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信陽東西部語言差別大
『壹』 請問信陽方言和河南話(鄭州,開封,商丘那一帶的)區別大不大
信陽的方言是Z C S與H F不分,鄭州與開封基本上差不多,感覺就是河南味很濃的那種。而商丘豫東地區我感覺開始說話的第一個字都是三聲,他們說與普通話很是接近,不過我感覺很容易聽懂!
『貳』 漢語方言之間的差異為什麼那麼大
有漢字就能交流了。至於不同,是因為古代交通不便,所以交流比較少所致。有的地區用舊式的言語,詞彙,有的地區用新詞。同樣的,只要有人,那麼語言就會異化,英語也有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南非,印度多種口音,如果各個國家不溝通,交流,用不了一二百年也會變得面目全非。印度的梵語也是印歐語系的語言,但是和英語,德語的區別很大。語言是發展的,也就是不斷同化,不斷異化的過程。
『叄』 哪些地方的方言和普通話區別大
重慶,廣州,上海。特別是重慶,方言只有6個單韻母,重慶話中沒有「ing」、「eng "這個兩個後鼻音韻母。四川人和重慶人基本從小就說重慶話四川話,走到街上,「阿姨你要去哪兒呀」=「娘娘你走哪點兒切喲」,在家裡=在屋頭。
「爸爸對我說寶貝打掃一下家裡」=老漢對我說幺兒煞貼一哈屋頭,我的鞋子呢=我的孩子呢……四川重慶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除了上課時間被要求說普通話,其他時間都是嘴裡操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重慶話。
(3)為什麼信陽東西部語言差別大擴展閱讀
地方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
1、零聲母比普通話少。
普通話四呼中都有零聲母字。盡管實際發音時,這些零聲母音節開頭常帶有一定的摩擦,但這種摩擦音比較輕微,有時明顯,有時不太明顯,所以聲母位置是個「虛位」。方言將普通話的一部分零聲母字讀成了有輔音聲母的字。
2、舌尖鼻音與邊音混讀。
普通話中舌尖濁鼻音n與舌尖濁邊音l,二者發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與上齒齦形成阻礙,但發音方法有別。n是氣流振動聲帶後從鼻腔流出,l是氣流振動聲帶後從舌頭兩邊流出。甘肅方言中這兩個聲母有混讀現象。
『肆』 河南信陽商城的方言真的很難懂嗎
在信陽商場方言都是由語言轉變導致你們感覺他們說的似乎是外國語一樣 其實只有多聽他們講話並多了解意思 不過一個星期就可以理解方言了
『伍』 信陽南部與西部還有說河南話的地方嗎
我是信陽地區的,我來回答吧~~~
信陽地區除了淮河北岸的息縣靠近駐馬店地區的極少鄉鎮、偏遠地區說點不是很地道的河南話~
河南話分布在河南省淮河幹流北部的廣大地區,又可根據淮河劃出淮北方言和淮南方言。淮北河南話比較普及,不管是豫北的安陽、新鄉、還是豫西的洛陽,豫西南的南陽,豫東的開封等,皆用河南話,河南話屬於中原官話。而淮南的信陽方言分布在信陽中東部的信陽縣南部、羅山、光山、新縣、潢川、固始、商城一帶,新縣、信陽縣南部、羅山縣帶湖北口音,東部固始、商城帶有濃重的安徽口音。河南話和普通話的主要區別是音調的差別,大部分地區的口音十分接近普通話,只有聲調的不同,但這種差別不影響同能聽懂普通話的人的交流,能聽懂普通話的人都能聽懂。
淮南的信陽方言分布在信陽中東部的信陽縣南部、羅山、光山、新縣、潢川、固始、商城一帶,新縣、信陽縣南部、羅山縣帶湖北口音,東部固始、商城帶有濃重的安徽口音。信陽地區90%以上地區的方言都不屬於河南話,屬於江淮官話向西南官話的過渡區。
因此只要在息縣北部的很少的農村屬於河南方言區
『陸』 我國南北方的地域方言,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中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方言七大方言,分別是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方言又分為南方方言和北風方言,像河南、陝西等北方地區的人,他們說話雖然有差異,可交流起來基本沒有障礙。可南方就不一樣了,江蘇人絕對聽不懂安徽話,安徽人聽不懂江西話,等等。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南方方言差別很大,北方方言卻都差不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們歸結了那麼多因素後,發現影響語言差異的核心因素可以由兩點來說,一個是地理因素,一個是南方多名族影響,首先,在地理因素上南方多丘陵、山地,而且大山隔閡也是非常的多,即使是在少數的平原地帶,在地理上,也是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所以,各地區在交流上就會受到阻礙,而沒有頻繁的交流,自然在語言上就會出現一定的偏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方的語言表達方式。
而另一方面,就是北方在古代是戰亂之地,而戰爭的影響,會讓地方的人們到處的跑,各個省份的人總是會走到一起,然後在語言上自然少不了交流,久而久而就促成了語言融合,自然而然的,在後來的語言上慢慢就形成了一種共鳴,而語言差異自然就少了。
『柒』 從語言學角度說明關於信陽方言的不同之處
這得你們熟悉信陽方言的人才能寫出來。
進行方言調查,是為了更好的推廣普通話,達到國家推普的目的。
具體說來方言與普通話的主要差別表現在語音方面,所以建議你把主要精力放在語音調查上,此外還有詞彙方面的差異(主要是同一事物不同名稱),還有一部分語法差異和特殊表達。
『捌』 信陽市區是講河南話的嗎
信陽話不屬於河南話,不管是腔調還是發音,都差得挺大的,信陽八縣兩區方言各不相同,但是沒有一個和河南話像的。信陽是唯一一個不會說河南話的河南地級市,信陽是河南唯一一個在經濟和交通上依賴武漢的,上了年紀的信陽人,大多會說湖北話,但是不會說河南話。信陽在古代大部分時間在行政上不屬於河南,信陽自古就是荊楚的門戶,現在很多信陽人都是祖上從湖北遷過來的
『玖』 不河南不湖北的信陽市
地理。河南屬於北方地區,降雨少,地表缺水,作物以旱地作物為主。而信陽屬於南方地區(但也不算南方地區,所以我們把南方人叫蠻子,把北方人叫侉子,信陽人自己是中部人士,不蠻不侉,正好),降雨充沛,河流眾多,池塘湖泊密集,農作物以水稻,油菜為主,當然也種植小麥和花生,但長江中游的廣大地區也同樣種植小麥。問題是,水稻是信陽的主要作物,而河南其他地區則以小麥為主。按地理學講,淮河——秦嶺一線,為中國南北分界線,河南地處中原,共18個地市,除信陽外,其餘均在淮河以北,從河南到信陽土地的顏色都發生變化了,黃土地似乎一瞬間就變為紅壤了,河南大部分地區缺水,地下水被廣泛開采,而信陽的地下水開采程度卻非常低,每年信陽都有水災
3.語言。信陽人說「恩搞么司」(信陽口音的一種——光普——光山普通話),河南人說「知道」,而信陽人說「曉得」……倒是湖北方言與信陽方言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在詞彙上。武漢及其以北一帶的人和信陽人交流幾乎沒有障礙,只是音調上有所區別,而他們也經常問信陽人是不是河南人;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個信陽老鄉剛報到時,竟然把一個說方言的十堰人誤以為是自己的老鄉;而和河南人說話,則不得不用普通話,感覺很別扭。
4.習俗。米飯!
5.鄭州作為河南的中心城市,對信陽的輻射影響很弱,例如鄭州和其它市搞城市群建設,八百年也不會和信陽建立關系(當然,不包括政治影響)。鄭州作為一個北方城市,本身規模就不足以把自己的經濟文化影響輻射到信陽這個邊緣城市中,更何況,信陽和北方又有以上的一系列差別。從鄭州到信陽,坐火車要6個小時,而從武漢到信陽只要兩個小時,信陽人看天氣預報從來都是關注武漢的天氣;到信陽旅遊的人,大部分是從湖北而不是 從河南來的 ;信陽商人平時的服裝,副食等日用商品大多是從武漢打貨;雞公山;信陽有小武漢的美譽,因為那裡的集貿比較繁華。信陽人到武漢打工,主要是因為那裡離家近,而且語言文化差異小;到鄭州打工,主要是因為鄭州是河南的城市,在中國,省內總比在省外方便。
6.河南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信陽的發展。信陽是個南方城市,和河南的中原文化放在一起,有意無意地處在了 一種被邊緣化的地位。河南搞旅遊,主要是中原文化游,而信陽作為河南的「豫中江南」,在整個中國范圍內毫無特色,在河南省內又和中原旅遊的主題格格不入;縱然有雞公山那樣的景點,但是想搞旅遊卻缺乏一個響亮的主題,說是楚天游則明顯搶了湖北的名分,河南也不同意,說是中原游則明顯是假話,所以信陽旅遊的名號打不出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由於以上的諸多原因,盡管信陽已經屬於河南很久了,但是信陽人普遍對「北方」、「中原」等概念缺乏認同,而這種現象又導致了大多數人對「河南」這一概念缺乏認同。在他們看來,盡管信陽是河南城市,但絕不是一個真正的河南城市。想當年,華中科技大學要立足於信陽,但目光短淺的河南政府說一個大學要是搬來,又是吃,又是佔地方,又是花錢,不同意,所以人家只有定居於安徽啦!而現在信陽火車站卻被湖北管著,搞的信陽不河南不湖北的,但信陽位於鄂豫皖三省的接合部,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更是以擁有全國最大最潔的城中湖南灣湖而盛名在外。
『拾』 信陽地方方言有哪些
指信陽地區的地方語言。音色、音調與其他地區方言不同。信陽地區現居民大多為江西南昌、九江人及閩、粵、贛交界處的客家人後裔,清朝初期的信陽地區的主體方言應為贛語和客家話,之後的幾百年間,雖然行政上屬於河南,但地理位置已經遠超出中原,與安徽、湖北鄰近,僅有十里之隔,且交通密切,故原方言不斷被同化,逐漸形成了以江淮官話、西南官話、中原官話及大量贛語詞彙和客家詞彙相結合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