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為什麼找不到人
⑴ 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一
說起古代的大戰,著實不少。但遺憾的是,由於中國歷史的書寫習慣,留下來的關於大戰的詳細記載,十分少見。
中國古代是啥書寫習慣呢?就拿記載戰事而言吧,主要是三點:一是異常簡略,一場大戰,人家打了好幾年,或持續幾個月,他分分鍾寫完。能寫出一長段的十分少見,多是三兩句話一筆帶過。二是缺乏細節,好比這道題問,每次大戰死那麼多人,屍骨都哪裡去了?這個問題涉及到軍隊後勤、醫療、戰爭善後等諸多方面,可相關記載異常的少;三是詞多誇大,比如戰死人數,極少有史家做詳密考察,提出證據,卻動輒輕率地記曰:「伏屍百萬、血流漂櫓」等等。好聽不好信!
我們研究歷史,最煩古人寫史太惜筆墨。多寫幾句會死嗎?!為什麼不寫詳細點、多帶點細節?我幾乎就沒見過哪本正經史書詳細地、原原本本地記載過一場戰爭。比如三國時代,大戰那麼多,可關於三國時期戰爭的記述,多呈現在《三國演義》里,正史里頂多幾筆,看得太不過癮!
你要說小說不可信吧,可史書的許多記載跟小說一樣不可信。
比如一說起屍骨,馬上讓人想到的秦趙長平之戰,史書記秦軍坑趙卒四十萬。從常理來分析,根本不可能嘛!這還不夠,幾十年後,項羽又坑秦卒二十萬。這真是一個「坑」,你要輕信了,就掉進去了。
正由於中國古書記事這樣大而化之的特點,使得我們對歷史上的眾多疑問難以得到解答。
二
回到問題本身,根據前文的介紹,我首先當強調:古代戰爭的規模並不如史書上寫的那麼大,什麼秦征趙,動員百萬之眾,一坑就坑人家二十萬、四十萬,莫可信莫可信!
雖然在今天山西長平之戰的遺址,發現了一些群葬坑,但屍骨數量十分有限(俗話說萬人坑,不代表有一萬具遺骨),考古發現完全無法與文獻記載對應上,不可稱「證據確鑿」。此其一。
第二,說起「大戰」,當分「戰爭」與「戰役」。戰爭概念更大,往往包含若干次戰役,直接戰死人的,是戰役或更小的戰斗。一次戰爭,雙方即便動員軍民過百萬,真正在戰場上對陣廝殺的,只是前方的野戰部隊。
第三,一場大的戰役,參戰部隊很多,但不可能上萬人、十餘萬人去爭一個山頭,或像小說和影視劇里表現的,兵對兵將對將,直接撒歡干起來。一場有著上萬人規模的戰役,作戰區域可能闊達上百平方公里,在很大的一個區域機動作戰(陣地戰、野戰、穿插作戰、圍城打援等等),就像解放戰爭時的三大戰役,雙方參戰部隊多達百萬,戰斗在河北、山東、遼沈的廣袤土地上展開。死者很分散,不會像書里記的幾十萬人落一個「坑」里。
第四,在冷兵器時代,雙方對沖,戰作一團,由於無法充分展開,實際上直接戰死者不會太多――如書里記的,「留下幾百(千)具屍體逃跑」,就了不起了。戰敗者一方,死者多是在逃亡途中被分散殺死,或受傷後因傷重或各種並發症斃命,死者將分布在一個廣大的地區,絕不會「扎堆兒死」。那時可沒機關槍和大炮,殺人最實在,要一刀一刀砍,一槍一槍撅的,這樣的「效率」下,戰場上直接殺死的人很有限!許多人都是受傷後慢慢死掉。
三
最後說說戰死者的屍骨去哪兒呢?為什麼現在找不到?
死者死亡時間參差、死亡地點分散,是一個重要原因。
戰爭結束後,死者的屍體不會任其暴露,但如果挖坑掩埋,則需用的人力和時間都太巨,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焚化。
焚化有其必要性,否則任屍橫遍野,很快就會疾疫流行。
但打起仗來,可能顧不上那麼多,拋下大批屍體部隊就開拔了。古代沒有「人道主義」,也沒有紅十字會一類的公益機構(但寺廟往往會幫忙做些功德之事),仗打完了,屍體沒人收,多伏露草野,任野狗吞食,沒多久骸骨散架,慢慢就消失在敗草之中了。
(反映「土木之變」的蠟像)
我印象中,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後,隨駕出征的二十萬明軍,史書記載「全軍覆沒」,事實是,許多人逃了(四散奔逃),或被俘了,並非都死於野了。但這次大戰,明軍在撤退過程中,遭到瓦剌騎兵的連續追殺,確實死傷慘重。但犧牲戰士的屍骨一直沒人管。直到景帝即位後,憐憫死者,才專門派人去當時的幾個主要戰場收屍。在茂密的深山密谷里,到處都能發現明軍的屍骨――經過一兩年的風吹雨淋和動物侵害,多已不完整。明朝方面只能就近掘淺土,草草掩埋而已。
人骨是極易腐朽的有機物,埋於土,或棄於野,不消幾年,即塵歸塵土歸土,化而不見了。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自有人類以來,已經上萬年了,古人死了多少?總也有一個億吧!古人又不興火化,都是土葬,漫說戰死者,就是那些死於戶牖之下的大眾,他們的屍骨都到哪裡去了?
⑵ 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大戰役上死人無數,但都是無名小卒,基本都是簡單埋葬,歷經年代久遠,早已化為塵土,所以考古人員不會發現大量屍骨。
在古代戰爭里說消滅了多少敵軍,估計很多都是擊潰、逃散了不少人,有些索性當了逃兵不歸隊了。所以,看起來敵軍損失了很多人,其實真正死亡的並沒有多少人。
⑶ 古代戰爭死了那麼多人,為何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古代戰爭死了那麼多人,為何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首先,戰場遺址的確認本身就有難度。戰場具有臨時性和隨機性,不像墓葬和城址那樣會在地下或地表留下可供我們判斷和識讀的永久性標志,比如墓壙和城牆。戰場的判斷就相對要困難許多,除了文獻中的記載之外,發現多少戰場殘留物才可以作為認定的標准?比如出了多少兵器或者出現多少具遺骸?才可以認定此處為文獻中記載的古戰場。目前發現的古戰場遺址其實並不多,和歷史上著名戰役相關的少之又少,而且不少都是地方為了打造旅遊而盲目認定,缺少充分的科學依據。
其次,古代很多大的戰役都是水戰。戰爭的地點發生在江河湖海之上,遺骸很大的概率直接落入水中,這種情況下屍骨是很難保留下來的。再次,即便是陸地上的戰場,我們來看古代打掃戰場的方式。查閱文獻可以發現掩埋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其他處理方式還包括集中堆放、用火燒掉或者乾脆棄之不顧。集中掩埋的遺骸今後被發現的可能性還存在,後面的幾種處理方式,就很難給我們留下什麼蛛絲馬跡了。
最後,考古也不是完全沒有發現大型戰役的戰場遺骸,如在長平之戰的古戰場遺址,就發現了大型的屍骨坑。幾十平方米的范圍內,埋葬了數百具屍體。考古工作發現大量屍骨的前提是首先得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調查來確認古戰場遺址,然後再看戰場的周邊地形是否具有集中掩埋的條件。最後通過考古勘探和部分的試掘來確認是否有和戰場相關的大量遺骸存在。
⑷ 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卻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中國是一個千年古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為當代人留下了無數寶貴的財富,其中很多都深埋地下,等待著考古發掘將它們重現於世。中國考古事業也因此發展迅速,尤其對很多古墓的發現、發掘和保護,讓世人看到了當時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真實狀況。但是,在中國古代經歷過數不清的大小戰斗,死傷士兵無數,他們也被埋在地下,而且很可能是幾萬、十幾萬人在一場戰斗中同時死去,如此大規模的集體「埋葬」,為什麼卻鮮有在考古發掘中被發現的呢?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很多古墓被發掘的時候,墓主人的身體還能夠近乎完好的被發現呢?答案也很簡單,因為這些墓主人在去世以後,身體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有些被灌入水銀,有些在腹中藏有大量香料,除此之外,在墓中,棺槨大多經過特殊處理,密封性很好,氧氣、水不容易進入,人體在其中發生氧化、分解的速度就會放慢,所以墓主人被發掘時還可以保持非常完整的身體造型。所以小編前面才會講到,考古發現可以更直觀的觀察某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和科研價值。
⑸ 為何考古時很少發現古代戰役死人的屍骨
因為古代的軍隊會將戰亡的戰士都火化,如果來不及的話,那麼就會直接實行土葬,就地掩埋。遇到軍情緊急的情況的話,那麼軍隊便會直接放棄,而這些戰亡的士兵的屍體便會被野獸吃掉,這是比較慘的。
1、火化古代戰爭講求的是兵貴神速,所以一旦發生戰爭的話,那麼等到戰爭結束之後,戰亡士兵的屍體,軍隊一般都會堆積在一起,然後直接火化。所以,這些士兵的家人也是等不到士兵的骨灰的。畢竟對於古代軍隊而言,如果帶著這些屍體的話,就會拖慢行軍速度,而且這些屍體在經歷過長途跋涉後,會很容易腐爛。所以,古代的軍隊便會直接將這些屍體都火化。
所以,在現在的考古中,會很難發現士兵的屍體。能夠發現的一般都是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並且身份比較顯赫的人。
⑹ 古代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何考古沒發現大量屍骨
主要是因為史書記載的誇大,而且大部分士兵死亡時是分散的,還有就是很多戰死的士兵都是被當場焚燒的,所以考古才沒能發現大量屍骨。
史書實在有誇大的地方。古代史官描寫戰爭,往往很簡略,重神不重意。為了將戰爭的激烈和震撼描寫出來,用的文字很誇張。而且出於威懾敵人的需要,決戰雙方有時候也會虛報人數。所以雖說是全軍覆沒,卻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幾十萬人同時葬身那麼恐怖。
還有就是大量的屍骨坑在正式考古挖掘之前,已經被當地人的正常生產生活所破壞,比如清理後再次掩埋或焚燒。哪怕現在保存尚可的屍骨坑,也一樣在2000年的滄海桑田中受到這樣或那樣的破壞,已經屬於「倖存者」了。而人體死亡後會被微生物所分解,就是個時間和環境問題而已。所以無論是唐朝時候留存的白骨,還是現代挖掘出來的白骨,真的已經算是這些「逝者」中的幸運兒了。
⑺ 恐龍都有化石留下,人類始祖的化石為什麼至今未被找到
原始人數量少,分布廣,所以發現原始人化石比恐龍化石更難。
第一,化石的形成取決於外部條件。例如,恐龍化石經常在地質構造中發現,因為它們可能經歷過那場大災難。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塵埃很快覆蓋了恐龍的身體,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外界干擾,遺骸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石化了。然而,當人類祖先出現時,生活環境相對安全。長期居住在洞穴或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能導致人類遺骸的自然分解,從而失去形成化石的條件。
總之,關於人類來自其他星球的說法與事實相去甚遠,進化總是值得研究的。尋找化石的過程只是尋找線索。恐龍化石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的自然環境,而人類化石的發現將幫助我們追蹤人類起源的源頭,並盡快揭開人類起源的神秘面紗。
⑻ 古代戰爭死傷無數,為何考古學家沒有發現大量屍骨呢
在我國古代,不論是朝代的更替,還是疆土的擴充,都不開戰爭。在冷兵器時代,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最有效,最快速的辦法就是發動戰爭。百姓和軍隊都是戰爭和權力的犧牲品。戰爭雖然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卻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災難。因為戰爭是殘酷的,它帶給人們的是殘酷的殺戮和傷亡。值得我們一提的是,古代經常發生戰爭,但是在古代的文獻和資料當中,卻很少記錄傷亡戰士的處理情況,而且在現代的考古過程中,也沒有找到古戰場掩埋戰士屍體的遺跡。這就比較奇怪了,古人到底是如何處理屍體的,為何我們找不到相關的記錄呢?
第三、丟棄荒野。在古代,因為打仗的地方都在荒郊野嶺,來不及收拾戰場的結果就是,大量士兵的屍體被野獸吃掉。所以,很多屍體就找不到了。
⑼ 古代大戰役這么多,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古代大戰役這么多,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看過歷史書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大型戰役,其實是非常殘酷的。
不但雙方兵馬交戰激烈,死亡人數還動不動就是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那麼既然那些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學家沒有發現大量屍骨呢?
古代戰爭里說消滅了敵軍多少人,估計很多都是擊潰、逃散,有些索性當了逃兵不歸建,所以,看起來敵軍就是損失了很多人,其實真正死亡的並沒有多少。
⑽ 大多古墓為何考古人員找不到,而盜墓賊一找一個准
盜墓這個話題其實在近些年來都是比較火的,有很多的影視劇都是圍繞著盜墓這個話題而展開的,像《盜墓筆記》,《尋龍訣》等。其實人們對盜墓這個話題感興趣都是因為它的神秘,要知道盜墓這個活歷來都是見不得人的,這可是在犯罪。縱觀我們國家的歷史你就會發現盜墓這個職業其實在商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只不過在中途曾經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是在近現代的時候又著實火了,像在民國時期發生的那個驚動全世界的盜墓――清東陵被盜,這可是滿清皇室被盜了,損失慘重。
了解這方面歷史的朋友就應該知道盜墓這個活在古代是非常火的,所盜的墓也非常之多,現如今自然不少。不管是官盜還是民盜,他們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錢。現如今除了盜墓其實還有大家所熟之的考古,這兩個都是在挖掘古墓,但是兩者之間差異還是非常大的。盜墓的其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將古墓翻個遍盜取值錢的寶貝,而考古並不是胡亂來的,要守規矩的,遇到完整的古墓是不會去亂開挖的,要保護好,就算開挖一些被盜墓賊光顧的古墓都是非常的小心謹慎的,任何一件物件都是有研究的價值的。
而之前的考古似乎就不是這樣,在建國之初的時候就有很多的大型古墓被損壞了。最有名的就是明萬曆皇帝的墓了吧,而這座古墓開挖的主要執行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才子郭沫若,他算的上是一個毀墓高手了吧!他也是一個熱愛歷史的學者,也是一個考古人員,他就想打開皇陵,而第一個遭下手的就是萬曆皇帝的墓。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就應該知道原本郭沫若並不是想打開這座皇陵,而是永樂皇帝朱棣的,但是後來由於操作復雜就挖掘了萬曆皇帝的墓,最終導致大量的文物遭到破壞實屬可惜。
說到這不知道大家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了沒,考古人員發掘的古墓都是人人所熟之的,而盜墓賊所盜取的古墓都是人們不知道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說考古人員不專業,其實不是這樣的。對於這個問題就有人是這樣的解釋的,像盜墓的一般都是有自己的團隊的,很少是一個人獨自行動的,有的大的盜墓團伙他們形成的年數也非常久,要不然也不會發展這么大的規模,他們都是一代傳一代的。他們要是找到的墓在當時的技術打不開的話就會在一張圖上標明這座古墓在哪,留給自己的下一代挖掘。
而反觀考古人員,他們並不會主動去尋找古墓,他們的初心還是保護好古墓,他們開挖的古墓基本上都是因為被盜墓賊光顧過,被人發現上報過去,才對其開挖的,為此他們挖掘的古墓都是人人所熟之的。要知道考古人員挖掘古墓為的並不是錢財,不像盜墓者,他們是以盜墓為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