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為什麼找不到楊玉環的魂魄
㈠ 死在馬嵬坡下的楊貴妃,她的墓怎麼就修到了日本了呢
因為一些學者認為楊貴妃逃去了日本,並沒有在馬嵬坡上被弔死。當時的楊貴妃與唐玄宗遇到叛軍攻入長安,便連夜出逃至馬嵬坡。叛軍很快追上,楊國忠被殺,叛軍們要求處死楊貴妃,之後楊貴妃就被弔死在馬嵬坡。這是歷史上記載的,卻有人說當時死去的是楊貴妃的侍女,楊貴妃並沒有跟著唐玄宗逃跑,而是坐船離開了大唐,最後到達了日本。
因為史料沒有記載楊貴妃的遺體安葬在具體的哪個地方,但是歷史上對楊貴妃死在安史之變中是比較明確的。關於她逃去日本的說法還值得考究,但也沒證據證明是錯誤的。也許以後的研究能解答這個謎題吧。
㈡ 背長恨歌,技巧呢還有長歌行(可以只取一個來解答)
我們把《長恨歌》列為記憶體操,希望大家都來背一背,訓練自己的記憶力。
在我們的精品教程:如何記憶長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寫出了記憶《長恨歌》的具體方法。
但是,那些編碼比較羅嗦,而且完全偏離了詩的原意,這對於之前沒有怎麼接觸過這首詩而又立即要開始背它的人來說,比較適合。但對於那些原本就對本詩比較熟悉的人來說,會覺得編碼有點離譜,破壞了原詩的意境。
所以,我們在這里提供的聯想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原詩的內容而來,保留了原詩優美的意境,這比較適合對本詩有一定熟悉度的人。
當然,這樣的記憶也就輕松多了,因為之前對詩句已經比較熟悉,所以只要通過數字編碼稍微提示一下,就可以立即把整句詩記起來,而不需要詳細地為每一個關鍵字編碼。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01——樹——傾國(美女)
皇上在樹下面想美女,想了很多年都沒有得到。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02――鴨子——楊家有女(羊的女兒)
一隻鴨子向羊的女兒求親,羊的女兒一直在閨房裡從未路面,羊很奇怪烏龜是怎樣知道它有個女兒的。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03――耳朵——麗質(荔枝)
美女(楊玉環)的耳朵里長出了一個很大的荔枝,顯得她的美麗與眾不同,於是君王選妃的時候就選中了
她。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04——紅旗——笑
楊玉環在紅旗下面回頭笑了一下,宮里的粉黛們頓時沒有了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05——鉤子——浴
皇上讓楊玉環去華清池裡洗澡,並且給了她一把鉤子,用來鉤衣服。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06——勺子——嬌無力
楊玉環洗完澡之後,渾身無力,被侍女用勺子勺了起來。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07――拐杖――芙蓉帳
楊玉環穿戴著很漂亮,柱著拐杖走進芙蓉帳跟皇上一起共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08――葫蘆——日、早朝
太陽從葫蘆里冒了出來,漸漸升高,但是君王還不肯起來上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09――球拍——宴
楊玉環拿著球拍跟在皇上後面,去參加各種宴會,春天一起去遊玩,晚上一起過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10――棒球——佳麗
皇上把後宮的三千佳麗都安排去打棒球了,只把楊玉環留下來,只寵愛她一個人。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11――筷子――金屋、玉樓
楊玉環拿著一雙巨大的筷子,經常到金屋、玉樓去大吃大喝。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12――嬰兒——姊妹弟兄
楊玉環為皇上生了一個嬰兒,這讓她的姊妹弟兄都封了官,讓楊家的門戶非常有光彩。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13――醫生――父母、男、女
天下的父母都去找醫生讓自己生女孩,不要男孩。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14――鑰匙――驪宮(美麗的宮殿)、青雲、仙樂
皇上給了楊玉環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一座美麗的宮殿,這個宮殿很高,可以直上青雲,到了青雲上,就可
以聽到仙樂隨風飄來。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15――鸚鵡――緩歌慢舞、君王
鸚鵡一般緩緩地唱歌,一邊慢慢地跳舞,皇上看得入了迷。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16――楊柳――鼓
楊柳岸邊響起了驚天動地的鑼鼓聲,把《霓裳羽衣曲》都驚破了。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17――荔枝――九重、城闕
一串巨大的荔枝從九重天上掉了下來,落在了城闕上,激起大片煙塵,成千上萬匹馬嚇得往東南方向拚命
逃竄。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18――籬笆――行復止
軍隊前進的時候,士兵每人拿著一把笨重的籬笆,邊走邊停,慢慢地向西離都門有一百多公里了。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19――泥鰍――六軍(軍隊)、馬
一條巨大的泥鰍在前面擋了道,軍隊不願意前進,士兵們在皇上的馬前把楊玉環殺了,然後把她餵了泥鰍
。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20――耳環――無人收
楊玉環的所有頭飾都掉在地上,沒有人去撿,惟獨那對耳環就很多人去搶。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1――鱷魚――掩面、血淚
一條鱷魚來吃楊玉環的屍體,看到這個悲慘的情景,君王掩著面救不了,眼淚和血一起流了出來。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22――鴛鴦――風、雲
一對兇狠打鬥的鴛鴦飛了起來,弄得黃色的塵埃零散地滿天飛,一陣風蕭索地吹來,把一朵雲吹進了彎彎
曲曲的棧道中。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23――和尚――峨嵋山
一群無惡不作的和尚霸佔了峨眉山,山下的行人少了很多,連山上原本鮮艷的旌旗也變得沒有了光彩,太
陽的顏色也黯淡了。
蜀江水碧蜀山清,聖主朝朝暮暮情。
24――盒子――蜀江、蜀山、情
一個漂亮的盒子漂浮在碧綠的蜀江上,流到了青翠的蜀山,那裡面盛滿了聖主的思念之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25――二胡――行宮、月、鈴
皇上帶著一把二胡傷心地離開了皇宮,看到月亮、聽到鈴聲都覺得很傷心。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26――河流――回龍馭、躊躇
皇上掉到一條河流里,然後順著河水又流回皇宮,到了楊玉環死的這個地方,徘徊著不忍離開。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27――耳機――馬嵬坡、玉顏
皇上戴著耳機,挖馬嵬坡下的泥土,卻再也找不到楊玉環的屍體了。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28――荷花――君臣、馬
君臣站在荷花上含情默默地相望著,眼淚都沾到了衣服上,他們騎著馬向東回宮去了。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29――阿膠――池苑、芙蓉
回宮後發現一切都跟以前一樣,不同的是,芙蓉花和柳樹上都長滿了阿膠。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30――森林――芙蓉、柳、淚
皇上走進森林,看到芙蓉花很像楊玉環的臉、柳樹條很像她的眉毛,眼淚輕輕地流了下來。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31――鯊魚――桃李花開、梧桐葉落
一條巨大的鯊魚游到了岸上,桃李的花兒嚇得獃獃地開放,而梧桐則嚇地葉子紛紛落地。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32――仙鶴――秋草、落葉、紅
秋天來了,西宮里飛來了許多仙鶴,這些仙鶴就喜歡吃這里秋天的野草,吃飽了就飛到樹上,紅色的羽毛
像落葉一樣飄了下來,鋪滿了台階,也沒人來打掃一下。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33――仙丹――梨園(梨樹園)、白發、椒房(辣椒房)、
一些弟子在梨樹園里找到了一種仙丹,吃下去後,就長出了許多白頭發,像個神仙,再把這些仙丹拿到辣
椒房裡,給那些太監、宮娥們吃,他們一下就變老了很多。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34――紳士――殿、螢、燈、眠
一群紳士來到了一座夕陽照耀下的宮殿,裡面有很多螢火蟲在悄悄地飛,紳士們把殿里唯一的一盞燈吹滅
了,卻怎麼也睡不著。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35――珊瑚――鍾鼓、星河
那些珊瑚慢慢地長,時間彷佛也停滯了,宮中的鍾鼓遲遲不敲想,天上的星星仍然很亮。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36――山鹿――鴛鴦瓦、翡翠衾
皇上騎在山鹿上,跳上瓦上一摸,覺得很冷,然後回房間摸一摸被子,也覺得很冰冷,可惜沒有人陪著一
起睡覺。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37――山雞――生死、魂魄
皇上殺了一隻山雞來拜祭楊玉環,說道,你死了這么多年,你的魂魄為什麼還不進入我的夢中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38――沙發――道士、魂魄
沙發上端坐著一個從臨邛深山老林里走出來的道士,他是皇上的客人,他能用自己的精神專心致志地招魂
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39――香蕉――輾轉、方士
道士被君王輾轉反側的思念所感動,於是拿了一根香蕉去幫他尋覓楊玉環。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40――司令――排空馭氣、升天入地
道士像個司令那樣很有氣勢,他御氣排雲像一道電光飛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黃泉,到處尋找。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1――雪梨――上、下
道士把手上的雪梨用力往上拋,然後再用力往下扔,可是天上地下都沒見到她的蹤影。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42――死鵝――海上、仙山
海上漂浮著一隻死鵝,死鵝的身上馱著一座仙山,仙山顯得很縹緲。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43――雪山――樓閣、仙子
這座雪山上有一個漂亮的樓閣,裡面漂浮著五彩的雲朵,透過彩雲,你可以隱約地看到一些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44――獅子――人、雪膚花貌
這個獅子裡面好像有一個人,非常逼真,有著如雪的肌膚和如花的容貌,好像就是要找的人。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45――水母――金闕(金絲雀)、玉扃(玉環)、
一隻水母跳到金絲雀上,飛到西廂去口門上的玉環,然後叫丫鬟小玉去報告。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46――石榴――聞道(聽說)、天子、帳、夢
仙子正在邊睡覺邊吃石榴,聽到皇上來了,嚇得從蚊帳里爬起來,好像夢中驚魂一樣。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47――司機――衣、枕、徘徊、銀屏(熒屏)
仙子的貼身司機幫她拿起衣服、推開枕頭,銀屏與珠簾都依次打開。
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48――雪花――雲髻、花冠
雪花飄落到仙子的雲髻上,把它打偏了,看起來像是剛睡醒的樣子,她花冠還沒整好便走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49――雪球――仙袂(衣袖)
風一吹來,衣袖飄了起來,飄到一個雪球上,還像當年她的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50――五環――玉容、梨花
她的耳朵上戴著五個環的兒墜,玉容寂寞一雙眼淚落下來,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帶著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51――狐狸――含情、音容
她像個狐狸精那樣含情看著君王:自從生離死別難見面,音信兩茫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52――孤兒――昭陽殿、蓬萊宮
她就像個孤兒一樣,昭陽殿里的恩愛從此斷絕,蓬萊宮里的日月這么漫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53――-牡丹――長安、塵霧
她站在牡丹上往下看人間,只看見雲霧看不見長安。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54――護士――舊物、金釵
仙子只能將舊物表達深情,托一個護士把金釵鈿盒兩樣東西帶還。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55――木屋――釵、盒
金釵留一股,鈿盒留一扇,我們一家分一半,我的那一半藏在了木屋裡。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56――蝸牛――天上人間
只要我們的心像金和鈿一樣堅牢,雖然遠隔天上與人間,我們都會騎著蝸牛來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57――母雞――兩心知
臨走的時候還送了他一隻母雞,並且叮嚀還有一句話兒緊要,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58――苦瓜――長生殿、私語
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裡沒人我們兩個邊吃苦瓜邊說悄悄話: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59――五角星――天、鳥、地、
我們拿著五角星發誓:在天上我們但願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願永做連理枝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60――榴槤――天長地久、恨
我們邊吃榴槤邊想,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恨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㈢ 長恨歌,這節詩中的誰的魂魄不曾來入夢,入誰的夢
《長恨歌》入的夢里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李白的,因為盛世到十里楊玉環寫給李白的一首回應的詩歌。
㈣ 長恨歌中為什麼要隱瞞楊玉環曾是皇帝他兒媳婦的事實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樂府長詩《長恨歌》的開場白,旨在介紹眾所周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的身世和身份。如果從這一段詩句上看,楊玉環是因為天生麗質而被宮廷選美選入宮的,是從楊家的閨中之女直接到唐玄宗李隆基身邊去做貴妃的。也就是說,楊玉環未入宮前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黃花大閨女。
然而,從古至今,無人不知,楊玉環原先已經做了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李瑁五年的妃子了,唐玄宗不過是橫刀奪愛,將這位比他小三十四歲的兒媳婦詔進宮來做了自己的媳婦。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驪山有感》就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既然楊玉環入宮之前就已經是結過婚的女人了,為什麼白居易的《長恨歌》卻在隱瞞楊玉環二手女人的身份呢?這還要從唐玄宗與楊玉環的第一次艷遇說起。
那還是公元735年,即開元二十二年。這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十七歲的楊玉環也應邀參加這一皇家禮儀。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李瑁與楊玉環兩個人結婚五年後,唐玄宗才見到自己的這位兒媳婦。當時這一對公媳第一次見面時,楊玉環才二十二歲,而他已經五十六歲了。一個天生麗質,風華正茂;一個已近花甲,老邁年高,然而,唐玄宗身為一國之君,大唐天子,沒有什麼是自己辦不到的。也就是說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既然想到了,就一定能辦得到。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已有五年的時間。當時唐時宮廷雖然「胡風」盛行,但是老子搶兒子的媳婦,畢竟不是一件什麼光彩的事情。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祈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進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二人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也就是天寶四年,即公元745年,唐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玉環接到皇宮里,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此時,楊玉環才二十七歲,而唐玄宗已經六十一歲了。
楊玉環不僅年輕貌美,歌舞俱佳,而且冰雪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貼心「小棉襖」,唐玄宗自然極為喜歡。「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楊玉環專寵後宮,一時無人能敵。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都是按皇後級別安排。於是,楊玉環終於完成了由壽王妃向皇貴妃的華麗轉身。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唐玄宗和楊貴妃夫唱妻和的美好歲月僅僅過了十一年,天寶十五年,即公元756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攜楊貴妃倉皇西逃。途經馬嵬坡之時,大將陳玄禮和部下認為楊家禍國殃民,先怒殺了楊國忠,後迫使唐玄宗賜楊玉環自縊。此時,楊玉環年僅三十八歲。
而《長恨歌》的作者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即公元772年2月28日,去世於唐武宗會昌六年,即公元846年8月。當時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可見,《長恨歌》是白居易一生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
《長恨歌》一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時白居易三十五歲,任周至縣尉。關於這首詩的寫作緣起,據白居易的朋友陳鴻說,他與白居易、王質夫三人於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遊玩。偶然間談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這段悲劇故事,大家都很感嘆。於是王質夫就請白居易寫一首長詩,請陳鴻寫一篇傳記,二者相輔相成,以傳後世。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稱那篇傳叫《長恨傳》。當時長安妓女以「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而自誇,並因此身價倍增。
白居易寫《長恨歌》的年代距馬嵬事變僅有五十年的時間,他不可能不知道楊玉環先為壽王妃、後是楊貴妃的雙重身份。但是,他為什麼在這篇樂府長詩中將楊玉環寫成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呢?其實,盡管馬嵬事變僅過去五十年的時間,但在白居易看來,唐玄宗、楊貴妃無疑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而自己寫的詩歌也並非是傳記,因此,他就沒有拘泥於歷史,而是借歷史的一點影子,加上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因此,唐玄宗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唐玄宗,楊貴妃也不是原來那個楊貴妃了。如此這般,楊玉環的壽王妃的身份就便被白居易藝術化得無影無蹤了。
再說,《長恨歌》是白居易筆下的一篇抒情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因為抒情而把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驚心動魄的愛情事件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程度,以致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即便是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白居易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於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這也就成為《長恨歌》將楊玉環壽王妃身份刻意疏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居易在自評其《長恨歌》時曾說:「一篇長恨有風情。」風情,即男女私情。《長恨歌》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歌。「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恨在何處?一個皇帝竟無法保全心愛的女子,馬嵬兵變,生死離別,昔日共聚的時光是多麼美妙,分離之後的寂寞悲傷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劇的承受者,又是悲劇的製造者。而這場悲劇開始於讓人驚心動魄的驪山。那是歷代皇家的行宮,一個讓人不由得產生無盡遐想的地方。當年,不可一世的周幽王為求美女褒姒一笑,演繹出烽火戲諸侯的連環大戲。結果,滅亡了四百多年國祚的西周。整整一千後,唐玄宗在這里遇上美人楊玉環,斷送了大唐王朝的開元盛世。
驪山的溫泉宮,唐玄宗最愛之地,只是那時候,他最寵的人還不是楊玉環。所以,楊玉環做了他兒子壽王的妃子,他成了她的公公。那時候,他喜歡的女人是武惠妃,一個精明美貌的女人,他祖母武則天之侄武攸止的女兒。
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8年,武惠妃病重,唐玄宗決定去驪山過冬,沒有想到的是,他在這里第一次遇見了兒媳婦楊玉環。偶然的邂逅並沒有耀眼的火花,只是皇家一次例行的親情見面而已。但是,雪明花艷的楊玉環還是給了唐玄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年輕貌美楊玉環擁有令人著迷的青春活力,她冰雪聰明,善解人意,讓人放鬆,讓人欣喜。這對於早過知天命之年的唐玄宗而言,無疑是潛在的刺激。
這種需要在武惠妃死後益發明顯。寂寞孤獨的大唐天子需要一個新鮮的女人了。因此白居易在《長恨歌》開始就說:「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但是,白居易不能寫明是「唐皇」。明明是「唐皇」,為什麼白居易的筆下「唐皇」變成了「漢皇」了呢?這無疑與它可以隱瞞楊玉環壽王妃身份的動機如出一轍。這就是當時縱然唐朝世風開明,終究也要有些難以言傳的避忌。
五十六歲的老皇帝橫刀奪愛,先是與兒媳婦偷情,後來乾脆將兒媳婦詔進宮中,封為貴妃。這種「不倫」之事,作為大唐王朝的官員怎麼好大肆渲染呢?何況白居易寫《長恨歌》之時,剛進入官場不久,才做到周至縣尉的職務上。
但是白居易的《長恨歌》,還是讓人彷彿品聽一場哀艷的愛情悲歌一樣,必得和賈寶玉一樣手拿曲譜,聽人唱得一句:「開辟鴻蒙,誰為情種?」一切才於恍恍中開場。其實,白居易與唐玄宗一樣時時需要新鮮的女人刺激自己的慾望。只不過他沒有做到皇帝的份上,因此只能作一篇《長恨歌》來刺激自己。
很多人年少時曾讀他的《賣炭翁》,覺得他平易近人,朴實無華,無疑是一等一的好人;後來看他的《琵琶行》,又以為他是能夠同情貧賤女子的好官。說什麼「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弄得跟真的似的,害的許多人像他一樣白白流下許多淚水。然而,到了晚年,他的與唐玄宗一樣慾望便大白於天下了。他在洛陽香山私底下卻又沉溺酒色,蓄養家妓過百,一邊說什麼「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一邊又說「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也不想想自己都已經風燭殘年,而樊素、小蠻,不過十八九歲,年方瀲灧。其實,不難看出,老年的白居易也想經歷一把《長恨歌》中那樣一對老夫少妻「黃昏戀」的刺激。但可惜的是,他卻沒有唐玄宗那樣的腰板。後來他不幸患了風痹之疾,便放妓賣馬,自詡「既解風情,又近正聲」,總之是一派遮都遮不住的自得之色。而樊素、小蠻之流的女人也不是楊玉環,只不過是有著與楊玉環同樣成為男人床上玩物悲慘命運的女人而已。
其實,楊玉環進宮的時候是不是兒子壽王妃,是不是自己的兒媳婦,是不是二手女人,唐玄宗自己已經不在乎了。可以想見,唐玄宗雖然是皇帝,但他的骨子裡,不僅沒有處女情結,而且還是一個對愛情專一、並非喜新厭舊之人。楊玉環即使年輕美貌,但天下年輕美貌的女子何其多也,倘若是有「處女情結」的男人,何必冒著亂倫的指責執意娶一位二手女人呢?盡管後來唐玄宗終究辜負了他的「解語花」,但是他們究竟曾經擁有過一段來之不易的知己相惜之情。
少年顯才華,中年露鋒芒,晚年享安樂,白居易走的是一條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欣賞和追求的人生道路。可是,在對待女人和愛情的態度上,同是男人的白居易比唐玄宗何止稍遜一籌?他在《長恨歌》中刻意隱瞞楊玉環的真實身份,無疑是為他自己今後的好色之路留下一個正名的鋪墊。
同學,如果你的問題得到解決,記得給好評哦~
㈤ 白居易寫下的長恨歌,暗示了楊貴妃的下落嗎
白居易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他有一篇經典文章叫《長恨歌》,對於這篇文章很多人都很熟悉,這篇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文章被稱為悲劇史詩。
但是,也有人解讀,《長恨歌》並非表面這么簡單,它暗示著楊貴妃的真實下落,白居易是寫了一篇隱晦的歷史內幕。
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聊聊白居易和他的《長恨歌》。
楊貴妃之死是歷史公案,至今眾說紛紜,各種記載和猜測從未停止。
根據只言片語就斷定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驛,恐怕有些武斷,白居易寫《長恨歌》是出於同情楊貴妃,惋惜大唐盛世的立場,所以他希望這個愛情悲劇有一個較美好的結果,這才留下了一些看似有爭議的伏筆,其實不過是作者心願的表達。
其實,無論楊貴妃死與不死,大唐盛世都不可能恢復了,白居易所處的時代是唐朝中期,當時政治黑暗,官場傾軋嚴重,白居易後來半生坎坷,仕途並不順利,這恐怕才是他懷念大唐盛世的原因所在。
㈥ 讀長恨歌時我有個疑問,就是詩經里出現了楊貴妃為什麼
肯定要有楊貴妃啊,長恨歌敘述的就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全篇分為三部分:開篇至「驚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詩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來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並講述了由此帶來的荒政亂國的情形及安史之亂的爆發;第二部分從「九重城闕煙塵生」到「魂魄不曾來入夢」,共四十二句,寫楊貴妃在馬嵬驛兵變中被殺,以及此後唐玄宗對她的思念; 「臨邛道士鴻都客」至結尾,是全詩的最後一部分,講道士幫唐玄宗到仙山尋找楊貴妃。
如果沒讀過這段歷史,建議看電視劇《唐明皇》
㈦ 為什麼《長恨歌》第四部分要虛構仙山上找到楊玉環的情節
《長恨歌》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以唐朝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作為背景的,其中唐玄宗應該是對楊貴妃是有感情的,他們之間肯定是存在著愛情的,首先是楊貴妃剛剛進宮時期的寵愛,詩中是這樣描寫的「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最後在楊貴妃去世之後,唐玄宗讓道士尋找楊貴妃,詩中是這樣寫到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㈧ 楊貴妃到底魂歸何處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的容顏被詩意地記錄下來。而她們本身,卻都有著一段凄涼的故事。楊貴妃與唐玄宗曾經有過一段令人艷羨的愛情,貴妃卻也因此成了紅顏禍水。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被視作禍水的一代絕世美人楊貴妃被迫於7月15日自盡,香消玉隕在馬嵬坡上,兩年後,挖開的貴妃墓中卻找不到貴妃的遺體,楊貴妃可能會在馬嵬坡死而復生嗎?
謎團一,「貴妃遺體」新舊唐書記載不同,新唐書只說香囊猶在。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叛軍攻入長安時,唐玄宗連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隨行將士突然起義,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隨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
就在這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幾個神秘人忽然出現在馬嵬坡上。他們悄悄挖開貴妃的墳墓,他們究竟在找什麼?史料記載玄宗皇帝回長安後,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
關於神秘挖墓事件,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記載。舊唐書里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里卻只有:香囊猶在。新舊唐書為何有差異?貴妃的遺體是否被盜墓人盜走了?
但這樣的說法似乎很難成立,危急時刻,民間的人不會很快得知貴妃埋葬的地方。而且倘是盜墓分子所為,就不會留下香囊。那麼,新舊唐書哪個記載更准確?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說應該是舊唐書尤為可信,但如果是這樣,新唐書里也不該將「肌膚已壞」如此重要的記載刪掉。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劉厚濱教授認為,從唐明皇本人角度來看,他肯定要對外宣布貴妃已死。可如果現在這樣記載,就給人一個想像空間。宋朝人在寫新唐書時,乾脆就不說有沒有屍體,就把這事給迴避了。
謎團二,四川都江堰挖出裝女人的小巧棺木,但墓主人身份難定。
1000多年後的今天,在法門寺博物館內,記者見到了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香囊。這種香囊在古代稱做「香球」。據宋館長介紹,在香囊里有兩個持平環,裡面有一個小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裡面的香料始終不會灑落出來。
而今在馬嵬鎮上,重新修葺的楊貴妃墓館里不僅有貴妃的墓,還有塑像。現今修葺的墓有3米高,外形用青磚包砌得很嚴實,原始貴妃墓不可能有這樣包砌的青磚。在疑惑無法解答時,四川都江堰市的紅梅村傳出了千年古墓的奇聞。傳說,這個村子後山腳的一座千年古墓是楊貴妃的墓。
據村民講,早年在這里的墓碑上刻著楊字,卻沒有名諱,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墓是一個暗墓。那塊墓碑在「文革」時期已不存在,而今墓地也被種上了莊稼,只有一塊破陋的祭台青磚還留著。
1997年,市裡和紅梅村聯合對該墓實行挖掘。挖出的棺木長僅1.7米,寬僅45厘米,無疑是裝女人的棺木,但墓主人身份很難判斷。
謎團三,日本民間盛傳楊貴妃逃到日本,《長恨歌》中也曾暗示。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個消息讓中國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實早在20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在《長恨歌》等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現今的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傳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下,一名侍女代她死了,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也有描述。難道楊貴妃真逃去了日本?著名比較文學專家嚴紹燾認為,這跟白居易的《長恨歌》有關,白居易在詩的後半部分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像,說楊貴妃雖然在事變中人已死,但她的靈魂飄到神仙山上,後來和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而眾所周知,《長恨歌》描寫的是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
人們分析長恨歌里寫的詩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其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而此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這里寫到的蓬萊仙山又在哪裡?在日本的文學創作中,他們常常把蓬萊山本身就指為日本。
破解謎團 楊貴妃真正的歸宿
上(玄宗)杖屨出驛門,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上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當自處之。」入門,倚杖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隸韋諤前言曰:「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因叩頭流血。上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與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
《資治通鑒》中的這段話說得是很明白的。
楊玉環是由高力士殺死的,她死後,為使亂軍心安,玄宗還命亂軍頭子陳玄禮等人驗屍。
按理說,楊玉環之死到此就應該畫上一個句號了。
但有些人卻偏偏不想讓這位美人就這樣死去。
這此人根據白居易的那首《長恨歌》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總括起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說楊玉環馬嵬之變時沒有死,而是流落民間當了妓女,另一種說法就是我們在本文開頭時所提到的逃往日本。前一種說法太過匪夷所思,而且無任何正史、野史上的佐證,後一種說法因為是「出口轉內銷」過來的,而且又有「人證、物證」,所以粗看起來還煞有介事。但細一琢磨卻也不是那麼一回事。
首先,力主楊貴妃逃亡日本的人所提出的人證、物證,沒有一個可以證明是與楊貴妃有直接關系的,所謂日本的「楊貴妃墓」、「楊貴妃觀音堂」,在中、日早期史料中均無記載。
其次,幾部被公認為是「信史」的權威史學著作都認為楊貴妃已死於馬嵬驛,而且一致認定了其卒年(38歲)。
最能證明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驛的證據是《舊唐書》中的另一段記載。
《舊唐書·後妃傳》:「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這段話中透露出這樣幾點信息:
(1)貴妃確實死於馬嵬驛,不然李隆基就不會令「中使」(宦官)前去祭奠並詔令改葬。
(2)改葬工作因「將士疑懼」——實際上是現在的皇帝,當時的太子李亨疑懼——而不得不秘密進行。
(3)中使(宦官)掘開了貴妃的墳墓,掘墓後發現了紫褥、香囊——這與《新唐書》中的「裹屍以紫茵」記載相吻合。
(4)最重要的是,掘墓後,楊貴妃並非「空死處」,而只是「玉顏不見」——肌膚已壞而已。這就足可以駁斥「不見屍體」的謠傳,由此推之白居易的「玉顏不見」應理解為「屍體已腐」,而不是「不見屍體」。
屍體、紫茵、香囊俱在,楊玉環怎麼會逃往日本?
我們退一步來說,姑且算楊玉環馬嵬驛死裡逃生,而且也確實逃到日本,但她也決不會有什麼後代。
為什麼?
因為楊玉環是個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女人。
這樣說可絕非主觀臆斷,而是有事實作根據的。
我們知道,楊玉環17歲出嫁,38歲身亡,21年間,她先後有過好幾個男人,但卻沒有為這些人生下過一男半女,倘若說嫁給李隆基時沒有生兒育女是因為李隆基年紀大了(61歲),那麼,嫁給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時,李瑁可是「正當年」——李瑁僅比楊玉環大一歲,兩個人做了近十年的夫妻,也無一男半女,而李瑁後來再婚後卻生了不少子女,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答案是什麼,讀者自然想得出來。
㈨ 為什麼楊玉環的屍身在馬尾坡找不見
《詩海沉帆》——內容提要:
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素以難解多偽作而著稱,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困惑。本書從研究李白兩首最著名的詞──《菩薩蠻》和《憶秦娥》入手,逐步揭開了籠罩在李白作品上的層層迷霧,並由此解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疑案:
一.在李太白的詩詞中,隱藏了一大批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作品,其中有很多是他們馬嵬坡事變之後的作品。這些作品主要是指:
1.李白的大部分詞作;
2.《宮中行樂詞》、《寄遠》、《長相思》等。
二.揭開了白居易、陳鴻的《長恨歌、傳》,李商隱的《馬嵬·海上徒聞更九州》的本事之謎。他們並不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添枝加葉,而是確有所據的。
三.揭開了李商隱《無題》詩的本事之謎,其相當一部份是以李、楊馬嵬後的愛情悲劇為「本事」的。初步證明與此有關的有《錦瑟》、《碧城》、《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等作品。
四.揭開了楊貴妃馬嵬後的生死之謎,其要點是:
1.楊貴妃確實未死於馬嵬事變,她被宮人救起後,帶領著她們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流亡,並於乾元元年與唐玄宗接通了聯系。
2.唐玄宗和楊貴妃於乾元二年七月在襄陽城外的漢江島上有過一次秘密會見,並在那裡發出了「在天願為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
3.漢江島相會引發了當年八月的襄陽康楚元叛亂,為此太真決意流亡日本。唐玄宗委派日本客卿晁衡(阿倍仲麻呂)以出任安南都護為由掩護太真出亡。晁衡與日本遣唐使合作,使太真於上元元年三月東渡日本。
4.太真的出亡行動引發了上元元年四月的襄陽張維謹叛亂,唐玄宗等人的秘密活動終於敗露,於是導致了上元元年七月的西苑宮變,肅宗把玄宗關入西宮,高力士、陳玄禮、韋倫等人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5.唐肅宗查明事情的真相之後十分後悔,他向父親認了錯,並派人去日本接楊妃回國。但楊妃不願回國,終於鑄成了千古長恨。
此項發現將使中國文學史和唐代歷史面臨重大改寫。
【唐玄宗後宮之爭:楊貴妃VS梅妃】
今天的人們大多知道楊貴妃,而知道江采蘋的人恐怕不多。其實,楊貴妃和江采蘋是唐玄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對勢均力敵的情敵。
江采蘋,即梅妃,出生於福建莆田江東村,父親江仲遜是個詩書滿腹的秀才,同時也是個懸壺濟世的醫生。江采蘋是家中獨生女,她聰慧靈秀,能詩能文,9歲就能背誦許多詩歌名篇,15歲時即已寫得一手好文章,所寫的八篇賦文,更在地方上傳誦一時,是當時有名的才女,被譽為福建第一個女詩人。
多才多藝的江采蘋,不僅長於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
適逢玄宗開元盛世,唐朝國家興盛,四海昇平,內有賢相,外有名將,一派昌榮之景。這時,深受玄宗寵愛的蕭淑妃不幸離開了人世。唐玄宗極重夫妻之情,雖有後宮佳麗數千人,卻對蕭淑妃情有獨鍾。蕭淑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勝悲痛,日見憔悴。唐玄宗在萬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託。
有個叫高力士的近侍宦官,看到唐玄宗悲傷的樣子,自然憂心忡忡,擔心玄宗從此一蹶不振。於是,他力勸玄宗征選天下絕色多情美女,來改變悲傷心境,重新振作起來,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高力士奉旨挑選秀女,親自出使閩粵,發現了剛剛及笄的江采蘋,他疑其為天人,如獲至寶。隨即把她帶進了宮中,侍候玄宗皇帝。
當時江采蘋雖是淡妝輕掃,仍難掩如花容顏,她溫柔文雅的言語,優美大方的舉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時就擄獲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對她疼愛有加,將當時眾多的後宮佳麗視為塵土,專寵江采蘋一人。
梅妃比楊貴妃進宮早19年之多,她纖麗秀雅的風格令玄宗由衷敬佩,為之傾倒。恬靜嫻雅、端莊明秀的江采蘋,從小就喜愛和她一樣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為「梅妃」,並在她居住的宮中,種植了各式各樣的梅樹,每當梅花盛開,便與梅妃流連花下,賞花賦詩,其樂融融。
然而,當豐滿、冶艷,渾身散發嬌情媚態的楊貴妃出現之後,玄宗開始目眩神迷。
楊貴妃與梅妃成了並立於玄宗後宮的兩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潔;楊玉環如一株牡丹,豐腴嬌艷。這倆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靜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經分出楊玉環和梅妃的高低。十幾年他面對孤芳自賞、清雅高潔的梅妃,現在已經審美疲勞了,不免有些意興大減。而突然出現的楊貴妃,不但豐滿的體態充滿了性感,楚楚動人,還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潑的性格,就像一團熾熱的烈火撩撥著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這樣,楊貴妃與梅妃自然展開了明爭暗鬥。一個要死守「陣地」,一個要佔領「陣地」,戰斗異常激烈。
而她們的戰斗,開始表現出來的是一篇篇有感而發的詩文。
我們先看梅妃寫的一首詩:
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
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綉江天半為君。
這首詩中,表面上贊嘆楊貴妃的美貌,其實際上是在諷刺她原來是唐玄宗的兒媳,不顧人倫,從壽王府中轉入皇宮,竟然鑽進了公公的被窩,還迷惑皇帝,耽誤朝政,並譏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實,當時梅妃說的都是事實。
楊貴妃讀罷,立即反擊:
美艷何曾減卻春,梅花雪裡減清真;
總教借得春風草,不與凡花斗色新。
詩中的含義是說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寵得過頭了,哪能與新春的鮮花爭奇斗艷呢!
唐玄宗沒有為梅妃的詩鼓掌,卻為楊貴妃的詩叫好。楊貴妃的美,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轉移到了楊貴妃身上,漸漸冷落了梅妃。梅妃的愛情也從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時,還要承受楊貴妃時時在玄宗面前的數落和誣告。後來,梅妃終於被迫遷入上陽東宮,過著和冷宮一樣的凄清生活。
這時的楊貴妃,把她的大姐韓國夫人、三姐虢國夫人以及八姐秦國夫人全都招來了。她們四個就像四株香花,團團環繞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綠,奇幻萬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煥發;她們又像四隻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採花粉一樣,吸取唐玄宗的「精華」。唐玄宗終日與她們周旋嬉鬧,無暇顧及朝政,更把上陽東宮的梅妃忘到了九霄雲外。
然而,畢竟梅妃和楊貴妃風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樣,一個「葷」,一個「素」。唐玄宗過度香艷之後,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時間後,唐玄宗不曾與梅妃見面,心裡就時不時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樣子。一個梅花綻放的季節,唐玄宗漫步梅園,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與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絲悲涼,一種愧疚,一種和梅妃相見的慾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楊貴妃知道,借口身體不適,沒去楊貴妃宮中,獨宿在翠華西閣,密遣一貼身小太監,用馬把梅妃馱來敘舊.
「既然是陛下寵召,為何要深夜暗中而來?」「堂堂一國之君,為何如此怕那個肥婆?」梅妃雖然心中覺得窩囊,卻不忍讓玄宗久等,還是乘馬來到了翠華西閣。一雙舊日鴛鴦又相擁在一處,說不盡的纏綿,道不盡的悱惻。
這事還是被楊貴妃知道了。楊貴妃不待宣召,到翠華西閣推門而入,劈頭問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處?」玄宗假裝若無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陽東宮嗎?」楊貴妃見唐玄宗賴賬,話題一轉,說:「何不宣來,我們一同到驪山溫泉享樂一番!」說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楊貴妃裝出一副正經的樣子說:「這里亂七八糟,床下有婦人金釵,枕邊留有餘香,這夜是何人為陛下侍寢。為何歡睡到日出還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見群臣?」她竟然說,妾要留在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來。
唐玄宗惱羞成怒,氣急敗壞,臉色已經鐵青,但他卻不大嚷大叫,就以蒙頭大睡的方式反抗。楊貴妃畢竟聰明,也怕事情鬧僵,無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領,裝痴賣嬌,哭鬧了一番,然後憤憤而去,回娘家去了。
楊貴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宮中,據說接了三次才接回來。
當然,唐玄宗有時舊情難忘,常懷著一種憐憫和補償的心理對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嘗荔枝時,又憶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見珍珠,觸景生情,無限傷感,即寫了一首詩,夾在珍珠里退還給玄宗。詩雲:「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詩人稱《一斛珠》。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陽東宮已經度過了10年寂寞歲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還有她梅妃的一絲影跡。她想,如果皇帝舊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線希望。於是,她寫成一篇《樓東賦》,來陳述心中的許多感慨。
據說,這首詩寫了她在上陽東宮的凄慘心情,抒發了她對玄宗,對貴妃的不滿和對新生活的嚮往。然而,不但於事無補,還差點被殺。如果不是觸動了玄宗的愛憐之心,恐怕她當時就在楊貴妃的挑唆下,命歸黃泉。
在這場愛情的爭奪戰中,楊貴妃那一方是人多勢眾,風頭正盛;而梅妃這邊則人單勢薄,已經徹底敗下陣來。
之後,「安史之亂」爆發了,唐玄宗攜楊貴妃逃往西南,後來,楊貴妃被逼死在馬嵬坡。被留在宮內的梅妃為了不讓叛賊污辱,也為負心於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將自己層層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殞。
1000多年過去了,家鄉的人們仍然懷念她,稱為「祖姑皇妃」,並修宮造像以供祭,宮名就叫「浦口宮」。該宮雄偉壯觀,八根大石柱支撐著巨大的頂棚斗拱結構,神龕護欄鏤空木雕,極為精美,吸引了不少遊人前往瞻仰。舊時興化府衙門口的對聯寫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㈩ 在《長恨歌》中道士帶漢皇魂魄見到楊貴妃了嗎
長恨歌里是有這樣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