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之墓為什麼找不到
① 漢文帝的墓怎麼了為何盜墓賊都不願意動
因為漢文帝是一個十分節儉的君王,所以他的陵墓十分簡陋也沒有太多珍貴陪葬品,從而導致那些盜墓賊都不願花精力盜他的墓。劉邦駕崩之後呂雉開始把持朝政,當時她那君王兒子劉盈根本沒有實權。獨攬大權的呂雉開始一一鏟除那些曾跟她爭寵的劉邦後妃,其中唯獨一位名叫薄姬的妃子沒受到她的迫害,反而還被允許跟隨被封為代王的兒子前往封地生活。
不同於其餘君王的錦衣華服、山珍海味,漢文帝在位期間經常身著粗布衣服,甚至於有時還會穿代表貧民身份的草鞋。在飲食方面,漢文帝也是追求簡單,能滿足最基本的飽腹作用即可。因為他的以身作則,後宮嬪妃以及朝中官員也都不敢太過奢侈。一生追求節儉的漢文帝最後在自己的身後事上也同樣維持了節儉風格,所以他的陵墓十分簡陋並未進行厚葬。身為帝王陵墓卻簡陋到連盜墓賊都不想光顧,可見簡陋程度非同一般。
② 漢文帝霸陵/陵墓在哪裡
12月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聚焦甘肅、河南、陝西三個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會上公布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
記者獲悉,「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線上發布會聚焦漢唐時期重要考古發現。其中,漢代第三位帝王漢文帝的霸陵無疑是關注度最高的項目。在沒有確認墓主人身份之前,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這處墓葬一直被稱之為「江村大墓」。
考古隊員通過精細發掘和縝密分析,判斷出「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的霸陵。另外兩個項目分別是,隋唐洛陽城正平坊遺址,以及在甘肅武威發現的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的最新研究成果。
「江村大墓」與西安市區相對位置
江村大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盜擾,為確認墓葬保存狀態及周邊文物分布情況。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對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竇皇後陵、薄太後南陵和相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地點,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並對陵園外藏坑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基本確認江村大墓為西漢早期漢文帝劉恆的霸陵。
以上內容參考 瀟湘晨報-國家文物局:漢文帝霸陵確定為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
③ 為什麼漢文帝的陵墓沒有和漢朝先祖在一個位置
漢文帝就是享有文景之治的漢朝帝王,作為一位明君,他的陵墓位於白鹿原地區離家族陵墓咸陽有很大一段距離,繼位後也一直思考要葬於何處。因為那會兒受大漢王朝的喪葬制度“昭穆制度”影響,漢朝的帝王們也是不能隨便下葬,也是因為爸爸漢高祖劉邦旁邊的穆位有了哥哥劉盈了,自己在和父親在一起也是不合適的,所以就和母親葬在了一起,還沒有人打擾比較踏實。後期漢文帝就選在了白鹿原地區的鳳凰嘴,地勢險峻窮山峻嶺氣勢不凡,最後也沒有多少被盜的。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歧義還望海涵。
④ 漢文帝霸陵究竟是怎麼被發現的
漢文帝的霸陵最終被確定在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而不是之前長達700年裡被認為的鳳凰嘴。漢文帝是漢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他親手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文帝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對內休養生息,對外採取和親政策,為漢朝恢復國力提供了寶貴的時間。漢文帝本人生活極為節儉,在墓葬制度上推行薄葬,不樹不封,再加上元代之前沒有任何典籍里記錄過霸陵的位置,這就導致了後人很難去定位霸陵,直到元代的《長安志》提到霸陵在白鹿原的鳳凰嘴,結果以訛傳訛,被謬傳了長達700年,那麼究竟漢文帝的霸陵是如何被發現的呢,下面就以個人觀點來說一說:
一、不起眼的盜洞
2016年在江村的墓葬群發現了又被盜的痕跡,出現了幾個不起眼的盜洞,為了確保墓葬的保存狀態,經過文物局的批准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對認為是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地帶進行了勘探,結果很尷尬,在鳳凰嘴位置利用現有的科技探測居然沒有發現有陵墓的跡象。這使得專家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了江村大幕,為霸陵的發現拉開了序幕。
你覺得漢文帝的霸陵是怎麼被發現的?歡迎留言討論。
⑤ 西漢皇帝陵墓都在咸陽,為何漢文帝的墓不在,而是和母親在一起
因為大漢王朝喪葬制度的原因,導致其不能被安葬在陵墓當中,最後選擇跟自己的生母葬在一起。
漢文帝回來以後就每天尋思自己要葬在哪裡,最後選擇埋在白鹿原上,這是因為大漢王朝的喪葬制度受了「昭穆制度」的影響,漢朝的帝王要被安葬的時候,位置上面有說頭的,不能隨隨便便下葬,但是這時候漢高祖的旁邊已經有劉盈了,按當時的說法,葬哪兒都不合適,所以最後決定跟生母葬到一塊兒,也沒人打擾,也是很好的,又不用考慮所謂的「昭穆制度」,還能躺的踏實。
⑥ 哪些證據確認了漢文帝陵的所在位置
漢文帝陵墓史料記載的位置一直是鳳凰嘴下的墓地,距今已將近千年,但經過考古學家的不斷探索與挖掘,證明該歷史記錄是錯誤的,並且確認了漢文帝陵墓所在的正確位置,它的位置居於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江村大墓。今天讓我們來揭開漢文帝的霸陵之謎。
江村大墓是一座有4條墓道的特大型墓穴,它的地面沒有封土,整個輪廓呈現出“亞”字形,而這個字形是只有漢代皇帝,皇後才能用的墓葬形制,一般的權臣,包括諸侯,王孫貴族等,他們的陵墓都是不能超過這一規模。另外史記曾記載“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墳”,這一說法與江村大墓十分吻合,另外江村大墓的外圍圍著一圈外藏坑,這證明了墓葬主人的身份特別高貴,歷經千年考古學家終於發現了漢文帝陵墓的正確所在位置。
⑦ 漢文帝和漢宣帝做了什麼,為何他們死後卻無法入葬於祖陵
到過西安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在西安市西北方的渭河北岸,整齊地排布著九座皇帝陵墓,基本上呈一條線狀排列。這些帝陵的主人都是耳熟能詳,其中有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有漢景帝劉啟的陽陵,甚至還有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的茂陵。
說完了霸陵,再說一說漢宣帝的杜陵。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詩中寫道:"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這里說的"杜陵",就是漢宣帝劉洵的陵墓。他坐落在長安城的東南方,霸陵的西南側。漢宣帝是漢朝比較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整頓吏治,輕徭薄賦,創造了"漢宣中興"。那麼他又是為什麼沒有把陵墓排入西漢帝陵的"隊列"呢?原來,漢宣帝劉洵是漢武帝遺落民間的子孫,後來被霍光選中,從平民直接登基為帝。與他之前的皇帝—漢昭帝劉弗陵也不是父子關系。既然不是上一任皇帝的直系子孫,那麼按照昭穆制度的規定,他也不能把陵墓選址在漢昭帝平陵的旁邊,只能另選位置。長安城東南邊原來有一片高地,潏、滻兩河流經此地,名叫杜東原。宣帝年少時喜歡來這個原上暢游,他即帝位後,就在此選擇陵地,建造陵園,這就是杜陵的由來。另外,宣帝的祖母和父母都因為"巫蠱"之禍遇害,葬在長安城東南,宣帝把陵墓選在東南方向的杜陵,也有想靠近父母塋地的意思。
⑧ 為何漢朝君王的陵墓里,只有漢文帝的沒有被盜呢
這是因為漢文帝生前厲行節儉,駕崩之後採取的也是“薄葬”標准,所以他的陵墓中並無什麼珍貴殉葬品,以至於沒有盜墓賊願意光顧。漢文帝劉恆的母親是薄姬,進宮之後僅一年多的時間便失去了劉邦的喜愛,在生下漢文帝之後更是甚少見到劉邦。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來獨攬朝中大權的呂雉在對付後宮嬪妃的時候才會唯獨放過她,還讓她跟著被封為代王的劉恆一起去到封國。
除此之外,漢文帝對待自己的身後事也不忘“節儉”二字,一再強調要“薄葬”。待他駕崩之後,宮人遵從他的意願並未對他進行厚葬。所以漢文帝的陵墓並不似其它漢朝君王那般華麗,殉葬品數量也不多。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後來其它漢朝君王的陵墓都遭到了盜取,唯獨漢文帝的陵墓無人光顧。
⑨ 誰知道 漢文帝劉恆 的 陵墓在哪裡
竇太後死於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年),與文帝合葬。 灞陵,在灞河西岸,「就其水名,因以為陵號。」灞陵在漢長陵未央宮前殿遺址東南57里,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隅,即今溺橋區毛西鄉楊家圪塔村,群眾稱為「鳳凰嘴」。灞陵「因其山,不起墳,」地面上沒有封土。在白鹿原原頭的斷崖上鑿洞為玄宮,其中以石砌築,堅固異常。
⑩ 赤眉軍攻入長安,把西漢所有皇陵都扒開了,為何沒動漢文帝陵墓
文帝劉恆是一個勤政為民的好君主。他倡導勤儉節約,掌權期間,推行了「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新政。
曾多次把農民的田租減少為三十稅一,乃至有多年時長免收全國的田賦。他孝順老年人、忠厚謙恭,曾給8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個月提供酒肉,9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布料等日常生活用品。
這就是說為何赤眉軍攻進長安,很多君主的帝陵被挖了,唯有不動漢文帝的帝陵的緣故。漢文帝備受老百姓擁戴,赤眉軍佔領長安後,西漢皇陵均被破壞,唯有漢文帝墓不掘,一方面是出自於對他的尊重,怕被老百姓抨擊,但更深層次緣故是掘漢文帝的墓不可能有什麼油水,歸因於他是我國古代歷史首個倡導薄葬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