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彪版馬永貞找不到
1. 馬永貞的原型是誰
馬永貞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並沒有什麼歷史原型。
馬永貞(1851—1879) ,山東臨清人(邱縣古屬山東省東昌府臨清州)。清末拳師。曾在境內跑馬廳(今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賽馬會上,以騎術戰勝外國騎士,轟動滬上。
(1)為什麼白彪版馬永貞找不到擴展閱讀:
光緒五年(1879年) 三月二十二日(4月13日)拳師馬永貞與馬販子顧忠溪、馬連等因發生債務糾紛,在南京東路「一洞天」茶樓吃講茶。登樓後,群相延坐,馬永貞方入座,便有石灰包迎面飛來,致迷雙目,他急掣防身鐵尺相擊,不中,即被刀刺傷頭角,欲掙扎,又被利刀砍右腳踝,復又被砍左腳骨。
倒地,又有人兩砍其臂。馬永貞取板凳向顧擲去,中其頭顱,血流不止,又欲擲,顧懼躍樓窗而逸,後巡捕至,遂將顧、馬兩人悉送體仁醫院。當時巡捕還捕獲馬連,當夜馬永貞因傷重而亡。
2. 馬永貞真實存在嗎
馬永貞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並沒有什麼歷史原型,馬永貞的故事只是影視作品把它推後了幾十年。
【歷史上的馬永貞】
一般關於馬永貞的影視,無論早期陳觀泰版的,還是八十年代電視劇白彪版的,亦或是何家勁版的,都把歷史背景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國時期。即便97年金城武的《馬永貞》雖在開頭言明「清末1898年山東大旱,許多難民湧入上海……」,但在影片中人物打扮都不是清朝的,甚至為了噱頭,我敢說裡面有不少現代的風格。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終於得知這些影視把馬永貞真實生活年代都推後了好幾十年。
上海地方誌所記載的馬永貞資料應該算是比較權威的,我把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的網上資料摘錄如下:
黃浦區志名人事略 馬永貞(?~1879年)
馬永貞,回族,山東濟寧人。清末拳師。曾在境內跑馬廳(今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賽馬會上,以騎術戰勝外國騎士,轟動滬上。清光緒五年(1879年4月13日),在南京路「一洞天」茶樓(原址今南京東路金華路)被暴徒暗算,傷重身亡。
黃浦區志大事記 光緒五年(1879年)
三月二十二日(4月13日) 山東拳師馬永貞(回族)在南京路一洞天茶館喝茶時,被馬販顧忠溪糾集的打手先用石灰粉撒面,再用刀砍傷。當夜,傷重致死。
由此看來,歷史上的馬永貞可能是有辮子的吧。
山東馬永貞
1879年馬永貞到茶樓喝茶時遭人暗算,遺恨上海灘遇害之後,有關他的傳說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何家勁版《馬永貞》貞奄奄一息了,最終也死在池懷中,遺下無盡的余恨……
金城武版《馬永貞》沒死..離開了上海...
陳觀泰版《馬永貞》片尾馬永貞遭人伏誅,身中數十斧,仍力克強敵,推倒酒樓的場面,將英雄死亡的浪漫推至極點,也將暴力帶入一個超現實的神話境界。
3. 馬永貞最後是怎麼死的
光緒五年三月二十二日(1879年4月13日)與馬販子顧忠溪、馬連因發生債務糾紛,在大馬路「一洞天」茶樓,被暗算致傷,經友人護送到上海體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親友以回民教規安葬於上海潮陽樓公墓。
上海民族志人物介紹記載:馬永貞多次販馬來滬,後定居上海。曾任清朝松江府正營武備教官,善於馴馬、騎馬,在馬術方面有獨到之處,如倒騎背上作「大鵬展翅」、「鷂子翻身」,還能手持鋼刀砍斬空中擲來的銀元等。咸豐十一年秋季馬會上,馬永貞戰勝前兩屆賽馬冠軍史蒂夫。
(3)為什麼白彪版馬永貞找不到擴展閱讀
馬永貞的功夫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然而,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他太驕傲了。馬永珍離家後,不知道如何待人、待人禮貌。她到處擺擂台,貼對聯自吹自擂。第一個是「拳擊南北京」,第二個是「踢遍世界」,沒有人有這么大的聲音。
馬永貞的站姿雖不如姐姐蘇真的「泰山之穩,九鼎之重」,但比現代武林高手高出100倍。馬永珍路過浙江時,一位來自嘉興的老人來看望他。老人精通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玉帶功」,能負重千斤。馬永珍對老人很好。喝了幾杯酒,她站起來換了衣服。
她穿著一件雞皮袖子的英雄夾克,腳上穿著綠色緞面快靴,頭上戴著一頂藍色毛皮帽子。她邀請老人到戶外去比武。老人出來後,馬永珍發現一條鐵鏈子約3張長,重200斤。鏈條的兩端各有一個大鐵環。永貞豎起大拇指,放進鐵環里。
然後她讓老人也這么做,兩人面對面站起來,互相拖拽。這位老人不想被超越。他照吩咐的做了,互相拖了大約半個小時。老人雖然能扛一千斤,但他又老又弱,腿也有點松。馬永珍把他拖過來。老人羞愧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