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喝熱水為什麼還是會上火
㈠ 我經常喝水而且是大量的但還是老上火,這是為什麼
A 上火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感覺,如:口乾、口苦、口臭、起口瘡、牙痛、多夢、胃酸、肚脹、便秘、手足心發燒、痔瘡等,兒童還會流口水、扁桃體腫大、盜汗、尿床等。它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從中醫角度講,有「實火」、「虛火」之分。
「實火」是指,身體基礎是有檔次的,只是由於外界環境及飲食不當引起的陰陽平衡失調導致「陽亢」,引起功能障礙。
「虛火」是指,本身是陰虛體質、陰陽失衡,導致表面現象「陽亢」,實際上是本身陰虛造成的相對「陽亢」,通常陰虛體質表現為「虛火」,所以同時有氣血虛的表現,如:面色蒼白、手足冰涼、頭痛失眠、多夢、便秘等。
現代醫學認為,「上火」的原因是微循環不足,細胞所需的氧氣和養料不能及時供給,同時代謝產物(如乳酸、尿素等)又不能及時清除,引起一系列功能障礙。造成微循環不足、血流緩慢的原因:一是本身基礎素質差,加之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如過多食用甜食、過度飲水、出汗多等),導致體液失衡、血液變稠,循環緩慢,醫學上稱之為低滲脫水。二是本身氣血虛弱,心血管系統功能不好,導致循環不良。
治療的誤區:
第一是用瀉葯,一味用瀉葯的結果是導致大便稀,加重脫水,是以減少血容量為代價,使心跳加快,雖然心跳加快後,能使循環短時間加快,一定程度上能糾正一些缺氧狀態,「上火」症狀相對緩解,這種以損害身體素質為代價,惡性循環的治法是極不可取的,一段時間後會帶來下一輪更嚴重的功能障礙(「上火」)。再一種是「上火」後出現口乾,人們就反復喝白開水,醫學上稱之為無張力液體,這樣做的結果是反復喝水,反復多尿,而多尿會丟掉鈉離子,反復加重低滲脫水。
正確的處理辦法:
對於體質正常的人群,應當適當服些淡鹽水,稀釋血液,恢復血液水電解質平衡,營造一個正常的血液內環境。
對於氣血虛弱者引起的「虛火」,應該首先調養氣血,提高身體素質,待氣血好轉後,心血管系統功能得到改善,陰陽平衡自然會調節,達到根治的目的。
B 讓人「上火」的食物
油炸或火烤的食物不管食物本身的冷熱屬性,只要採用油炸或燒烤,都將成為易上火的食物。
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通常吃完以後會全身發熱,也是上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荔枝、榴槤這類水果很容易引起火氣。
肉類因為能產生較高的熱量,使人活力充沛,但過度食肉會使血液酸化,使體內的新陳代謝遲緩,也是火氣的來源。
酒類除啤酒外,其他酒類幾乎都會引起火氣,尤其是酒精在30%以上的酒類最易上火。
中葯補品幾乎所有補葯都容易引起火氣大。
天並不是什麼水果吃了都好,要分清哪些是容易上火的水果是,哪些是解熱的水果:
寒涼水果解燥熱
夏天的水果多屬於寒涼性的,比如梨、蘋果和各種瓜類。一般來說,實熱體質的人夏天代謝旺盛,交感神經占優勢,出汗多,經常臉色通紅、口乾舌燥、易煩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別喜歡吃涼東西。所以,熱體質人群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寒涼性的水果。
但是,寒性水果不能多吃,否則反而對身體有害。比如,蘋果味道甘甜,具有止瀉、通便、助消化的作用,經常吃可以使肌膚白嫩。但由於其中含有豐富的糖類和鉀鹽,食用過多會有損心、腎健康,像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炎及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多食,而中氣不足、精神疲勞的人倒可以當做滋補水果多吃一點。
而像梨、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卻容易造成腸胃紊亂,還能導致牙痛、痔瘡,甚至引起皮膚黃斑。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氣虛、脾虛的人在選擇西瓜、香瓜、芒果、梨和香蕉這幾種冷性的水果時要特別謹慎,最好不要吃。氣虛,一般是指中氣不足,力氣弱的人或孩童,這些人一般臉色比較蒼白、體格瘦小、吃不下飯;而脾虛,是說消化系統比較差,腸蠕動慢。所以,越吃寒冷的水果,越會降低腸胃蠕動,使肌肉無力,吃多了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導致腹脹。因此,腸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不太適合吃寒涼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可以在午飯後、晚飯前,少吃一點,不可過量。
夏日寒涼水果:香瓜、西瓜、梨、香蕉、奇異果、芒果、柿子、荸薺、甜瓜、柚子等。
適宜人群:實熱體質
溫熱水果補虛寒
雖說夏天寒涼性水果比較多,但在眾多水果中,像荔枝、桂圓、杏等屬於溫熱性也是相當受人們歡迎的。尤其對於虛寒體質的人來說,他們氣虛脾虛,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相較而言,這類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歡接觸涼的東西,包括進空調房間。所以,這些人多吃些溫熱的水果無疑是補寒佳品。
不過,一般人大熱天吃太多溫熱的水果卻很容易上火。比如,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會出現低糖反應。而對於熱性體質的人,由於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謝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溫熱水果。另外,正在發燒或某器官正在發炎的孩子也盡量避免食用。
夏日溫熱水果:荔枝、桃、龍眼、番石榴、櫻桃、椰子、榴槤、杏等。
適宜人群:虛寒體質
㈡ 為什麼我每天喝很多水 還是老上火
少生氣 多喝水 忌辛辣 別著涼,火氣其實分4種:
1.心火
心火過旺時主要表現為心煩急躁、口舌易糜爛生瘡、舌尖紅等症狀;孩子可出現多動不安、好發脾氣等。防「心火」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態,防止情緒波動;避免長時間待在過熱或過涼的環境中。同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之物,少喝酒;加強運動;平時要多喝水,最好是溫開水,特別是老人和兒童。
2.肝火
肝的性情最「急躁」,肝火上升時人也會變得急躁易怒,出現頭痛眩暈、目赤、耳鳴、面紅、口苦、咽乾等症狀。養肝的關鍵在於「制怒」,不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悶氣、發火;同時要注意休息,防止過度疲勞,避免因為身體勞累而導致情緒不穩;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盡量少碰煙酒等。
3.肺火
肺在五行屬金,而「火克金」,所以肺最怕火了,無論溫熱或風寒之邪,都可能侵襲肺部,轉化成肺熱,出現咳嗽、咽喉干疼、嘔吐黃痰、口乾而喜冷飲等症狀。因此,在多風乾燥的寒冬季節,一定要保證每天喝足夠的水;冬季在注意保暖的同時,室內也最好每天通通風;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易上火的食物;戶外活動時避免著涼等。
4.胃火
胃上火時消化道里會感覺像有一把火在燒,出現胃脘灼痛、渴喜涼飲、口臭、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大便秘結等症狀。胃熱多由食用辛辣之物過量或不良情緒郁積所致。平時要注意少吃辛辣、過熱的食物,如火鍋、辣椒、生蔥、姜、蒜等;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飲食,適當食用一些「清涼」食物,如用蓮藕榨汁、配上蜂蜜一起服食,可潤胃涼血。
總結:喝水其實並不能降火,還要注意飲食,上火是身體內部的問題,需要內調,少生氣,注意飲食,喝水適量不過量,作息規律,這樣就降低上火的可能性。上火次數會逐漸減少,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肉眼能看的皮膚變好,火氣不旺盛。
㈢ 為什麼越喝水越上火
「上火」是中醫對許多症狀的一個籠統、模糊的說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現代醫學中不可能找到對應的稱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狀,有的可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導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牙齦、粘膜出血,更常見的可能是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還與新陳代謝、內分泌變化有關。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療。缺維生素引起的要適量補充維生素,細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葯。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為其中含有生物鹼、尿素類等苦味物質,中醫研究發現,這些苦味物質有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涼拌、炒還是煲湯,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達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還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錯的「去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蘭、等,同樣能清熱解暑。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夏季蔬果多,還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鮮水果和鮮嫩蔬菜。專家指出,甘藍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蘋果、葡萄等富含礦物質,特別是鈣、鎂、硅的含量高,有寧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夏季應多吃和常吃這些食品。
牛黃解毒片由牛黃、雄黃、甘草、石膏、大黃、黃芩、桔梗、冰片八味中葯組成,常用於實熱引起的咽喉腫痛、牙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其成分中雄黃是毒性較強的物質,化學成分為硫化砷,服多了有害無益。有些患者由於經常或長期服用此葯,導致不良反應。建議少吃,你的狀況調養下,吃些清淡的,早點休息是關鍵。 下面推薦幾個食療方,可以根據自己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㈣ 為什麼長時間喝生水會上火
南方的生水就容易上火,但北方的就不會,我20歲之前都喝生水這就是結論
㈤ 為何每天喝水還是上火呢
因為可能是喝水方法錯誤,不僅不去火,反而還傷身。
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趙飛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人們出汗較多時,除水分流失,以鈉鹽為主的很多電解質也會隨汗液排出,人們往往會大量喝水來補水。
但其實這是個誤區,只飲用純凈水並不能補充缺失的電解質,甚至還會進一步稀釋電解質濃度,導致人體水和電解質的比例失衡,引發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不過,一般情況下,多喝水不會出現嚴重『中毒』,只有腎臟、心肺功能等不好的人群需特別注意。」
趙飛虹表示,人們喝水的誤區還有很多。一是喝水太快,短時間內補充大量液體,會加重心臟、腎臟等器官負擔,易引發頭痛、水腫、血壓升高等。二是喝水太「冰」,人體體溫較高時,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飲品,喝涼水會刺激胃部,導致胃痙攣、腹瀉等。
(5)長時間喝熱水為什麼還是會上火擴展閱讀:
感覺口渴時,一般成人水分丟失量約為體重的2%,兒童水分丟失量約為2%~5%,此時身體機能開始受到影響。人體缺水還會導致食慾降低、有壓抑感,皮膚乾燥、聲音嘶啞、全身無力,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趙飛虹建議,平時要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每次以100~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小時左右;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有利於人體吸收。
趙飛虹解釋,人們在睡眠中滴水未進,加上夜尿的形成以及通過呼吸和皮膚都會損失水分,使身體處於生理性缺水狀態而導致血液黏度升高,體內代謝物堆積。因此,睡前半小時喝1杯水可緩解上述現象,同時還能降低腦血栓等發病風險。清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只需要20秒,水分就能進入血液中,使血液迅速稀釋,改善夜間缺水情況。
㈥ 經常喝熱水會不會上火
喝開水不會上火但不要喝太多
常說夏天要多喝水,可是喝水過量還會引起水中毒!
專家介紹,過量飲用卻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
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
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
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即水中毒。
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來減肥的方法是很危險的。
據介紹,人們常認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現,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發生,只是程度較輕、未引起重視而已。
特別是夏季旅途中,人們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浹背,
體內鈉鹽等電解質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時大量飲用淡水而未補足鹽分
,就會出現頭暈眼花、嘔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輕度水中毒症狀。
專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須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一要及時補充鹽分。
適當地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大量排出的汗液帶走的無機鹽。
據介紹,在500毫升飲用水裡加上1克鹽,適時飲用。這樣既可補充機體需要,
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
且每次飲用量少,以利於人體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
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氣溫高,人的體溫也較高,喝下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
最好不要喝5攝氏度以下的飲品。專家建議,喝10攝氏度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
這樣既可降溫解渴,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
㈦ 為什麼一直喝水還會上火
喝水還一直上火可能是心火,肺火。還要分清是實火還是虛火。
上火是中醫的理論,包括的概念是相當多的,通常情況下可以見於有心火、肺火、胃炎、肝火、腎炎等類型的,表現不一,而且也有實有虛的表現。
實火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多由於火熱之邪內侵或嗜食辛辣所致,精神過度刺激、臟腑功能活動失調亦可引起。證候: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干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則:採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常用中成葯有三黃片、黃連上清丸、牛黃清胃丸、清熱解毒口服液等。
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根據病機不同,一般將虛火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氣虛內熱)兩種證型。陰虛火旺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常用中成葯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等。氣虛火旺者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為原則。
㈧ 喝白開水會上火嗎為什麼會上火呢
喝開水不會上火但不要喝太多 常說夏天要多喝水,可是喝水過量還會引起水中毒! 專家介紹,過量飲用卻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 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 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 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即水中毒。 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來減肥的方法是很危險的。 據介紹,人們常認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現,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發生,只是程度較輕、未引起重視而已。 特別是夏季旅途中,人們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浹背, 體內鈉鹽等電解質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時大量飲用淡水而未補足鹽分 ,就會出現頭暈眼花、嘔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輕度水中毒症狀。 專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須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一要及時補充鹽分。 適當地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大量排出的汗液帶走的無機鹽。 據介紹,在500毫升飲用水裡加上1克鹽,適時飲用。這樣既可補充機體需要, 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 且每次飲用量少,以利於人體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 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氣溫高,人的體溫也較高,喝下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 最好不要喝5攝氏度以下的飲品。專家建議,喝10攝氏度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 這樣既可降溫解渴,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