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潮汕人為什麼晚上不能出門
❶ 中元節晚上為什麼不能夜遊
怕撞鬼
都說中元節的晚上不可以出門,主要是因為中元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而這天晚上陰氣最重,晚上出門的話可能會遇到鬼,所以中元節的晚上不能出門。
中元節晚上為什麼不能出門這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不管中元節晚上是不是真的有鬼,晚上出門都是不安全的,所以盡量不要在晚上出門哦!
❷ 為什麼中元節下午六點不可以出門 中元節出門會有什麼後果
導讀:傳統節日之所以成為傳統,那是因為人們在代代相傳,就比如中元節,父母都會給小輩傳達中元節下午六點後不出門的思想,那麼為什麼中元節下午六點不可以出門?中元節出門會有什麼後果呢?想知道,就來看看我的介紹吧。
為什麼中元節下午六點不可以出門
主要在於夜幕降臨,也就是日落之後就不能出門,不過各地天黑的時間不同,時間上面還是需要自己把控,天已經有點黑的時候就不要出門了。
特別是中元節不懂得禁忌和八字較差的人,更不可在此期間在外獨自游盪,很容易有鬼上身的風險,另外女人在經期或者產後、術後也要避免在晚上出門。一般在6點半以後,即天黑之後不要出門,應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家。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中元節出門會有什麼後果
一般人們會到天黑之後開始燒紙錢。要天黑透才去燒,天沒有黑誰敢出來取錢?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遇到燒紙盡量繞開,不要踩到,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中元節不出門的講究
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門開的日子,在中元節這天,地獄之門打開,所有的鬼魂都可以來到世上享受人間血食。健在的親人則會在這一天准備一些菜餚果蔬、金箔紙衣去路口祭祀鬼神,也是為逝去的親人積累功德,希望他們早日功德圓滿,脫胎換骨升天為仙。
所以中元節這天是陰氣最旺盛的時候,像陽氣不足的人,還有小孩子等等,在這段時間少出去為妙,就算出去也要早歸。而女人在經期或者產後、術後更加不要在夜間出門。
中元節出門的禁忌
1、鬼節晚上最好不要出門,少說話、不熬夜、早早入睡。
2、看見別人拜鬼神時勿胡言亂語,要繞著走,不要迎面撞上,也不要踩地上的冥紙等祭拜的物品。如果實在繞不開,也注意,在心裡說聲,對不起,請借道等話。
3、八字輕的人、及身體弱的人,天黑後別出門並枕頭下壓桃符保平安,使其靈魂躲著自己走,避免出現身體異樣及鬼壓床等事。如若必須出門,那麼衣兜內放好桃符,路上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不要念經文說忌諱的話。
4、當晚、若走在路上有錢出現,勿撿、趕快走,尤其身體不佳的人。
5、晚上外出時忌諱穿一身紅色,黑色、白色、青色。
6、不去水多的地方、如游泳館、河邊等地。因人的身上有三盞燈、頭頂、左肩、右肩,落水燈滅,則不吉,影響健康。
7、開車夜行、切忌速度快,更不可東張西望,避免長途跋涉、遠行。因一些事情避免不了的,在車上掛桃符,並速度減慢。
8、勿輕易的回頭看!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鬼叫你。
9、不要在岔路口,陰暗的樓道,樹蔭下等陰氣重的地方逗留。也不要靠近槐樹,槐樹是鬼樹。
中元節12點出門會怎樣
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著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盪盪而來。所以這一夜,不宜外出。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❸ 為什麼潮州的鬼節是農歷六月初五
6月初6死鬼挑西瓜,是潮汕地區的傳統習俗,不應鬼節或節日;
習俗是指在在過去一年中的死都在這一天都要向地府進貢西瓜消暑,所以家屬要在這一天向死都祭祀西瓜,然後死都會在子夜挑西瓜進地府。
但因為挑西瓜是種苦力,所以民間傳說如果在這個時候碰到行人,會被捉去代替苦力,替死者挑西瓜進地府,會獲得一份報酬哦(當然是紙幣)。所以這天晚上人們都不願出門,害怕被捉去挑西瓜。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傳說這一天地藏菩薩(閻王爺)令鬼門大開,無數陰間的鬼魂都會涌到陽間,寓意「回家」。這天晚上,「早點回家」是人們最希望的事情。
在這一天,在很多地方都會放河燈、祭先祖、念亡魂等紀念活動。為的是表達對已故人的懷念和虔誠。中元節與清明節、寒衣節都被稱為「鬼節」,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鬼節」聽起來可怕,主要因為有「鬼」字。從夏朝建立奴隸制度國家開始,生產力的大力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開始改變,善惡的概念開始形成。為人們做了好事的成了神,大奸大惡的人成了鬼。一直到現在,人們經常說「你心裡有鬼」,就是做了壞事的意思。
但是到了商朝,人們又把鬼與先人、宗廟、祭祀等等懷念祖先連接到了一起。連國家大事、土地收成都要向先祖的鬼魂請示,每逢有事不論大小,先要祭祖。
到了周朝,人們更是將祭祀祖先升級為最主要的形式禮儀。周公制定禮儀,最主要的就是祭祀禮儀,很隆重。統治者開始利用人民的愚昧無知,將祭祀和「鬼神」做成了統治人民的「利器」。
再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給予「鬼」人物性格,開始出現在各種文學作品中。文學創作者,為了諷刺統治階級又不敢直接說,只好利用「鬼」,給「鬼」賦予人物性格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從《山海經》到《搜神記》再到《聊齋志異》達到了以「鬼」為主要表達方式的高潮。
大大小小的鬼神開始有分化,各成體系。但是「鬼神」之說,也要看歷史形式。比如,在秦漢時期,神仙思想繁榮,鬼魂思想衰弱。漢武帝晚年信神仙、怕鬼魂,更是因為「巫蠱之禍」害死了許多人。
到了魏晉時期,佛教和道教盛行,「鬼」的種類就開始變得繁多,比如我們經常說的「黑白無常」、「牛頭馬面」都是在魏晉時期走紅,一直延續到現代。
到了唐朝,國家強盛,「鬼」變得更加人性化,文學作品、民間傳說開始出現「人鬼相戀」的故事。
明清時期,「鬼」更是體現了人間真善美、假惡丑,讓「鬼魂」之說更加完善。
到了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缺少對鬼神的信奉,「鬼神」變得越來越少。
所以,中元節只是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沉澱,我們隨俗就可以了。
❹ 元宵節為什麼晚上不能出去
有些風俗是,為了躲十五的燈籠,不能帶著孩子出門。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可以理發嗎
元宵節是不能理發的。
老一輩講不出正月不理發,發膚受之於父母,不可舍,特備在正月是團圓的日子怎能舍掉父母的恩賜呢。
為了避免人們在正月理發就有了民間「正月絞頭(理發)方舅舅(禁忌)」的說法,當然是迷信的說法,但是為了不破例,還是保守點好。
「二月二龍抬頭」正是重整身姿,輕裝上陣的日子,所以合著龍抬頭這天,把精神面貌更換一新,寓意新的一年有好氣象、好兆頭,所以懂得的人們都在這一天理發。
如果不講究,就可以,講究的,要過了二月二才能理發。
其實都是迷信的,但是圖個好的心理暗示和好的開端,可以等到二月二龍抬頭那天理發,龍抬頭那天最適合理發的,兆頭更好。
❺ 今天是中元節,他們都說晚上最好不要出門,為什麼啊什麼是中元節啊
這些是 常識禁忌 1、聽到背後有人叫你的時候,不要回頭,就算要也必須整個轉身,據說人的頭頸和左右肩各有一盞守護燈,萬一亂回頭熄滅了就…同理可證,也不要亂派別人的肩膀或勾肩搭背。 2、晚上不要亂吹口哨。 3、地上的零錢、紅包袋或小物件不要隨便撿。 4、經過喪失場所不可心存不敬或口出穢言。 5、忌說「鬼」字。要知道這個時節好兄弟最大,尤其在中元普渡時更不可口不擇言。 6、隨身攜帶平安符、佛珠或常念佛號。常到廟里拜拜也能趕走穢氣。 7、喜歡辦派對的人最好忍一忍,這個時候夜晚忌嬉鬧,慶生派對最好也該在白天舉辦。 命理達人自我保護 農歷七月較少有人會辦喪禮,如果真的必須要參加,出門前先找7片菅芒草尖端或榕樹葉隨身帶,參加完就丟棄,千萬不要帶回家。 如果進出醫院,擔心沾染穢氣,也可以DIY抗煞平安包,記得一定要自己親手做,不要請他人代勞,每包僅限使用一次。 抗煞平安包DIY 材料:紅布袋或紅包袋、透明小密封袋、茉草(除障草)3片(或干茉草少許)、榕樹葉7片、粗鹽少許,長糯米36顆 製作方式:將所有材料先裝入透明密封袋中,再放到紅布袋或紅包袋,回程時就丟棄,不要帶回家。 居家禁忌篇 1、不要半夜到陽台晾衣服或收衣服,以免好兄弟正好經過你都不知。如果平常真的沒時間晾衣服,最好也能等隔日正午曬過太陽後再收。 2、不要偷吃祭拜好兄弟的祭品。 3、吃飯時不要把筷子插在飯碗上,否則很像香爐插煙,吸引好兄弟來分一杯羹。 4、盡量不要熬夜。深夜時分是好兄弟開派對的時候,卻也是人氣最虛弱的時刻,你還是要早早睡覺比較好。 5、床頭不要掛風鈴,容易招陰。 6、不要搬家。
❻ 七月十五鬼門大開,夜晚不要出門閑逛,中元節有什麼由來
中元節,又稱鬼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知道這兩點之後,大概就會明白為什麼會有七月半中元節之說了。中間道教的干貨加進去一些,這里就不提了,基本是延續自古華夏的傳統。總的來講,中元節的全民普及的時間是在唐朝。這就是所謂鬼節的由來。
❼ 中元節為什麼不能晚上出門
鬼節晚上不宜出門。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農歷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
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為送寒衣節。 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十月初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❽ 中元節為啥叫「鬼節」,幾點以後不能夠出門做事
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因為處於人們鬼魂崇拜、神靈崇拜的心理,中元節也被賦予了很多神秘的氛圍。中元節日這一天可能會很多老人告訴你,盡量不要出門,早點回家,晚上要盡可能呆在家裡。一些霓虹燈的地方,應盡量避免。同時還要避免因為小的事情吵鬧,否則容易產生一種詛咒。
通常是六點半以後劇不要出門做事了,當然你最好在天黑前回家。人們普遍認為,7月15日鬼的節日,也是鬼門陰是最重的一天。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也不要河邊或者海邊,以免不小心跌倒,成了水鬼的替身。此外,最好不要講一些危言聳聽或冒犯神靈的話,以免招惹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