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存放時間長了為什麼會板結
⑴ 農業部對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鼓包怎麼處理
水溶肥生產技術和生產過程中會經常遇到鼓包,有些復合顆粒肥料,由於長期放置,吸潮後會有結塊現象,不影響肥效,只要不是整個板結,弄碎即可。大量元素水溶肥的4個問題
一、標准存在缺失
首先,水溶肥料不是什麼特種肥料,不過是我國復混肥料的一種,用於灌溉的、葉面噴霧的一種一般肥料而已。
1、總養分含量偏高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養分含量要求過高,總養分必須≥50%或者500g/L,指標太過於死板,不切合我國實際,尤其是液體指標,只有選擇合適的、高標準的原料才能做成,而且氮磷鉀的比例調整空間較小。固體指標來說,應參考高濃度復合肥料技術指標體系,含量也不應當在50%以上,40-50%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對於農業生產來說,也是比較可行、有利;對於企業來說,更能發揮養分的科學配比和物料添加。
2、重含量輕品質
偏重於含量要求,從單一養分誤差2%下調為1.5%。看似重視了質量,實則非然。
對非水溶物質要求過低。水溶肥料不溶物≤5%或者50g/L,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殘渣多,水不溶物明顯,放置一段時間,下面沉澱為厚厚一層。水溶肥料顧名思義不是普通復混肥料,這個要求過低了!據研究,目前許多農用復混(合)肥料,其水不溶物大致就是5%左右。這個水溶肥料標准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水溶肥料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明顯是標准太低了!
3、忌氯概念誤導群眾
縱觀國內外與古今,對氯的要求都不是「忌」字。氯是植物營養的16個必需元素之一,沒有氯光合作用都不可能充分發揮。只不過是土壤和地下水富氯,不需要補充而已。氯的問題是困擾水溶肥料行業的突出問題。氯目前已處於被「妖魔化」的狀態,很多經銷商和農戶談氯色變。
氯對農作物的影響,煙草方面,與硝酸鉀對比影響香煙著火,某些作物影響品質,如西瓜甜度不夠,馬鈴薯澱粉含量不高。但是影響是有一定界限和指標的,不斷累積的,不是含氯肥料就一定影響。據研究3-10%的含氯肥料,使用量應達到300公斤才能發揮這個限制,可是據調查,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用量一般在5-20公斤,年用量100-200公斤,遠沒有硫酸銨板結土壤的影響那麼嚴重。
在大力發展水溶肥料的今天,氯化鉀是重要的基礎原料,物美價廉。實際上,在發達國家的水溶肥原料中,氯化鉀被廣泛使用。農用硫酸鉀雖是很好的鉀源,但是由於其溶解慢,不適宜用於水溶肥料配方。工業級水溶性硫酸鉀價格昂貴,增加了配方成本。並且對於硬水度高的地區,固鈣嚴重,長期使用含硫肥料也促進了滴灌系硫酸鈣的沉積管道表面,導致滴頭的堵塞。
4、重金屬限量標准像空中樓閣,脫離我國實際
重金屬限量指標要求太嚴。對原料的選擇局限性大,多數水溶肥原料需要用飼料級或者食品級規格才能符合重金屬限量標准,使得原料成本大幅提高,甚至找不到符合標準的原料,尤其是磷肥、硼肥原料。據說許多企業往農業部保證,使用分析純化學試劑做樣品,都難於達標通關。這樣的標准脫離實際,沒有任何意義。假如農業部派人到市場抽樣化驗國內外水溶肥料的重金屬,幾乎無一達標。簡直是皇帝的新衣!
5、大量元素懸浮液體肥料標准沒有體現
作為一個水溶肥料標准,僅以水不溶物打發一下,不利與行業產業發展。懸浮液體肥料是一種便於生產製造、運輸、廉價的水溶肥料,在國外得到普遍應用。在國內,已開始大面積示範推廣,但是許多懸浮肥料的助劑就是水不溶物,添加量遠遠高於5%的不溶物技術指標。致使很多企業不敢上馬生產懸浮肥,就是害怕不達標。
作為懸浮液體肥,在使用和製造上,比目前大家知道的水溶肥料具有很多優勢,特別是我國農業的未來就是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土地的流轉大勢所趨,作為一個水溶肥料標准更應有前瞻性,推動我國肥料事業的發展。而不是在重金屬上、含氯問題上喋喋不修。
⑵ 施肥過多為什麼會造成土地板結我想知道其中的原理。
土壤板結保水、保肥、透氣性不好,土壤粘性大、可塑性強,耕作性下降,這是由於土壤的團粒結構遭到破壞了。
你說的施肥過多應該是說的化肥吧,長期使用有機肥配合化肥應該不會造成土壤板結。
那麼長期使用化肥為什麼會破壞團粒結構使土壤板結呢?
首先你要知道團粒結構是怎樣形成的。土壤的團粒結構是由土壤中無機膠體、有機膠體、有機-無機復合膠體形成的微團聚體,然後經過一些作用形成的團聚體。這個過程比較復雜建議你去網路中學習土壤膠體的知識。
但是簡單的說腐殖質含量和正價陽離子(AL3+ FE2+ CA2+等)對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的影響較大。另外人為的耕作、土壤的凍融及干濕交替、根系的生長所產生的擠壓都對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有影響。
長期使用化肥不使用有機肥,會導致土壤ph降低,一些鹼性條件下不易溶於土壤溶液中的鹽基離子在酸性條件下溶解在土壤溶液隨雨水流失,這些正價鹽基離子是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和保持的物質。
再有就是腐殖質,長期用化肥忽略了有機肥的使用導致腐殖質含量降低,而它是最重要的膠結劑。腐殖質有很多負電荷,陽離子交換量很大。
⑶ 化肥長期施用後,土地變得板結了,怎麼辦
土壤板結的解決途徑
1、深耕、旋耕相結合
科學適度深耕應為35公分左右,有利於保護土壤耕作層結構不被破壞和作物根系生長。
2、改善粘滯土壤
採用參沙客土和增施有機肥的辦法,徹底改變土壤理化性狀。
3、有效促進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質,秸稈粉碎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為土壤微生物活動創造良好環境,有利於有機質分解、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4、適當使用微生物肥料
使用微生物肥料,能快速形成土壤團粒結構,解決土壤板結問題,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同時調節土壤的固相、液相、氣相比例。
5、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根據土壤化驗依據,採用有機與無機肥結合,增施有機肥,減少純化學肥料施用量,這樣土壤不僅不會板結土壤,而且會增加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在增加肥力的同時增加透水透氣性,進一步提高土壤質量,能避免板結的發生。
6、推廣坡地栽培技術
採用集土壠作栽培技術,減少暴雨期間的水土流失。
7、鹽鹼地與非鹽鹼地
非鹽鹼地: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可以通過深耕、深翻、種植綠肥還田、多施用有機肥等方法來降低土壤容重。
鹽鹼地:可以通過漫灌壓鹽、挖排鹼渠結合一些農藝措施如種植綠肥,施用有機肥,平整土地等方法即可。
8、合理使用肥料
(1)有益菌的使用
有機質在土壤中分解形成腐殖質,最終促進團粒結構形成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土壤微生物。所以要打破土壤板結要及時施用含菌的肥料,例如沃葉菌肥增加土壤微生物。
(2)腐殖酸類肥料的使用
腐殖質是形成團粒結構的主要成分,而腐殖質主要是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質得來的。因此,向土壤直接補充足量的腐殖酸可以大大提高團粒結構的數量。從而改善土壤板結問題
抑制有害病菌。一些土壤調理劑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施用後,可減少土傳病害發生。
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高產優質。
⑷ 為什麼長時間使用化學肥料,土壤就會板結變質
1、土壤中施入過量氮肥後,微生物生長速度加快,所消耗的土壤有機質就越多。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最終會降低,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導致土壤板結。
2、土壤中過量施入磷肥時,磷肥中的磷酸根與土壤中鈣、鎂等陽離子形成沉澱,致使土壤板結。
3、向土壤施入過量鉀肥時,鉀肥中的鉀離子將形成土壤團粒結構的多價陽離子交換出來,而破壞了團粒結構,致使土壤板結。
目前土壤板結是由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農田土壤質地太粘,造成土壤表層板結。粘土中粘粒含量較多,因而土壤中孔隙較少,致使土壤通氣、透水性較差,一旦下雨以後,容易造成土壤表層結皮。
二是由於翻耕等農耕措施導致上層土壤結構破壞,而有機質投入過少,致使表層土壤容易板結。
三是由於我國部分地方地下水鹽分含量高,長期利用這種地下水灌溉也容易引起表層土壤板結。
四是秸稈及有機物還田量減少,使土壤有機物質補充不足,土壤結構變差,從而在遇到灌溉和強降雨等情況下,土壤表層容易板結。
化肥如果合理運用的話是不會引起板結的。
⑸ 水溶肥保質期多長時間
水溶肥保質期一般為1.8-3年,具體時長需根據產品決定。水溶肥在存放時需保存密封、不漏氣,以防養分揮發降低肥效;還需存放在陰涼、乾燥、通風的環境中,若有結塊也不會影響肥效。
⑹ 水溶肥板結成塊怎麼弄碎
物理混配發生結塊不影響使用,可正常溶解沖施追肥。
原因一,肥料自身問題,由於水溶肥原料問題外加生產工藝等不高造成肥料由原來的粉狀變為糊狀或者結成塊狀,這種原因造成的結塊是不能使用的,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營養成分。
原因二,保存問題,水溶肥由於多為濃縮型粉劑、顆粒、液體等三種性狀類型,如果在日常保存過程中應存放在不通風、潮濕的環境中就很容易發生結塊現象。
⑺ 水溶肥用多了會板結土壤嗎
水肥一體化是國際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與傳統肥料相比,水溶肥具有明顯的優勢,水溶肥具有良好的節水性,能夠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能夠改良土壤,減少土壤板結和病蟲害的發生。在美國、以色列等國家,水肥一體化技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應用,而我國的水溶肥發展相對緩慢。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是目前國際上水肥一體化設備最專業的供應商.
⑻ 水溶肥放多長時間就失效了
長期有效, 請密封於常溫、陰涼、乾燥處存放,水溶肥若有結塊不影響肥效。
與傳統的過磷酸鈣、造粒復合肥等品種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顯的優勢。它是一種速效性肥料,水溶性好、無殘渣,可以完全溶解於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葉面直接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