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的東西為什麼叫
『壹』 福清什麼最出名
是有福清漢堡之稱的,<光餅夾)當然<光餅>也是,還有就是<扁肉>!!!! 參考資料:福清人都知道
求採納
『貳』 為什麼福清簡稱融
福清建縣伊始,就在融城設有縣署。此後,朝代屢經更迭,而縣治始終不變。縣城面對城南玉融山,明代王一言在《重建福清邑堂記》中說:「玉融為邑鎮名山,有孤峰萬仞,形勢奇絕之勝。」傳說玉融峰第二疊「有石瑩然如玉。」古人講究「形勝」,故以「玉融」作為福清之美號,亦簡稱「融
『叄』 福清的我鬼該怎麼做
「我鬼」——是福州方言。意思是芋頭糕,
稠米漿拌入蔥花和鹽加上少許紫菜,放到蒸籠里蒸熟,再切成三角形,放入油鍋,炸完就能吃了
『肆』 福清特色是什麼
目嶼島-球尾海上風景區
位於福清市沙埔鎮東南部的目嶼島和江陰鎮的球尾沙灘,自然條件優越,是海上旅遊走廊的理想地帶。 目嶼島和球尾沙灘,隔水相望,相距約10公里,位軒優越,外貿海輪可從球尾沙灘與目嶼島之間通行。 目嶼島風光獨秀,海天一色,四周礁石突兀,島上象形石爭奇,植被良好,水產品豐富,水源充足,擁有優良沙灘多處,最長的約5百米,是個不可多得的自然景區。 球尾沙灘,天風海濤,碧波萬傾,退潮時沙灘寬度達120米以上,總面積在0.52平方公里以上,可容數千人游泳休憩。從球尾至目嶼島,沿途還有蓮蓬海灘、小麥島、東壁島等天成海景,是福清南部的海上旅遊走廊。
彌勒岩風景區
彌勒岩,別名瑞岩山,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距縣城約10公里,古稱"瑞岩丹洞",是一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勝的風景游覽區。彌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懸,或離或合,幽姿萬千,令人贊嘆不已。
彌勒岩山麓,有一高大石佛盤膝而坐,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彌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始鑿於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高6.8米,寬8.9米,由整塊花崗岩就地琢成,天然妙相,袒胸露腹,兩耳垂肩,笑態可掬,觀者可以忘憂。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石佛為全國最大的立體石刻彌勒佛像,已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化山風景區
福清市大化山風景區位於福清市鏡洋鎮,與閩侯縣交界的地區,屬戴雲山脈的支脈,規劃面積約22.8平方公里。大化山因其山高、林深、路險而鮮為人知,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這里峰巒疊翠,萬頃林濤,保存了不少珍惜樹種,如紅豆杉、銀杏、楠木、油杉、香樟等隨處可見,密林深處除植物茂盛,更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
大化山有雙奇--峰奇:奇峰怪岩,兀立山間,有的象紅軍雕塑,有的象美麗的少女,有的象逶迤的駝隊,有的象只鴨頭,有的象個蒸籠. 旖旎詭異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河奇:大化山的河,奇在河床,平整得令人咋舌的河床,幾乎是在一整塊石頭上沖刷出來的一樣,好似星星點綴著銀河,鑲嵌在河床之上,引人遐想,水流在其中打著旋渦,成了極好的天然按摩浴缸。大化山還有雙絕--瀑布: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有的雄偉,有的優雅,有的如彩練當空舞,有的如珍珠落玉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怪藤--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
與本地區其他景觀相比較,大化山的山水風光資源具有較高的獨特性,為開展登山、攀岩、野營、探險、狩獵、溯溪、觀瀑、賞蝶、垂釣等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周邊的客源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是個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風景名勝區。
古色古香的黃閣重綸
黃閣重綸距瑞雲塔僅100米。建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是葉氏家族為紀念其祖葉相高於成歷和天啟兩度入閣,首輔朝政的殊榮而興建。該坊系樓閣工重檐歇山頂建築,全坊用精雕細琢磨黛白色花崗岩構成,石刻兩面透空,人物栩栩如生,是一件藝術精品,全坊分三層高10米,面寬11米,進深2米,八條主柱挺拔而上,十分壯觀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較早建立的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福清市西部東張鎮鏡內,距福州市63公里,福廈公路16公里。公園總面積2275公頃,森林覆蓋率93.4%。規劃有十大景區,百處景點。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自古就是閩中沿海的著名風景勝地。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憑借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絕美的自然山水輔之以悠久的人文古跡,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恬靜秀美,瑰麗迷人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靈石山具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樹奇、峰險、壑幽"等自然風景特色,八千六百畝連片的原始森林是福建沿海的一顆綠色明珠,林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珍奇動物出沒其間。靈石山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千年古剎晨鍾幕鼓,文物塔墓比比皆是,香石、雌雄石、通天石、石通靈氣,九獅洞充滿神秘色彩,更有許多迷人的傳說,古往今來到靈石遊玩的文人墨客吟詠留題,流傳千古。
黃檗山風景區
黃檗山位於漁溪鎮聯華村,距城區30多公里,因多產黃檗樹而名,素享"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之美譽。
山上峰巒競秀,泉流叮咚。黃檗山麓建有一寺--黃檗寺,又名萬福寺。該寺始建於唐,盛於明,延至清初,一代高僧隱元禪師住持萬福寺,遂成大宗,僧眾數千,一度成為東南沿海名剎和福建的拂教文化中心。清順治十二年,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黃檗宗現為日本佛教界的最大宗。如今,黃檗寺經過修整,已作為我國重點對外開放寺院,東南沿海的高僧相繼到此拜謁。
福清市一都東方第一漂
福清市東方第一漂全長四公里,漂流時間近三個多小時,途經一都後溪與永泰縣交界外的觀音潭,河道落差達二十八米,無暗礁、漩渦,水流湍急,兩岸碧水丹山,風光旖旎,空氣清新,山高林密,秀木修竹漫山遍野,鬱郁蒼蒼,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是理想的旅遊、休閑好去處。
『伍』 福清的名字的由來
福清市(拼音:fu qing shì),英文簡稱Fu qing。
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為全國著名僑鄉。地理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北緯25°18'—25°52', 東經119°03'—119°42'。面積243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51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1平方千米。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人口123萬。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福清市位於省會福州南翼,東臨台灣海峽,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的一個城市,最近處與台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也是福建省對台、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1990年12月撤縣建市,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農村城市化試點縣市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之一。
福清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長樂——南澳大斷裂帶大致經融城至漁溪斜貫中部。西北部屬戴雲山脈東向支脈,多低山丘陵,山間谷地有洪積——沖積平原,全市最高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米;東南部以台地、低丘為主,融城——海口,及江鏡、漁溪為沖積——海積平原;南部龍高半島楔入福清灣、興化灣中。海岸為具有沙泥灘的回升侵蝕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島嶼100多個,港灣眾多。河流多獨流入海,主要有龍江:幹流62千米,流域538平方千米,支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交溪和獲蘆溪支流風跡溪,大樟溪流域的一都溪,還有漁溪、逕江、大壩溪、沾澤河。主要湖泊有沁塘湖、占澤湖;人工湖有東張水庫(水面15平方千米)、建新、東皋、占壩水庫。年平均氣溫 19.6℃;1月平均氣溫10.8℃,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1.2℃。平均年降水量1326毫米,無霜期346天。境內耕地3.09萬公頃,有林地6.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66.8萬立方米,毛竹116.5萬根,森林覆蓋率47%。可利用草場5300公頃。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41萬千瓦,可開發1.42萬千瓦。礦藏有花崗岩、葉蠟石、高嶺土、石英砂、鐵砂、泥炭、鐵。海岸線348千米,島岸線84.24千米。
唐聖歷二年析長樂縣南鄉置萬安縣,天寶元年改福唐縣,五代梁開平二年至後唐同光元年曾名永昌縣。五代閩龍啟元年更名福清縣。元元貞二年升為福清州,明洪武元年更為縣。歷屬泉州、福州、長樂郡、長樂府、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1949年8月16日解放,歷屬閩侯專區、晉江專區、閩侯專區、莆田地區、福州市。
改革開放20多年特別是建市10多年以來,百萬福清人民領開放風氣之先,借政策驅動之利,揚僑台區位優勢,著力鍛造農業和外向型經濟堅強「雙翼」,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創造了「福清效益」、「福清速度」,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全省10強縣市第3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呈現迅猛增長的勢頭。
『陸』 福建福清的特產是什麼
福清光餅
相關典故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不想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光餅」。 這種特殊方法製作的福清光餅有著四百年的歷史。相傳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定倭患。為了襲擊敵軍,及時殲滅倭寇,軍中常常不舉火燒飯,而由戚家軍士兵自製北方燒餅當作干糧。這種燒餅便是福清光餅的原型。後來,兵士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飢,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發生便秘。聰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團中加進食鹽增加口味,加進鹼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潤胃腸,可去燥火。這種改良了的烤餅成了戚家軍士兵喜愛的干糧,為戚家軍全殲牛田據點的倭寇立一大功。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平倭的業績,便把這種烤餅稱之為光餅。
食品特點據說多高明的福清光餅師傅也只能在福清才能烤制出這種酥脆噴香的福清餅,一旦離開福清到其他地方烤制,餅也就沒那麼香,那麼酥了。有人說這跟福清的水質有關,也有人說也只有用福清山地里採集到的松針當燃料,才烤得出那麼香的光餅。在福州地區百多種地方風味小吃中,光餅是獨具特設的一種。它的原料僅為麵粉、鹼面、鹽巴,另加一點芝麻,形狀如銀元般大。它的意義在於紀念戚繼光的偉大事跡,而不要對比與它的食用口味。光餅放一天就會變硬,所以一般只有福清人吃得慣,大多數人外地人在頭次吃時都吃不慣。光餅還是清明節的必備食物,大家會有默契的買光餅,夾海蠣餅吃,還有一句典型的福清話「光餅夾蠣餅」[翻譯成普通話是這樣的]。
製作方法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他們烤光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然後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准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由於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里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彷彿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不消十分鍾,幾百隻光餅便全部貼完,然後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在這種大缸里烤出的光餅,只只金黃,十分香脆。
旅遊價值福州市區賣光餅的小店,都是門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餅卻是由作坊做好分發給小販去賣。所以,在福清,沿街到處都可見賣光餅的小攤。那小攤上的光餅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頭一景。 從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風水輪流轉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誰也不曾想到,光餅還有今日這等的風光。
尤溪光餅節農歷四月初八是尤溪縣民間傳統的「光餅節」,很多市民都會去買些光餅來吃,有的光餅還未出爐就被定購一空了。
據了解,光餅節這一民間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傳說當年戚繼光為了抗擊倭寇時行軍方便,發明製作了一種餅,把餅用線串起來,掛在脖子上,隨時可以吃。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將士,就把這種餅稱為「光餅」。
『柒』 福建福清特產光餅請問有誰知道福清「光餅」兩個字的來歷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 在福州地區百多種地方風味小吃中,光餅是最粗最賤的一種。它的原料僅為麵粉、鹼面、鹽巴,另加一點芝麻,形狀如銀元般大。與抹了油加了調料的北京麻醬燒餅、江蘇黃橋燒餅等相比,既無檔次,又沒味道。不過,不可小覷它,這光餅還是大有來頭的。
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不想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光餅」。
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
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他們烤光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然後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准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由於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里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彷彿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不消十分鍾,幾百隻光餅便全部貼完,然後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在這種大缸里烤出的光餅,只只金黃,十分香脆。
福州市區賣光餅的小店,都是門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餅卻是由作坊做好分發給小販去賣。所以,在福清,沿街到處都可見賣光餅的小攤。那小攤上的光餅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頭一景。
從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風水輪流轉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
誰也不曾想到,光餅還有今日這等的風光。
『捌』 福清人怎樣稱為福清哥
福清人老是被人叫做福清哥,現在更多福清人也樂意自稱福清哥,可這個稱呼從何而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是因為福清過去窮,特別是龍高一帶常年乾旱,沒有東西吃,常常吃地瓜配「蚵仔」,所以叫做福清蚵;把福清人比作不值錢的蚵仔。這還意味著,福清人命比較「賤」,生命力卻強,不管放在哪裡,都能生活下去。因此,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福清哥稱呼的由來。
也有人認為,福清人自早就喜歡創大業、做大事,喜歡當大老闆,喜歡當大哥大;所以不管事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要做「哥」,所以,就叫福清哥。
依筆者以為,不一定是這樣的由來。幾年前,我在重溫大學時的課本時發現,在我們念的課本《中國文學史》(1964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版)中就有關於福清的記載。該書第三冊第六篇「元代文學」的第六章「元末南戲」第一節「南戲的興起」中講到,「南戲又稱溫州雜劇」,「南宋建都杭州後,溫州成為後方重要經濟中心和對外貿易港口」,由於經濟的繁榮,「溫州雜劇有可能吸收其他地方的歌曲,如「福清歌」、「福州歌」、「台州歌」等來豐富自己的歌腔」(見281頁)。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福清歌曾經是一種地方的歌曲,也就是說,福清原來有自己的傳統樂曲,有自己獨特的唱腔形式。福清歌,叫響以後會不會就是福清哥呢?
至少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代福清的民間文化還是有很厚重的歷史,福清作為千年古縣自有她的誘人魅力。特別是在音樂上,可以添加一筆。為了印證福清歌的曲名,我又買了一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楊蔭瀏著),在該書的下冊中我又找到了福清歌的出處:「福清歌現存樂譜於《九宮》三60」(下冊684頁)。
筆者以為福清哥從福清歌來,更有據可考,只是隨著福清歌的式微,福清人便不知道福清哥從何而來。加上解放前,福清十年九旱,福清人窮困潦倒,其他地方的人人見人怕,看不起福清人,把福清人叫「蚵」,也是從「歌」里引申出去;而許多的福清人走出家門也不敢承認自己是福清人,怕人家叫自己福清蚵,自己在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窮則思變。福清人走南闖北,全世界有115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福清人。福清人發達起來了,但是,發達後還要知道,福清哥的由來——是從「歌」到「蚵」,再到「哥」。
『玖』 福清為什麼稱為融城
福清市基本情況簡介
福清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05年1月4日)
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為全國著名僑鄉。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位於省會中心城市南翼,東臨台灣海峽,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的一個城市,最近處與台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也是福建省對台、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1990年12月撤縣建市,現轄20鎮1街,市域總面積2430平方公里,人口122多萬,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農村城市化試點縣市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