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詩歌鑒賞能寫出這么多東西

為什麼詩歌鑒賞能寫出這么多東西

發布時間: 2022-05-04 23:12:47

1. 詩歌鑒賞技巧

對古代詩歌閱讀的「鑒賞評價」,高考語文考試大綱提出了兩點要求: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由此可知,高考是通過以下兩條思路來進行考查的:

語言→形象→思想內容→觀點態度

語言→表達技巧

據此,我們介紹鑒賞詩歌的四大技巧:

技巧一:品味語言,推敲詞句
1.體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人稱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便是一種清新美。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朴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直露平實,有的卻含蓄蘊藉,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還有幽默、典雅等等。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
[經典試題]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2005年全國卷Ⅱ)
邯鄲冬至①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 ①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解題思路]白居易被稱為「大眾詩人」。白詩語言風格,考生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較多。高中語文第五冊(人教版,2001年12月第2版)第149頁比較杜甫和白居易詩歌風格異同中有「白詩明快淺顯,立意巧妙」的內容;第152頁《唐詩簡介》中有「在藝術表現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的話。
[參考答案] ①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②詩的語言朴實無華。
2.分析積極修辭手法
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借代、設問、反問、反語、雙關、反復等。如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用的就是雙關;李煜《虞美人》最後兩句寫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里先用設問,後用比喻,兩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綿長久遠的愁思。分析修辭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經典試題]蘇軾《海棠》詩的後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麼手法?(2007年重慶卷)
海棠

蘇 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解題思路]詩人月下觀賞海棠,猶嫌不足,更持燭賞花。可靜夜中只怕花也要睡著了,讓「我」點起高大的紅燭,照著美麗和海棠醒來吧。一個「睡」字,將海棠擬人化。
[參考答案]後兩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喻人。
3.評析詩人煉字煉句的作用
古人作詩寫詞講究煉字煉句,以使傳神動人。閱讀古代詩歌,評析詩人煉字煉句技巧和作用,有助於深入體會詩歌豐富的內蘊。
[經典試題]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2007年廣東卷)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解題思路]詩眼、詞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或者用以翻出新意,或者藉以增添情趣,或者靠它增強形象性,或者關乎詩意的精確。本詩「穿」「坐」二字主要起到了生動、形象的作用。
[參考答案]詩人於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獨立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孤獨、徘徊的心緒。詩人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起了流螢。「數」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
技巧二:注意意象,把握形象
1.什麼是作品的形象
一般說來,詩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兩個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為描寫客體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的琵琶女,她是作為描寫客體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馬」則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寫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觀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也就是作者主觀之意(思想感情)和客觀之象(人和物的形象)融為一體的藝術形象,稱之為意象。
意象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觀景物更容易激發讀者的共鳴。這種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考的藝術境界,稱為意境。如《琵琶行》開頭所描寫的潯陽江景物「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就構成了凄涼、壓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顯示出全詩的感情基調。所以作品的形象應該包括人物、景物、意象、意境。
意象構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其一,由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中只有一個意象——墨梅。但此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由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一系列單個意象組合起來,形成一幅藏情於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戀,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得情深意摯。表面上這首詩句句寫景,實際上卻句句都在抒情,引發讀者無盡的審美想像,形成了詩歌雋永的意境。從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掌握了意象分析,高考古詩鑒賞就成功了一半。
[經典試題]「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2002年全國卷)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解題思路]鑒賞這首詩,首先要了解「折柳」的意象,知道它是一種樂府曲調,也叫「折楊柳」,多寫傷懷離別之情。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中的「柳」皆有此意。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2.鑒賞詩歌形象,主要應注意兩點:
一是了解傳統的審美習慣。古人善於藉助景物表達主觀感情,所以我們應了解下面一些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傷春悲秋,如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杜甫的《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或因見秋而思鄉,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如柳宗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蘇軾的《念奴嬌》(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折柳送別,如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聞雁思歸,如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聽梧桐而心悲涼,如李清照的《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還有「竹菊梅蘭」贊譽高潔品性的君子,「燕子分飛」寓意夫妻分手,「杜鵑啼血」渲染環境凄涼,「蟬鳴」表明品性高潔等。
二是從分析景、情入手。詩人寫詩,常用「寓情於景」「即景生情」之法,讀者讀詩,也應從景、情兩方面去探尋體味。即透過詩人筆下具體可感的事物,探知詩人的內心和情緒。
[經典試題]《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情於景的?請作簡要分析。(2006年湖北卷)
暮春滻水送別

韓 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解題思路]這是一首通過寫景來抒發感情的送別詩。作者選用「綠暗」「紅稀」這兩個詞,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鬱。而「暮雲」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自然引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
[參考答案]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技巧三:發現作者觀點,觸摸詩人靈魂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表現為:①理解詩歌語句的意思,根據作品的主要內容,分析作品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總結作品的主旨;②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③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積極意義或局限性。從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實際來看,一般涉及①②兩個方面的內容,基本不涉及第③方面的內容。
古詩常見的思想感情有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分析、評價的切入點有:
1.從詩題入手
詩歌的題目往往會標明詩歌的基本內容和主題。解題時可以根據詩題所提供的信息,較為准確地理解詩歌。
[經典試題]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2004年江蘇卷)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解題思路]如果不看詩題,會以為此詩是寫將士們勤苦訓練,馳騁疆場的雄心壯志。但結合詩歌的題目看,全詩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一於「徵人」的形象,都圍繞著一個「怨」字鋪開,收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
[參考答案]①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②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③怨氣候酷寒,④怨景色單調。
2. 從了解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入手
詩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一首詩的形成總是與作者對特定歷史事實的感悟有關(不同的是其表現方式的差異),詩中表現了作者對社會、對生活的某人、某事或某種現象的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應盡可能多地聯系詩歌創作的特定歷史背景,結合詩的內容作細致、全面的分析。古詩鑒賞題中的註解有時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我們要學會關注。
3. 從把握詩歌的情感入手
詩包含著作者的情,或愉悅歡快,或沉痛哀傷,或贊美仰慕,或豪邁閑適,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感都隱含著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態度與觀點。因此,讀詩要把握詩情,把握了詩情,才能走進詩作者的心靈,才能正確地領悟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態度觀點。
[經典試題]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後隱居福建。後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解題思路]結合兩個註解閱讀本詩,可知該詩抒發了作為絕世孤臣的詩人的亡國破家之痛(從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可見出詩人內心的幻滅感,從第三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可玩味出其隱喻意義:東南各地抗元武裝斗爭相繼告敗,復國理想已告破滅)。前兩句主要寫出了自己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捕而獨自隱居深山的孤獨,後兩句主要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詩人善於借景托物以抒懷言志,從「獨立青峰野水涯」與「幾生修得到梅花」等句可見出詩人以「青峰」「梅花」自喻,顯露了自己卓爾不群、堅貞高潔的人格。
[參考答案]表達了破國亡家的痛苦之情,(並借梅花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孤傲不群、堅貞自勵的情懷。
4.從辨析用典入手
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強內容的豐富性和表達的生動性、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詩人往往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於把握詩作所表達的觀點與態度。古典詩詞的用典是多樣的,有引用點化前人語句的,有引用神話傳說的,有引用歷史故事的,等等。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就提取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等歷史人物及他們的故事,藉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對時事的看法,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壯志難酬的感嘆。
5. 從涵詠詩歌的意境入手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描繪的形象畫面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歌的主旨通常是藉助意境來表達的。因此,體味涵詠詩歌的意境,有助於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經典試題]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20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解題思路]題目設置在三、四句,但一定要從全詩中把握作者的感情。在清秋的夜裡,「無眠」直到「欲三更」,為什麼會「夜久無眠」呢?「無眠」時只有蠟燭相陪,「燭花」剪了一遍又一遍,前兩句中已透出「孤寂」的意思。第三句寫鋪滿床的月光著一「涼」字,在寫天涼的同時,更渲染了作者此時的孤涼心境。此時抬眼望月,看到的月光卻是從「缺處」看到的,明亮、清冷,從缺處漏過來的月光反而更增添了心境的孤寂。把握作者感情之後,需找出使用的修辭,看看通過哪些意象來營造什麼樣的意境。
[參考答案]「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技巧四:使用專用術語,鑒賞表達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難以窮盡。概括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運用表達方式的技巧
在現代作品中,基本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在古代詩歌中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
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之別。在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換個角度,有實寫虛寫、點面結合、動靜結合之說。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靜景,「清泉流」是動景,兩句動靜結合,描畫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月夜圖。另外還有細描、白描、細節描寫等。
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兩種。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卻是間接抒情,它同柳永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樣,都是借景抒情。
[經典試題]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2006年天津卷)
涼州詞(其一)

張 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 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解題思路]全詩意象的對比有:遠近對比(「暮雨邊城」與眼前「蘆筍」)、高低對比(「飛雁」與「暮雨」)、動靜對比(「邊城景色」與「大漠景色」及「鈴聲」與「大漠」)、抑揚對比(「暮雨邊城」與「蘆筍初生」)。全詩的虛實對比有: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鈴聲實寫,駝隊虛寫;鈴聲駝隊是虛,往昔商隊是實。
[參考答案]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對比。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2. 運用表現手法的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比興手法,如《孔雀東南飛》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象徵手法,如李白《行路難》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托物言志(一般是詠物詩),如後面文所舉《小齋即事》詩,借琴的「直」、棋的「方」,來表現作者的「直」「方」之志;托物寓理,如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還有對比、烘托(映襯)、反襯、抑揚、想像、聯想、照應、鋪墊、借古諷今、情景交融等,不一而足。其作用有: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經典試題]《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2007年北京卷)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採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義。③有:得到。④掇(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解題思路]賦,即鋪寫敘述客觀事物以抒發主觀思想感情的創作手法。其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敘事,或寫景,或抒情,或對話,或議政,或兼而有之。比,是藉助某些客觀事物的形象作比喻,以比附主觀思想感情的創作手法。興,是一種藉助其它事物開頭,通過聯想,觸景生情,再轉到本題的創作手法。此詩直敘其事,通過婦女們的動作寫出了採集野菜的過程,描繪了一幅其樂融融的勞動畫面。
[參考答案] 賦(以賦為主,兼及起興)。
3.謀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詩歌,尤其是近體的律詩絕句,篇幅雖然短小,但十分講究謀篇布局。懂得古代詩歌謀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詩歌鑒賞必備的條件。
[經典試題]詩的第二聯對第一聯的句意起了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2007年海南、寧夏卷)
小齋即事

劉一止①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棋盤。

[解題思路]答此題,關鍵是理解詩意,看清詩句間的意義和結構關系。
[參考答案]第二聯是對第一聯句意的補充。「未用」是承「愛棋」句而說,「愛棋」是愛棋盤的方,故沒有想到要用棋來較量勝負;「哪能」句是承「憐琴」句而說,「憐琴」是愛琴弦的直,所以怎麼能用它來記宮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聯突出強調了第一聯中「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 關於詩歌鑒賞

一、 反復誦讀、激發想像: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由此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像。想像是引發情感的橋梁,在想像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這樣,作者就把我們的精神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二、積累、運用鑒賞知識
1、 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詩歌內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范疇,側重於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通過對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間勤勞百姓的描述,詩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表達了對目前隱居生活的滿意之情,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於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徵,然後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反映戍邊將土思親的心曲,事情雖小,情意卻深。
④、詠懷詩: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麼事,然後體味作者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後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⑤、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o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範,詩人站在浩浩古戰場、滾滾長江邊,抒發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己之情。
3、詩人風格�
由於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孟浩然詩風的語淡者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鬱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黃庭堅詞風的自然流暢;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我們應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加強對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從而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於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5、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後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捨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
6、表現手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學生對這些手法都應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三、靈活運用答題技巧
學生在回答主觀鑒賞題時要重視"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 詩中有畫 "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再次要注意注釋,注釋雖短短一二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時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可以這樣說,做到了"三要",詩歌鑒賞就成功了一半。
四、強化書面表達
經過一定的鑒賞訓練之後,學生對於一首詩歌,往往會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往往大打折扣,寫出的鑒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成為思想表達的瓶頸。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因此,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思後再落筆,避免塗塗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後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節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後矛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採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當能夠自圓其說。
以上主要從詩歌的內容、形式以及答題技巧幾方面,對詩歌鑒賞進行了粗略的談論。我相信,同學們只要對詩歌饒有興趣, 掌握一定的規律方法,克服功利主義思想,摒棄為做題而做題的做法,就一定能打開詩歌鑒賞的大門,在平時的學習和高考中游刃有餘。
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內容、語言、表達技巧,是新《考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的熱點考題是關於現代詩歌的鑒賞,而現代詩歌的鑒賞倍受人們的關注。那麼,如何來鑒賞現代詩歌呢?
從高考的命題實際來看,現代詩歌的測試多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如1999年高考語文第10題對艾青詩
《我愛這土地》的賞析等。在具體的應試過程中,我認為可以運用以下一些解題技法。
一、借技巧,抓關鍵,透過現象看本質。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什麼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說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
歌語言的表述,如果我們在應試時能藉助這一作詩技巧,抓住這些關鍵性的詩句,那麼我們就能撥開迷霧,透過現象,把握全詩的主旨,從而順利解答關於主旨一類的考題。例如:
對詩人臧克家在1932年寫的《老馬》一詩的主旨理解正確的是( )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眼裡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來望望前面
A.反映舊中國生產力低下,長途運輸還得靠老馬拉車。
B、同情老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躪的命運。
C.顯示舊中國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命運十分悲慘。
D.揭示舊中國人民正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深重的苦難。
本詩以馬為描繪對象,但作者決不會是在說現實中的馬如何如何。作者顯然是在以馬喻人。本題A、B兩項都是錯誤在不懂得這種技法。C項能聯系該詩寫作的時代背景來展開想像和聯想,懂得以馬喻人,但對詩的主旨理解錯了。「它橫豎不說一句話」、「它把頭沉重地垂下」、「它有淚只往肚裡咽」這些關鍵語句描繪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掙扎」,它是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人民悲慘形象的真實寫照。可見答案應為D。
二、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達合語境。
與古典詩歌一樣,現代詩歌也十分講究語言的錘煉。有一類考題是考查運用詞語的能力的。做這類題,一要看詞語的搭配,二要看錶現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詩境,從而達到排誤存正。例如: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詩後考題
也許——葬歌
聞一多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那麼叫夜鷹不要咳嗽,/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a你的眼簾,/不許清風b上你的眉。/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撐c松陰庇護你睡。/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聽這小草的根須吸水,/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麼你先把眼皮閉緊,/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我叫紙錢緩緩的飛。
第二節abc三處各有一個詞,依次填入後,恰當的一項是( )
A、照 飄 樹 B、弄 吹 片 C、撥 刷 傘 D、射 掠 團
細品全詩,可知:a處,主語是「陽光」,賓語是「眼簾」,「弄」字顯然不當,據下文「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可知ab兩處用的是擬人法,「照」和「射」不能產生擬人作用,所以a處應選「撥」。「飄、吹、掠」也都不能產生擬人作用,所以b處應選「刷」。c處,「團」字與「松陰」搭配不當,「樹」和「片」與「撐」字搭配不當。只有「傘」字,既能與「撐」搭配,又能與「庇護」搭配。比較四個選項,答案當為C。
三、讀原詩,據題干,綜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對思想內容與寫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題,往往採用以偏概全的方法來設置迷惑項,干擾考生。應試時,應把原詩、注釋及題干中提供的條件綜合起來考慮,才能解答。仍以聞一多先生的《也許(葬歌)》為例
(原詩見上):
①這首詩是作者為長女立瑛三歲時天折而作。表達的思想感情貼切的一項是( )
A.表現父親對死去的女兒無比疼愛憐惜,內心極度哀傷的感情。
B.通過對女兒的哀悼,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社會「咒罵的人聲」強烈的不滿。
C.表現父親為死去的女兒衷心祈禱,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過對女兒的哀悼,表達了詩人希望過一種安寧平靜生活的強烈願望。
②這首詩中寫出了夜鷹、蝙蝠、陽光、清風、松陰、蚯蚓、小草、黃土、紙錢等事物及有關的動作或聲音,這樣寫的目的是()
A.通過具體形象,象徵社會的環境。
B.通過具體形象,進行生動的比擬。
C.通過具體形象,烘托真實的意境。
D.通過具體形象,展開豐富的想像。
第①小題考查的是對詩的思想內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聞一多是個民主主義戰士,知道他的詩集《死水》內容多抨擊黑暗現實,因而在做題時不加考慮地選擇B項。這是不正確的。本題題干已經提示:這首詩
是作者為長女立瑛三歲天折而作。即是為亡女而作,抒發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應為A。
第②小題考查的是對寫作方法的理解。依據上面對詩歌的分析,B項不正確。詩中有比擬,但不是這些事物都用於比擬了,A項以偏概全,也不正確。D項「展開豐富的想像」與表現主旨偏離太遠。只有C項與悼念亡女緊相聯系,是正確的。
四、找矛盾,扣詩題,把握意象辯真偽。
現代詩歌的考查,一般側重於詩歌的主題、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往往會採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來干擾考生。因此,應試時宜先找出矛盾之項,再緊扣題目和旨趣,把握詩歌的形象特點,辨出真偽來。例如(1999年高考語文第10題):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看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
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合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
B.關於「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
C.「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這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D.「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我愛這土地》一詩是艾青在抗戰時期的名作,四個選項分別著眼於詩歌所抒發的情感,形象所蘊含的意義、文字表達技巧等,其中C、D兩項,一說「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一說「詩中的
『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構成明顯的矛盾項,必有一誤。答題時便可從此入手,細作分辨。讀詩可知,「我」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點是「愛這土地」,詩題已很明確。至於詩中寫到
「鳥」,是對「我」擬物,以豐富「我」的形象,「鳥」不是全詩的形象。再說,這最後兩句詩人已從比喻的境界返回現實,是詩人在向讀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據這一形象特點,我們就不難判斷D項為不恰當的
了。
總之,在平時的詩歌鑒賞過程中,我們只要把握好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以上的鑒賞方法和技巧,做到因詩制宜、因題制宜,靈活運用。那麼我想,不管是現代詩歌還是古典詩歌,無論是平時閱讀還是考試,我們就會自如應付了。

3. 為何大學教授鑒賞詩詞,滿腹才華,但是卻無法自己作出優秀詩作呢

這是太正常不過了。

一個大學教授,文學功底自然不淺,他可以作出很好的理論研究,但是寫出一首好詩幾乎不可能,這是為啥呢。

其實自隋唐科舉制度以來,讀書人逐漸增多,狀元,進士,舉人,秀才,這些人多到不計其數,相當多都是飽學之士,他們可是只讀古文古詩的主,也沒有現代五花八門的知識干擾。這些人裡面,又有多少人可以作出一首好詩?

4. 什麼是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就是從以下角度鑒定詩歌,分別是: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

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4)為什麼詩歌鑒賞能寫出這么多東西擴展閱讀

特點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

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5. 為什麼要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詩歌是中國文學的代表,學好對自身及生活都有幫助

多讀多練習
相對於其他文學樣式來說,詩歌更具含蓄美。詩是詩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華並創造意境、終以語言將具體而真切的意象表達出來的文學形式。在讀詩時,讀者一方面要探究詩人藉助於詩所要抒發的情感,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還可以藉助於自身的藝術修養、人生體驗、並通過想像加以再創造,豐富詩的內涵。因而,要解讀詩歌的含蓄之美,就要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而鑒賞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多方面素養的培養。在此僅談及鑒賞詩歌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以求為解讀詩歌找到一條途徑。
一、通過篩選意象初步感知詩歌
所謂意象,指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詩中熔鑄了詩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詩歌往往是藉助於意象來表情達意的。
情景交融是詩人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一切景語即情語」,分析詩中之情自然離不開所描寫的景物——意象。讀詩先觀意象,即可初步明確詩歌的抒情指向。「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前兩句,秋雨連江,客隱楚山,渲染離別之愁苦。後兩句筆鋒一轉,以「冰心玉壺」自喻來告慰洛陽親友,自然是情蘊景中。
在我國詩歌中,有些意象本身又具有特定的意義,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為高潔、不畏嚴寒的象徵,桃花隱喻美人,牡丹是富貴吉祥的象徵,柳為傷離別,流水隱喻凡事聽其自逝等等。通過篩選、分析詩中所用意象及詩中某些特定意象,自然會有助於我們解讀詩歌。晚唐詩人薛瑩《秋日湖上》:「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滾滾東逝之水,加之以「落日」、「煙波」等意象,充分渲染一個「愁」字,懷古傷今之情溢於筆端。
二、由詩的意象推及詩的意境
所謂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具有虛實相生、意與境諧、深邃幽遠的審美特徵,能使讀者產生想像和聯想,如身臨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由意象構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因此,分析意境自然也就離不開意象。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嚴維《丹陽送韋參軍》)暮秋、黃昏、寒鴉點點、悠悠江水,所有這一切都渲染出孤獨、寂靜、空虛的意境,可謂辭盡意不盡。「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波撼」從湖的浩闊與聲勢兩個方面給人以雄闊的意境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組成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
以下術語可在分析詩歌意境時參考使用:幽靜、寧謐、繁麗、莽蒼、深遠、熱烈、高昂、幽遠、空靈、遼闊、蒼涼、幽美、朦朧、淳樸、繁華、荒蕪、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涼慷慨、纏綿宛轉、雄渾壯闊、空寂寥落、蕭條荒涼等等。
三、由意象、意境推知詩的主旨
主旨是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內容的核心。詩歌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往往也通過記敘、議論、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來揭示主旨,這樣的詩歌往往會容易理解些。如果詩中少有敘、議成份,就得藉助於意象、意境來分析主旨了。戴叔倫的《蘇溪亭》:「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此詩要表達什麼主旨呢?我們先從意象入手,「草漫漫」「春事晚」點明暮春時節,自然容易引起人們傷春之情、離愁別緒;「燕子不歸」,隱喻遊子不歸,加之「一汀煙雨」「杏花寒」等意象,渲染無端悵惘、不盡哀愁的意境,從而推知本詩的主旨是抒發倚闌之人的相思之苦、離別之恨。
另外,藉助於意象、意境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詩歌。「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碧草春色」、「黃鸝好音」,春光無限也。然著「自」、「空」二字,一片詩心盡在「庭草自春,新鶯空囀」的寂寞、荒涼意境之中,自然無跡地過渡到下面的正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英雄者何人也?當是包括詩人在內的志在匡國的千古仁人志士,此所謂「所懷者大,所感者深」。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千山」、「萬徑」,置漁翁於廣大寥廓的背景之中,又加一「絕」與一「滅」字,又使幽靜、沉寂的畫面浮動起來、活躍起來,再加之「寒江」、「雪」,刻畫出在這幽僻、蒼茫的意境之中的清高而孤傲的漁翁形象,以此寄託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
四、由主旨而進一步推及表現手法
在詩歌的鑒賞過程中,辨析詩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鑒賞能力之一。明確了詩歌抒發的情感和表現的主旨,然後再進一步分析詩人是怎樣把情感和主旨表達出來的。即先明確寫了什麼,然後再進一步考慮是怎樣寫出來的。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之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前兩句看似眼前之景,實則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為情景交融之筆法;後兩句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為物我交融之境。
除了修辭手法之外,常見的表現手法還有用典、起興、虛實結合、聯想、想像、烘托、動靜結合、正側結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當然,以上鑒賞詩歌四步曲的順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調動更多的因素幫助我們來解讀詩歌。而真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並更好地解詩歌,才是我們追求的閱讀境界。

6. 求教關於詩歌鑒賞方面的問題~~

詩歌鑒賞全程突破
[指導內容]
一首詩歌,應如何鑒賞?鑒賞出哪些東西來?筆者經過教學實踐,發現「讀·悟·聯·結」四步鑒賞法,比較奏效。

一、讀
「讀」,是從文本中獲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徑。對詩歌而言,「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從讀詩中獲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鑒賞詩歌的先決條件。
如何讀?可事先設置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讀,這個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讓學生在喜境中讀婉約詩歌,在悲境中讀豪放詩歌或山水田園詩歌。還可以事先選出與所讀詩歌類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詩歌,比較著讀。讀的形式靈活多樣,只要是利於詩歌的鑒賞,都可採用。如慢讀、快讀、不快不慢地讀、抑揚頓挫地讀、閉著眼睛讀、瞪著眼睛讀、搖頭晃腦地讀等等。讀的目的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律節奏,讀出詩歌的意境,讀出詩人的意緒(情感)。如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詞,只有通過讀,才能把握其語氣節奏的輕重緩急,了解詞人的心緒。尤其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非讀無以把握運氣之長短,非讀無以知曉情感之悲喜。同時,通過讀,還可以牢牢抓住詩歌中的重要詞語(關鍵詞——詩眼或詞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字(關鍵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讀」是對詩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讓學生粗淺地感知到了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輪廓,雖是模糊、朦朧,卻給詩歌的深層鑒賞奠定了基礎,導明了方向。

二、悟
「悟」是在「讀」所感知獲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的理性思考過程。通過悟,可較為具體地把握詩歌意境、作者意緒等鑒賞內容,因此,這一步更為重要。那麼,「悟」什麼?悟詩歌意象,悟詩句中的關鍵詞(詩眼或詞眼)。
1.悟意象
在悟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詩歌意象在詩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過程中方能變盲目
而為有的放矢。詩歌意象的作用與散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如出一轍,大體上有這些作用:營造氛圍(如《琵琶行<並序>》中的「楓葉荻花秋瑟瑟」句,就營造出與朋友離別時的蕭瑟、落寞的氛圍)、借景抒情(這是詩歌慣用的「伎倆」,凡詩歌中有描寫的景物,一般都具有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環境(這一作用與「營造氛圍」有相似之處,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過多個意象組合——意象群,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背景或環境,這種作用在山水詩、邊塞詩中運用較多,如王昌齡的《從軍行》之「青海長雲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與「塑造背景或環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個特定景物以進行描繪而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它展現給讀者的是一幅立體感強的畫面,目的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對於讀者而言,也只有「臨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等都是意境深遠的詩句)、襯託人物節質或性格(這種作用在寫物詩中較為普遍,在表達技巧上,常用象徵手法或比喻修辭,如雪、竹、梅、松、鶴、荷、平仲、金風玉露等等,襯託人物品行高潔、性格堅毅、情感純潔等)、奠定情感基調(如柳永《雨霖鈴》開頭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為全詞奠定了凄涼、傷感的基調)、以景襯境(這一作用在山水詩中運用最多,如以鬧景襯靜境——「竹喧歸浣女」,以動景襯靜境——「蓮動下漁舟」,以暖景襯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襯暗境——「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以滿景襯空境——「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物語(或物態)襯心境——「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等等)、以景襯情(這種作用在詩歌中亦常出現,其表現為詩人用意象顏色的濃淡襯托情意的濃淡,這種方法又往往與諧音雙關的表達技巧相關聯。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綠」襯托想思情濃,「絲」「枝」分別與「思」「知」諧音。還有用悲景襯悲情、用喜景襯喜情或用喜景襯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詩,是用悲景襯悲情,而其《絕句·江碧鳥逾白》則是用喜景襯悲情)。當然,這些作用在詩歌中並不具備獨立性,一首詩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這就要求在鑒賞時,不能顧此而失彼。
有了意象這許多作用,悟意象就顯得有據可依了,但如何悟呢?
首先找出詩歌中的個體意象或是意象群,再進行揣摩感知。如是個體意象,須賦予意象以人文情感進行鑒賞。如劉禹錫《石頭城》一詩中的個體意象「潮水」,鑒賞時就須賦予人文情感。「潮水」給人的感覺,它總是一來一回,來時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滿著一股激情,待它猛烈撞擊著海岸或沿著沙灘耗盡一切力量之後返回時,卻顯得平和,似乎有些癱軟或者懊喪或者失落。就此,我們可以展開想像:潮水來時是想索取點什麼,還是想發泄點什麼?回去時,是得到了一種滿足,還是遭到了冷遇?結合後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曉。由此推知,原來作者是用潮水反襯「故國」的荒涼冷落,是為以景襯境;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歷史蒼桑的感慨,是為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須進入多個意象組合構造的畫面以各種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詩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句,詩人調動聽覺、視覺組織了「秋風」、「高天」、「猿嘯」、「沙渚」、「江鳥」這些意象構築了一幅精美的畫圖。「臨其境」,便有視覺開闊、聽覺凄婉之感,為全詩奠定了傷感的情感基調;同時,視覺的恢廓,又襯托出了作者顛沛流離的獨苦,是為以景襯情。——這些都是通過塑造意境所展現的情趣。
2.悟關鍵詞
詩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來描述氛圍的關鍵詞語,我們把這些詞語叫做詩眼或詞眼。它通過強烈的節奏為「讀」所感知。如「小樓昨夜又東風」的「又」字,「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二字,均是關鍵詞。
悟詞,一般從詞的本義入手,去悟其在詩境中的深層含義。如「又」是「再一次」之意,它表明春風是一季又一季地吹上小樓,同時也是一季又一季地吹在小樓中人的心上。「故國」難在,且時間越來越久遠,不能不給李煜這個亡國之君增加了一層又一層的愁意,甚至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其中有悔恨、嘆息等等,——一個「又」字所聚集的情感竟難以盡表。「自」、「空」二字則是寫出了武侯祠的寂寞、荒涼的氛圍。

三、聯
在「悟」的過程中,我們已較為具體地把握了詩歌鑒賞的各方面內容,但這還只是對詩歌價值的相對單一取向,並不全面。因為有的詩歌還具有它的現實意義,所以在鑒賞時,還必須聯系作者寫作的當時背景(包括社會、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體、全面、客觀、公正地鑒賞詩歌。這也從一個側面告訴鑒賞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了解相當一部分作者的生活經歷及其思想狀況。如在《石頭城》一詩中,只把從悟中得到的「抒發作者對『故國』昔盛今衰的感慨」作為鑒賞的最終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違背了作者作此詩的真正意願。因為詩人劉禹錫在寫這首詩時,唐帝國已日趨衰敗,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擠,出現了「牛李黨爭」,宦官專權依如故;地方上藩鎮割據勢力又有所抬頭。所以他寫這首詩的主旨應是諷喻現實,即借六朝的滅亡來抒發國運衰微的感嘆,希望當時的統治者能以前車之覆為鑒。

四、結
1.詩歌類型及宏觀鑒賞
我國詩歌眾多,類型多樣,並且每一類型的各詩歌又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對詩歌類型及其宏觀鑒賞的總結也很重要,如此可讓學生知一而類三,最終達到鑒賞各種詩歌的目的。
我國詩歌可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傷春傷別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贈友送別詩、閨怨詩、談禪說理詩等多種類型。但同時,它們又存在著交叉性,也就是說,鑒賞此類詩歌的方法也可用來鑒賞其它類詩歌。
鑒賞各類詩歌,要掌握一些宏觀鑒賞要領:借景抒情詩,要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把握其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詠史懷古詩,要聯系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寄託哀思或托古諷今);傷春傷別詩,是借對春光流逝抒發韶華易逝、壯志未酬的感慨,或表達對親朋、好友、愛人的無限思念之情;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家鄉的憧憬;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托物言志詩,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採用象徵、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於某種具體事物中,達到言志的目的;邊塞征戰詩,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並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難離或勉勵之情;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談禪說理詩,是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於詩句中,這類詩往往有不食人間煙火之空靈境界;等等。
2.詩歌鑒賞要目
「讀·悟·聯」只是解決了如何鑒賞詩歌的問題,至於鑒賞出詩歌的哪些東西來而且又無遺漏,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2002年高考說明》已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即重在對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語言三方面的鑒賞。所以在總結時,就必須牢牢抓住這三個內容。
詩歌形象、表達技巧、語言的鑒賞要目見下表:
鑒賞類別 鑒賞要目 舉 例
形 象 人形象 品質、性格、節操等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思想情感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物形象 物之特徵 托物言志詩中的物
景(或環境) 特點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表達技巧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移情於景)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托物言志(或象徵) 托物言志詩
反襯(或對比或烘托)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修辭(比喻、擬人、誇張、互文、隱語雙關等) 「涼月如眉掛柳彎,越中山色鏡中看」
虛實結合 蘇軾《江城子》
動靜結合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用典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多角度(由遠而近、由上而下,遠望、近觀,等)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語 言 清新、自然、樸素 山水田園詩

7. 為什麼要學習鑒賞詩歌有意義嗎


8. 賞析詩歌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深化理解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

(8)為什麼詩歌鑒賞能寫出這么多東西擴展閱讀:

要多讀

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

要多看

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要多練

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熱點內容
小米為什麼抖音不支持游戲模式 發布:2025-01-19 06:37:40 瀏覽:444
男人為什麼要帶潤滑劑 發布:2025-01-19 06:26:41 瀏覽:221
婉貴太妃陳氏為什麼沒有生孩子 發布:2025-01-19 06:11:33 瀏覽:254
為什麼發抖音找不到別人的道具 發布:2025-01-19 06:03:26 瀏覽:457
為什麼淘寶簽到不受邀 發布:2025-01-19 05:23:37 瀏覽:448
為什麼汽油里有彩虹的顏色 發布:2025-01-19 05:16:50 瀏覽:682
晚上刷牙了第二天為什麼還要刷牙 發布:2025-01-19 05:08:12 瀏覽:980
為什麼女生說別在我這浪費時間了 發布:2025-01-19 04:37:49 瀏覽:366
吃東西為什麼有甜味 發布:2025-01-19 04:36:39 瀏覽:596
為什麼果子摘下來一段時間會熟 發布:2025-01-19 04:32:20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