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郭德綱為什麼不吃四種東西

郭德綱為什麼不吃四種東西

發布時間: 2022-05-26 21:57:59

① 於謙動不動就和吳京馬未都推杯換盞,郭德綱卻為何極少參加飯局

有一個綜藝節目叫做《飯局的誘惑》,在很多方面飯局的確是有誘惑的,來自美食的誘惑,來自社交關系的誘惑,來自名和利的誘惑。

他人請他吃飯普通不可能放簡單飯食,關於對方來說這是一種尊重和禮遇,而關於郭德綱來說卻一定對口味。

郭德綱靠手藝吃飯

對很多明星來說,出於種種思索,或許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飯局。特別當今這個時期,演員人人都想出圈兒,讓更多粉絲愛上本人,以圖更大的知名度和經濟報答,其別人都不敢得罪。

郭德綱則沒有這方面的顧忌,他就是拿相聲扮演吃飯的手藝人,必要的協作當然不回絕,但不是一定非要在飯局上談起。大局部浮誇且虛假的明星聚餐,不摻和也罷。

② 郭德綱曾經被鎖在櫥窗一天,為何吃的苦中苦才能方為人上人

其實從郭德綱的身上,完全能夠理解到「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敢於吃苦,在艱苦中成長為人才。最終獲得成功。這句話的理解很簡單,其實就要經歷吃苦的過程,才能知道成功來之不易。等成功了才會覺得當時的辛苦是值得的。就像郭德綱被鎖在櫥窗一夜,不然怎麼成就他今天的輝煌!而不管是對於誰來說,其實能夠吃苦,才是能夠成功的前提,也只有吃了苦才知道自己想要成功,也是需要很多東西的。

通過許多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要取得偉大的事業,要有傑出的才華,一定的修養,但決定的絕對是你胸懷的多少。只有對自己不贊同的人和事有一定的包容能力,平靜地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才能達到人生和事業的極致。有一個成語叫有容乃大,可能就是說寬闊的胸襟吧!

③ 關於郭德綱的故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啪!」台上的胖子一拍響木,「我叫郭德綱!」
2月5日,星期日,喜歡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的郭德綱按慣例下午2點開始,在天橋樂劇場演出,沒到他上場的時候,他主要在打瞌睡,打瞌睡的間隙,與北京電視台商談了新節目的合作事宜。天橋樂的演出持續到晚上7點左右。接下來,他要去趕一個宣傳部門的相聲場,然後奔赴廣德樓的相聲場。他家住北京南郊的大興,晚上11點,他在回家的車上和爬樓開門的間隙,又接受了兩家媒體訪問,因為對方馬上要截稿了,此時還有一封采訪提綱躺在他的郵箱里……
曾創作了《我要上春晚》的郭德綱,雖然沒有登上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但經過春節期間鳳凰衛視一連四天播出的《郭德綱相聲專場》,以及央視《實話實說》、《新聞會客廳》等一系列節目的人物訪談,過完年之後的郭德綱,在走紅程度上,一點不輸於任何上過春晚的演員。
就在不到兩個月前,媒體介紹郭德綱時,對他的定位還是「普通老百姓中間名氣很小,卻贏得了相當多資深相聲迷的狂熱追捧」,也有不少媒體和相聲迷把他視作「挑戰主流相聲」、「對抗電視相聲」的「鬥士」。
第一個對他笑的觀眾
郭德綱說自己沒有其他愛好,不抽煙、不喝酒、不跳舞、不聽流行音樂、不唱卡拉OK、不開車,麻將牌拿起來,「八萬」認識,「八筒」就要摸著數一數了。他也不喜歡背課本,但是喜歡背相聲段子。
1981年,郭德綱8歲,開始正式拜師學藝,學的是評書,第一個師傅是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評書並不像他在舞台下面看到的有趣,每天早上師傅還沒有醒,他就得起床收拾屋子、沏茶,等師傅起床教他背段子。段子教得差不多了,就得開始自己練。每天早上四五點,他都會起床去河邊喊嗓子、背段子、唱曲子,等到七八點鍾晨練的老人來了,他就可以下課了。這一喊就是3年。
接下來的幾年裡,郭德綱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跟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沒有拜師,一直學到15歲。
「傳統相聲需要七八年童子功。」郭德綱說,所謂「說、學、逗、唱」,其實光「說」就包括說、批、念、講四種手法;「說」,又包括吟詩、對對聯、猜謎語、解字意、繞口令、反正話、顛倒話、歇後語、俏皮話、短笑話、趣聞軼事……「批」,要會《批生意》、《歪批三國》、《批聊齋》……「念」的內容就是《菜單子》、《地理圖》、《洋葯方》等……「講」,要會的有《講帝號》以及單口相聲《解學士》、《化蠟釺兒》……
學了五六年,郭德綱才第一次有了正式登台的機會———「天津消夏相聲晚會」。說是相聲晚會,不過就是在游樂中心搭一個露天台,扯個橫幅,再支上兩個話筒。郭德綱穿著白襯衣、藍褲子就上場了,表演《五行詩》。第一次站在台上,郭德綱放眼望去,台下幾百人,有吃東西的、上廁所的、聊天的,就是沒有看他表演的,他突然掃到舞台右邊角落有一個大胖子,留著小平頭,戴著寬邊眼鏡,坐在輪椅里,一直沖他笑,郭德綱也沒管他究竟為什麼笑,「反正他就是對我笑了」,他像抓到根救命稻草,乾脆直接對著他說完了這個節目———還好,直到他下台,胖子一直也沖著他笑。

現在,德雲社每場全部客滿,一票難求
郭德綱一直很在意自己「10年扎實的基本功」,雖然嚴格說來,他在天津學藝的時間是7年,截至他上北京尋找出路。
好狗不好狗,北京叫一叫
「當時全國都興到北京來發展,是條好狗都要到北京來叫叫。」郭德綱說,他這條「好狗」,前罄戳?次北京。
1988年春,15歲的郭德綱跟著一個朋友去北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他不知道,他們和千千萬萬類似的「好狗」,有一個統一的稱謂:「北漂」。朋友在團里有些關系,兩個人也還算順利地留在團里,偶爾也能去四川、河南演出。
「有個正式單位,有固定薪酬和住所,定期有演出,慢慢積累些關系,認識幾個大腕,跟著上電視、上晚會,每個月能收入八千一萬的。」初到北京的郭德綱對未來的想像力也不過如此。
郭德綱沒有想到,一年之後的1989年,就在他的人事關系馬上要被調入全總文工團的時候,北京統一規定:外地戶口必須返回原籍。郭德綱沒有例外地被打回天津,分到一個文化單位接著搞曲藝。
6年平淡、無聊的生活後,郭德綱決定二次上京,想像著能找回一些「圈子」里的關系,所以信心蓬勃地在前門大柵欄一個小旅館里開了個床位,15元一天,同屋的還有10多個生意人。「找到關系就搬過去」的想法現在看來太幼稚,五六天過去了,他的「關系」都不願意跟他產生任何關系,「我又不是來住旅館的」,郭德綱灰溜溜回到了天津。
這時他開始轉做生意,只不過做什麼賠什麼。生意不成又開始唱戲,跟著戲班子到鄉下演出。一次去河北文安表演,演員都借住在老鄉家,當地水鹼性很重,唱戲要畫很濃的妝,到卸妝的時候發現用水根本卸不掉,只能帶著花臉睡覺,第二天妝模糊了,只能在舊妝上畫新妝,這樣油彩在臉上反反復復,沒幾天臉就被折騰得又紅又腫。
「在這里吃苦還不如去北京吃苦」,郭德綱打定主意第三次進京,這時是1995年。這次郭德綱做足了准備,青塔、大興,哪裡的房子便宜他就住在哪裡,只要有演出的機會他就上。最終他找到了一個沙子口的小京劇團,對方答應每月給他1000元,「最起碼能有錢吃飯了」。戲唱了兩個月,他一分錢都沒有拿到,找對方理論,得到的答復是:「要錢就接著唱,不幹也可以走人,但之前的2000元也別想拿到。」郭德綱只好接著唱,有一天演出晚了,公共汽車沒了,他打不起車,就從市區走了20多公里,徒步回到大興的出租屋裡。
影視圈好混多了
連郭德綱自己也沒想到,轉運是從影視圈開始的。當時,北京給他的印象是:「人人都跟央視有關系。」他認識了一些「自稱是央視編導的人」,開始談劇本、寫策劃。經常是自己的劇本寫出來了,對方才拿著劇本去找贊助,電視劇《非常檔案》和《正德皇帝下江南》就是他的手筆。他還做過民間藝術專題、美食節目,拍過果汁廣告。郭德綱對影視圈的心得是,「比相聲圈好混多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北京南城一個茶館,看見一幫10多歲的小孩在說相聲,他一時興起也站到了台前。小孩問:「你也學過相聲?」「我也學過。」郭德綱說,這句問話他等了好多年。
玩票讓郭德綱發現,相聲是有市場的,於是他開始招兵買馬,找到了另外兩位相聲演員張文順和李菁,幾個人湊在一起開始在北京的茶館里說相聲,就叫「北京相聲大會」,聽一場10元。
創業階段幾乎任何事情都是一幕慘劇,郭德綱說:「最慘的一次,我們試過給一個觀眾表演。寒冬臘月,大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他們還是站在門外喊人進來,好不容易有個人進來了,可能只是想進來暖和一下身體,台上演員照樣有模有樣開說,說不到一會,這個觀眾的手機響了,演員就停下來等他打電話,那個人也不好意思地很快講完了,我上來跟他說:『你得好好聽,上廁所也要給我打招呼。我們後台的人可比你多多了。』」
郭德綱推行「一個也得演」的方針時,並不知道原北兵馬司劇場經理袁鴻也在台下的觀眾中,更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讓自己在媒體上成為鋪天蓋地的新聞主角。
2001年袁鴻正在籌備做台灣賴聲川的劇場相聲,想擴展到海峽兩岸相聲交流上去,於是袁鴻開始留意北京和天津的相聲。斷斷續續看了兩年郭德綱的劇場相聲之後,袁鴻推薦郭德綱參加了2003年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郭德綱為符合「電視相聲」標准,花了1個小時創作了《你好,北京》參賽———這是北漂以來,郭德綱的相聲第一次跟電視走得這么近。
「可惜決賽他抽簽抽中第一個出場,得分並不是很高,所以組委會給了他一個特別獎。」袁鴻回憶說。
終於掛上了「客滿」
2004年10月,郭德綱沒想到自己參加的「瀕臨失傳相聲專場」,不但是傳統相聲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說相聲的一個轉折點———專場不但擴大了郭德綱在資深相聲迷中的影響力,還被北京文藝廣播電台的《開心茶館》節目看中,在電台開始了專場聯播。
「我很欣慰。」郭德綱出場時喜歡用這句口頭禪。2004年10月以來,他的確很欣慰,待了一年半的天橋樂劇場,售票窗口終於掛上了「客滿」。
「《開心茶館》每天都播相聲,但就是郭德綱的相聲火了起來。」資深相聲迷東東槍的分析是,郭德綱的相聲有「天津的骨頭、北京的肉」。
「天津的骨頭」關節點就是講述小市民的小算計、小委屈、小窩囊、小幻想。在郭德綱的相聲里,你就可以不時地聽到對北京三環交通擁堵、對洗浴中心不洗浴、歌星不一定識譜的小調侃。
「北京的肉」是指他的大氣、份兒正、穩健不慌張,「一上台就活蹦亂跳的就是不懂相聲」。學好傳統相聲,逗人笑就不難,郭德綱說:「老先生把中國語言裡面能構成包袱的笑料技巧都提煉出來了,直到今天無論你什麼笑料都是傳統相聲里的。」
郭德綱的傳統段子其實並不「傳統」。《夢中婚》原來的文本是講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有天做白日夢夢到被富翁看中帶回去當駙馬爺,他把「八抬大轎」改成「直升飛機」,「綾羅綢緞」變成了「西裝革履」;從前的《打白朗》變成現在的《西征夢》,把「軍閥剿滅草寇」改成了「布希請你剿滅恐怖分子」;《文章會》是講述一個人如何冒充自己有學問,結果碰到另一個真正會文章的人,民國時期這個會文章的人叫「康有為」,在郭德綱這里,故事結構不用變,只是「康有為」變成了「金庸」。
郭德綱身旁的「鋼絲」越聚越多,東東槍發現,有一天著名的《大實話》的最後幾句,從以前的「沒事兒您就把這相聲大會進」變成了「沒事兒您就把這德雲社來進」——叫了七八年的北京相聲大會終於有了正式的名字:德雲社。「德」取郭德綱的「德」字,「雲」則取字郭德綱「雲」字輩的徒弟。這也是中國目前已知4個民間相聲團體之一,其他3個都在天津,分別是眾友、哈哈笑、九河。
2005年9月底,袁鴻北兵馬司劇場的經營撐不下去了,劇場關門之後,他被第三屆相聲小品大獎賽邀請去做宣傳統籌———職責就是帶著圈裡人和媒體,給大獎賽想些策劃、找多些作品。
把天津相聲請到北京來是第一步。袁鴻把編劇史航、劇評人水晶以及10多家媒體記者,帶到了天橋樂劇場,這是大家第一次看到郭德綱的相聲,一場下來,這些人都成了「鋼絲」,史航和水晶便開始盡可能地以各種方式推廣郭德綱,為今年1月郭德綱在媒體上遍地開花做了足夠的常識鋪墊。
媒體總爆發
其實,袁鴻帶著一幫人不光去了天橋樂劇場,還去看了東城李金斗的相聲俱樂部、天津眾友、哈哈笑等相聲劇團的演出。跟天津的社團交流起來畢竟「有物理距離」;跟東城相聲俱樂部「功成名就」的演員交流起來,「又說不到一起去」。
就在他們看過德雲社演出之後不到一星期,11月5日,郭德綱帶德雲社全體人馬去天津舉行相聲專場演出,這是郭德綱第一次在大劇場里說相聲,袁鴻、史航帶著北京10多家媒體一起,浩浩盪盪跟著一起去了天津,這些記者大多是第一次知道郭德綱。
以11月5日為界,之前只能查到一篇關於郭德綱的文字———水晶寫的郭德綱相聲評論;在此之後,媒體上漸漸開始出現「郭德綱」的名字,12月中,《三聯生活周刊》刊發的《相聲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綱訪談》,算是媒體對郭德綱現象的第一次大型報道,文章對郭德綱的定義就是「在普通老百姓中間名氣很小,卻贏得了相當多資深相聲迷的狂熱追捧」。
這段時期,郭德綱的《論相聲50年之現狀》在網上廣為傳播,更多人認為這是痛斥相聲圈腐朽和積弊的演講稿。
此後,據「鋼絲」統計,媒體以平均每天一家的報道頻率介紹郭德綱,「相聲鬥士」、「與主流相聲圈抗衡」等形容詞,被放到了「郭德綱」3個字之前。直到今年1月媒體高密度采訪的總爆發。
「我們新做了一個欄目叫《文化大觀園》,聽說郭德綱很火,就在考慮給他做一個訪問。」鳳凰衛視編導向芳是今年1月2日去看的郭德綱專場,「聽別的相聲我5分鍾都笑不起來,聽郭德綱的3句話我就能笑起來」。
郭德綱當天狀態很好,專訪也做得很成功,節目播出之後,台長王紀言意猶未盡,覺得節目配搭的郭德綱的相聲太少,「誰說電視台不會拿半個小時給相聲?」拍板決定讓《文化大觀園》在春節期間製作一檔郭德綱個人專場,一連4天,每天1個半小時———這也是鳳凰衛視幾年來的第一次。
王紀言親自部署此次轉播:本來兩台機器錄制,增加到了5台;為了畫面美觀,還交待一定要使用「搖臂」。
「郭德綱沒有提任何轉播費用,為了配合我們錄制,是專門在臘月二十九那天臨時加開了一場。」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製片人姜又兮說。事實上,郭德綱的演出現場從不幹涉現場錄音、錄像的,「鋼絲」把他每場演出都錄下來傳到網上,想聽的人可以隨時免費下載,也正是這種傳播途徑,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什麼是郭德綱。
本來姜又兮擔心,臨時加開一場會因為缺少觀眾而損失氣氛,郭德綱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就在開演前幾天,他在網上發了一個加場通知的帖子。
節目正式錄制是中午1點,攝像師早上6點半去布置現場,沒想到一大堆「鋼絲」早在5點半就守在天橋樂門口了。等姜又兮8點到達天橋樂的時候,差點沒能擠進去。
「就是第一排,我發現那個老頭一直沒有笑。」郭德綱的徒弟悄悄跟姜又兮討論這個嚴峻的問題,他們都非常注意台下觀眾的反應。姜又兮看了看,對他說:「這是人藝的著名導演林兆華。」她又指了指旁邊的夫婦:「那是孟京輝夫婦。」徒弟笑了笑,說:「他們倒是不停地笑。」

④ 非常了得有一期 郭德綱出題說的意思是在飯店裡,因我而死的東西不吃。原話是什麼

是不是說的泰坦尼克號那段,
因為自己死的不吃,但是泰坦尼克號沉沒對船上的大龍蝦是一種解脫了,因為又活過來了。

⑤ 郭德綱到底跟誰有仇

主流相聲演員與郭德綱到底結了什麼仇?幹嘛非要你死我活的對著干?我想,要弄清之間的仇恨緣由,首先得把中國現在兩派相聲陣容的概念弄清楚了,即什麼叫主流相聲,什麼叫非主流相聲。主流相聲,即主旋律相聲,也稱歌頌相聲,因為他們都在各地曲藝團里吃官糧生存,所以還被一些人簡稱為官方相聲、體制內相聲,這派相聲的領軍人物過去是馬季,馬季去世後由姜昆統領。非主流相聲,即是由郭德綱德雲社創造的小劇場相聲,他們不吃國家的官糧,是靠市場養活自己。其實郭德綱也是天津曲藝團出身的主流相聲演員,只因為輩份太低受壓制不甘心,一人到北京當北漂,闖盪世界,曾在最困難時,連飯轍都沒有了。郭德綱後來到小劇場演出,那是讓吃食逼的,可沒想到這相聲被逼到小劇場演出竟然重現出生命力來。現在郭德綱麾下的人員全發了,相聲界的風頭也被郭德綱出盡。主流相聲演員們非常不服氣,認為郭德綱的小劇場相聲,是舊相聲的一種復辟,而舊相聲是靠低俗笑料吃飯的營生,相聲不是活了,而是重新墮落了。可郭德綱不這么認為,他認為,相聲在小劇場被激活,這是相聲本意的回歸,即相聲就是門逗樂的藝術,只有逗樂觀眾,觀眾才買賬,才有生存之基,硬給相聲強加某種社會功能,如教育功能、歌頌功能,只能讓它不倫不類,失去存在之基。
由此可見,所謂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的郭德綱的小劇場相聲之間的矛盾,也不全是什麼私怨狹仇,他們之間互不服氣,相互攻擊,相互踩鼓,表現出他們在藝術觀上的巨大分歧,同時也體現出中國社會目前存在兩種體制下兩種生態兩種人群的對立。 社會任何藝術形式的生存發展和演化變革,都是時代賦予的。舊社會相聲就是下層藝人撂地賣藝養家糊口的生存方式。1949年解放後,社會制度變了,新相聲應運而生。新相聲擺脫了過去相聲低俗逗樂的品質,成了一種民間的語言諷刺藝術,成為一種對人民寓教於樂的新藝術形式。更重要的是,新社會相聲演員,已經成為不再是民間藝人,而是國家藝術團的人民演員,是國家給了他們地位和工資,他們當然要為國家主旋律服務了。到七八十年代,相聲隊伍已經完全更新,即沒什麼人再說舊相聲了,他們全說主旋律相聲,相聲界是主旋律相聲一統天下。 主旋律相聲的沒落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因為相聲自身沒有適應改革開放時代主題的變化,還是在用老一套模式進行歌頌和諷刺。當新相聲把改革開放,甚至市場經濟也當落後的東西進行諷刺後,他被冷落了。而新相聲那套歌頌和教育腔調也被社會大眾認為是一種虛偽,官方和群眾兩頭不待見,新相聲自然萎靡不振。 郭德綱為什麼成功了呢?有人說郭德綱有才,其實沒說到關鍵,關鍵是郭德綱主動適應了國家體制的變化,把相聲重新帶回了市場,「識時務者為俊傑」就是指這意思。可郭德綱成功了,為什麼同行們不服氣?為什麼他沒有在相聲行內激發出競爭來?說到底,就是國家改革不徹底,即一部分人進入市場接受競爭,可一部分人還由國家養著當大爺。如果主流相聲演員們國家也不養著了,曲藝團全解散,全自己找食兒去,我想,就沒有主流相聲演員與郭德綱市場相聲的這種對立了。說句實話,可能姜昆找飯轍時,沒准比郭德綱還低俗,至少他得拿郭德綱當樣板模仿。 相聲界這種體制內主流相聲和市場化非主流相聲的對立,不僅是藝術派別的對立,更深刻反映出是兩種生態人群的對立,這種對立在中國今天的社會具有一定普遍性。比如國企人員,特別是壟斷性國企人員常常罵私營企業、鄉鎮企業偷盜技術、偷工減料、假冒偽劣,而私營和鄉鎮企業對國企也不服氣,認為你們由國家養著,壟斷資源和市場,當然「高尚」了,其實真放到市場上公平競爭,全得餓死!同樣,享受著公務員待遇的知識精英們,天天講正理,天天講高雅,天天論正統,也是當然,可那些沒有體制養活的網路作家,沒地位的民間知識分子就沒功夫說空話,他們得靠適應讀者群,適應用他們的主雇來說話辦事。 一個國家兩套體制,兩套生存法則,形成兩類生態人群的自然對立,自然就要生出許多說不清的矛盾。由於這種狀態是中國幾千年沒有過的,所以,我們也經常茫然不知所措,由於社會的基本公道、公平實現不了,兩類人群發生爭吵,也是各說各話,永遠是誰也不服誰也是必然的。所以,40多體制內相聲演員對郭德綱小劇場相聲的抵制行動,沒什麼實質意義,他們之間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不過是一個吃的太飽撐的,一個是吃的太少餓的,吃的太多的讓著餓的兩眼冒金星的也是一種仁義——郭德綱挺積德的。

⑥ 郭德綱只喝助理帶的水,幾乎從不參加晚宴,現實真的比我們想像的可怕嗎

提到郭德綱和德雲社,差不多世人皆知了。但是對於德雲社的評價,卻難以統一。畢竟和傳統的相聲相比,德雲社不是太中規中矩。但是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就是德雲社確實發展的可以。很多人都心想:正宗不正宗不要緊,讓我開心就夠了。還有人覺得笑聲被郭德綱玩成了賺錢的把戲,這是危害相聲。

有一句話說的好:小心使得萬年船。只有防範於未然才能夠保護得了自己,就好像當初王傑一樣,在正當紅的時候就因為喝了別人給他的水,從此以後嗓子就壞了。所以,我們不能怪郭德綱小心過度,畢竟他是靠嗓子吃飯的,既然是老天爺賞的口飯,那就要好好珍惜。畢竟同行是冤家,相聲界更是如此。各位怎麼看呢?

熱點內容
微信為什麼打不開好友發來的文件 發布:2024-09-20 16:24:00 瀏覽:561
女生突然猛刪朋友圈為什麼 發布:2024-09-20 16:09:40 瀏覽:182
為什麼來月經的顏色是褐色的 發布:2024-09-20 15:58:48 瀏覽:77
光遇為什麼想加好友卻找不到人 發布:2024-09-20 09:07:34 瀏覽:552
為什麼天天一個時間醒 發布:2024-09-20 08:54:48 瀏覽:714
回族供奉女人和驢是為什麼 發布:2024-09-20 08:36:48 瀏覽:664
小米手機為什麼開不了wifi 發布:2024-09-20 08:23:01 瀏覽:524
手機時間為什麼老變慢 發布:2024-09-20 08:22:57 瀏覽:122
登著快手為什麼收不到微信消息 發布:2024-09-20 08:22:22 瀏覽:174
蘋果手錶蜂窩版為什麼連不了手機 發布:2024-09-20 08:19:56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