故俚語雲:朝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西瓜種類可以分為鮮食西瓜和籽用西瓜。選育的西瓜品種多為鮮食西瓜,是西瓜栽培的主要類型,在西瓜種類中是雜種優勢利用程度最高的;籽用西瓜適應性強,側蔓結實率高,管理較為粗放,西瓜選種與鮮食西瓜相同。

內蒙古、甘肅、新疆等省區是中國籽用西瓜的主要生產地。

Ⅷ 西瓜起源於什麼時期

西瓜的原產地在非洲熱帶的乾旱沙漠地帶。考古學家現已在埃及古墓中,發現有西瓜子和葉片;在南非卡拉哈里半沙漠地區,迄今為止,仍有野生西瓜種;而且根據西瓜熱耐旱的特點,南非小氣候環境和風土條件也非常適合西瓜起源的自然搖籃。因此現在一般認為西瓜起源於非洲。

西瓜的傳播首先從埃及傳到小亞細亞地區,一支沿地中海北岸傳到歐洲腹地,十九世紀中葉移植到美國,又進入北美和南美。另一支則經波斯向東傳入印度;向北經阿富汗,越帕米爾高原,沿絲綢之路傳入西域、回紇,引種到中國內地。

(8)西瓜大量生產的時間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西瓜的傳說: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

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里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

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Ⅸ 河南省現時那裡有西瓜大量上市,,求西瓜產地

河南開封汴梁,地處平原,土地是肥沃的沙土地,西瓜是開封的傳統特產,馳名古今,暢銷中外。其特點是:皮薄汁多,瓢沙脆甜,清利可口。民間素有"肖縣石榴碭山梨,汴梁西瓜紅到皮"之諺語。因開封古稱"汴梁",萬事故開封一帶生產的西瓜都叫"汴梁西瓜"。
開封西瓜大量上市時間為6月底---9月初。

熱點內容
為什麼找不到壓縮軟體 發布:2025-02-12 18:38:49 瀏覽:89
騰訊為什麼找不到投屏的 發布:2025-02-12 18:35:54 瀏覽:621
喜宴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12 18:33:22 瀏覽:957
為什麼女朋友總是晚上出去玩 發布:2025-02-12 18:28:31 瀏覽:229
牙齒為什麼白天會流血晚上不會 發布:2025-02-12 18:23:35 瀏覽:725
為什麼買的小米有紅顆粒 發布:2025-02-12 18:17:22 瀏覽:427
銀耳煮時間長了為什麼還不出膠 發布:2025-02-12 17:59:39 瀏覽:531
埋線雙眼皮為什麼眼睛模糊 發布:2025-02-12 17:45:27 瀏覽:624
為什麼吃完熱東西鼻子變紅 發布:2025-02-12 17:41:05 瀏覽:842
為什麼坐飛機要一天時間 發布:2025-02-12 17:41:01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