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竹林里找不到竹筍
❶ 一座大山的竹林,去年卻一個竹筍都沒長出來,九十多歲的老人都說沒有見過。這會是什麼樣的預告
可能是該竹子發筍的那段時間沒雨水,竹子吸收不到養份,條件不夠才沒有新竹子長出來,或者是那片山被環境污染了。
❷ 去年自家的竹林長了筍,為啥今年竹子長得那麼好卻不長筍
家竹子今年這段時間怎麼不長筍了?──題主沒有說明家裡的竹子是什麼品種,但是根據題主的提示這段時間該出筍了來判斷,題主家的竹子是屬於散生竹類。而在這段時間該出筍的散生竹種類較多,如剛竹屬的雷竹、哺雞竹類以及毛竹等竹種。為什麼竹子去年長了筍而今年不長了呢?
踏火的老家到處是竹林,所以從小對這種植物還是比較了解的,竹子這種植物算是比較特殊的一類了,從植物分類上來說屬於禾本科,沒錯就是和我們所種的稻穀是一個家族的。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莖埋在土壤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竹鞭」,長在地上部分的我們通常稱為「竹子」的其實只是它的葉柄。
因這一年竹筍萌發的少,土壤里的養分消耗得也少。於是,土壤里的養分又聚積得多起來了。於是再等到下一年時又有可能成為竹筍的大年,如果要在小年提高一些產量,可多施些肥是會有作用的。但是要踏火的老家是為了便於管理,通常這種小年長出來的竹筍是會全部挖掉不讓其長成竹子的。
❸ 如何找竹筍
由於冬筍長在厚厚的泥土之下,因此想要准確找到冬筍的位置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判斷冬筍的位置。
1
選擇新竹
找冬筍前最好選擇選2年生-4年生的新竹,一般竹子很粗又大,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冬筍,就算有也是非常老,吃起來口感不好。找那些2年以上的新竹,就是那種竹節還稍微有點點白毛,但是掉的差不多,竹竿青翠,泛黃少許,但是不是特別的多的棕黃,信澤不僅有冬筍,一挖就是並蒂開花,好多個生長在一起,而且個頭大又嫩,炒著吃非常的爽口。
2
選擇土壤肥沃的地方
土壤肥沃又松軟,附近有一排排的竹子,竹葉有點發黃,竹枝密集,這情況說明地下有冬筍把竹子的營養吸收走了。一般挖到一個,那麼這個地方肯定就有一堆,根越粗就越多,農民說發現這樣的冬筍,一天就都夠挖了,收獲會讓人很意外。
3
選擇凸起處
找冬筍也需要好眼力去善於觀察地面,快速發現與分辯冬筍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個小技巧,來到竹林看地面有凸起和龜裂的這種地方下去十有八九有竹筍,凸起來的就是冬筍在地下發力往上冒,凹處也是冬筍形成的空。凸起來的用手或工具輕輕一刨就能發現,凹的則用腳去踩踩,腳板感覺有什麼尖尖東西就能斷定是冬筍。
❹ 竹筍總是在哪裡
竹筍作為竹子的幼苗,正常來說當然是在竹林里,至少要在有竹子生長的地方。至於竹筍被挖出來之後會在哪裡,就不一定了,可以是市場,可以是加工廠,或者直接就進了廚房,上了餐桌都有可能,但每個竹筍第一次出現在世界上,必然是在某個竹子身旁
❺ 農村每到冬天挖冬筍,冬筍藏在土裡看不見,他們是怎麼發現的
首先,選擇竹林。盡管冬筍在地下生長,但有時也會長出來。冬筍有哪些筍?冬筍分為大年和小年,只有兩年以上的竹林才能種筍,所以第一個必須到一些地方挖兩年以上。判斷的依據是看竹葉的顏色。通常,嫩竹的葉子很輕,而老竹的葉子更深,更綠。年數越長,顏色越深。建議優先選深色的竹葉。深綠色的竹林,尤其是竹林,生長良好,經常有更多的筍。
而且很容易在來年破壞竹根並影響竹子的生長。如果要挖冬筍,最好選擇茂密的竹葉,綠色的竹葉和少量的黃色葉,這樣成功率更高!
❻ 為什麼河邊濃密的毛竹沒有冬筍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冬筍本來就不多,況且處於河邊,氣候條件相對差些;二是竹林越濃密,竹筍反而越少,即所謂的「不採不發」。
❼ 如何發現竹林中的竹筍
一看林地條件:從竹林地形看,海拔500米以下,朝南或東南的竹林地,冬筍較多,成熟期也早,多數能成竹,不能挖。竹林地勢越高,冬筍轉化為春筍的時間越長,一般退筍較多,成竹難,可以挖。
二看冬筍形成的季節:竹農的經驗是:「九前冬筍進春爛,九後冬筍清明出」。即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筍,只有少數能轉化為春筍,一般可挖;冬至以後形成的冬筍,大都能轉化為春筍出土成竹,不應該挖。
三看竹林結構:一般來說,地下竹鞭2-3年生的發筍率高達85%。因此,1-2年生和3-4年生的母竹各佔30%以上,畝立竹160-200株的竹林,冬筍產量高,可適量採挖。
四看筍形:「兩頭尖,中間彎逢春爛成漿;上頭細、下頭粗、來春成新竹。」筍形彎曲、基部呈尖狀或筍殼開裂老化的筍,不能轉化為春筍,可以採挖;基部豐滿,根系發達,竹殼葉嫩而緊裹筍肉的,能轉化為春筍,不應該挖。
採收技術:
1、技術要點
⑴開穴挖冬筍
從10月中旬開始,在孕筍竹株的周圍仔細觀察,一般地表泥塊松動或有裂縫,腳踏感到松軟的地下,可能有冬筍,用鋤頭開穴挖取。
⑵沿鞭翻土挖冬筍
先選擇竹株枝葉濃密,葉色深綠的孕筍竹,從第一盤枝指引的方向,判斷去鞭方向是一致或者比較接近的,可以先在基部附近淺挖一下,找出黃色或棕黃色的壯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筍而進行採收利用。
⑶全面翻土挖筍
結合冬季鬆土施肥,對竹林進行撫育墾復,中翻20 cm左右,切忌大塊翻土,以防鞭根損失和折斷,翻土時見有冬筍,則可一次性挖掘。
採取以上方法進行冬筍採收,應注意的事項為:不傷損竹鞭、鞭芽和鞭根,並覆土,更不能挖斷竹鞭;同一竹鞭可能會長出2-3個冬筍,可以全挖或挖大留小,促進小的筍芽發育成大筍;採取全墾方法挖筍之前,林地適當補充肥料,以促進其他筍芽孕筍萌發。
2、冬筍採收的鄉土經驗
⑴「先看竹葉後挖鞭,碰到芽頭尖,嫩鞭追後老鞭向前牽」
在12月底(農歷),在竹葉發黑又帶黃葉的大年竹周圍找竹鞭,挖到帶有尖筍芽時,如碰到嫩鞭往後追,老鞭向前挖一定有冬筍。
⑵「老鞭開叉追新鞭,追到十八步邊」
追老竹鞭到頭時,往往有新發的竹鞭,從發鞭起點開始追,到第18節(一般80 cm左右時,就有冬筍。
⑶「找不到鞭,春筍洞邊」
指找不到竹鞭的時候,可追挖春筍筍穴內的竹鞭,一般在往年出春筍的附近往往就有冬筍。
⑷「開枝低,竹枝粗,雙開叉竹筍多」
意思是指開枝低、竹枝又粗,最下層竹枝雙開叉的大竹,往往長得筍多。
⑸「下山鞭,鞭長、節長、筍少,上山鞭,鞭短、節短、筍多」
❽ 冬筍怎麼找准位置
找到能長冬筍的「大年」竹後就要看哪個地方容易長筍,可以從這3個方面判斷:
1、如果竹子長在山坡位置,上坡比下坡更容易長筍。因為上坡的竹鞭竹節短,竹鞭離地面近,新鞭多易長筍;而下坡的竹鞭竹節長,紮根較深,老鞭多不易長筍。很明顯的就是南方山區的竹子基本上都是山腳往山頂上擴散生長出去的。
竹鞭竹芽飽滿,這根竹鞭會長冬筍
2、土松的地方比土硬的地方易長筍,硬土層的含水量和含氧量較低,不易冬筍的生長。在竹林里就可以非常明顯的發現竹林旁邊一直有人走的硬土路是不長竹子的,而路邊土松卻長很多竹子。
3、竹林外層比竹林里更容易長筍,而且筍還大。由於竹林里已經長了很多竹子的,營養物質少,竹鞭也互相交錯,土質較硬,長的筍少個頭還小。而竹林周邊空間大,營養多,光線充足,竹鞭基本都往空地上生長,這樣長的筍多,個頭也大。
如何判斷冬筍的大概位置?
第一種方法:尋鞭挖冬筍
找到「大年」竹後,就要判斷冬筍的大概位置,判斷方法首先看竹子彎向哪個方向,一般竹子彎的那面長筍;然後再看竹子最下端竹枝的朝向,竹枝的朝向基本也是竹鞭的生長的方向,這樣就可以判斷出冬筍的大概范圍方位。然後就可以動手挖土,找到竹鞭後,再看竹鞭的竹芽,如果竹芽十分飽滿,說明竹鞭長筍。最後順著竹鞭的生長方向挖就可以挖到冬筍,基本冬筍生長位置距離竹子在3米的范圍內。
尋找到大年竹子,然後看竹子彎曲方向和最下邊竹枝的方向大概判斷竹鞭位置,然後在尋鞭挖冬筍
第二種方法:尋爛筍洞挖冬筍
春天春筍大面積生長,有些後期生長出來的春筍由於營養不良就會枯萎腐爛,之後就形成的爛筍洞。有爛筍的地方說明下面就有竹鞭,直接往下挖就能挖到冬筍,如沒有挖到就往爛筍洞竹鞭生長方向挖,冬筍基本就長在爛筍洞1米范圍內。
第三種方法:尋裂縫挖冬筍
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的方法,只要看到平整的地上也向上凸起的裂縫,那基本就有冬筍,因為冬筍生長是要破土而出的,所以准確率非常高。但是有個不足就是山上滿地都是落葉和雜草,尋找裂縫挖筍難度大,這種方法只適合於沒有落葉雜草的空曠地。
冬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在農村春節期間挖冬筍也是十分有樂趣的活動之一。春節期間年輕一輩會跟著老一輩上山挖冬筍,由於年輕一輩沒有技術,每次都是在竹林里晃悠好長時間都找不到一個長冬筍的裂縫,而老一輩卻能很輕松的找到冬筍,年輕一輩也是羨慕不已。老一輩人挖冬筍的技術也都是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年輕一輩也只能學個皮毛。都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用於形容挖冬筍再合適不過了。由於竹林地勢多變,挖冬筍也要綜合運用挖筍的方法,這樣才能高效省力的挖冬筍。
❾ 為什麼竹林不長筍今年我們園子里的竹林為什麼至今沒有長筍
可能今年雨水不好!筍長的遲一點!一定會長的
❿ 請問在各位大叔大伯。怎樣在竹林里快速找到冬筍啊
冬筍是在泥土下面長的,你只要看竹根下面的泥土有爆開的裂痕的話,下面就有竹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