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故宮裡面的東西值錢
㈠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從宮內帶走了什麼價值連城的東西
1912年,年僅6歲的清末帝溥儀在隆裕太後的代替下,於《清帝遜位詔書》上蓋下寶印,從此後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自此終結,溥儀不僅成為了清朝最後一位皇帝,還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最後一位皇帝。
田黃石原料得之不易,能夠尋到足夠大的田黃石刻成連接在一起的三塊印章更是構思巧妙,這三塊印章自左到右分別印刻著“乾隆宸翰”、“樂天”、“惟精惟一”。1955年在清點溥儀當初帶出紫禁城之物時發現此印章,從此後一直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內,為我國無價之寶。
㈡ 故宮的地磚非常的多,為什麼只是一塊磚就能賣40萬
故宮的地磚,在之前被稱作金磚。這些磚都是由蘇州的陸慕磚窯生產的,因為這些磚的製作過程十分復雜耗時,經歷年代之久,可以算是一個文物,所以價錢自然很貴,而且現在制磚的技術已經失傳,我們只能在故宮了看到這些磚,所以它們一塊能買到四十萬自然就不足以為奇。
金磚製作所用的泥土,只能用蘇州陸慕磚窯附近的泥土。因為那個地方的土質優良,是特有的黏土,這種泥土製作出來的磚,質量非常的高,並且這種磚有冬暖夏涼的特性。
所以說故宮的磚一塊能夠賣到四十萬很正常。
㈢ 故宮里的龍椅,價值遠遠超過黃金,究竟是什麼材質的
材質就是比較值錢的木頭製成的,而且這個椅子也只有古代帝王能坐。而且通常放在其中朝臣去過的朝堂台階上。龍椅通常由木頭製成,扶手上刻有龍紋,最後塗上黃色以顯示皇室的權利。想必這樣的意思和地位你應該也知道,一般擺放於正式場合,我們在影視劇看上朝的時候,也都能看到皇帝的龍椅。
假如有人坐在龍椅上的話,那整體的感覺也是非常厲害。用我們的話來說,這可能就是龍椅的含義吧。古代的技術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非常發達的階段。我們不知道那時候的它有多繁榮,但是根據記錄,那時候真正的龍椅那可是非常的「奢侈」。也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皇帝第一次登基的時候,第一時間肯定會坐在椅子上的。
㈣ 為什麼圓明園內的寶物這么值錢
圓明園盛時文物不少於150萬件
十二生肖銅像不過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中的滄海一粟。
今天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人們只能看到半廢的山水和斷壁殘垣,很難想像這里曾享有「萬園之園」的美譽。盛時的圓明園,有著名景群上百處,清朝數代帝王在150餘年時間里精心經營這座集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的皇家園林,乾隆皇帝評價圓明園說:「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但如今,人們只能憑想像來揣測百餘年前圓明園的風貌。
圓明園究竟有多少文物?這個問題至今眾說紛紜。
據楊先生推斷,圓明園當年的文物數量不會少於150萬件。從清代檔案史料、故宮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頤和園陳設清檔》中,他搜集了不少證據: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圓明園的時間達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為例,據清內務府穿戴檔記載,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閏月),乾隆去熱河避暑山莊及木蘭圍場66天,去曲阜54天,居宮內(故宮)105天,居圓明園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圓明園居住時間達274天,在宮中居住僅73天。所以,圓明園內的陳設應不比故宮遜色多少。
圓明園園林建築達20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4萬余平方米。除去不會有什麼陳設的亭軒的面積,用於園居、祭祀、讀書、游樂、存儲庫房等的建築面積在19萬平方米左右。這些建築內按一般陳設和庫房存儲計算文物數量的話,也應不少於故宮內陳設的文物數量。而據推算,溥儀退位時故宮實存文物至少應在150萬件左右。
道光年間內務府一份奏摺,詳盡載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宮內及圓明園庫貯物件情況:一兩重銀錁共存569390個,其中宮內存290505個,圓明園存280694個;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宮內存1194款,圓明園存450款;玉硯、筆洗等501件,其中宮內存142件,圓明園存337件;頭等瓷爐、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宮內存337件,圓明園存291件……圓明園的收藏情況,由此也略能窺見一斑。
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的時候搶走了絕大部分文物。
據當年參加搶劫圓明園的英法侵略軍回憶說:為了拍賣從圓明園中搶來的珍寶,他們把贓品「全安排展覽在喇嘛廟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種色調的白的和綠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琺琅瓷瓶、古銅器物、金銀的佛像;毛皮製品也特別精緻,其中許多都是很名貴的,有黑貂皮、水獺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別醒目的是,還有兩三件皇帝的朝服。英軍司令格蘭特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分給了士兵,「軍官們贈送他一把雕滿花紋的赤金酒壺,這是贓品中最精緻的東西」。英國女王也得到一份,是兩個美麗的大琺琅瓶。
法軍司令孟托邦把搶到的兩塊黃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塊交給格蘭特轉獻給英國女王,另一塊獻給法王拿破崙三世。回國後,孟托邦又獻給拿破崙三世許多東西:兩根將軍的裝飾杖,用金子做成,中間和兩端都鑲有很大的寶石,做工極為精細;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現在法國吉美軍事博物館展出),帶一頂戰盔;鎏金和釉的銅寶塔;好幾個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許多戒指、項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數以千計的珍奇玩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劫掠的圓明園文物通過各種拍賣會等途徑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還是保存在英法兩國。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中保存了兩萬多件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英軍曾將所劫走的圓明園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這部分敬獻文物連同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都收進了東方藝術館。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乃我國古代卷軸畫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一匹3尺長、2尺高的白玉馬,這匹玉馬曾被和 從圓明園中竊取,和 被抄家後,玉馬被重新放回圓明園,最終還是沒躲過被劫掠的命運。
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有個中國館,是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造的。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將從圓明園搶來的「戰利品」獻給了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歐也妮王後於是建造了這個中國館,將這些文物收藏起來。
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塔的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形制一樣,說明這對青銅龍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一對金罐和一隻金曼扎(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金曼扎鑲有珍珠、綠松石和紅寶石,說明當時圓明園內的擺設有多麼奢華。玻璃桌櫃里擺放著一串大念珠,這串珠子共有154顆,跟一般108顆珠子的朝珠不一樣,這是孟托邦將一串皇帝的朝珠和兩串皇後的掛珠串在一起獻給歐也妮王後的,沒想到歐也妮王後並不滿意,因為她早已聽說遠征中國的軍官們個個滿載而歸。她埋怨孟托邦只帶給她這樣的禮物,於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車寶物,前後總共送了她七車,包括從圓明園搶來的各種青銅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銀製品、景泰藍……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柄用名貴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顏色白中透綠,雕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銘文是:「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展品說明顯示,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聯軍劫掠後,在巴黎拍賣會上買來的……
有沒有圓明園文物回歸的一天?
圓明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一直在打聽流失文物的下落。在他們的努力下,一些流落在我國民間的圓明園石刻銅刻文物有了線索。楊來運先生給記者舉例說,北京某單位院內有一對銅獅,據說這里曾是義大利駐中國領事館,1900年前後從西山某地(也有說是從圓明園內)運回這對銅獅。據楊先生了解,這對銅獅為嘉慶年間製作,而嘉慶年間在西山除了建設綺春園外沒什麼大的園林建築。而綺春園正是圓明園的組成部分,綺春園的宮門於嘉慶年間落成,這對銅獅應該是綺春園門口的銅獅子。
一兩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將先人流傳下來的兩個花瓶和一面鏡子捐贈給了圓明園。經初步考證,這兩個花瓶一個是光緒年間的,一個是嘉慶年間的,三件物品都是恭親王被貶到戒台寺清修時隨身帶去的圓明園物品。
但是,遺落在我國民間的圓明園文物畢竟是少數,大量的珍貴文物流失於海外,僅靠出資購買,並非長遠之計。楊先生無奈地說:「關鍵問題是缺少有關的國際法則和公約。」雖然我國已經參加了好幾個文物保護方面的國際公約,但是,各個國際公約的回溯力和締約國十分有限。
「但我們要不斷呼籲,並同相關國家協商,在適當時機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各國出台有關法律,將各國非法所得文物歸還原國家。」楊先生說。
楊先生所在的文史科這些年一直致力於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圓明園文物的資料,希望能為將來某一天文物回家作準備。他們希望,在國外博物館中見到圓明園文物的人,都能捎回一份介紹資料提供給他們。
楊先生最後說,歷史文物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它的「原產地」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離開了文化母體的歷史文物只是孤零零的擺設。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在著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如果申報成功,那麼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有關規定和「在起源地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則精神,有關國家更不該「賴」著圓明園文物不還。
乾隆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清廷用14年的時間,吸收西洋建築的巴魯克形式,於長春園北端,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稱「西洋樓」。西洋樓就是弘歷皇帝命義大利人郎世寧、法國人蔣友仁和王致誠等人設計監造,由中國工匠施工營建的。西式宮殿建築於中國園林中是一個創舉。海晏堂是西洋樓中最大的一幢建築物,樓前有噴水池,沿東西坡道可登上二樓。樓上東西兩側為水車房,呈工字形,中間為蓄水池,可盛水180噸。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進行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大搶劫。為了掩蓋他們踐踏人類文明的野蠻暴行,10月18日,侵略者將這座中外罕見的藝術寶庫焚毀。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又遭浩劫,殘存的十餘處景區慘遭劫掠,強盜們掠奪了園內的大批藝術珍品,大水法的十二生肖塑像難逃厄運,石雕被砸毀,銅獸頭和商周著名的青銅器,歷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書畫,清朝皇帝的御璽,以及玉如意、時鍾、金塔、玉磬等宮廷陳設品,還有清代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琺琅、景泰藍、珊瑚、瑪瑙、琥珀、水晶、寶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藝術品亦流落海外。《四庫全書》、《全書薈要》、《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圖書文物,也都未能倖免於難。
㈤ 為什麼故宮里的翡翠沒有種為什麼值錢
你好,因為故宮里的翡翠是古物,它包含著古代的信息,包含著古代的文化,所以說再好的翡翠也是沒法比的
㈥ 明明故宮里珠寶的品相不好,卻依然是無價之寶
首先,故宮里珠寶文物的品相不好這個問題就該打個問號,品相不好的前提下又怎麼能成為無價之寶。吹毛求疵說它品相不好,那就以那些珠寶生出皇族居所的身份便可以成為無價之寶,再者,在故宮的寶庫中的那些寶物不止清朝的珠寶,還有在此居住的各代皇帝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各朝各代奇珍異寶。在這其中賦予的歷史意義也依舊對得起無價之寶這四個字。如果是指清朝的珠寶的品相不好那也是說不通的。在清朝時,當時在珠寶的製作工藝上來說也是技藝的高峰。當時的工匠傳承和改良了以前各朝各代製作工藝,所以當時產出的珠寶品相應該是上乘的,加上要入了皇家貴族的法眼,那更加的考驗了其珠寶本身的品相。
在明朝的時候貴族們酷愛紅藍寶石,祖母綠備受他們的追捧。而到了清朝,製作飾品的工匠們除了用寶石外開始嘗試使用碧璽、翡翠、黃石玉等寶石,其餘的還用珍珠、珊瑚等動植物合成的有機寶石。這些東西之所以在皇親貴族之中活躍起來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大都信奉佛教。在清代,宮廷工匠利用各種寶石豐富了珠寶的形狀和顏色。在清朝,滿族皇室由於其民族傳統,對顏色更加寬容,食品中出現了大量的紅、藍、黃、綠、白、黑等顏色。與這些顏色相對應的各種寶石也增加了製作的難度,這使得清代的珠寶製作技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正是這些難度的提升鑄就了故宮珠寶無價之寶的地位。所以說其品相不好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㈦ 為何故宮的磚比黃金還要貴
很多人去北京遊玩,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故宮。故宮以前叫做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非常的壯觀,再加上保存的比較好,所以每年都有許多遊客慕名前往。由於這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所以非常的豪華奢侈,那麼奢侈到什麼地步呢?在老北京有一句話叫做:紫禁城裡的地都是用金磚鋪的,也就是說故宮里鋪的磚都是用金子做的,當然這是一種很誇張的說法,並不是真的。但是紫禁城的地磚比金子還要貴,在幾年前,一對永樂的御窯金磚的價格竟然達到了八十多萬,那麼為什麼它的價格這么高呢?
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在選擇鋪怎樣的地板時,掌管工部的??祥從長遠考慮,經過千挑萬選,最終採用了蘇州的陸慕磚窯。由於這個地方的土質優良,生產出來的磚特別的細膩堅硬,又因該磚『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博得了永樂皇帝的稱贊,所以原本叫做『余窯村』的村子被賜名為『御窯村』,所以當年故宮的地磚全都是採用了『御窯』生產出來的方磚。因為這里方磚專門為京城而生產,且『京』與『金』讀音相似,所以坊間逐漸流傳著『金磚』一說。
現在所說的「金磚」主要是指故宮三大殿以室內鋪設的磚,而並不是所有的地磚都能稱為「金磚」。有人統計,故宮內大概共有八千萬塊地磚。其中室外的磚基本上都是山東臨清縣燒制的,每塊磚大概有24公斤重。而三大殿用的金磚則是在被封為「御窯」的蘇州「長洲窯戶六十三家」,在明成祖永樂年間用的太湖泥燒制而成。
雖然並不是真的用金子做的,但是叫做金磚一點都不過分,因為這一塊磚的用時要整整七百二十天,也就是兩年的時間。所以當年才有『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而要是按照現在金價來算的話,一塊磚也不少於10萬塊錢。當然了一塊磚之所以能賣這么高的價格是因為它的製作工藝十分的復雜,僅取土這一項工作就要經過掘、運、曬、椎、漿、磨、篩等七道工序。最關鍵的是這個土,必須是用陸慕村特有的黏土。而且要把這種土晾上一年,才能失去他的『土性』。最後要把其中的氣泡去掉,成為稠密的泥團。而在裝入模具以後,陰乾的過程也要7個月,最後,才能入窯燒制。在燒制的時候要用必需要用糠草,因為能去掉他的濕氣,最後用松枝燒四十天才能出窯。出窯了以後還沒算完,還要用上好的桐油浸泡,最後等表面十分光澤了,才算是完成任務了。
一塊地磚花兩年時間完成,有人曾不完全統計過,據說當年建造故宮的時候,大概用了8000多萬塊磚,想想這該是怎樣一個浩大的工程,這樣一座宮殿又是何等的恢弘壯麗。故宮建成後的金碧輝煌讓百姓們望塵莫及,難怪坊間會有『紫禁城的磚是用金子做的』這樣的傳言。因為金磚的厚度大,吸水性強,質地冰涼,將它安置在桌面上,還可在夏日為瓜果降溫,可謂是美觀大氣又實用。故宮是古代中國人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㈧ 故宮「天燈」復原品拍出千萬天價,為什麼能賣這么貴人傻錢多
故宮「天燈」復原品拍出千萬天價,為什麼能賣這么貴?人傻錢多?
春節之前,故宮為了烘托節日的氣氛,並且為了宣傳故宮的文化,特意定製復原了一些宮燈和萬壽燈。當時的幾十天內,參觀故宮的宮燈的遊客可真是不少,大家都想一睹古代宮廷里的宮燈的風采。
現在春節都過去有一段時間了,宮燈也就沒有必要擺放了,這不,前不久故宮就將這些宮燈都拍賣了。讓我們驚訝的是,天燈竟然拍賣出了1060萬的價格。網友們炸開了鍋,雖然天燈漂亮,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復原的物件,根本算不上是文物,甚至它的製作成本根本沒有這么高,為什麼卻拍賣出了這么高的價錢?人傻錢多?
況且,這個「天燈」的收藏價值也不低,也許多少年後這個「天燈」再次拍賣時,可以拍賣出比這高很多的價格也說不定呢!在拍賣場內的競拍還是挺激烈的,除了「天燈」之外,「萬壽燈」拍賣的價格也很高,拍出了800萬的價格。並且,拍到這兩個燈的是同一個人,是由無錫的一名商人拍到的。他的競拍也算是為了公益事業出了一份力。
故宮組織這場公益拍賣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故宮的號召下,進行的一場大型的拍賣活動 ,通過各界人員的幫助,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活動。盡到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為偏遠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文化工作者該做的事情,也是為文化事業出了一份力量。
㈨ 故宮宮殿的地磚比黃金還貴重,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故宮宮殿的牆壁是用磚做的。
皇宮牆體的磚是用黏土燒制的,早期皇宮有直接用泥土和植物秸稈制坯加以木材建造。
舉例如慈寧宮: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台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故宮的皇城牆也為城磚砌築,上用「冰盤檐」挑出黃琉璃瓦頂,牆身不抹灰,直接刷紅色。現今天安門兩側皇城外(南)牆面為近代修繕時抹灰,內側仍為原狀。
(9)為什麼故宮裡面的東西值錢擴展閱讀:
故宮的其他建築材料:
1、地面:故宮當時採用的是磚塊鋪地,由大方磚鋪就的,用磚鋪地在古代是春秋時就已經有的習慣,並一直這么延續了下來。
2、房屋柱子:故宮里建築木質多是楠木,或黃花梨。明代做柱子的木料多是產自川、粵、閩、浙的楠木,清朝後因為楠木已極為稀少多改用東北的松木。
3、瓦:北京故宮用的瓦片是使用粘土進行燒制加工,與牆體不同的是瓦上有一層釉質,俗稱琉璃瓦。屬於粗加工的瓷器。早期皇宮使用的瓦片是用制陶的工藝製作的,表面沒有釉質,屬於陶器。
4、石料:故宮的石料來自於各地,漢白玉是北京房山區大石窩的,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來自河北曲陽縣,御花園等裝飾的太湖石是產自太湖的,城磚是山東臨清的,大殿里的"金磚"則是蘇州燒制的。
㈩ 圓明園流失乾隆玉璽,拍出超1.2億元,成交價為何如此之高
4月22日,一枚乾隆玉璽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最終敲錘的價格約1.2億人民幣。
如此之高的成交價格令人咋舌,這枚玉璽價值究竟為什麼這么高?
祖孫恩情本次拍賣的玉璽其實是乾隆皇帝紀恩堂白玉璽,是一枚宮殿璽,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幼年時就被接到宮中撫養教育,在圓明園鏤月開雲殿中,他首次見到了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聰慧過人的乾隆得到了康熙帝的青睞,至此康熙皇帝把他當作繼承人來培養。多年以後,當乾隆登上帝位時,為了感念祖父對自己的栽培,將鏤月開雲殿改名為紀恩堂,同時還將祖父賜予自己的在熱河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也改成了紀恩堂。同時命人刻制了兩枚玉璽,此次拍賣的正是圓明園紀恩堂中的一枚,而另一枚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雖然國寶追回難度極大,但是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不僅可以提高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在考古事業作出貢獻的同時,還能夠彰顯中華民族淵源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