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下鄉賣東西的被稱為什麼
Ⅰ 在網上賣東西的人,被統稱什麼
電商,網商
Ⅱ 農村趕集賣什麼最掙錢
農村集市在農村屬於人流量很大的地區了,還是存在不少商機的,我們在賣東西時,只要認准需求量,以及消費人群,那麼賣得好可是非常容易的,例如:
1、賣小吃:農村集市上,很多人來趕集都會出午飯,因此擺一些小吃也是非常好的,比如賣肉夾饃、涼皮等;
2、砸金蛋、打氣球:這些金蛋、氣球成本都是非常低的,禮物也可以到網上批發,也很便宜,有時候生意好,砸的人多,利潤也是很不錯的;
3、賣打折女裝:服裝消費市場中,女性和兒童應該說是主力軍,其中購買力最強的當屬女性,因此在農村集市上賣一些樣式、質量好的打折女裝,銷量還是比較可觀的;
4、賣熟食:現在農村的人相比以前比較富裕了,對於吃喝也更捨得花錢了,其中很受歡迎的要數熟食了,想賣熟食的話,可以到大的批發市場進貨,豬頭肉、燒雞、烤鴨等等應有盡有。
5、賣紙巾:衛生紙主要走量,畢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且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利潤也高,是集市擺攤的不錯選擇。
6、賣小孩玩具:在家一般都是老人帶孩子,而老人都是很溺愛孩子的,對於孩子的要求,他們也都會盡量的滿足,小孩的玩具批發成本非常的低,因此集市上擺一些小孩玩具出售是非常不錯的;
7、全場兩元店:這些小東西就是靠量,買的多了積少成多,一天下來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能賺不少,非常適合農村集市。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0-12-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給我一篇親情的文章、
1.朱自清的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
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
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
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
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
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
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
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
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
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
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
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
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
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
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
,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
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
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
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
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
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
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
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
,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
,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
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
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上學時候學的。現在看起來很有感觸啊。
Ⅳ 什麼是商陸它為什麼被稱為土人參
野菜,在農村很常見,經常長在路邊、荒地、農田,甚至房屋前後。有很多品種,比如普通的香椿、魚腥草、馬齒莧、灰灰菜、清明菜。而山蘿卜也是野菜的一員。與其他野菜相比,山蘿卜的幼葉更大,但吃的人並不多。
在我國南方,土埂易坍塌,常栽植香椿固土擋牆,其實,山蘿卜固土效果也不錯,適應性強,根莖大,鑽土深,能有效防止土埂坍塌。
Ⅳ 什麼是知青
知識青年,簡稱知青,廣義泛指有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68年代開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去到農村和農墾兵團務農或建設保衛邊疆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在中國知識青年指從1950年開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或兵團務農及開發保衛邊疆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從50年代中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早在1953年《人民日報》就發表社論《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1955年毛澤東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成為後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從這一年開始共青團開始組織農場,鼓勵和組織年輕人參加墾荒運動。當時,美術家朱宣咸1958年創作的作品《知識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動地記錄了北大荒農墾在那個特定時代知識青年的畫面。1962年開始有人提出要將上山下鄉運動全國化地組織起來,1964年,中共中央為此特別設立了一個領導小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為止許多中學畢業生既無法進入大學,又無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使得中共領導機構意識到他們需要尋找一個辦法將這批年輕人安置下來,以免情況失去控制。
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授意《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裡吃閑飯》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許多年輕人因此下鄉去農村。全國也開始有組織地將中學畢業生分配到農村去。從1971年開始,知識青年在農村的許多問題開始不斷暴露出來,同時中共開始在城市中將部分工作分配給下放的知識青年。不過這樣回到城市中的知識青年大多數是通過關系得到回城的機會的。
到1976年連毛澤東也感覺到知識青年問題的嚴重性並決定對這個問題重新做考慮。但到這時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萬知識青年被分配上山下鄉。毛澤東的逝世使知識青年問題暫時被擱置。
1977年高考被恢復,大多數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想方設法要回到故鄉去。1978年冬在雲南的知識青年以請願和罷工的形式來將他們的要求表達出來,再次使的中央感覺到問題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鄉,10月1日中央基本上決定過去下鄉的知識青年可以回故鄉城市。
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總數的估計在約1200萬至1800萬之間。
Ⅵ 地磅是干什麼的
地磅,也被稱為汽車衡,設置在地面上的大磅秤,通常用來稱卡車的載貨噸數。是廠礦、商家等用於大宗貨物計量的主要稱重設備。地磅的標准配置主要由承重傳力機構(秤體)、高精度稱重感測器、稱重顯示儀表三大主件組成,由此即可完成地磅基本的稱重功能,也可根據不同用戶的要求,選配列印機、大屏幕顯示器、稱重管理軟體以完成更高層次的數據管理及傳輸的需要。
地磅按感測器輸出信號分類可分為模擬式地磅和數字式地磅;按秤體結構可分為:工字鋼地磅、T型梁地磅、L梁地磅、U型鋼地磅、槽鋼地磅、鋼筋混凝土地磅;按稱量方式分為靜態汽車衡和動態地磅;按安裝方式可分為地上衡和地中衡;按秤台結構分為鋼結構檯面和混凝土檯面;按使用環境狀況可分為防爆地磅和非防爆地磅;按地磅的自動化程度可分為非自動地磅和自動地磅。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無人值守的自動地磅正成為未來地磅的發展方向。
購買地磅可以選擇梅特勒-托利多,梅特勒-托利多汽車衡(地磅、磅秤)配有先進的稱重感測器和智能化稱重儀表,廣泛應用於港口、倉儲、工廠、貨場等。
Ⅶ 傳銷是做什麼的既不賣東西…
傳銷是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獲得財富的違法行為。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後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
新型傳銷: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證手機,不集體上大課,而是以資本運作為旗號拉人騙錢,利用開豪車,穿金戴銀等,用金錢吸引,讓你親朋好友加入,最後讓你達到血本無歸的地步。
1998年4月21日,中國政府宣布全面禁止傳銷《關於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全國公安機關堅持對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零容忍」態度,繼續以重點案件、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為抓手,緊盯傳銷犯罪新手法、新動向、新趨勢,持續不斷對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開展嚴厲打擊。
Ⅷ 古代下鄉賣東西的人稱為什麼
貨郎擔或者就叫貨郎
Ⅸ 一個貨車類似流動商店似的天天下鄉賣東西沒有營業執照合法嗎
只要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都需要辦理營業執照,但是,個人擺地攤售賣農副產品或者日常生活用品是不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在政府劃分的區域和指定的時間內擺攤也不用辦,所以現在很多流動攤點沒有營業執照,市場監管局和城管也不會說什麼。
Ⅹ 我的家族舊事憶怎麼寫
家譜上記載,我的太爺爺原籍四川榮昌,經營葯材生意,東奔西走,來到貴州安順由於經營虧損,沒有回家的盤纏,只好在安順落腳,遇上太奶奶後,就紮根在此娶妻生子。 太爺爺總共生了五個兒子,我的爺爺,排行第四。太爺爺死得早,大爺爺後來做了國民黨保井隊隊長,二爺爺經商,後來去了貴陽。三爺爺也經商,爺爺從小去學徒,學習制葯配葯,五爺爺則一直在念書,後來入伍,落腳遵義。 三爺爺十幾歲開始做生意,白手起家,二十四歲便有了自己公司,做上董事長。他的公司經營染料、紗、麻、以及各種油料。生意做到最大的時候,在安順、遵義、貴陽、昆明、重慶、廣州都有號(即公司,舊時稱「號」)。除了號之外,在各處還開設錢庄(信用社,類似銀行),旅館。光是私人的汽車就有七輛。爺爺也在公司里幫忙做事,好像管理賬目出入。 三爺爺和我爺爺先後成家,兩家人一起住在一個深三層高兩層的大院里,里外總共有三十二間屋子,除了住人之外,房間各有用途,有專門的舞廳、棋牌室、唱京劇的房間,各種娛樂設備俱全。傢具用品,吃的穿的,很多都是昆明重慶買的進口貨,據奶奶說,很多衣料用的是美國一個叫「羅斯福尼」的牌子。這種料子做出的褲型非常好,筆筆挺。除了通常的大衣,西裝,中山裝,皮鞋領帶之外,我在家裡一張60多年前的老照片上竟然發現,爺爺腳上穿的高幫運動鞋疑似convers。家裡有司機、傭人、丫頭。三奶奶和奶奶的珠寶首飾更是不用說。三爺爺常年在外經商,來往都是乘飛機,那時候可是40年代,我是2003年才第一次坐上的飛機。我的爺爺,本事沒這樣大,主要在家管理賬目,順便吃喝玩樂,要用錢盡管到號上或者錢庄去支,經常讓司機開車,帶上三五個朋友到貴陽或者昆明玩一趟,短則幾天,長則個把月。到了外地就住在自家開的旅館,所有支出都是爺爺負擔。如果有朋友失業需要接濟,找到爺爺奶奶,就介紹他們到號上做事,或者贈與錢財糧食,幫人渡過難關。當時五爺爺在昆明郊區的一所學校念書,三爺爺給他買了摩托車,每周騎到昆明的號上,加油,換洗,拿生活費。 安逸的日子過了幾年,新中國成立後的某一天,三爺爺在外做生意,忽然家裡來了政府的人,帶走了三奶奶,在監獄關了一個月之後,三爺爺從重慶回來,還沒到家就被抓走,拿到他之後才把三奶奶放回家,原來三奶奶那一個月是作人質用的。很快三爺爺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沒收所有財產和大部分房產。就這樣,三爺爺作為資本主義的尾巴被割掉了。三奶奶過了幾年實在熬不下去,把三個女兒中最小的一個送了人,並且和三爺爺離婚,另外去尋找生活的出路。 爺爺重操就業,進了葯材公司做葯劑師,我的姑媽,爸爸,相繼出世。家裡生活一貧如洗,靠著偷偷變賣家裡剩下的一些傢具物品首飾,維持了幾年的生活。賣東西的事情被組織發現,領導找爺爺談話,爺爺膽小,被嚇得生了場大病,在貴陽醫學院住了很長時間,暫時喪失了勞動能力。從此奶奶開始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擔,雖然之前過著資本家少奶奶的生活,但生性堅強樂觀。她從前畢業於衛生學校,所以也干起了本行,靠著個人信譽和富庶時候積累下的人脈,奢到一些葯品,做起了下鄉巡迴醫療,也就是赤腳醫生。那幾年是奶奶最苦最累的歲月,平均每天走三十里山路,背著葯箱走村串寨給農民看病。最難的一條路,是在山崖半腰鑿出來的小道,寬度基本就是一隻腳的長度,過的時候背和雙手緊貼山壁,用小碎步側著一點點挪動,視線不能往下,因為腳下就是滾滾河水,看了難免發軟。冬天路上結冰行走困難,奶奶用草鞋套在球鞋外面,防止打滑。做了一段時間後不僅把奢來的葯品錢全部還清,家裡日子也漸漸好起來,每個月回家都能帶回一些錢,還有糧食,豬肉等等。懷上我叔叔後,奶奶還一直在鄉下行醫。生產的當天走了二十里路回到安順的醫院,躺下沒多久,叔叔就出生了。後來由於政策變化,巡迴醫療做不成,奶奶開起了葯店,賺了一些錢,同樣因為政策原因,被迫放棄經營,進廠做了工人、廠醫,直到退休。爺爺最後也由葯材公司退休。 三爺爺在獄中表現良好,受了八、九年的牢獄之苦後提前釋放,被監獄留用作司機,負責運送磚瓦,直到退休。出獄後和在獄中結識的後三奶奶簡單操辦,組成新的家庭,生下四女一男。三爺爺退休後做了許多年服裝生意,家裡條件也不斷好轉,上世紀末落實什麼政策,當年被沒收的房產通過打官司要回來了一部分,在那塊地皮上造了一幢四層樓房,至今一家人住在裡面。三爺爺唯一的兒子天生殘疾,為他操了一輩子心,到了晚年還遭受過喪女的打擊。 由於爺爺出身貧苦,從小跟著師傅當學徒,所以成分很好,在文革中沒有受磨難。但是家裡還有一些以前留下的東西,害怕被人發現,都躲在家裡銷毀了,成捆的字畫撕爛燒掉,砸的砸,扔的扔。爸爸說十幾歲的時候在家裡翻出一個銅質的望遠鏡,一看就是舶來品,可視的距離和清晰度都是當時的望遠鏡所不能及的,爺爺看見拿走後就再也找不到,估計也銷毀了。一些成分不好的朋友在爺爺家的閣樓上先後躲避過很長時間,每天奶奶給他們送飯,倒馬桶。那個時期爺爺奶奶幫助過不少人,有一位奶奶,在我爸很小的時候帶過他,這位奶奶的小兒子年輕時找不到生活的出路,爺爺帶他進中醫院學習,後來此人自己開設診所,越做越大,成了安順城有名的中醫,他的兒子繼承父業也干這一行,如今家裡造了兩幢樓房,深宅大院里亭台樓閣,過著富庶的日子。 姑媽,爸爸和叔叔,自小學習都很好,還全都喜愛音樂,姑媽打揚琴,爸爸吹長笛,叔叔吹薩克斯。文革的時候由於害怕高中畢業下鄉當知青,爺爺奶奶安排姑媽和爸爸初中畢業就進廠當工人,爸爸後來參過軍,是抱著當文藝兵的理想去的,誰知在部隊幾年都在修鐵路,退伍後繼續做工人直到退休。但是對音樂的熱情依然強烈,在舞廳兼職吹過長笛,彈過貝司,吹過長號,後來舞廳沒了,參加了一支業余樂隊直到現在。叔叔因為年齡小一些,沒遇上下鄉,上了大學,進了供電局,現在做了主任。 關於爺爺的職業,我聽著挺傳奇,他小時候跟著師傅學的一套東西,現在還不知道有幾個人會。爺爺最擅長制的兩種葯,一種專治腮腺炎,一種專治長瘡化膿。現在的醫療條件下這些毛病看來並不稀奇。但是在幾十年前科技尚不發達,西醫也不很普及的情況下,安順許多生了這兩種毛病的人都會找爺爺醫治。我小時候左右兩側都長過腮腺炎,就是用爺爺的秘葯治好的,一張黑乎乎的膏葯放上半粒米大小的白色葯粉,貼在發炎處,換葯兩三次就可痊癒。如果有人長了膿包,先是用一種膏葯貼上,讓發炎最厲害的點破個小洞,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白紙包上葯粉,捻成燈芯一樣的細繩,伸進小洞里,外面留個小半截,同樣貼上膏葯,隔幾天撕開,裡面的膿已經通過葯粉消炎加之細繩引流驅散了不少,如此換幾次葯,多嚴重的膿瘡都能治好。這兩種葯的製作是同步進行的,選材非常講究,要用到一、二十種葯材,有些還比較珍貴,比如鹿茸,犀牛角,虎骨。爸爸和叔叔小時候常幫爺爺碾葯,很多材料都要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他們童年的很多時間都耗費在這些枯燥的重復勞動中。爸爸說有一種葯材磨粉之後要跟水銀混合,如果不去動的話,水銀起先會不顧一切地凝成一團,要花上很長時間,慢慢研磨才會和葯粉充分融合在一起。准備材料就要花去幾個月的時間,一切就緒後爺爺開始制葯,這時他會把家裡所有人都趕走,在閣樓上燒起很旺的炭火,門窗關閉只留必要的出氣口,還要使用一堆復雜的盆盆罐罐,經過幾個小時的煉制,生成兩種葯粉,一橙一白。白色的治腮腺炎,橙色的治膿瘡。葯的配方家裡還有記錄,但是製作工序只有爺爺一人知道,我的爸爸和叔叔對這些沒有興趣,爺爺曾說要傳給我表哥,他的外孫,但表哥後來學西醫,也沒有繼承。現在爺爺已經去世,把一切都帶進了墳墓。 我猜測爺爺一生的主要成就感就來自於這些葯粉,特別是治療腮腺炎的那種,除我親身體會過之外,我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客人,都是大人帶著小孩來看腮腺炎,爺爺非常樂意無償地去做這件事,一次次地幫小朋友換葯,看到別人好了他非常開心。前幾年曾經有一位中醫來家裡拜訪爺爺,希望能得到一些葯粉,爺爺給了她一玻璃瓶,那位中醫留下1000元報酬,第二天爺爺退還回去了。雖然生活不富裕,但是如果收下等於違背了他此生一慣的做法,只贈與,不賣錢。 爺爺在2012年1月15號,85周歲的時候去世了,87歲的三爺爺在靈堂前面嘴唇打顫雙腿發軟,幾乎站立不住。在他此生中受過的幾次重大打擊中,這是我唯一親眼見到的一次。爺爺走了以後的幾天我一直陪著奶奶,從她滿臉的皺紋里我讀出這許多往事和磋磨。很多故事我從小就知道,但是聽個大概就忘,現在又重新認真聽奶奶、姑媽、爸爸、叔叔講了一遍。因為是時候我認為該把這些舊事寫一寫了。不為什麼,就因為感到胸口裝不下,快要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