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為什麼偷了四爺的東西
❶ 文盲李衛為什麼備受雍正寵愛
田文鏡、李衛、鄂爾泰是雍正朝最受寵的三個大臣,雍正常說他們是「模範督撫」,但奇怪的是,這三人關系卻並不融洽,其中尤以李衛與田文鏡最為違和。《清人逸事》中即說,田文鏡任河南總督時,嫉妒浙江巡撫李衛受寵,於是暗地裡在雍正面前說後者的壞話,但雍正不為所動。田文鏡見中傷不售,於是轉而巴結,某次恰逢李衛母親去世,田文鏡派人前去弔唁並贈以厚禮,孰料李衛卻大罵道:「老母雖死,亦不飲小人一勺水也!」後令人將田文鏡使者擋在門外並將禮物丟進豬圈,以示不齒。
李衛詬罵田文鏡之事未見於正史,不過雍正七年時,田文鏡確實在某奏摺中評論過李衛,說後者「操守廉介」,乃「當世之賢員」,只是這人「馭吏稍疏」,又好嬉遊,作為大僚,未免有不到之處。對此評價,雍正深表嘉悅,並希望三人能相互學習,共為一體。
同樣是非正途出身的官員,李衛鄙視田文鏡頗有些吊詭。論文化,李衛比田文鏡只有更差;論年齡,田文鏡基本比李衛大上一輪;論經驗、論能力,李衛也未必比田文鏡更勝一籌。如此,大概只能是田文鏡的苛刻作風讓李衛感到不爽了。
前些年,電視劇《李衛當官》可謂紅極一時,由知名演員徐崢扮演的那個李衛,詼諧幽默,活靈活現,頗受大眾好評。不過,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歷史上的李衛也並非如此(徐崢也說自己並不知道歷史上的李衛是怎麼樣一個人,導演這樣交代說:李衛,「不識字,四爺的家奴,愛騎馬,愛收藏小玩意兒」)。
李衛,江蘇銅山人,康熙二十六年生人,論家境,他是富家子弟;論出身,也是個監生,捐來的。30歲那年,李衛捐了個兵部員外郎,兩年後又捐了個戶部郎中。大概因為從小家境富裕,李衛對於舊日陋規一點也不沾染,如《小倉山房文集》中即說,李衛在戶部管理銀庫事務時,某分管親王要求每收錢糧一千兩,加收平餘十兩。李衛屢次諫阻,親王不聽,後者遂在庫外置一櫃,上面赫然寫著「某王贏余」,一時引起鬨動。該親王見後,大為難堪,只得下令停收。
所謂「贏余」,其實就是陋規,這種東西上不得檯面但又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當時辦公經費不足,辦事人員也須有飯食銀等補貼,否則公事難辦,久而久之,即成一定之規。親王之舉,也未必是為個人謀利,而是為全體人員謀福利、大家一起分肥,但李衛不管那麼多,法外之銀,說不能收就不能收,得罪權貴也在所不惜。
正因為這種敢作敢當的可貴品格,李衛才被雍正發現並在繼位後加以提拔重用。雍正元年,李衛被授為直隸驛傳道,尚未上任即改為雲南鹽驛道。到任後,李衛將當地鹽務積弊一洗而空,凡在雲南所見所聞所思,無不據實陳奏。對此,雍正很表贊許,次年即將之提拔為雲南布政使,仍管鹽務並兼管銅廠(鑄錢)。雍正還批示說:「爾為人剛直,居心蒞事,忠誠勤敏,朕所深知。覽所奏數摺,實一片血誠,毫無顧忌。且其中分析款項,井井有條,甚屬可嘉,殊不負朕一番識拔!欽此!」
雍正三年,李衛被擢升為浙江巡撫並兼理兩浙鹽政。抵任後,李衛積極推行「攤丁入地」改革,清理積欠,興修海塘,成就斐然。在鹽務上,李衛一方面加緊打擊私鹽販賣,一方面推行鹽政改革,「諸場有給丁灘者,以丁入地,計畝徵收;無給丁灘者,暫令各丁如舊輸納」。由此,既穩定了鹽業生產,又增加鹽業稅收,這讓雍正感到十分滿意,李衛也隨後官升一級,被授為浙江總督。此時的李衛,剛剛四十齣頭,和田文鏡、鄂爾泰老來才得志相比,可謂是騰雲駕霧了。
❷ 別被電視劇給騙了,那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怎樣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由徐崢主演的電視劇《李衛當官》,劇中李衛和四爺黨配合偵破了一個又一個大案要案,並且在四爺即位後成為了大清朝的肱骨之臣。李衛儼然在劇中變成了執天子之劍斬妖除魔的欽差大臣。
李衛在四爺淺邸之時便是四爺黨一員,在雍正一朝頗受重用。由此可見雍正對於李衛是非常放心的。李衛也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在每個崗位上也都是盡忠職守,兢兢業業。尤其是李衛主政浙江之時不但在管理鹽政、查緝私鹽方面成就突出,還自籌資金修築海塘,並且善於捕盜,而且於雍正七年一舉偵破了甘鳳池的反清復明案。
浙江人民自發給李衛及其妻妾立像,感念他在浙江任職期間為民做了不少好事。俗話說公道自在人心,評價一個父母官的好壞,他治下的百姓最有發言權。
結語
李衛出身富人之家,少年讀書而未求取功名,近中年捐官而踏入仕途。戶部任上結識雍正,從此平步青雲,然李衛雖是淺邸舊臣卻也是能吏,為官一任政績出色,百姓愛戴,此生足矣。
❸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李紱求助李衛,李衛為何當著李紱的面掏耳屎
這件事發生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剛剛即位不久,就發生了震驚朝廷上下的科場舞弊案。
在這場科舉考試中,主考官是張廷璐,副考官是李紱。李紱閑逛伯倫不歸酒樓發現端倪,先找張廷璐商議停考被拒,隨後找到了三王爺胤祉,再然後就找到了剛剛回京述職的李衛。
可是等二人進屋對話之時,李衛卻坐姿吊兒郎當,還當著李紱的面掏起了耳朵,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哈哈,這就是鬼靈精怪的李衛
❹ 李衛當官第12集劇情
李衛在大理寺獄中成了名人,又把一身賭技傳授好賭的獄官,上下都把他視為好友,李衛的日子過的十分逍遙,遇上奉康熙之命前來暗訪的侍衛領班。也拿凡事一肩扛的李衛毫無辦法,這時生怕東窗事發牽連自己的太子,急欲借李衛之口,攀誣四爺和八爺,以便為自己脫罪,特地派了琦亮到獄中,想對李衛嚴厲逼供,幸被及時趕到的九爺胤峨所救,胤峨持康熙手諭將李衛帶走。
❺ 《李衛當官》里的李衛,歷史上究竟怎樣
前兩年的電視連續劇《李衛當官》可謂是紅極一時,徐崢所扮演的那個詼諧幽默的李衛也頗受好評。但是,從各種材料看來,歷史上的李衛似乎並非如此。(徐崢自己也承認自己並不知道歷史上的李衛是怎麼樣一個人,他說導演是這樣交代他的,李衛「不識字,四爺的家奴,愛騎馬,愛收藏小玩意兒」)
李衛是江蘇徐州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於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當官,並非是科舉正途,而家裡花錢給他買了監生資格,靠捐錢捐來的。由於小時候沒太讀書,即使後來官做得挺大,李衛還是會鬧些錯別字的笑話。
李衛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人卻十分聰明,他手下的師爺起草完公文奏章讀給他聽後,他總能一針見血的把問題要害找出來,然後口述讓師爺們修改,大家對此都十分服氣。李衛升堂審案的時候,更是才思敏捷,判決如流,絲毫沒有文盲的嫌疑。
《小倉山房文集》里的《李敏達公衛傳》中說,李衛生來身材魁梧,膀大腰圓,臂力過人,貌似於一赳赳武夫(大異於徐崢扮演的形象),走在街上也很容易辨認,因為李衛臉大如盆,鼻孔中通,不同凡人。不過,李衛雖然武人身材,卻長得臉色白皙,只可惜是個麻子臉,煞是可惜。
李衛長得體魄雄健,自幼喜好習武,他做官後,曾自建了一勇健營,在當地募集一些壯漢,專門練習搏殺之技。李衛每次帶領勇建營外出捕盜時,自己也身披金甲,執鐵如意,親自指揮,過上一把癮。不過,雍正對他的武人形象頗不以為然,有一次李衛向雍正主動請纓,要上西北戰場沖殺一番的時候,雍正不屑的說,我知道你不是這塊料,別多事了。
《名人軼事》里說,雍正上台不久,發現各省錢糧虧欠甚多,便下詔清查,各省官員聞訊十分恐慌。李衛當時做浙江總督,立刻召集了幕僚們來商議對策,手下那些人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李衛便說:「不請欽差大臣來吧,皇上一定不相信我們;但要是欽差大臣來了,而我們這些做督撫的無權干涉清查的話,恐怕虧欠的事情就要敗露。不如我主動上奏朝廷,說」浙省錢糧廢弛日久,正好趁著欽差大臣清查的機會好好整治一下。不過,欽差大臣初到地方,一時恐怕不得要領,臣身任地方官,理應協同辦理,請皇上裁處。「
隨後,李衛詐稱自己要過生日,讓浙中七十二州縣的有關官員都速來賀拜。生日筵席吃到一半的時候,李衛把這些人召到密室,說:「朝廷負責清查錢糧的欽差大臣馬上就要來了,你們要是有虧欠的話千萬別欺瞞我,我能救你們,你們要不聽話,等查出問題被抓被殺的話,到時別怪我沒給你們機會。」眾人害怕,都說:「願聽大人吩咐。」隨後李衛讓這些人回去後,不管有無虧欠,都老老實實的造冊登記後上交給他,讓他心裡有數。
再說雍正接到李衛的奏摺後,同意了他的提議,隨後便派了戶部尚書彭維新前去浙江清查,並批准李衛協助清查工作。彭維新當時已在江南其他各省清查,這個人做事認真細致,加上江南各督撫都不敢幹擾他的工作,結果查下來是問題多多,很多人都被他抓了辮子,彭維新還准備上報朝廷以「流、斬、監、追」的罪名懲處這些人,弄得這些地方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查完其他省後,彭維新意猶未盡,隨後便奉命雄赳赳氣昂昂的來到浙江,不料李衛一見面便拿出雍正的批示給他看,說:「朝廷讓我協助你的清查工作,請大人一起商量怎麼辦好。」 彭維新見李衛手裡有雍正的批示,氣焰猛的收回了不少。
隨後李衛便為彭維新設宴接風,酒至中巡,李衛嘆道:「凡是共事,從來就沒有不爭執的。我性子急,喜歡和人爭辯,屢次被皇上批評。這次和大人共事,我倒是希望不要有爭執,但就不知道怎樣才能沒有爭執呢?」彭維新說:「這樣吧,我們分縣清查,如何?」李衛說:「好。」
李衛當下便讓隨從把浙江各州縣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把紙捏成團,放在盤子里,李衛和彭維新各拿一半。彭維新沒有料到的是,這些紙團其實都讓李衛作了手腳,那些虧與不虧的,都暗中做了不同的標記,李衛把那些虧欠的州縣,大部分都自己拿了,那些問題不大的,全分給了彭維新。
後來彭維新雖然認真清查,但因為李衛早就做了手腳,最後是一無所獲。李衛清查的時候,則讓那些虧欠的州縣盡快設法彌補,把事情盡快擺平。清查完後,李衛和彭維新碰頭,問:「怎麼樣,各地可有虧欠的嗎?」
彭維新說:「沒有。」李衛裝作意外,但又開心的說:「恭喜恭喜,我這里也沒有呢。」
於是兩人皆大歡喜,一起奏明朝廷說浙江沒有虧欠。雍正接報後大喜,說:「別人都說清查麻煩事多,唯獨李衛那裡什麼事情也沒有,看來這小子的確有一手。」隨後,雍正便給李衛加封為太子太保,大加賞賜,浙江的其他各級官員也各升一級。由此,手下的那些人對李衛也徹底服了。
李衛這個人脾氣倔,但有一次他碰到個比他還倔的手下。某日,李衛讓一個叫田芳的幕僚給皇上寫奏摺,請皇上封他家五代。田芳不肯寫,說:「人家請求封典的最多三代,從來就沒有聽說封五代的,這個摺子我不能寫。」李衛說:「你別管,照寫就是」。田芳還是不肯寫,惹得李衛大怒,罵道:「你這狗娘養的,我要你寫你就寫,沒有先例,我來創先例,干你何事?」
田芳被罵,霎的站了起來,怒道:「我看是大人你自己昏了頭,你仗著皇上對你一時的寵愛,把朝廷都不放在眼裡了。我好心好意的勸導你,你不感謝我,居然還辱罵我?大人為人子孫,封三代還嫌不夠,我也為人子孫,一代也未嘗封過,你卻罵我狗娘養的,這還有天理嗎?我就是不服!不服!」
李衛從來就沒有碰到手下這么給他說話的,一時間面子下不來,只好再做怒色,說:「就算是我錯了,你不服,又能怎麼樣?」田芳說:「你是大人,我是小吏,不要說大人罵我,我不能怎麼樣,就算是你把我打死,我也不能怎樣!只可惜的是,大人之威,能強加到小人的身上,但小吏之理,還是直於大人!」
田芳說完,扭頭便走了。李衛被他說得一愣一愣的,半晌都沒有聲音。當天晚上,李衛又派人把田芳召來。田芳下午回去想想後,覺得自己當時太沖動了,聽到李衛召他,以為要殺他,進去的時候雙腳發抖,臉色如土,不想李衛走上前握著他的手,笑道:「你小子有點膽識,做個小吏有點可惜了,不如我借你一千二百兩銀子,你去買個縣丞當當,以後做上了官,也要像今天那樣,正直當官,好好做事。」田芳沒想到李衛如此對他,不免千恩萬謝,後來田芳做了富平縣丞和鳳翔縣令,為官期間名聲也很不錯。
李衛與田文鏡、鄂爾泰是雍正朝最受寵的三個官,雍正常說他們是「模範督撫」。但是,田文鏡這個人比較小人一點,他看到李衛受寵,很是妒忌,便暗地裡在雍正面前說李衛的壞話,但雍正不為所動。田文鏡一計不成,便轉而去巴解李衛。有一次恰逢李衛的母親去世,田文鏡故作高姿態,特意派人前去弔唁,並向李衛贈以厚禮。李衛得知後,大罵道:「我老母雖死,但我也不飲小人一勺水也。」隨後,李衛命手下將田文鏡的使者擋於大門之外,並將田文鏡送來的東西丟進了豬圈,以示不齒與此人結交。
話說回來,李衛這樣非科舉出身的人為什麼會得到重用,主要還是取決於雍正的選材標准。康熙晚年選官,最重官員的操守,才幹倒是其次,結果弄得各地官員只顧清廉的虛名,遍地「清官」,卻不做實事。殊不知,世上這清官貪官本就難以分辨,一味的追求清官,反弄出很多弊政。雍正上台後,常跟李衛說,這清官如同「木偶」,中看不中用,對社稷民生毫無裨益。因此,雍正用人,首先在才幹,至於什麼資格或者科舉出身之類,倒是其次。恰如李衛的謚號「敏達」,既反映了李衛的為官之道,也反映了雍正的選官標准,正因為如此,李衛才脫穎而出,成為雍正朝的能臣。
生逢其世,恰逢貴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❻ 李衛是個文盲,為什麼備受雍正寵愛
田文鏡、李衛、鄂爾泰是雍正朝最受寵的三個大臣,雍正常說他們是「模範督撫」,但奇怪的是,這三人關系卻並不融洽,其中尤以李衛與田文鏡最為違和。《清人逸事》中即說,田文鏡任河南總督時,嫉妒浙江巡撫李衛受寵,於是暗地裡在雍正面前說後者的壞話,但雍正不為所動。田文鏡見中傷不售,於是轉而巴結,某次恰逢李衛母親去世,田文鏡派人前去弔唁並贈以厚禮,孰料李衛卻大罵道:「老母雖死,亦不飲小人一勺水也!」後令人將田文鏡使者擋在門外並將禮物丟進豬圈,以示不齒。
李衛詬罵田文鏡之事未見於正史,不過雍正七年時,田文鏡確實在某奏摺中評論過李衛,說後者「操守廉介」,乃「當世之賢員」,只是這人「馭吏稍疏」,又好嬉遊,作為大僚,未免有不到之處。對此評價,雍正深表嘉悅,並希望三人能相互學習,共為一體。
同樣是非正途出身的官員,李衛鄙視田文鏡頗有些吊詭。論文化,李衛比田文鏡只有更差;論年齡,田文鏡基本比李衛大上一輪;論經驗、論能力,李衛也未必比田文鏡更勝一籌。如此,大概只能是田文鏡的苛刻作風讓李衛感到不爽了。
前些年,電視劇《李衛當官》可謂紅極一時,由知名演員徐崢扮演的那個李衛,詼諧幽默,活靈活現,頗受大眾好評。不過,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歷史上的李衛也並非如此(徐崢也說自己並不知道歷史上的李衛是怎麼樣一個人,導演這樣交代說:李衛,「不識字,四爺的家奴,愛騎馬,愛收藏小玩意兒」)。
李衛,江蘇銅山人,康熙二十六年生人,論家境,他是富家子弟;論出身,也是個監生,捐來的。30歲那年,李衛捐了個兵部員外郎,兩年後又捐了個戶部郎中。大概因為從小家境富裕,李衛對於舊日陋規一點也不沾染,如《小倉山房文集》中即說,李衛在戶部管理銀庫事務時,某分管親王要求每收錢糧一千兩,加收平餘十兩。李衛屢次諫阻,親王不聽,後者遂在庫外置一櫃,上面赫然寫著「某王贏余」,一時引起鬨動。該親王見後,大為難堪,只得下令停收。
所謂「贏余」,其實就是陋規,這種東西上不得檯面但又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當時辦公經費不足,辦事人員也須有飯食銀等補貼,否則公事難辦,久而久之,即成一定之規。親王之舉,也未必是為個人謀利,而是為全體人員謀福利、大家一起分肥,但李衛不管那麼多,法外之銀,說不能收就不能收,得罪權貴也在所不惜。
正因為這種敢作敢當的可貴品格,李衛才被雍正發現並在繼位後加以提拔重用。雍正元年,李衛被授為直隸驛傳道,尚未上任即改為雲南鹽驛道。到任後,李衛將當地鹽務積弊一洗而空,凡在雲南所見所聞所思,無不據實陳奏。對此,雍正很表贊許,次年即將之提拔為雲南布政使,仍管鹽務並兼管銅廠(鑄錢)。雍正還批示說:「爾為人剛直,居心蒞事,忠誠勤敏,朕所深知。覽所奏數摺,實一片血誠,毫無顧忌。且其中分析款項,井井有條,甚屬可嘉,殊不負朕一番識拔!欽此!」
雍正三年,李衛被擢升為浙江巡撫並兼理兩浙鹽政。抵任後,李衛積極推行「攤丁入地」改革,清理積欠,興修海塘,成就斐然。在鹽務上,李衛一方面加緊打擊私鹽販賣,一方面推行鹽政改革,「諸場有給丁灘者,以丁入地,計畝徵收;無給丁灘者,暫令各丁如舊輸納」。由此,既穩定了鹽業生產,又增加鹽業稅收,這讓雍正感到十分滿意,李衛也隨後官升一級,被授為浙江總督。此時的李衛,剛剛四十齣頭,和田文鏡、鄂爾泰老來才得志相比,可謂是騰雲駕霧了。
有人說,李衛官越做越大,這沒文化可咋辦啊?這倒也是個問題。李衛豪族出身,先祖在明初以軍功起家,後為錦衣衛世家,大概是家風的緣故,李衛也是自幼習武,文化程度不咋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臣孤失學,不習章句,緣從母命,訪擇塾師,僅能講說《通鑒》,粗知古人行事。」
電視劇《雍正王朝》里有個情節頗為精彩,說李衛命人寫一張告示,眾人問:「大人是要七言詩句呢,還是四六駢文?」李衛說:「甭管那麼多,我念,你們寫。」眾人說:「好,好。」李衛說:「你們都聽了。」眾人瞪著李衛,持筆等下文。李衛說:「笨啊!寫呀!你們怎麼都不寫呀?」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說:「大人,你還沒念哪。」李衛說:「咋沒念?我剛才已經念了。你們都聽了。……寫呀!寫呀!」眾人還是不解,有個稍微聰明的問:「大人,是不是寫『你們都聽了』這句呀?」 李衛說:「是啊!」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哦……好好好,寫寫寫……」
身為一省巡撫,發布告示張嘴第一句就是俗語白話:「你們都聽了」,換到當時的年代確實讓人笑掉大牙。但文字歸文字,李衛的思路卻是異常清晰,其手下師爺起草完公文奏章讀給他聽,他總能一針見血、切中要害,然後將有問題的地方口述給師爺們修改,眾人對此都十分服氣。升堂審案時,李衛更是才思敏捷,判決如流,其過人機智,可見一斑。另外,李衛辦事極有條理,平日開會或派差,一應事務均有記錄,凡諭旨、來往文書等,辦完即存檔,事後一查即知。
雖然識字不多,但李衛對文人及文化事業還是非常看重的。其在浙江任上時,由於受汪景祺、查嗣庭案的牽連,浙江被暫停鄉試並不準參加會試,這對於本省士人打擊極大。為盡早恢復考試,李衛經常深入下層,了解文士呼聲,將可能出現的文字獄化於未萌,而一些好的事跡則一一記錄在檔,隨時奏報。在其努力下,浙江於雍正七年恢復鄉、會試考,而之後一次殿試中,浙江文士將一甲三名全部收入囊中。此外,李衛在直隸總督任上還創辦了保定蓮池書院,後者在之後百餘年中一直是北方的學術重鎮。
讀書多是好事,但書讀得少有時也未必是壞事,譬如李衛做官,就少了很多書呆氣,其辦事靈活,講求實際,這點很合雍正的胃口,如李衛捕盜即為一例。雍正六年,由於「江南多盜」而地方官又「非戢盜之才」,雍正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將吏聽其節制」,後又賜了他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叫:「訓練多方資輯旅,撫綏無怠在諴民」。李衛受命後十分賣力,「盜匿山澤間,詗得其蹤跡,遣將吏捕治,必盡得乃止,以是所部乃無盜」。這事還得提提武俠書上說的「大俠甘鳳池」,其中還有人說,刺殺雍正的呂四娘即「甘大俠」的女徒弟,種種傳說,不一而足。呂四娘不知何許人也,不過甘鳳池在歷史上還真有其人,這位「反清復明」的武林人士,正是李衛將之緝捕歸案的。據官方記載,甘大俠似未表現出什麼英雄氣概,反在李衛的誘逼之下叩頭求饒,而且還出賣了同志。事後,甘鳳池等人均被處死。
關於李衛的好武,其他筆記小說也有佐證。如《小倉山房文集》中即說,李衛生來身材魁梧,膀大腰圓,臂力過人,儼然一赳赳武夫(大異於徐崢扮演的形象),走在街上也很容易辨認,因為李衛臉大如盆,鼻孔中通,不同凡人。不過,李衛雖然武人身材,臉卻長得白皙,只可惜是個麻子臉,煞是可惜。李衛自幼喜好習武,公幹之餘又喜聽人說書,每遇不平之事,往往嗚咽憤恨乃至拔劍而起。其做官後,曾自募一勇健營,專門練習搏殺之技。每次外出捕盜,李衛都帶著勇健營,自己也身披金甲,執鐵如意,親自上陣過癮。不過,雍正對他的武略頗有些不以為然,某次李衛主動請纓,請求上西北戰場沖殺一番,雍正頗為不屑地說,你不是這塊料,還是別多事了。
在雍正眼裡,李衛優點很多,但也不是沒有毛病。其上任雲南鹽驛道後,第一道奏摺剛上,雍正即批示說,你以「少年鋒銳之氣」,又急於報效,到地方上後一定要謙虛謹慎,不能以氣凌人,如在「上司僚友中過於強毅自用」,難免「致招恃恩犯縱之譏」。果不其然,李衛在雲南任上與按察使張謙不和,後來更是與貴州威寧總兵石禮哈互相參奏、纏斗不休。而且,李衛還對上司不敬,其私下裡呼雲貴總督高其倬為「老高」、雲南巡撫楊名時為「老楊」。更有甚者,李衛還公然在自己的執事牌子書寫「欽用」二字,甚至收受商人饋贈禮物等。為此,雍正特發諭旨批評,說你到雲南後「恃能放縱,操守亦不純」,「川馬骨董,俱當檢點,又制『欽用』牌,小人逞志之態,是不可以已乎?爾其謹慎,毋忽!」李衛聽後還不服氣,辯解說:「受恩重,當不避嫌怨。」雍正駁斥說,「不避嫌怨」與「使氣凌人、驕慢無禮」判然兩途,你要加強自己的修養,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寬更遠,不至辜負我對你的期望。
不過,雍正的教導在李衛面前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到浙江任後,李衛每次出門都是鼓樂齊鳴,前呼後擁,引得眾人爭相圍觀。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李衛每次彈劾別人,還洋洋得意地將奏章抄寫一份向彈劾之人展示,以示「公開公正」。就這樣胡鬧,雍正仍給予包容,說「李衛之粗率狂縱,人所共知者,何必介意。朕取其操守廉潔,勇敢任事,以挽回瞻顧因循,視國政如膜外之風耳。」
李衛的脾氣倔,搞得他的手下脾氣也倔。據野史記載,某次李衛讓一個叫田芳的幕僚寫奏摺,請皇上封他家五代。田芳不肯寫,說:「請求封典最多三代,從未聽說封五代的,我不能寫。」李衛說:「你別管,照寫就是」。田芳還是不肯寫,惹得李衛大怒而痛罵道:「要你寫你就寫,沒有先例,我來創先例,干你何事?」田芳也怒道:「大人你是昏了頭,你仗著皇上對你一時的寵愛,把朝廷都不放在眼裡了。我好意勸你,你不謝我,竟然還罵我!我就是不服!不服!」李衛說:「你不服,又能怎樣?」田芳說:「你是大人,我是小吏,就算是你把我打死,我也不能怎樣!只可惜,大人之威,能強加到小人的身上,但小吏之理,還是直於大人!」李衛被他說得一愣一愣的,半晌都沒有聲音,後笑道:「你小子有點膽識,做個小吏有點可惜了,不如我借你點銀子,你去買個縣丞當當,以後做上了官,也要像今天那樣,正直當官,好好做事。」後來,田芳做了富平縣丞和鳳翔縣令,官聲還不錯。
頗值一提的是,李衛在浙江期間曾疏浚西湖三十里,並增修廟祠,植桃種柳,將這一帶變成了風景區。每到春光盎然之際,李衛即與幕僚們攜文案至西湖邊辦理公務,湖光山色,好不美哉。雍正十年,李衛被召入京,署理刑部尚書,後又被授為直隸總督。雍正十二年,李衛同戶部尚書海望一起勘海塘至浙江,時人以為李衛再度撫浙,一路歡聲震天。大學士朱軾聞之嘆曰:「古人雲,觀徐、傅言論,不復以學問為長,斯言信矣!」
乾隆三年,李衛拜謁泰陵(雍正帝陵)時突發肝病,後請求退職養病,但尚未卸任即病死於任上。據說,李衛死前「聲震殿瓦,衙內牛馬皆吼應之。同起同止,如是者三晝夜,氣乃絕。年五十三。」事後,在直隸總督孫嘉淦的請求下,李衛入直隸名宦祠,後又入了京師賢良祠。後來,乾隆南巡時在西湖花神廟內無意中發現,其中雕像竟然是按李衛及其妻妾所塑,並號「湖山神位」。乾隆為此大為光火,命撤像毀之,並斥責道,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話說回來,李衛這樣非科舉出身的人何以會得到重用,主要還是取決於雍正的選材標准。康熙晚年選官,最重官員操守,結果各地官員只顧清廉虛名卻不做實事。殊不知,世上這清官、貪官本就難以分辨,一味地追求清官,反而弄出許多弊政。雍正上台後,常說清官如同「木偶」,中看不中用,對社稷民生毫無裨益。因此,雍正用人首在才幹,至於什麼資格或科舉出身之類,倒是其次。恰如李衛的謚號「敏達」,既反映了李衛的為官之道,也反映了雍正的選官標准。也正因為如此,李衛才脫穎而出,成為雍正朝的能臣。生逢其世,恰逢貴人,豈非人生一大幸事?(節選自新書《治官手冊:雍正和他的大臣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❼ 對《雍正王朝》中的李衛,你怎麼看
一、小聰明、大智慧
要說著小聰明和大智慧,最大的一個區別莫過於看清事實背後的真相,但看破卻不點破才是關鍵之處,聰明之人便是不動聲色的做好自己的分寸之事而已。
李衛因為偶然的原因結實雍正和十三貝勒,後來也就跟著一起進京,在雍正的府里做了下人,老實本分,倒也能過得去。
要說李衛做的第一件事,那還是要算替雍正在當鋪拿回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
相信大家對李衛那個操著一口山西口音的「官二代」前去八王爺門人的當鋪當那些珠寶的情景,其實這些東西正是王府里的東西,之後十三貝勒便可以王府丟東西為借口令刑部的人搜查當鋪,這才找到了藏在哪裡的百官行述。
一入侯門深似海,身在王府里的李衛自然知道這些個王爺是絕對不會窮到要去當鋪當東西,即便是那些紈絝子弟有那種當祖宗寶貝的,但雍正則顯然不是,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認真辦好差事,而且絕對不能說出去。
關於這一點,和李衛一起進王府的坎兒最後被毒死就是因為沒有看清形勢,一時不慎說漏嘴的後果。
二、平時嬉笑打罵,正事殺伐決斷
平時的李衛一副嘻嘻哈哈,可到了正事上卻絲毫不含糊。
在雍正推出攤丁入畝的時候,身為巡撫的李衛為了推行新政,面對底下的官員陽奉陰違,他果斷出手,絲毫沒有手軟。
在這些官員中,是以臬台(按察使)和藩台(布政使)為首,還有部分知府和知縣,而且這位臬台大人當初還是年羹堯舉薦的,身為地方官的李衛,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李衛看到硬來不行,於是借口外地有個案子命臬台外出查案,自己則將臬台之前辦過所有的案子翻出來,終於找到了破綻:臬台大人有一樁強奸民女的案底被受害人指了出來。
結果自然是扳倒臬台,震懾他人,一招殺雞儆猴毫不含糊。
三、忠誠
要說在雍正底下當差,僅憑上述兩點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這位爺可是出了名的薄情寡恩,人稱「鐵面王爺」的雍正本身就是個身心多疑的主。
忠誠這一點,李衛絕對在是合格的。
自帶出場音樂的李大人,在回京看雍正的時候,竟然提前下轎子,說是有主子的地方便沒有他坐轎的份,還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李忠四爺」。此舉雖說是有拍馬之嫌,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他沒有忘本。
不忘本是很做到的,看看現在那些曾經一起共事,最後因為利益翻臉開始撕逼模式的例子就明白了。
而在考驗忠誠最為直觀的莫過於雍正命令李衛去宣布年羹堯自盡的場面。
二人同為雍正的心腹,但結局卻大相徑庭,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忠誠,只是不知道李衛看著昔日輝煌騰達的年大將軍自盡的情景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呢?
❽ 《雍正王朝》年羹堯送李衛戒指是收買人心嗎
在雍正王朝之中,九子奪嫡期間孤臣老四可以說是勢單力薄,而老四的最大對手老八則是人多勢眾,老八的八爺黨擁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共四位阿哥,更是擁有眾多朝臣的支持,其勢力之大,都使康熙深感威脅,所以在議舉新太子的時候借機打壓八爺黨,以維護自己的統治。
可以說在康熙在位後期,甚至雍正登基以後,老八的八爺黨都是朝廷中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無處不在。
在前不久有個網友提問老八曾經收買過老四府里的高福,那麼有沒有利用八爺黨的勢力發現當時李衛的存在,甚至收買李衛呢,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分析這個問題。
在這里再次老生常談一次,本文章只談劇不說史,並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的講,只是分析分析劇中耐人尋味的細節,深挖背後的職場道理。
首先宋安之來大概說說老八為什麼收買高福,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以後,給老四帶回來兩樣東西,一是萬永當鋪的當票,可以以此取出百官行述。二是太子寫給任伯安的親筆信。
為了取出百官行述,老四先派高福去取,可是當鋪要求必須本人去取,在高福碰釘子以後。老四和鄔先生馬上想出了對策,假裝四爺府失竊,然後讓李衛偽裝成為敗家子,將四爺府的東西當給了萬永當鋪,然後再叫老十三去搜查,借機取出百官行述。
李衛到了四川以後,直到康熙駕崩前夕,才回來過一次北京,是以四品糧道的身份回到四爺府的。
如果說李衛有暴露身份的可能,那麼要麼是因為年羹堯與老八有點不清不楚的關系,說過李衛這個人的存在。要麼就是李衛在康熙駕崩前夕回京的那一次,老八肯定安排人盯著四爺府,一個四品外地官員進入四爺府,老八肯定會打探清楚的。
不過首先年羹堯雖然與老八的關系有些曖昧,但這個腳踏兩只船的人精,可以說是梟雄式的人物,根本不存在對老四或者老八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不然最後也不至於落得一個被賜死的凄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