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舞龍獅為什麼要拿東西
① 舞龍舞獅注意哪些細節
(一)舞龍/獅珠的基本方法
持龍/獅珠者,即為龍/獅隊指揮者,在鼓樂伴奏下,引導舞/獅龍者完成游、穿、騰、躍、翻、滾、戲、纏、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式動作,整個過程要生動、順暢、協調。
目的:
(1)
引導出場,認清出場方向;
(2)
了解比賽場地的大小、熟悉表演動作的方位,避免比賽時出現方位不正確或場地利用不充分;
(3)
必須熟悉本隊比賽的套式中各種隊形的變化以及場上的應變能力。
要求:
(1)
雙眼隨時注視龍/獅珠,並環視整隊及周邊環境的情況變化;
(2)
與龍頭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
(3)
與龍/獅頭保持協調配合;
(4)
龍/獅珠應保持不停的旋轉。
(二)舞龍/獅頭的基本方法
持龍/獅頭者身形必須高大魁梧、有力,舞動時龍/獅頭動作緊隨著龍珠移動,龍嘴與龍珠相距1米左右,似吞吐之勢,注意協調配合,時時注意龍/獅頭應不停的擺動,展現出龍的生氣有力、威武環視之勢。
目的:
(1)
在龍/獅珠引導下,緊隨其後移動,從而帶動龍身的擺動;
(2)
龍/獅頭左右擺動時,一定要以嘴領先,顯示出追珠之勢。
要求:
(1)
龍/獅頭替換時,不能影響到動作的發揮;
(2)
因龍/獅頭體積較大,在左右擺動時不得碰擦龍身或舞龍者;
(3)
與龍/獅珠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
(三)舞龍/獅身的基本方法
龍/獅身舞者,必須隨時與前後保持一定的距離,眼觀四方緊跟前者,走定位,空中換手時盡量將龍身抬高,甚至可跳起;舞低時,盡量放低,但千萬別將龍/獅身觸地,在高低左右舞動中,龍/獅翻騰之勢盡展現其中;還有必須隨時保持龍/獅身蠕動,造成生龍活虎之勢;在跳與穿的動作中,應特別注意柄的握法,柄下端不可多出(包節),以免刮上別人。
目的:
舞龍/獅者將龍身舞動起來,展現龍翻騰之勢,還有必須隨時保持龍/獅身蠕動,造成生龍活虎之勢。
要求:
(1)
左右舞動時,龍/獅身運動軌跡要圓滑順暢;
(2)
龍/獅身不可觸地、脫節;
(3)
籠體不可出現不合理的打結。
(四)持龍/獅尾的基本方法
持龍/獅尾者,身形須輕巧、速度快,龍/獅尾也是主要部位,因為龍/獅尾時常有翻身的動作,龍/獅尾舞動時,翻尾要輕巧生動、不拖泥帶水,否則容易將龍/獅尾打地,造成器材的損壞,而且會讓人感到呆板。
龍/獅尾亦是時時成為帶頭者,因為有些動作必須龍/獅尾引首,明確精煉的頭腦亦為必備的條件,龍/獅尾亦是整條龍舞動弧度大小的控制者,持龍尾在穿和跳的動作里,更應注意尾部,勿被碰撞或碰撞別人,最重要的是隨時保持擺動。
目的:
隨著龍/獅身的帶動,龍/獅尾時刻擺動著,體現出龍/獅的輕巧生動。
要求:
(1)
龍/獅尾舞動時,不可鋤地;
(2)
龍/獅尾在舞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左右的晃動;
② 春節為什麼舞龍舞獅,有何說法
舞龍的由來
傳說在浙江金華縣有一座奇靈山,山下有一條名叫「靈溪」的大溪流。人們每天都用靈溪的水來澆灌稻田。有一天,縣老爺和隨從正在巡視鄉野的時候,忽然看見幾名大漢扛著一個大籠子,上前一看,才知道籠中是一隻大蛇,而且大蛇還在留著淚;縣老爺看了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對幾位大漢說:「壯士們,這只大蛇能否賣給我?」幾位大漢見縣老爺要買這只大蛇,連忙應允。縣老爺將大蛇帶回家中飼養,起初縣老爺命人餵食生肉給大蛇吃,結果大蛇都不吃,後來才知道大蛇只吃米糧,和人類一樣,讓縣衙府中的人嘖嘖稱奇。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年夏天特別炎熱,又不曾下雨,靈溪漸漸乾涸。百姓天天對神明祈禱,希望老天爺能夠天降甘霖,以解乾旱之苦。縣老爺見到這種情形,心中十分憂慮,天天對上蒼祈禱:但願上天早降甘霖,解我一縣百姓乾旱之苦啊!......一天夜裡,縣老爺作夢夢到本縣的土地公,土地公對他說:「由於你的善心感動了玉帝,明天中午把大蛇放入進靈溪,自然就會有雨水降臨。」縣老爺醒後,便馬上派人到靈溪燒香祝禱,並將大蛇放入靈溪當中。過了幾天,果然下起雨來了,解了百姓的乾旱之苦。 後來,人們為了答謝大蛇,不但燒香祭拜,還將大包大包的米丟進溪里,希望來年又有個大豐收。......就在人們用米祭拜大蛇的同時,天氣變得很奇怪,不是一連幾天出大太陽將人曬傷,就是大雨連綿不斷,此景讓百姓們憂心忡忡。
一天,縣老爺這在書房為這幾天來的怪天氣煩惱時,忽然瞥見大蛇回來了,並對他說:「我原本是奇靈山的巨龍,也是掌管米糧的天神。由於不慎犯了天規,被玉帝貶到人間來;後來由於你的善心感動了玉帝,才讓土地公放了我。......但是,大家都把米糧丟進溪中祭拜,糟蹋了糧食,玉帝知道後大怒,要罰金華縣大旱兩年。」縣老爺一聽,大吃一驚,連忙問說:「有沒有補救的方法呢?」大蛇說:「只要今後祭祀只用清水便可,不要用雞、鴨、魚、肉,以免玉帝動怒。」縣老爺聽完之後,謝過大蛇之後,便下令全縣老百姓照大蛇的話去祭祀。但是,縣里還是有些人並不遵照大蛇的指示,依然用雞、鴨、魚等葷食祭祀。玉帝知道後,更加的震怒,說:「靈溪巨龍你不是說金華縣的人民已經知道悔過了嗎?金華縣的人民還在繼續糟蹋糧食!來人!將靈溪巨龍斬了!」......就在巨龍被斬後,金華縣天天下紅雨,簡直和血一般;屬下將這奇怪的現象稟告給縣老爺,並說:「還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在靈溪的岸邊,從天上落下一條被分割的巨龍身體。」縣老爺聽完連忙趕到溪邊,一看,大聲驚呼:「這不是我的大蛇嗎?只知道人間難辨忠奸,豈知天上也是是非不分,巨龍啊巨龍!都是我們害了你!」......
後來,人們知道後都十分後悔,所以每逢正月十五便舞龍,希望巨龍的身軀能接合起來,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至今
舞 獅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③ 你知道過年.民間舞龍舞獅子是什麼含義嗎
舞獅,也叫「耍獅子」、「獅子舞」,它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又會在春節或慶典活動舞獅。舞獅開始於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獅子的造型、式樣、顏色多與北方獅不同。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密妞扣的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舞獅要使出渾身解數。
④ 舞獅舞龍的含義是什麼
一、舞獅
人們在喜慶日子裡用舞獅龍來祈禱獅子的保佑。獅子外形威武,動作剛勁,神態多變,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傳說,一時變作神話,一時拉上歷史,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們相信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每逢春節或其它一些慶典活動,都會在陣陣鑼鼓鞭炮聲中,舞獅助慶祈求吉利。
二、舞龍
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從春節到元宵燈節,許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龍在中華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力的象徵。
人們在喜慶日子裡用舞龍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主要道具是「龍」。龍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九節龍、十一節龍、十三節龍,多者可達二十九節。
十五節以上的龍就比較笨重,不宜舞動,主要是用來觀賞,這種龍特別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用竹篾編成圓筒,形成籠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龍衣,內燃蠟燭或油燈,夜間表演十分壯觀。
(4)農村舞龍獅為什麼要拿東西擴展閱讀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
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⑤ 春節舞龍舞獅的意義是什麼
意義:祈求平安和豐收。
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從春節到元宵燈節,許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龍在中華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力的象徵。
舞龍舞獅的風俗簡介:
人們在喜慶日子裡用舞獅龍來祈禱獅子的保佑。獅子外形威武,動作剛勁,神態多變,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傳說,一時變作神話,一時拉上歷史,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們相信獅子是祥瑞之獸。
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每逢春節或其它一些慶典活動,都會在陣陣鑼鼓鞭炮聲中,舞獅助慶祈求吉利。一件花團錦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
據說這一習俗是起源於三國時期,在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⑥ 舞龍舞獅的意義是什麼
舞龍的意義是: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從春節到元宵燈節,許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龍在中華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力的象徵。
舞獅的意義:舞獅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舞獅活動也廣泛流傳於海外華人社區,有華人之處,必有舞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以及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梁,其文化價值和影響十分深遠。
舞龍舞獅的來源:
據說這一習俗是起源於三國時期,在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舞龍舞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舞獅
⑦ 學舞龍舞獅需要准備什麼保護自己
摘要 因為舞龍舞獅動作要求(1)龍/獅頭替換時,不能影響到動作的發揮;
⑧ 舞龍和舞獅子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
舞獅道具分別為:獅頭,獅背,獅褲,上衣,綉球,引球服裝。前面那球球的是綉球,用了引獅子的。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古時又稱為「太平樂」。舞獅有南北之分,南獅又稱醒獅。獅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一般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
也稱廣東醒獅,歷史上是唐代獅子舞脫胎而來的,2006年5月20日,廣東醒獅入選國家非物質遺產
⑨ 為什麼舞龍是要給錢和煙
因為舞龍舞獅圖的是一個祥和喜慶平安,一般都是在過年過節或者正月春節的時候才有的,別人去到家裡五龍舞獅也是喻意著給我們帶來好運,帶來財富。給他們的錢和煙,就像過年小孩來家裡拜年給的紅包一樣,大家都是圖一個喜慶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