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中原荊芥為什麼東北找不到

中原荊芥為什麼東北找不到

發布時間: 2022-05-26 06:10:29

❶ 有一種和香菜類似的下湯的小菜叫什麼

叫荊芥
我們在家鄉也吃這個,很廉價,味道有些刺激,生吃熟吃都可以,我們也愛用它打疙瘩湯,味道很不錯的。中原比較普遍,吃的人也比較多。南方和北方的人很少吃,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對了,他還有一個用途,夏天被蚊子咬了取一些荊芥葉子在被咬的地方揉搓一下,能起到止癢止疼的作用,這還是小時候媽媽教我的呢!

❷ 河南的「荊芥」和雲南的「薄荷」是同一種植物嗎

電視劇《重案六組》中有一個詭異的案件,情節大致是這樣的:嫌疑人患有“恐貓症”,被害人周寧深知這一點,故偷偷將“貓薄荷”縫進其手袋的銘牌中,致使嫌疑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七八隻貓的“攻擊”,受驚流產,最終釀成慘劇......“藍顏禍水”,致二女爭夫血濺廚房,令人唏噓。

案情有些匪夷所思,卻並非全無事實基礎,這世上真的有一種叫做“貓薄荷”的植物,如上圖。乍看相貌平平,實則天賦異稟。該植物富含芳香精油,可高達13%,稍加觸碰便異香四溢,其中有一種物質可與貓鼻子中的受體結合,刺激貓的感覺神經元,使其如痴如醉、欲罷不能,“喵界大麻”可不是浪得虛名。

開白花的羅勒

話說羅勒在西方號稱“香草之王”,栽培廣泛,品種有四十多個,紫花白花均有,河南“荊芥”恰好就是開白花的羅勒品種,而且還屬於疏柔毛變種(var.pilosum),特點就是多毛。至於味道強烈與否,那是羅勒在中土和西方被選育的方向不同,西餐中的“甜羅勒”就比較溫和。那位所謂的專家只不過是把羅勒的種內差異煞有介事地捋了一遍。

類似於河南“荊芥”和羅勒的情況並非孤例,雲南也有。去過雲南的朋友都知道,雲南人嗜食“薄荷”,涮羊肉涮“薄荷”,甜品中也要放“薄荷”,“薄荷”似乎無處不在。然而這“薄荷”卻並非植物學意義上的薄荷,實為皺葉留蘭香/Mentha spicata 'Crispata’,有時也被認為是獨立的種M. crispata。其葉面凹凸不平,猶如剛睡過格子涼席的臉,故名“皺葉”。

真正的薄荷/M. canadensis和留蘭香都是唇形科薄荷屬成員,親緣關系很近,但外觀差別比較大:薄荷的葉脈規整,葉片平整;薄荷有明顯葉柄,而留蘭香幾乎看不到葉柄。二者的味道也不盡相同。留蘭香有類似薄荷的氣息,主要來自於香芹酮、檸檬烯等物質,但它只含有極少量的薄荷酮和薄荷醇,故缺乏薄荷的“冰涼感”;能讓人“涼涼”的才是真薄荷,要是拿它涮羊肉,能吃出刷牙的感覺來。

無論是河南“荊芥”還是雲南“薄荷”,都是地方俗稱和學術名稱不同造成的誤會,小事一樁。如果我是河南老鄉,我會很高興接受河南“荊芥”就是羅勒的事實,不會急頭白臉地爭辯,完全沒意義嘛。就像月季玫瑰,從植物學角度來說,作為切花出售的“玫瑰”固然都是月季,那又怎麼樣呢?

❸ 蕁麻疹怎樣治療

患蕁麻疹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有可能是由於空氣中的塵埃,刺激氣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蚊蟲發作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於不規律不合理的飲食方式引起的。雖然造成蕁麻疹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蕁麻疹作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見慣不怪,甚至有些人不重視它,其實不該,因為如果沒有及時合理治療或者濫用激素類葯物,轉為慢性,則反復發作,有的幾周、幾月甚至有多年不愈者。
32歲的溫女士家住天津天河區,去年春季一次踏青回來之後,身上便開始起紅色小疙瘩。手臂、屁股、後背等處都有,奇癢難忍。溫女士一開始不知道身上為何長出如此多的小疙瘩,以為只是天氣熱,蚊蟲叮咬後引發的,並未在意。但是一周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無奈之下,溫女士只好去醫院檢查。經過醫生檢查,確診為蕁麻疹。專家表示,蕁麻疹其實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在春秋季最容易引發蕁麻疹。

反復得蕁麻疹的原因有哪些?

1、和遺傳有關系。

家族裡若有蕁麻疹病史,患者血清裡面就會存在著一種高含量的特殊蛋白質——IgE免疫球蛋白,其含量高出正常人幾倍到幾十倍,這些都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此類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是發生急性蕁麻疹的內在致病因子。

2、和飲食也是有關系的。

蕁麻疹的一種常見原因就是食物過敏。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

3、抓撓也會引起蕁麻疹

對於瘙癢難以控制,反射式的直接抓繞,也會導致蕁麻疹越來越嚴重。

4、外界環境有關系。

其實蕁麻疹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很大。春季,一些細菌得以滋長的環境,容易引發瘙癢加劇蕁麻疹發作。當在室外散步時,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的環境,容易被蚊蟲、蜜蜂或火蟻叮咬,或讓與蟲蟎或寵物如貓、狗等的皮毛接觸,都可能誘發過敏,引起蕁麻疹症狀;日常居家生活環境中,空氣中漂浮的花粉,裝修材料如油漆、塗料和甲醛等都是誘發蕁麻疹的過敏原。

5、也有內在原因。

比如免疫失調,內分泌失常,體內炎症,比如胃炎,體內腫瘤等都容易引起蕁麻疹。

那麼在得了蕁麻疹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做法呢?
一、及時判斷病情緣由

得了蕁麻疹之後,,需到正規醫院皮膚科進行檢查治療。查出發病原因,以便去除病症。不過,也有不少病人無法檢查出確切的發病原因,可以通過查過敏源的辦法進行檢查。

二、聽醫囑,安全合理用葯
在去醫院接受診斷治療時候,不要自作主張,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安全規范用葯,做到合理用葯,避免葯物的濫用和帶來的強烈副作用。

抗組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改善蕁麻疹症狀,可用於急性蕁麻疹。

三、進行全身免疫抗過敏治療

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補充人體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可以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緩解、控制過敏症狀。臨床證實,唾液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嗜熱鏈球菌、6種菌株組成的抗過敏益生菌對胃酸和膽汁具有較好的耐受性,能粘附於腸道粘膜,在人體的消化作用下存活,一方面有助於降低過敏者體內IgE,控制過敏症狀,縮短康復時間,另一方面有助於促進Th1細胞因子,抑制Th2細胞活性,調節免疫系統T細胞平衡,從而糾正過敏體質,促進人體正確的免疫應答,減免蕁麻疹復發,調整腸道微生態的平衡、維護腸道健康,增強免疫力。
四、蕁麻疹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心態,不要因為得了蕁麻疹,就亂了手腳,擔心這擔心那,要有良好的心態,可以恢復的;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包括合理的飲食方式,不要在好了一點點的情況下,就自我犒賞,大吃大喝,可能就會讓蕁麻疹更加嚴重,要做到治療時候清淡飲食,痊癒恢復後正常飲食,均衡飲食。

❹ 有誰知道新疆天山的資料

天山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大山脈,橫貫中國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長約2500公里,寬約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海拔為7435.3米,汗騰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達峰的海拔5445米。這些高峰都在中國境內,峰頂白雪皚皚。新疆的三條大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於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有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是新疆著名的旅遊勝地。

天山山脈把新疆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准噶爾盆地。這兩大盆地雖是一對孿生「兄弟」,但自然特徵卻大不一樣。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團團圍住,氣候特別乾燥,大多是沙漠地帶,只有在邊緣地區的綠上才能種桿糧、棉和瓜果。准噶氽盆地西北邊緣的山地不很高山,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氣流能夠進入,所以氣候比較濕潤,除了盆地內有一些綠洲可以種桿春小麥、棉花、瓜果等到外,這里的草場優良,畜牧業發達。著名的克拉瑪依油田也在這塊盆地上。下面是昆侖山,上面是阿爾泰山.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約有數十座,除最高峰托木爾峰外,主要還有中哈界峰汗騰格里峰、博格達峰、瓦斯基配卡維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爾東峰、孜哈巴間山等。這些高聳入雲的山峰,終年為冰雪覆蓋,遠遠望去,那閃耀著銀輝的雪峰,是那樣雄偉壯觀、庄嚴而神秘。

博格達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的最高峰,與其並列還有兩座海拔分別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並立,酷似一隻筆架,當地牧民把它們合稱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區,白雪皚皚,故有「雪海」之稱。

博格達峰,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70 公里,它不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標,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遊勝地。自烏魯木齊驅車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後向南經過巨大的三工河沖積扇,進入山口。汽車在時寬時窄的葫蘆狀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綠的山地草原,而後又出現茂密的森林。穿過一道深而窄的石峽,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壩,一個碧波盪漾,風光如畫的湖泊出現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長3300 米,寬數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狹長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匯集於此,成為天池源源不斷的水源。周圍山坡上長著挺拔的雲杉、白樺、楊柳,西岸修築了玲瓏精巧的亭台樓閣,平靜清澈的湖水倒映著青山雪峰,風光旖旎,宛若仙境。難怪傳說天池便是「瑤池」,是西王母會聚眾神仙舉行蟠桃盛會的地方。據《穆天子傳》記載,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駿馬車」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見了他。穆王贈送大批錦綢美絹等中原特產,西王母則回贈了天山的奇珍瑰寶,並邀請穆王游覽天山名勝。穆王親書「西王母之山」,留作紀念。臨別時,西王母勸飲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長壽,願君再來。」唐朝詩人李商隱有詩贊此盛會,詩雲:

瑤池阿母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天池南面映襯著雄偉的博格達峰。登博格達峰,需要乘馬從天池西岸繞到湖的南端,溯大東溝而上。大東溝谷地和緩開闊,谷底和陰坡雲杉密布,陽坡上布滿了灌木叢。海拔2800 米以上,地勢比較和緩。夏季,這里是一派生機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們的細莖嫩葉編織成綠色的地毯,龍膽、紫菀、金蓮、銀蓮又以它們鮮艷的色彩,將綠氈點綴成奼紫嫣紅的美麗畫卷。平坦的河岸邊,隆起的古冰磧壠上,山地向陽的緩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揚,這里是哈薩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場。

沿著谷地上行,隨處可見保存完好的古冰磧和冰川侵蝕地貌。在大東溝源頭,由於冰川的侵蝕作用,一個古粒雪盆,後壁已被蝕低,成為只有3660米高,溝通博格達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達山口,又稱三個山大坂,即山埡口。站在古班博格達山口上眺望,博格達峰及其北坡一條大冰川已一覽無余。地質學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達峰後,曾以「銀峰怒拔,冰流塞谷,萬山羅拜,惟其獨尊」的簡短數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勢的雄偉和冰川作用之強盛。據統計,整個博格達山脈共有300 多條冰川,而博格達峰區占居了1/4 以上。博格達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積了深厚的積雪。博格達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積雪和陡峭的山勢,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補給來源,對延續冰川生命活動起著巨大作用。

博格達峰北坡的一條冰川,面積約11 平方公里,是博格達峰區最大的一條冰川。它的粒雪區很陡,冰舌卻較平緩,裂縫縱橫交錯,密如蛛網。這條冰川夏季消融強烈,融水匯成許多冰川河道,最大的寬達三四米,深五六米的深切曲流,水聲咆哮,不絕於耳。冰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冰川漂礫。

當漂礫周圍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時,被漂礫遮蔽的冰體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們將這種漂礫和冰柱的復合體稱之為冰蘑菇。博格達峰北坡這條大冰川的數道冰流會合為統一的冰舌後,又分別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達果勒河,成為南北疆兩大內陸流域分水嶺的一部分。

博格達峰區的過去和現在的大量冰川活動,使該地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古冰川遺跡和冰緣地貌。博格達峰附近的幾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達數十米,上面已生長了雲杉、高山灌木叢或發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終磧壟,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態各異的冰磧湖、冰蝕湖,高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還有殘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為冰緣地貌典型代表的多邊形土、石環、石帶、冰凍泥流、熱融滑塌等,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達峰,彷彿是在游覽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館,令人眼界大開,驚嘆不已。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比博格達峰更加雄偉,直插雲霄的托木爾峰,又有一番獨特的雪山風光。這座天山最高峰,位於中哈界峰汗騰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在它周圍6000 米以上的高峰達十餘座,除汗騰格里峰外,還有形似花朵的雪蓮峰,潔白的大理岩上覆著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卻勒博斯峰(虎峰),為紀念197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科學大會的勝利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院登山科考隊命名的科學峰等等。這些巍峨聳立的群峰,披著銀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藍的天穹下銀光閃爍。

托木爾峰地區最為壯觀的景色當推汗騰格里冰川。在托木爾峰地區800多條冰川中,汗騰格里冰川最長,長達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該冰川冰面上覆蓋著大小不等的石塊,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無數水深莫測的冰面湖、數百米深的冰裂縫,還有淺藍色的冰融洞、冰鍾乳、水晶牆、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這里的天氣多變,有時晴空萬里,突然辟雷一聲震天響,抬頭望去,不遠處的雪塵滾滾飛揚,飛瀉而下,掀起數十米至數百米高的雪浪。騰起的雪霧,像蘑菇雲那樣上升、擴散,景色十分壯觀。但是這種時有發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卻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運動員最危險的敵人。托木爾峰這種驚險環境中的奇異風光,只有不畏艱險的勇士身臨其境,才能領略和欣賞到,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峰」。

除壯觀的冰川奇景外,托木爾峰地區還有許多遠近聞名的溫泉。位於北木扎爾特河谷東側的阿拉散溫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圍那茂密的天山雲杉和白樺林帶下,黃色的敗醬草花,競相開放。這里已成為新疆著名的療養區。阿拉散的泉水呈季節變化,冬春基本乾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溫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蘇打等礦物質,對很多疾病有一定療效。每到夏季遠近百多公里的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維吾爾、俄羅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遙遠、艱險,騎馬結隊來此沐浴、療養。

雖然天山山系中眾多的雪峰終年為冰雪覆蓋,但是在3000 米雪線以下,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托木爾峰和博格達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區,滿山遍野的雲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爾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產區之一。各種葯用植物達80 多種,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帶有貝母、紫草、天仙子、黃精、荊芥、益母草、大黃等;雲杉林中,到處可見野薔薇、黨參等;亞高山草甸帶,一片片金蓮花迎風開放,花枝招展;雪線附近的亂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蓮散發著清香,遠遠望去,一株株雪蓮宛若一隻只白色的玉兔,為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帶來了勃勃生機。天山地區也是優良牧草的基因庫,已發現的禾木科植物就達55 種,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鹼草、西伯利亞三芒草、沙生針茅、野燕麥、野黑麥等,還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優良的牧草,對發展畜牧業具有重要作用。

天山中還有許多珍禽異獸,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巒、山地的密林深處和草原之中,是各種飛禽走獸棲息、繁衍的天然場所。

旱獺和水獺是珍貴的皮毛獸,遍布天山,這里的獺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天山的盤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護動物。

天山的蒼鷹,素以體長兇猛著稱。一隻蒼鷹雙翅展開,足有兩米多長,像一架小飛機。它時而悠閉地扶搖直上,時而又逍遙地在空中盤旋,一旦發現野兔、黃羊或其它柔弱動物,便像一把利劍橫空劈下,來勢可謂迅雷不及掩耳。這些柔弱動物,很快便成為蒼鷹一頓可口的佳餚美味。在天山的動物中最警覺的要數野駱駝了。它膽小疑心大,稍有風吹草動,便遠遁而去。它四肢細長而有力,足掌厚約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墊,奔跑起來輕捷無聲,迅如疾風。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裝水70 公斤,飲足後能保持數月不再飲水。因此它成為沙漠中的最好運載工具,歷來享有「沙漠之舟」之稱。天山的黃羊、大頭羊、狍子、茶騰大尾羊和雪線附近的雪雞,是天山人狩獵的主要對象,尤其是黃羊和大頭羊,分布量很大。人們捕獲後,有時就架起篝火,就地燒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頓別有風味的野餐,令人垂涎。

天山地區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大多數地區氣候乾燥、少雨,適合發展畜牧業。特別是托木爾峰北部的伊犁地區,以牧業為主,養馬業尤為馳名。古代的「天馬」最初即來自此地,以後又叫伊犁馬,至今仍享有盛譽。這里還有優良的軍馬和生產用馬的重要產區。牛、羊、駱駝,在這里也分布很廣。此外,在天山的托木爾峰南坡平原地區,還種植了大米等農作物。阿克蘇大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清代向朝廷進貢的貢米,素有「阿克蘇大米甜又香」之說。天山地區又是瓜果之鄉。歷史上從西域傳來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過這里傳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托木爾峰南部的溫宿縣僅果樹種類就有10 多種,主要有蘋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棗、櫻桃、楸子、紅棗等,尤以蘋果、核桃、杏,品種最為繁多。

天山,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邊陲,自古以來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西亞聯系的重要通道,托木爾峰東部南、北木扎爾特河谷,便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支線。西漢時,細君公主、解憂公主下嫁烏孫王,即通過此道。馳名中外的唐代佛僧玄奘,公元629 年去印度取經也經過這里。他在其《大唐西域記》中對托木爾峰分水嶺一帶的驚險環境曾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據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登上天山博格達峰,並在此會見當時西來傳道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唐太宗時還在博格達峰下設過「瑤池都護府」,管理天山地區。清朝乾隆年間,新疆都統明亮曾登博格達峰和天池一帶,勘察地形,開山引水,並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紀念此舉。在天池附近還有不少名勝古跡,過去這里曾經建立過十幾座古剎,清乾隆年間曾在此修建過福壽寺,因用青磚鐵瓦建造,又稱「鐵瓦寺」。天池西面還有東岳廟遺址,池下有無極觀。這些名勝古跡,又為天山增添了誘人的魅力。

❺ 河南商丘有一種菜,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河南方言叫jingcai或者jincai,是葉類蔬菜,誰知道它的學名啊

那就是荊芥啊!
飯店裡都有的!
我做飯店好多年了!
放心不會認錯的!
我是周口的,離你們商丘也是很近的,所以都有這東西!

下面給你看看網路!

荊芥 Jingjie
【名 稱】
植物學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葯材學名: Herba Schizonepetae。
中文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貓薄荷假蘇、鼠蓂(《本經》)、鼠實、姜芥(《吳普本草》)、穩齒菜(《滇南本草》)、四棱桿篙(《中葯志》)。
處方名:荊芥 荊芥穗 炒荊芥 荊芥穗。
【科屬分類】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屬:荊薺 Schizonepeta
本葯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的乾燥地上部分。
【性 狀】本品莖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長50~80cm,直徑0.2~0.4cm;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對生,多已脫落,葉片3~5羽狀分裂,裂片細長。穗狀輪傘花序頂生,長2~9cm,直徑約7mm。花冠多脫落,宿萼鍾狀,先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小堅果棕黑色。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
〔採制貯藏〕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亦有先單獨摘取花穗,再割取莖枝,分別曬干,前者稱『荊芥穗』,後者稱『荊芥』。放箱內或其他容器內蓋緊,置乾燥處,宜在30度C以下保存,防霉,蛀,結串。
【性味與歸經】辛,微溫。歸肺、肝經。
【功能與主治】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於感冒,麻疹透發不暢,便血、崩漏、鼻衄。
【產 地】產江蘇、浙江、江西,多系人工栽培。
【葯材形性】莖方形,四面有縱溝,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綠色,被短柔毛,體輕質硬而脆,斷面纖維狀類白色,中心有白色髓,葉對生,葉片分裂,裂片細長,呈黃色、皺縮捲曲,破碎不全,頂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內藏棕黑色小堅果,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身干,色黃綠、莖細、穗多,無泥雜者為佳。
【炮 制】原葯去泥屑雜草,切除殘根,搶水洗凈,取出將穗頭朝上豎放,待水瀝干,切O.3-0.5cm段片,曬干。
荊芥穗 單用花穗加工入葯,本品芳香氣烈,作用較強,尤擅於疏散頭面之風。
炒荊芥 荊芥片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炒制後發散之力緩和。
荊芥炭 荊芥片武火炒至黑色存性入葯者,亦稱黑荊芥,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成 分】含揮發油。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不宜久煎。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荊芥穗更長於祛風。
【注 意】本品宜晴天加工,必須搶水洗凈,不宜久潤,隨切隨曬,當天曬干,不用火烘烤,否則香味走失,影響葯效。
【主治病證】解表散風,透疹。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1.外感表證。本品辛散氣香,長於發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葯性緩和,為發散風寒葯中葯性最為平和。對於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
【葯物配伍】
1)荊芥配防風,加強祛風解表作用。
2)荊芥配薄荷,一氣一血,可加強解表發汗之效。
3)荊芥配僵蠶,祛風解表,治濕勝帶下等症。
4)荊芥配白礬,祛風化痰之效增強,用治風痰壅盛,小兒驚風。
5)荊芥配石膏,治風熱頭痛。
6)荊芥配槐花炭,祛風止血,用治腸風下血。
7)荊芥配升麻炭,升清陽,止出血。
8)荊芥配大黃,清熱通便。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棕色。宿萼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腺鱗頭部8 細胞,直徑96~112μm;柄單細胞,棕黃色。小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 ~ 6細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內果皮石細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密具紋孔。纖維直徑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狀。
(2) 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 ~90℃)20ml ,密塞,時時振搖,放置過夜,濾過,濾液揮散至1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荊芥對照葯材0.8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 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60%(ml/g)。
【生葯材鑒定】:乾燥的全草,莖方形,四面有縱海,上部多分技;長45—90厘米,直徑3—5 毫米;表面談紫紅色,被有短柔毛;質輕脆,易折斷,斷面纖維狀,黃白色,中心有白色疏鬆的髓。葉對生,葉片分裂,裂片細長,呈黃色,皺縮捲曲,破碎不全;質脆易脫落。枝頂著生穗狀輪傘花序,呈綠色圓柱形,長7—10厘米;花冠多已脫落,只留綠色的萼筒,內有4個棕黑色的小堅果。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淺紫色、莖細、穗多而密者為佳。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同屬植物裂葉荊芥 Schizoncpeta multifda(L.) Briq., 東北等地亦作荊芥使用。裂葉荊芥的形態與上種相似,唯葉的最終裂片較寬,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穗較大而疏;苞片卵圓形,帶藍紫色;花冠藍紫色,比萼片長1/2。顯微鑒定: 粉末:黃棕色。①腺鱗頭部類圓形,8-13細胞,直徑22-108μm,柄單細胞,極短,內含鮮黃色或棕色物。②小腺毛頭部1-2細胞,直徑16-27μm,柄短,單細胞。③非腺毛1-6細胞,長67-810μm,中部稍窄,基部直徑22-45μm,壁稍厚,上部細胞具細小疣狀突起,下部1-2細胞有角質縱條紋。④莖表皮細胞垂周壁薄,平直;氣孔直軸式。⑤葉表皮細胞表面觀垂周壁波狀彎曲,有氣孔及毛茸。⑥花粉粒近環形,直徑27-31μm,具6溝,外壁具網狀雕紋。⑦果皮表皮(粘液層)細胞斷面觀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壁粘液化,胞腔小,不規則分枝,內含淡棕色物,其下色素層細胞有的向上嵌於表皮細胞間;表面觀類多角形或圓多角形,壁粘液質化,留下含棕色物的胞腔,小形色素細胞群散列於表皮組織間。⑧果皮石細胞斷面觀1列,類長方形或類方形,界限不甚清楚,壁厚,有裂紋,胞腔星狀,解離後細胞有多數參差不齊的分枝;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狀彎曲,紋孔稀疏。此外,有果皮色素細胞,種皮細胞,導管,纖維。
【中葯化學成分】:含揮發油1.8%,油中主成分為右旋薄荷酮(α— 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檸檬烯(α—Limone- ne)。地上部分含揮發油1.3%,穗含揮發油約4.11%,油中主成分為d-薄荷酮(d-menthone)約42.9%,消旋薄荷酮、l-胡薄荷酮(l-pulegone)約33.9%及少量d-薴烯(d-limonene), 另尚含γ-蒎烯。此外,荊芥穗中尚含荊芥甙A、B、C(schizonepetoside A,B,C),(1S,4E)-9-O-β-D- gluranosyl-pmenth-4(8)-en-3-one,apigenin-7-O-β-D-glucoside,luteolin-7-O-β- D-glucoside和橙皮甙(hesperidin)。
【中葯化學鑒定】:取荊芥全草揮發油2滴,置小試管中,加乙醇2ml溶解後加1%香草醛硫酸試劑2滴,振搖混勻,溶液顯淡紅色(檢查胡薄荷酮)。
【備注】
(1)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症,常與防風相需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表葯或清熱解毒葯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葉、銀花等。荊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發,常與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應用。荊芥又常用於瘡瘍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風、銀花、連翹、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癰腫。荊芥炒炭應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於便血、崩漏等症,在臨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葯同用。
(2)荊芥一葯,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則用於止血。配防風、羌活,治風寒表症;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症;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荊芥與紫蘇均能發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
【摘錄】《中國葯典》
【各家論述】
1.《本經》:主寒熱,鼠疫,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2.《葯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喎邪,遍身頑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3. 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4.《食療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熟食並煎茶,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7.《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8.《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並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9.《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葯禁忌】
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1.《葯性論》:荊芥久服動渴疾。
2.《葦航紀談》:凡服荊芥風葯,忌食魚。
3.《綱目》反驢肉、無鱗魚。
4.《本草經疏》:病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於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匆誤入。
當歸荊芥治中風
[配 方] 當歸、荊芥各等份。
[制用法] 炒黑,共研細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許,煎服。
[功 效] 用治中風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產後風癱。
荊芥妙用止清涕,以其辛溫可祛風散寒,而其氣味輕揚,不致助其熱邪,起到葯達病所,分剔寒熱之功。

❻ 全州話喊做悶子草的(下圖綠色是新鮮的,黑色是曬乾的),聞起來是涼

學名是荊芥。屬被子植物

❼ 河南周口鹿邑地區有種叫jingqie 的蔬菜,怎麼網上找不到種子呢經常和黃瓜拌冷盤,超級好吃。

荊芥
荊芥——桑一又荊芥原名「假蘇」,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葯用其乾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汗,解熱葯,是中華常用草葯之一。能鎮痰、怯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

❽ 中葯荊芥的功效和主治是什麼

《中國葯典》:荊芥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 荊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乾燥 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 【炮製】 荊芥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荊芥穗 :摘取花穗。 荊芥炭 :取荊芥段,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 :取凈荊芥穗,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辛,微溫。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解表散風,透疹。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摘錄】《中國葯典》 《*辭典》:荊芥 【出處】《吳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別名】假蘇、鼠蓂(《本經》),姜蘇(《吳普本草》),穩齒菜(《滇南本草》),四棱桿蒿(《中葯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荊芥 的 全草 。秋季花開穗綠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亦有先單獨摘取花穗,再割取莖枝,分別曬干,前者稱"荊芥穗",後者稱"荊芥"。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江蘇、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性狀】乾燥的全草,莖方形,四面有縱溝,上部多分枝,長45~90厘米,直徑3~5毫米;表面淡紫紅色,被有短柔毛。質輕脆,易折斷,斷面纖維狀,黃白色,中心有白色疏鬆的髓。葉對生,葉片分裂,裂片細長,呈黃色,皺縮捲曲,破碎不全;質脆易脫落。枝頂著生穗狀輪傘花序,呈綠色圓柱形,長7~10厘米;花冠多已脫落,只留綠色的萼筒,內有4個棕黑色的小堅果。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淺紫色、莖細、穗多而密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揮發油1.8%,油中主成分為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少量右旋檸檬烯。 【葯理作用】用人工發熱的家兔,口服荊芥煎劑與浸劑2克(生葯)/公斤,無甚解熱作用。在體外,高濃度(1:100)有抗結核桿菌之作用。 【炮製】荊芥:揀凈雜質,用水略泡,撈出切段,哂干,炒荊芥:取切段的荊芥置鍋內,文火微炒,取出放涼(炒荊芥穗方法同)。荊芥炭:取切段的荊芥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噴清水,取出曬干(荊芥穗炭方法同)。 【性味】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醫學啟源》:"氣溫,味辛苦。" 【歸經】入肺、肝經。 ①《綱目》:"入足默陰經氣分。" ②《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肺、肝二經。" ③《本草匯言》:"足厥陰、少陽、陽明經。" 【功能主治】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散之力較強。 ①《本經》:"主寒熱,鼠瘺,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②《葯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歪邪,遍身頑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③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熱食並煎茶,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⑦《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並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⑨《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頹,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注意】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①《葯性論》:"荊芥久服動渴疾。" ②《葦航紀談》:"凡服荊芥風葯,忌食魚。" ③《綱目》:"反驢肉、無鱗魚。" ④《本草經巰》:"痛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於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勿誤入。"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附方】 ①治風熱頭痛: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永類鈐方》) ②治頭目諸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荊芥穗為末。每酒服三錢。(《眼科龍木論》) ③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或如有物哽: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後溫服。(《局方》荊芥湯) ④治一切風,口眼偏斜: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處砂盆內研,生絹絞汁於磁器內,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將二分滓日干為末,以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動風物。(《經驗後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荊芥,炒,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婦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餛飩食之。(《經驗方》) ㈡荊芥二兩,槐花一兩。炒紫為末。每服三錢,清茶送下。(《簡便單方》) ⑥治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干荊芥穗,搗篩。每用末二錢匕,童子小便一酒盞,調熱服,口噤者挑齒,閉者灌鼻中。(《本草圖經》) ⑦治小便尿血:荊芥、縮砂,等分。為末。糯米飲下三錢日三服。(《瀕湖集簡方》) ⑧治痔漏腫痛:荊芥煮湯,日日洗之。(《簡便單方》) ⑨治癃閉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疼,無問新久:大黃(小便不通減半)、荊芥穗(大便不通減半),等分。各別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水調下,臨時加減服。(《宜明論方》倒換散) ⑩治一切瘡疥:荊芥、金銀花、土茯苓,等分。為末,熟地黃熬膏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匯言》) ⑾治風毒寡癧、赤腫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荊芥穗四兩。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勻服之,日三服。(《聖惠方》) ⑿治腳椏濕爛:荊芥葉搗敷之。(《簡便單方》) 【臨床應用】治療皮膚瘙癢症:取凈荊芥穗一兩,碾為細面,過篩後裝入紗布袋內,均勻地撒布患處(如范圍廣,可分片進行),然後用手掌來回反復的揉搓,磨擦至手掌與患部發生熱感為度。治療急慢性蕁麻疹及一切皮膚瘙癢病,輕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備注】同屬植物裂葉荊芥東北等地亦作荊芥使用。裂葉荊芥的形態與上種相似,唯葉的最終裂片較寬,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穗較大而疏;苞片卵圓形,帶紫紫色;花冠藍紫色,比萼片長1/2。 【摘錄】《*辭典》 《中華本草》:荊芥 【出處】出自《吳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Herb of Fineleaf Schizonepeta 【別名】假蘇、鼠蓂、姜芥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生於山坡路旁或山谷。海拔在540-2700m之間。多栽培,亦有野生。 2.生於海拔1300-2000m的松林林緣、山坡草叢或濕潤的草原上。 資源分布:1.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貴州等地、江蘇、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栽培。 2.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葯理作用】 1.解熱鎮痛作用:用傷寒混合菌苗使家兔發熱,給予裂葉荊芥煎劑或乙醇浸劑2g/kg 灌胃,僅有微弱的解熱作用。荊芥煎劑有解熱鎮痛作用。荊芥中的d-薄荷酮為鎮痛的主要成分,3-甲基環己酮亦有鎮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荊芥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其次對炭疽桿菌、乙型鏈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均表現一定的抑製作用。50%荊芥煎劑每雞胚0.1ml對甲型流感病毒PR8株無抑製作用。 3.止血作用:小鼠按Akohob氏法測定出血時間,兔毛細管法測定凝血時間,比較生品荊芥與荊芥炭的止血時間。葯物均用生理鹽水配製灌胃,兔2g/kg,小鼠5g/kg,用生理鹽水作對照。結果表明,生品荊芥不能明顯縮短出血時間,而荊芥炭則使出血時間縮短72.6%;生品荊芥使凝血時間縮短30%,而荊芥炭縮短77.7%,說明荊芥經炒炭後有止血作用。 4.其它作用:荊芥體外試驗有弱的抑制癌細胞作用。荊芥煎劑有明顯抑制小鼠耳廓腫脹作用,對醋酸引起的炎症亦有明顯抗炎作用。另據報道,荊芥的抗炎成分主要是1-胡薄荷酮。苯並呋喃類化合物、3-辛醇和B-蒎烯亦有抗炎作用,前者對3a-羥基甾體脫氫酶的IC50為8.1μg/ml。 【毒性】腹腔注射荊芥煎劑的小鼠半數致死量為30046±76.5mg/kg。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濕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臨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搗敷;或研末調散。 【注意】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1.《葯性論》:荊芥久服動渴疾。 2.《葦航紀談》:凡服荊芥風葯,忌食魚。 3.《綱目》反驢肉、無鱗魚。 4.《本草經疏》:病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於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匆誤入。 【各家論述】 1.《本經》:主寒熱,鼠疫,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2.《葯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喎邪,遍身頑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3. 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4.《食療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熟食並煎茶,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7.《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8.《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並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9.《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摘錄】《中華本草》

❾ 荊芥根對硬皮的作用

荊芥根
中葯材
中葯材荊芥根是唇形科植物裂葉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和多裂葉荊芥S.multifida(L.)Briq.的根。裂葉荊芥分布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河南、四川、貴州等地,江蘇、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栽培;多裂葉荊芥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具有止血,止痛之功效。常本葯材常用吐血,崩漏,牙痛,瘰癧。
荊芥根入葯部位
根。
荊芥根性味
味味道較苦,性涼。
荊芥根歸經
歸胃、肝經。
荊芥根功效
止血,止痛。
荊芥根主治
本葯材常用吐血,崩漏,牙痛,瘰癧。
荊芥根相關配伍
1.治非時吐血:荊芥連根清洗干凈,搗汁半盞飲之。《產育寶慶集》
2.治崩漏年深:荊芥根(瓦上焙乾焦,存性)、茴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只一服即效。《朱氏集驗》
3.治風葯性發熱牙痛:荊芥根、烏柏根、蔥根等分。煎湯頻含漱之。《綱目》
4.治瘰癧潰爛:荊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湯,溫洗良久,看爛破處紫黑,以針一刺,去血再洗;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掃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掃,以愈為度。《活法機要》
荊芥根用法用量
內服:把葯磨成粉末,再用水沖後服用,每次3-5g;或鮮品搗汁。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適量本品,水煎洗或漱口。
荊芥根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挖取根部,清洗干凈,晾曬成干品,或當季節採收後可以新鮮使用的一味葯材。
荊芥根形態特徵
裂葉荊芥,又名香荊芥(河北),四棱桿蒿(北方各省),小茴香(四川)。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具強烈香氣。莖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基部棕紫色。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莖基部的葉片無柄或近無柄,羽狀深裂,裂片5,中部及上部葉無柄,羽狀深裂,裂片35,長13.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狀漸狹並下延至葉柄,裂片披針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麵灰綠色,兩面均是沒有毛的,脈上及邊緣較密,有腺點。花為輪傘花序,多輪密集於枝端,形成穗狀,長313厘米;苞片葉狀,長4-17毫米;小苞片線形,較小;花小,花萼漏斗狀倒圓錐形,長約3毫米,徑約1.2毫米,被灰色柔毛及黃綠色腺點,先端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冠淺紅紫色,二唇形,長約4毫米,上唇先端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二強;子房4縱裂,花柱基生,柱頭2裂。小堅果4,長圓狀三棱形,長約1.5毫米,徑約0.7毫米,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多裂葉荊芥,又名裂葉荊芥《中葯志》。多年生草本,高可達40-50厘米。莖基部木質化,上部四棱形,被白色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約1.5厘米;葉羽狀深裂或分裂,有時淺裂至全緣,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或具疏齒,長23.4厘米,寬1.5-2厘米,先端銳尖,基部近截形至心形,上面深綠色,微被柔毛,下面白黃色,被白色短硬毛,脈上及邊緣被睫毛,有腺點。多數輪傘花序組成頂生穗狀花序,長6-12厘米;苞片葉狀,深裂或全緣,卵形,長約1厘米;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帶紫色,與花等長或稍長;花萼紫色,長約5毫米,有15條脈,外被稀疏短柔毛,先端5齒裂,三角形;花冠二唇形,藍紫色,干後淡黃色,長約8毫米,被柔毛,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花葯淡紫色,花柱細長,柱頭2裂。小堅果4,扁長圓形,腹部稍具棱,長約1.6毫米,寬約0.6毫米,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以後。
荊芥根生長環境
裂葉荊芥:生於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緣。海拔在540-2700米之間。多栽培,亦有野生。分布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河南、四川、貴州等地,江蘇、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栽培。
多裂葉荊芥:生於海拔1300-2000米的松林林緣、山坡草叢或濕潤的草原上。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❿ 在花盆了栽了河南人叫荊芥的菜,可是剛長出小芽大概一兩公分後就慢慢的消失了。懷疑是被蟲吃了。

有可能是被土壤里的蟲子吃了,可以撒些葯粉或噴灑些葯水。荊芥很好栽活的,平時長的茂盛的荊芥直接剪下來扦插就能養活的,光桿沒有葉子的荊芥桿扦插都可以插活,在鄉下農民經常這樣栽

熱點內容
光遇為什麼想加好友卻找不到人 發布:2024-09-20 09:07:34 瀏覽:552
為什麼天天一個時間醒 發布:2024-09-20 08:54:48 瀏覽:714
回族供奉女人和驢是為什麼 發布:2024-09-20 08:36:48 瀏覽:664
小米手機為什麼開不了wifi 發布:2024-09-20 08:23:01 瀏覽:524
手機時間為什麼老變慢 發布:2024-09-20 08:22:57 瀏覽:122
登著快手為什麼收不到微信消息 發布:2024-09-20 08:22:22 瀏覽:174
蘋果手錶蜂窩版為什麼連不了手機 發布:2024-09-20 08:19:56 瀏覽:603
小米5一發熱就卡為什麼 發布:2024-09-20 08:16:04 瀏覽:795
為什麼保存的py文件打不開了 發布:2024-09-20 08:03:31 瀏覽:639
超市裡的桃子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4-09-20 08:01:41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