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時候背誦東西一輩子不忘
A. 兒童背誦古詩詞究竟有什麼用
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擁有古典詩詞這塊歷史文化瑰寶感到無比自豪。許多家長重新萌發了對古詩詞的興趣,一時間,書店裡古詩詞類圖書供不應求,尤其是淺顯易懂的少兒版更是一冊難求。由此可見,《中國詩詞大會》勢必掀起兒童背詩的熱潮。但是,也有教育專家提醒家長們,古典詩詞不失為傳統文化的精髓,但因其晦澀難懂,不適合兒童閱讀,而死記硬背更不是值得提倡的學習方法,讓年齡較小的兒童背古典詩詞,不僅沒用,而且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
教兒童背誦古典詩詞究竟有什麼用?死記硬背有沒有可取之處?怎樣做才能既讓兒童接受古典詩詞的熏陶,又不至於給他們造成傷害?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展開新聞調查。
橫看成嶺側成峰
記者首先來到鄭州一所小學采訪。一名二年級男生聽記者說到唐詩宋詞,馬上跑過來搭話。他告訴記者,自己從3歲起開始背唐詩,從未間斷,能背100多首,還當場給記者表演。當記者問他,背誦古詩詞對學習是否有幫助時,小傢伙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好像沒啥幫助。老師上課不提問古詩詞,考試也不考。要是學校組織詩詞大會就好了,我一定能得第一名!」聽得出,他的語氣里有懷才不遇的遺憾。
教二年級語文課的甘老師對記者說:「背誦古詩詞當然是好事,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涉獵,但家長要把它放在第二位,畢竟現在各門功課要求背誦的知識很多,要是因為背誦古詩詞耽誤了課本知識的學習,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考試不考這個。」
教五年級語文課的楊老師對兒童背誦古詩詞持反對意見。接受采訪時他說:「古詩詞都是古代的成人寫的,反映的是復雜的社會背景和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感悟,現在的孩子不可能理解。既然不理解,那怎麼背?只能是死記硬背,就算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理解。這不是胡鬧嗎?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盡管辦得紅紅火火,收視率也很高,但我認為仍屬於劍走偏鋒,選手們應該較量的是對古詩詞的理解,而不是記憶力。現在都什麼時代了,你記憶力再好,能比得過搜索引擎嗎?」
記者在濮陽采訪時,專攻腦科學的醫學博士林先生提出了與楊老師針鋒相對的意見:「大家都知道記憶力對學習的重要性,既然重要,那就要從小訓練。首先,背誦可以使孩子精確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識,善於背誦可以使孩子的知識庫存日益豐厚。作為一種記憶方法,背誦最主要的一點是必須與原文一字不差。這是一種既常用而又特殊的方法。檢驗一個人記憶力的好壞,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記憶的正確性,如果記得不準,那麼背得再快再多也沒有意義。其次,背誦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而且通過背誦還可以鍛煉人的記憶能力。腦科學研究證明,重復的刺激有助於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人的記憶力也和肌肉一樣,只有鍛煉才能增強。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發展語言能力非常重要,而優美的古詩詞是漢語言的精華所在,背誦它們大有裨益。兒童學習語言有特殊的大腦機制。語言有特定的腦區,而且語言活動涉及的記憶類型屬於內隱記憶,往往能夠保持很久甚至終生不忘。就像我們一旦學會了游泳,學會了騎自行車往往終生不忘一樣。內隱記憶與動作、情感密切相關,小腦起著重要的協同作用。總之,我贊成兒童多背古詩詞。」
江蘇鹽城家長劉先生是「兒童背誦唐詩活動」的倡議者。他引經據典地對記者說:「古往今來許多偉大和知識淵博的人,大多與他們善於背誦、記憶力驚人有關。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精通多種外語。馬克思能背誦許多歌德和海涅的詩歌,並在談話中經常引用,增加了談話內容的精闢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於背誦,這是絕不可能做到的。我國古代早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之所以博聞強記,並非他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他堅持每天背誦的結果。他有一句名言:『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現在的孩子,胃口被洋快餐異化了,精神生活被網路游戲和動畫片異化了,照此發展下去,他們將成為數典忘祖的一代!我倡導兒童背誦古詩詞,目的正是傳承祖國傳統文化,把孩子培養成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炎黃詩詞協會的理事蔣老先生接受采訪時,首先吟誦了蘇東坡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說,「古詩詞就像重巒疊障的山峰,在不同人的眼裡呈現出不同的神態,有的人奉之為中華文明的精髓,有的人視之為過時的老古董,其實都是食古不化。為什麼呢?只緣身在『功利』這座山中。對中考、高考來說,古詩詞沒什麼用,對求職、升遷來說,古詩詞也沒什麼用。那麼,背誦古詩詞究竟有什麼價值呢?老朽以為,背誦古詩詞是無用之用,說穿了,是給孩子的靈魂建造一個家。其中道理,不能說,只能悟。」
本刊認為,有人反對背誦,認為背誦就是死記硬背,這是一種偏見。背誦可以分為機械背誦和理解背誦。機械背誦是在無需理解材料的情況下機械地重復記住,理解背誦則是在對材料理解消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們提倡的是理解背誦,不過,即使是機械背誦,也不能一概反對,而應該因勢利導,發揮理解的優勢,利用機械背誦的長處去記憶。父母教幼兒背誦古詩詞,利大於弊,但在古詩詞的選擇上要力求簡單易懂,並耐心給孩子講解詩歌的意境,讓孩子從小接受文字美的熏陶,把機械背誦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眾里尋他千網路
乘高鐵赴外地采訪的途中,記者與鄰座呂先生聊了起來。聊天中記者得知,呂先生是一名建築工程師,職業跟古詩詞沒有關系。不過,他說自己小時候在父親的督促下背過許多古詩詞,還沒到上學年齡就能背200多首。「記得每天晚飯後,爸爸就會考我。他手拿一本《唐詩三百首》,隨便翻到一頁,念出第一句,我就得背出下文。如果我背不出,就得挨板子。到最後,我總是一邊哭一邊背,媽媽在旁邊陪著我落淚,說這孩子真不容易。」呂先生說。
記者問:「為背唐詩挨了那麼多打,心裡一定很委屈吧?是恨爸爸還是恨唐詩?」
呂先生吃驚地盯著記者,問:「恨?為什麼要恨?唐詩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爸爸把它給我,我感謝他還來不及呢。上學以後,我還背過《詩經》和《宋詞三百首》。」記者問:「那您認為兒童背古詩詞有什麼用?」
呂先生笑出聲來,說:「沒用。指望背誦古詩詞致富?純屬天方夜譚。靠它吃飯的人少之又少,並且大多生活得不太好。指望背誦古詩詞提升優越感,純屬痴人說夢,想想看,對朋友圈裡那些出口成章的朋友,大家的贊美有幾句是真心的?指望背誦古詩詞提升作文水平更不現實,高考作文大多有嚴禁寫成詩歌的規定。所以,說背誦古詩詞有好處,都是騙人的。」他頓了一下,看了一眼記者驚訝的表情,加了一句,「除了讓孩子的生命更豐滿之外,這件事真的沒什麼用處。」
呂先生說,小時候背古詩詞,大多不明白什麼意思,只知道詩的意境很美。後來長大了,才慢慢懂得。「每一次懂得,都是一次喜悅。」他舉例說,「比如,春天看到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麼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著爐火,外邊洋洋灑灑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麼是『晚來天欲雪』,什麼是『紅泥小火爐』;夏天,帶孩子去湖邊玩,小舟在荷葉中穿行,知道了什麼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麼是『水光瀲灧晴方好』;秋天,涼風乍起,黃葉飄零,知道了什麼是『老樹呈秋色』,什麼是『苒苒物華休』;發愁的時候,知道了什麼是『佇倚危樓風細細』;高興的時候,知道了什麼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您明白我的意思嗎?中國人的感情,只有用中國的方式才能充分表達,如果不了解這個中國的方式,或者不會用,那我們的生命就有可能是壓抑的。」
記者問:「小孩子背誦古詩詞,只背不懂,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呂先生優雅地微笑,耐心地解釋:「這就像攢錢一樣,一點一點地積累,最後才能買得起汽車和房子。兒童背誦古詩詞也是在積累,把看不懂的畫、模模糊糊的意境存在心裡,某一天,見到某個風景,感受到某種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正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所寫的那樣,『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吟誦完,呂先生很享受地微閉雙眼,像是在品味美酒的甘醇。
在廣州,退休多年的初中語文老師魏先生接受了記者采訪。他說:「說古詩詞晦澀難懂是對古詩詞的誤解。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譯過來就是:『鳥兒輕輕唱,落在河洲上;美麗的姑娘,青年好對象。』再比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讀就明白,有什麼難懂的呢?比日常語言難懂到哪裡去呢?古詩詞里到處都是清澈見底的詩。跟散文、小說、戲劇比起來,詩歌的優勢就是純凈。詩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領略它的音韻美也是大有好處的,總比背那些流行歌曲粗鄙的歌詞要好些。」結束采訪時,應記者請求,魏先生在采訪本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小時候的閱讀體驗,往往決定了你一輩子的視野和性質。小時候詩詞背多了,長大後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遊。」
剛剛留學回國的秦先生向記者講述他在英國經歷的一件事:「一個人在國外很孤單,經常靠睡覺打發時間。有一天傍晚,我睡得正酣,聽到急促的敲門聲。我迷迷糊糊的,以為是同校的同胞叫我一起去吃飯,於是一躍而起,用漢語大聲說:『來了來了,一起吃一起吃!』打開門一看,是幾個金發碧眼的老外同學,正莫名其妙地看著我。我這才徹底醒了,突然理解了小時候背過的那句詩『夢里不知身是客』,頓時心頭大亮,明白了詩中蘊含著多少悲傷、惆悵和惘然。這件事讓我明白,我是中國人,我是偉大而優美的民族的後代,所以現在我回來了。」對於兒童背誦不理解的詩是否不妥這個問題,秦先生回答,「《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離開冰火島前,謝遜曾逼迫他背下許多武功要訣,還說『雖然你現在不懂,但先記著,將來總會懂的』。兒童背誦古詩詞就是這樣,絕對不浪費。如果一個人不懂詩歌,那就少了一種精彩!」
本刊認為,古詩詞離我們並不遙遠,它的存在是祖先活過的證明,是生命燃燒後留下的痕跡。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和精神,是流傳千百年的民族血脈,早已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生命的深處,與我們、我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的幸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不能用功利的思維模式去曲解它,正如我們不能認為只有浪花是大海,而海底的暗流可以忽略不計一樣。當下,社會文化日益多元化,許多國外文化相繼被追捧,而傳統文化日漸式微,應該引起家長們的警覺。
風物長宜放眼量
上海心理咨詢師宋曉林博士認為,兒童背誦古詩詞是件好事,對增強語言能力和記憶力、傳承祖國傳統文化有重要意義,但家庭教育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不可感情用事。「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所說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家庭教育也應該如此,只有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孩子才可能受益。」
宋博士解釋道:「兒童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七八歲兒童的記憶能力和學前兒童比較起來差別不大,到9~11歲,上小學的兒童能記憶的材料數量和學前兒童所能記憶的比較,一般可以增加一倍以上。實驗中,讓學齡前兒童和小學兒童同時識記15個單詞,學齡前兒童平均能識記3~5個,小學兒童能識記6~8個。同時,根據一些心理學的研究材料看,識記詩篇的能力也是在7~11歲這一期間開始有顯著的增長。有些家長讓孩子從小背誦古詩詞,孩子到了9歲以後,在記憶能力上表現突出,於是驚喜地宣稱:『我的孩子記憶力提高了,全拜幼時大量背誦所賜!』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從小沒有背誦過古詩詞的孩子,到了這個年齡,記憶能力也會大幅飆升。所以,讓學齡前兒童背誦大量詩篇的做法不可取,明智的家長應該把這項有益的工作留到孩子10歲左右再做。」
北京兒童啟蒙專家孫紀先博士贊同宋博士的看法。他說:「總的來說,我不反對幼兒有選擇地、適量地背誦古詩詞,只要是有韻律的文章,包括兒歌、《三字經》、《弟子規》都可以背誦。這種背誦,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准確度,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豐富孩子的口頭和書面語言。但家長要對背誦材料有所選擇,讓幼兒大量背誦那些既拗口,又難以理解的古詩詞,奢望孩子長大後仍能牢記並能應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迷信。前年我到一所幼兒園給家長們講課的時候,一個5歲的小女孩在媽媽的鼓勵下上台表演節目,居然完整地背出了《長恨歌》。家長很得意,我卻不以為然,心想,為什麼不讓孩子背誦一些簡單的詩呢?這不是事倍功半嗎?」
珠海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咨詢師雷雲燕博士認為,兒童背誦古詩詞值得提倡,但父母不應該把孩子會背多少古詩詞當成炫耀的資本。「據我所知,有些父母教孩子背唐詩、宋詞的目的不純。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會背幾首唐詩,於是逼自家孩子也開始背;親友聚會時,讓孩子當眾表演,然後父母享受教子有方的恭維……這些做法,暴露了父母的虛榮心和功利心。要知道,幼兒理解能力有限,對古詩詞大多是一知半解,背誦對他們來說是困難的、枯燥的,也就是說,大多數幼兒背誦古詩詞是被動的,只是迫於父母的壓力罷了。長期做自己不願做而且很難的事,事實上是在培養孩子的厭學情緒。更糟糕的是,當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目的只是在人前表演,給父母爭光,可想而知孩子會多麼沮喪。」
本刊認為,家庭教育事關孩子的未來,家長應具備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思維,不可人雲亦雲,一擁而上。教孩子背誦古詩詞也是如此,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安排家教內容,不可逼迫孩子背誦,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另一方面,正如毛澤東的古體詩《贈柳亞子先生》中所寫的:「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家庭教育中,家長不應該只盯著中考、高考,而應該高瞻遠矚,以孩子的終身幸福為目標,杜絕短視行為和功利思想,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讓孩子領略古詩詞的優美,則善莫大焉。
B. 小時候背誦很熟悉的三字經,為何大了忘得一干二凈呢
小時候背誦很熟悉的三字經,為什麼大了卻忘得一干二凈?人的大腦記住一件事,就會保持對這件事的有一些回憶。為什麼小時候背誦很熟悉的三字經,長大了卻忘得一干二凈,因為記憶需要識記,保持,再現三個基本的過程。當你覺得背誦三字經很熟悉的時候,很長時間不再看三字經,也不再閱讀三字經,就會導致自己對三字經逐漸變得陌生,腦子里雖然有三字經的記憶,但是卻會讓自己不再那麼熟悉。小時候明明很熟悉三字經,長大了卻忘得一干二凈,這也說明在讀三字小時候在讀三字經的時候,自認為自己已經非常了解非常熟悉三字經了,就短暫的看了三字經,以後就很少在看,導致自己對三字經的記憶忘得一干二凈。要記住背誦某一篇文章,一定不要死記硬背,因為死記硬背並不是最好的記憶方法,會導致說自己長久不看,就把這篇文章忘得一干二凈。
C. 小時候的記憶為什麼忘不掉
因為你小時候的大腦質量好,現在的腦細胞已經都遲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弱的,屬於正常現象。
D. 為什麼孩子可以很快背誦一篇課文,但很快也就忘記了
親子教育中,爸爸媽媽一定要為孩子塑造優良的品牌形象,孩子在幼年時期個性化,品行慢慢逐漸開始產生。這時他的關鍵教學方式便是效仿,而這類效仿也是沒有目的性的因而爸爸媽媽的手段方法會同時危害孩子,乃至被孩子全盤接受。在我國有句老話:「養不教,父之過」,也充分體現了親子教育在孩子成長階段中所發揮的關鍵功效。
並且,以唐宋詩詞為代表的一些古詩文不但詩情畫意韻致,讀上去還順口,有一種非常的節奏美,孩子越聽越要聽,聽多了就想自身念自身背。造型藝術是必須認知的,自小讓孩子背一些精緻的古詩文,能夠熏陶孩子的文化品性,豐富多彩孩子的想像力,還能發展趨勢孩子的語言表達。
讓孩子背古詩詞不但是因為鍛練孩子的記憶力,最重要的是練習孩子的大腦。民俗有句俗話說腦殼越變越金光,無需會銹蝕,他們是有科學性的。一般大腦約有1000億次自主神經體細胞,但大家研發的大腦潛力均值僅有5%上下,約有95%的大腦潛力仍待開發設計與運用,因此,開發設計大腦潛力,讓孩子越來越更聰慧是能夠達到的
我們知道,出色的記憶力是幼兒有著高智商的必要條件,記憶力越強,幼兒的智商就越高,而與記憶力高低立即有關的是人的大腦突觸的是多少,突觸越多,記憶力就越強。當人的視覺器官接受到外部的影響時,大腦神經間便會產生突觸,若在腦突觸快速發展的環節人的視覺器官能遭受很多同樣信息內容的刺激性,便會發生較多的突觸。
因此,常常讓幼兒背誦古詩詞會刺激性大腦造成很多的突觸,從而提高幼兒的記憶力,開發設計孩子的大腦潛力。
E. 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是什麼意思
(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
出自《司馬光好學》,中國古代勤學勵志的典故之一。講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幼年時,在「患記不若人」的情況下,嚴以律己,爭分奪秒,獨自苦讀,最終學有所成的故事。司馬光勤學的故事,生動地闡發了「勤能補拙」、「天道酬勤」的道理。
F. 為什麼我背過的古文詩詞過段時間(一年左右)就會忘記那些國學大師們背過的東西會記一輩子嗎
呵呵,正常現象。
1 「溫故而知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些話語我們都很熟悉,的確,復習是記憶之母,我們鞏固所識記過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復習! 一年多了,你都沒溫習,當然有些遺忘了,辦法就是再溫習記憶一下,等記熟了,過一段時間再溫習一遍,以後時間就會越來長才需要溫習。這就是所說的遺忘規律——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
2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 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讀多了,模仿、轉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種熏陶,都是一種積累。講究「熟」字,到了張口就背誦,提筆就寫得出,別人講了上句,我們能夠接出下句,你一定會有文學、語文、語言能力、寫作能力、古漢語能力等等方面的長足進步的!當時記憶的東西可能還沒有到張口就來的「熟」的程度。因此部分遺忘也算是正常情況。
因此,你也不必苦惱,只要你再努力溫習一下,一定會記得更好更牢!
G. 小時候學東西特別快,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使勁記也記不住了
要學的太多了,就像鉛筆在白紙上畫畫容易看到,在塗滿各種顏色的紙上畫畫就看不清了一樣
H. 小時候可以過目不忘,長大後就不行了
小學,初中,與高中的 知識量不是一個等級的。
因後的大學更不是。
記憶的方法問題,
還有就是 是否有過縱欲過度,導致記憶力下降。
縱欲就是有沒玩游戲 玩到很瘋狂,日夜都不顧,飯都顧及不上吃等等。
看你這么說, 好象是 某次 受到精神 壓迫,導致你 害怕,
這種緊張感 一直都沒消失,所以 沒辦法放鬆, 你就沒辦法投入 集中 ,
可以的話,出去散散步,等放鬆精神。
I. 小時候背誦課文很輕松,為什麼長大後背書
小時候背誦課文很輕松,為什麼長大後背書
因為小時候不會想那麼多,比較單純,長大後想法多了,面臨的誘惑又很多,受到的影響更多了。
J. 為什麼背誦的文章被會了還是會忘記是怎麼回事
背會了可能只是短暫的記憶時間久了你不去反復記憶力去背誦就會忘記了。這也是很多人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啊。第一天文章背的滾瓜爛熟,結果沒過多久第二天一個字都記不住了,因為記憶是有階段性的,在剛背會又不去即時鞏固這就是瞬時記憶,所以是記不住的。若是當天記完,第二天復習,第三天復習……這樣不斷的去回顧,去復習,自然而然有的就會形成永久記憶。而且人每天都會經歷很多樣的事情,包括每天見到的,想到的,頭腦都在不停的運行。人的記憶力力是有限的,時間長了,記憶的東西也就更多,慢慢的也就會忘掉一些。所以要想不會忘記,應當常經常去鞏固文章,這樣就不會忘記。當然有強大記憶力的除外。但是我們現在普遍狀況都是會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