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甘肅民間習俗要吃東西
Ⅰ 甘肅省靜寧端午節習俗
甘肅省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另外,端午節的食俗以吃糯米粽子、甑糕為主,農村地區也有吃油餅的習俗。社火也是端午一種民間的文化娛樂活動,每逢春節或重大節日,在甘肅各地的農村都有社火表演,稱為「耍社火」。社火是由村鎮組成的集體活動,因表演時常常伴有煙火,而稱之為「社火」。還有唱戲也是其中一項。
全國各省的端午節習俗如下: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xx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Ⅱ 臘八節要吃臘八飯,但甘肅有些人卻不吃臘八飯,究竟是怎麼回事
因為他們的臘八飯其實是和我們不一樣的。臘八節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因此就會有許多地方的人民都會過這個節日,每到臘八節的時候,他們都會選擇吃臘八粥來慶祝臘八節的到來。但在甘肅的時候,有些地區他們卻不吃臘八粥,是因為他們也喝臘八粥,但是他們的粥卻與我們的不同。
總之,甘肅某些地區的人們並不是不吃臘八飯,而是因為他們吃的臘八飯與我們不同,才導致對他們產生了誤會。
Ⅲ 農歷10月1日是什麼日子甘肅農村在這一天在吃上有什麼講究
農歷的十月一日,是傳統習俗的「鬼節」,民間俗稱「十來一」,是農歷十月一日的簡稱。中國人有在這一日及以後一段時間內祭祀先人的風俗,民間一說為每年兩個鬼節,即「清明」和「十來一」,清明是收「鬼」的,就是把故人在陰間的魂請回來,要積極一點,早點「請」;「十來一」是放「鬼」的,要把故人的魂「送」回陰間去,故應殷殷挽留,可以遲一點。這就是「早清明晚十來一」的成因,指的是掃墓祭奠的時間。
至於吃什麼就不太清楚了
Ⅳ 甘肅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甘肅的端午節習俗: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4)為什麼甘肅民間習俗要吃東西擴展閱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其中以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和湖南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的「蘇州端午習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因此,2009年端午節將三省四地習俗「打包」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成為唯一入選的節日類項目。
Ⅳ 甘肅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甘肅歲時習俗
1、臘八
農歷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節」。武威習俗是日五更煮五色豆粥,全家食用臘八粥。臘八日夜晚,也有壘火堆放麥草火的習俗。
2、除夕
俗稱「年關」,臘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農歷一年最後一天。是日午後,家家戶戶打掃庭院,整理室內外環境,接著貼春聯、門神、半簾子,掛黃錢,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舊。晚上,家家吃青粉燴菜,叫「裝倉」,表示全家團聚,人壽年豐。全家老幼飽食後,還要剩廠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餘」。是夜,全家人徹底不眠,叫「熬年」或「守歲」。小輩給長輩磕頭辭歲,長輩要給小輩發「福錢」,也叫「壓歲錢」。
3、上元節
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亦稱元宵節(又稱燈會)。據乾隆十四牛張紹美編的《五涼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縣志》載:「元宵,四市豎坊,懸燈,雜扮花鼓.高蹺.演百戲。」舊時,金塔寺等地有黃河燈會,情景亦十分壯觀。建國後,歷年元宵節的燈會勝似往昔。
節日之前,企事業職工,紛紛結扎彩門,懸掛花燈。有花卉燈、動物燈、八仙過海燈、西遊記故事燈,爭奇斗艷,氣象萬千。有愛好者在燈內裝置微型電動機,勝似走馬燈。最引人注目的是騰雲駕霧的金龍燈,足有lo多米長。是夜,城內和城郊居民,蜂擁而至,萬頭攢動,人流如潮。武威習俗,觀燈時必從龍燈下鑽過,祈求合家平安,萬字如意。又說龍是吉祥物,鑽了龍燈,就會人丁興旺。
農村燈會別有情趣,彩燈古樸典雅,鄉土氣息濃郁。有用玉米芯製做的火炬燈,也有用山葯蛋、蘿卜頭製做的彩燈。牆頭上、馬棚下,處處有燈,燈光通明。據史籍記載:武威燈會之盛況,自唐已有,並聞名於長安。故有唐玄宗與道士葉法善夜遊涼州燈會流連忘返的傳說。 武威元宵燈會,不論新俗、舊俗,都要舉辦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4、二月二
格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據舊志載:是日城鄉居民以牲醴祀土祈豐年,各家炒豆類和麻籽食之,意示殺蚤滅蟲。如今祀土祈年活動已不存在,鄉間仍有炒麥豆之俗。
5、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武威習俗,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門前或街道巷口焚燒紙錢。舊社會在這天,城內有人把城隍廟寢宮的木架城隍爺抬到暑三日,這叫「城蝗出行」。人們在行宮過廟會,搭台演戲。當時行宮設在現東角,地名叫賀家園子。
6、冬至節
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是「交九」的開始,從這天起,白天漸長,夜間漸短各家要吃冬至飯。有的人家吃肉湯面條;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條做飯;也有人家吃「杏皮壇韃子」,也叫「擻耳子」;也有吃羊肉香頭飯或臊子面的民間有壘火堆,放麥草火的習俗。
7、臘月二十三
農歷臘月二十三送灶神。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灶爺上了天」的歌謠。是日晚上約八點左右,戶戶提前備灶書(用黃表紙書寫全家人的姓名、生年月日)、灶糖(麥牙糖和豆糖之類)、灶干糧(烙餅)、灶馬(黃表紙上印有備鞍的馬),並備一碟碎麥草,拌幾粒豆,子均供於灶神牌位之前焚燒,意示送灶爺上天庭。
民間傳說灶爺為一家之主,臘月二十三上天匯報,臘月三十日晚回府,祭灶是祈求灶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過了臘月二十三,已接近春節,家家戶戶購置年貨,製作食品菜餚,拆洗衣服,打掃房屋,准備過大年。
Ⅵ 甘肅習俗
我只知道我們那裡的(ps:甘肅的一個地級市,不過大多地方都一樣)
因為地處西北,過年氛圍蠻濃的,年三十發壓歲錢,每年大年初一過後親戚朋友間都要挨家挨戶的拜年,單位會舉行團拜會之類的。還有社火,就是秧歌,蘭州的太平鼓就屬其一,一直持續到大年十五。這個和其他北方城市沒什麼區別,可能就是更重視一些吧。
還有些地區每年春天的花兒會,就是年輕男女齊聚在郊外的山上,唱山歌、情歌、民歌之類的。
甘肅慶陽每年都有香包節,慶陽的香包很有名;還有天水每年有祭奠伏羲的儀式,據說天水是羲皇故里。
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是有一次和我的爸爸一起回老家,老家在很偏僻很偏僻的農村,去以後逛親戚朋友,逛的很餓,當時是早上10點吧,每次去都眼巴巴希望主人問我吃不吃東西,結果每次去都問我喝不喝茶,我自然說不喝。。。直到後來才知道在農村吃早餐叫喝茶的。。。當然,是部分地區,其他的地方就不知道了。
還有就是甘肅的河西走廊地區,有個別名叫河西酒廊,嘿嘿,反正就是無酒不成席。
其他的,額,有什麼吃飯的時候不要敲碗;出門遇到送喪的隊伍就很好;每年過年都要在年初燒紙請先人,在遺照前面要放上獻飯,年後燒紙送先人;一般長輩不過生日小輩就不能過,比如原來我的爺爺,雖然當時已經六十多了,但因為我的太太(就是爺爺的母親,我們叫太太或太奶奶)還健在,就一直沒過過生日;
買了新房住進去之前要男主人拿鞭炮在房內放;等等不一而足。。。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甘肅獨有的風俗,反正我們那裡是這樣的,算是習慣吧。
對了,我是甘肅中部地區的,距蘭州較近,所以沒有說明地名的都算是我們那裡風俗吧。其他地方不能打包票。
Ⅶ 甘肅白銀的春節習俗
甘肅白銀的春節習俗與全國大同小異,只有景泰的習俗稍有差異。景泰人過年的習俗與忌俗
農歷臘月開始,景泰人便忙裡忙外,外准備起過年的東西來。家家殺豬宰羊,做新衣服。農婦們不要選擇個天晴日麗的好日子。,將自家屋子裡打掃得乾乾凈凈,將一些陳舊的年畫換上新買的,這種活動名曰:「掃房」。
臘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這天的早上各家的農婦們早早起來,做一大鍋米飯,米飯中拌有熟肉片或肉絲,和在一起蒸熟。這天的早飯只吃這種米飯,不準吃菜。
「臘月二十三,灶火娘娘要上天。」各家早早地將「灶君」像請到家中貼在灶房中,待到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烙「灶干糧」,這是一種巴掌大的圓餅,上面放上糖,獻在灶火娘娘像前,意為糊住灶火娘娘的嘴,要她「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多說主家的好話。天黑以後,將事先准備好的「灶馬」焚燒掉,放鞭炮便送灶火娘娘升天去了。
在景泰蘆陽方圓的地方,過年前還要上墳。臘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幾天,同一家庭的人帶上紙錢和饅頭到祖墳上去祭祖,給陰世的先人們送錢送吃的,寄託思念之情,希望他們也過一個歡喜年。
除夕這天下午,家家便早早的將院子里外徹徹底底打掃一遍,老式房子紙窗戶還要將舊的紙扯完,按窗格糊上窗花和花紙,景泰鄉間流傳一則謎語:「有個大姑娘,年年換衣裳」,說的就是這貼窗花的事。這一切都准備好後便開始貼春聯。
年前夕,婦女們忙得不可開交,蒸「棗盤」(一種供祭神用的饅頭,頂部放一顆紅棗)、做長面(如今多為壓面機壓制),切好肉臊子,准備過年幾天的豐盛食物。
除夕的晚上,吃過飯後就開始接「神」。每家上房的八仙桌上供著本家祖先的牌位,牌位前面獻著棗盤、點心肉類等祭品。接「神」前先用燒紅的石頭放在醋盆中,端著醋盆在所有的屋子裡轉一圈,然後燃香放花炮,迎接先人們來家中過年。
除夕的深夜,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煮熟的豬耳朵,名曰「咬鬼」。
「神」接到家後,要供奉三天,一直到初三早上才送「神」上天。這三天,家裡不能動掃帚,地臟了也不能掃,出嫁的女兒這三天也不能回娘家。每天早晚要有一位男的上香磕頭、放炮,一直到送「神」上天。
初一早上開始,大人小孩成群結隊的去各家各戶拜年,先拜長輩和近親,熱鬧非凡。
初三以後,過年的熱潮便告一段落,一直到正月十二三又開始熱鬧了。俗話說:「小年大十五」,正月十五便是過年的又一個高潮。從正月十二三開始,各村各庄的社火隊就開始出動了,高蹺、秧歌、旱船、花燈,白天默認的鬧。元宵節的社火,景泰地區以蘆陽的最為熱鬧。另外在蘆陽一帶。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裡,家家門前除了掛著各種各樣的燈籠外,還要架一爐紅通通的炭火,一則為觀燈的人取暖提供方便,二則暗喻著來年這家的日子紅紅火火。
社火一直鬧到正月十六夜裡,到了這天夜裡,夜深人靜後,社火隊的人便開始「追瘟」,敲鑼打鼓沿街奔跑,做出追什麼的樣子,意為將全村的瘟神鬼怪都驅除出村,保佑全村百姓一年平安。追瘟的隊伍一直跑到村外很遠方罷,所以這天夜裡,除了社火隊而外,一般人家都是不出門的。 忌俗
從除夕夜接「神」到初三早上送「神」的這兩天三夜中,因「家神」接回供在家中,故有許多忌俗。如:
這幾天家中里里外外不準掃地掃院。據說,如破了忌掃了什麼地方,來年什麼地方就會有許多螞蟻。
家中老小要和睦相處,婆媳之間、夫妻之間不得吵架,家裡不能有哭聲,否則來年家中不會平安。另外,要特別小心不得過年期間打破家什,如鍋碗之類,若過年幾天打破什麼家什,這一年便會常常出現這種情況。
與人說話,要多講些吉利的話,特別忌說一些「死」呀,「病」呀之類的話來。
正月初七、十七兩日,稱為「黑日」,這兩天在家的人不能出遠門遠行。另外,初八和十八兩日,在外的人不能回家,故有「七不出八不進」之說。
還有,正月期間,不得干炒吃各種食物,也不能在火上燒著吃,否則,傳說一年中便會生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