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時間為什麼會回升雨量
1.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一到,氣溫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中國有許多節氣,相信許多小夥伴們在小的時候,就已經被老師要求背誦二十四節氣歌。每一個節氣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其中,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一到,氣溫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氣溫再沒有寒冷,氣溫逐漸回升。
穀雨時節,中國內陸的大部分地區氣溫有明顯的回升,空氣濕度加大。許多地區會迎來第一場大雨,降水量基本上都可以達到50毫米左右,這對於插水稻的地區十分有利。
2. 穀雨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穀雨是在每年陽歷的4月20日或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語有雲:「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2度,當日太陽到達黃經30度,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五尺三寸二分,相當於今天的1.313米,夜晚觀測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辰的位置,也就是東南方,這時一般為農歷三月,又叫辰月或蠶月。
穀雨後的氣溫迅速回升,從這一天起,雨量開始增多,充沛的雨水適合農作物的生長。穀雨時節和前面的雨水節不同。雨水是寒冷的冬天轉暖後的初春雨,氣溫低,水霧細綿綿,隨春風飄落,有時落地後過夜即凍成冰。而穀雨時已經是春季的末尾,氣溫穩定,很少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了,空氣濕潤,雨量充沛,對農作物的播種及生長是極為有利的,這時的雨指的是「雨生百穀」,而其中谷的意思不僅僅是指的我們所說到的穀子,它是指五穀雜糧的總稱,也就是指農作物。
3. 穀雨幾點幾分
穀雨的時間是4月20日4時33分。將迎來「穀雨」節氣。此時節,楊花飛舞,柳絮飄揚,牡丹吐蕊,百穀茁長,正是萬物靈動的大好時光。
歷史學者介紹說,每年陽歷的4月19日、20日或21日,為穀雨節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在傳統農耕文化中,穀雨節氣將「谷」和「雨」聯系起來,表示降水狀況和「雨生百穀」。穀雨節氣後,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進一步加大,極適合谷類作物生長。
由於天氣晴好,百花競放,楊花柳絮到處飄揚,凡過敏體質者應注意自我防護,以防花粉症或鼻炎等發作。飲食上適當減少高蛋白質和高熱量食物攝入。又由於雨水變多,空氣濕度漸增。清熱潤燥的食物,如薏仁、扁豆、赤小豆等。注意「養陽」,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如跳健身操、打太極拳、慢跑等,或去遠足踏青,親近自然,怡情養性。
4. 24節氣穀雨的典故具體介紹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後氣溫回升速度加快,雨量增多,蘊含著“雨生百穀”的意思。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24節氣穀雨的由來和典故。
穀雨節氣的由來
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這個春季將盡、夏季將至的季節,池塘里的浮萍開始生長,春茶也在這個時節前後採收。此時此刻,給人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謂“一年之季在於春”。進入公歷四月的穀雨節氣,跟早春二月時的雨水節氣,雖同有一個“雨”字,但在涵義上有著很大的區別。雨水節氣,不見雪花飛舞,靜聽春雨無聲,意味著黃河中下游地區開始下雨。
24節氣穀雨的典故
這穀雨二字為什麼用它做節氣名,還得從倉頡造字說起。
開天闢地以後,人類經過了幾十萬年沒有文字的日子。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自一個住在溝里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
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里看。這一看不要緊,卻看見地上立著個金人。他心裡嘀咕了:這是咋搞的,哪兒來的這金人?莫非是在做夢?正想著,東鄰西舍的公雞嗚嗚啼叫,不一會天亮了,金人仍穩穩當當地立在地上。他想起夢中聽見的喊聲,明白了這金人是天上神仙給自己的獎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於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對神靈的感謝。第二天,他叫來全村的小夥子,連抬帶推地把金人送到黃帝宮中。黃帝問起金人來歷,他只說偶然撿的,並說這是天下之物。理應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撿得,不敢占為私有,特來晉獻。黃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著收受了。可是,過了四五天,正當黃帝和群臣觀賞金人時,突然飛來一道霞光,金人不見了。黃帝心裡非常難受,卻弄不清金人哪兒去了,便派人去給倉頡報訊。
卻說倉頡正在酣睡,夢中又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那人又說:“好,我去報告玉帝讓他把金人收回去,給你送些穀子。”聽到這兒,倉頡醒來了,一看窗外,只見滿天繁星,知道是在做夢,也就沒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滿天里向下落穀粒。那穀粒下得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倉頡既奇怪又高興,急忙跑出門去,只見那穀粒鋪遍了整個村子,鋪滿了山川平地。鄉親們也十分驚異,個個人都向家裡攬穀子。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對自己的獎勵,便急忙去報告給黃帝。他走到半路,碰見了黃帝派來的人,相互說清情況,又一塊去見黃帝。黃帝聽了倉頡的一番匯報,也深感倉頡的功勞是應該大力表彰的。於是,他把下穀子雨這一天做為一個節日,叫做穀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從此,穀雨節便一直延續下來了。白水人民都把這一天做為祭祀倉頡的節日。
穀雨天氣特點
風沙
按照二十四節氣,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就意味著春將盡,夏將至,冷空氣大舉南侵的情況比較少了,但影響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並不消停。但是4月底到5月初,氣溫畢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出現大風、沙塵天氣比較常見。
春旱
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區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 在民間有個說法,在清明和穀雨這兩個節氣期間,雨水緊缺,穀雨期間,海南島、川西、廣西西部、西北、華北的人們更加渴望雨水,一般年景,晴天多、日照強、蒸發大、多風沙、空氣干,此時的雨水更是貴如油。
強對流天氣
在4-8月份是一年中強對流天氣的高峰期,一般來說進入5月份後,在南方的許多地區會出現局部的冰雹、狂風、龍卷風等災害性天氣,而且頻率會明顯的增多。
大暴雨
在中國長江中下游、江南一帶,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也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有的局部地區還會出現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隨著雨量的明顯增多,長時間的降雨天氣還有可能會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
猜你喜歡:
1. 穀雨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2. 穀雨是怎麼來的
3. 穀雨節氣的由來
4. 穀雨節氣穀雨是什麼意思
5. 穀雨節氣來了,今穀雨前後的天氣特點是什麼
穀雨在每年的4月19日到21日,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當穀雨到來時,就意味著春季寒潮的結束。取自古人“雨生百穀”,意思是土地經過了春雨的浸潤之後,土壤里的肥料都達到了非常豐富的程度。如果在這個時間進行農作物的耕種,那麼就非常容易生長,因此古代就將穀雨作為農忙的季節標志。
其次,在降雨方面。北太平洋西伯利亞寒冷氣流經常南下,與從印度洋來的暖濕氣流經常迎面相撞,而在相接觸的鋒面往往會形成鋒面雨。在鋒面的一側就會伴隨有大風、降雨等天氣,因此常常也有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貴如油等說法。穀雨之前的雨往往是細而緩的。從古至今,常常也有人以牛毛來形容春天裡的細雨。在穀雨之後西伯利亞高壓退至北極圈以北。而印度洋上升的暖濕氣流和副熱帶高壓占據中國大部分地區。災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印度洋暖濕氣流的雙重控制下,中國將迎來梅雨,氣溫升高,常常會有雷電,大風等天氣狀況。因此,抓住穀雨前後最佳的。春播時節對農民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