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東西為什麼從上面數
❶ 為什麼我每次蒸饅頭總是沒彈性
有朋友問:為什麼我每次蒸饅頭總是沒彈性?也就是正常用酵母發面的啊,還有什麼竅門嗎?
我第一回做饅頭,做出來得也是沒什麼彈性,很實的一個饅頭。主要還是發酵過程沒注意好,特別是沒有進行第二次發酵。
另外,酵母並不是放得越多就越好,它的使用量為麵粉重量的1%~2%時,這時的發酵能力是最強的。
❷ 人們為什麼喜歡「3」這個數字
沒看出來,多少人喜歡「3」,反而感覺喜歡6、7、8」的人更多一些。不過非要說的話,相較於喜歡,不如說是3擁有一些特別的意義,在古代也比較常用。在古代,三就已經不僅僅具有數的意義,它還包括了空間結構、哲學,美學方面的意義。就在今天,我們都可以看出很多都喜歡用三。因為三不多,不少剛剛好。不僅數量剛剛好,時間也剛剛好,記憶也剛剛好。選優秀的前幾名,我們一般都是前三名。在倒計時時一般也是321。三是一個恰到好處、很有分寸,讓人舒服的一個量,在表示尊敬時鞠躬鞠三下,當犯錯或者做出了讓別人難受的事情,最多能夠接受的程度是事不過三。在古代三,不僅僅是指具體數量三,他還是一個抽象數,表示數量多。也有這樣的說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表示抽象數量多,甚至,所有的用法,甚至一直延續到今天。
除了在數量上,三在哲學上也有它特別的意義。誕生,過程,終結。剛好三步,構成一個整體。三生萬物,他是宇宙的一個起點,也是節點,是一個神聖的數字。也有三界「天、地、人」的說法,這包括了整個世界。
從實體來,也就是把三具象化,來說它也比較符合中國美學中的對稱美學。以中間的物體為軸,左右兩邊剛好對稱。
從幾何圖形、空間結構來說,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三是一個平衡點。有制衡的作用,他讓所有的不穩定因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狀態。當然這不僅僅體現在結構上,更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權利上就有我們熟知的歷史上的三國制衡,人際關繫上、自行車結構等。
三也符合人類身體活動的節律性規律。1對於人類來說過於簡單,2稍微的難度提升,有了挑戰性,過濾了部分弱勢的,3的挑戰滿足了人類對於自身的追求。1是基本,2是努力一點,3是學習以及提升,增加一點,突破一點,困難一點就超出了人類身體能承受的部分。下一回這次2的程度成了下次1的程度,這次的3成了下次的2,人類就是這樣慢慢發展進步的。而且最早的時候,人類還處於對於世界未知的狀態,為了在未知的環境中保護好自己,人類的內心深處漸漸遵循和習慣了這樣前進的方式。
這樣看來,三從人類文明開始,就已經在人類生活中處於一個特別的地位,經過漫長的演變史,這份特殊的感情,被記錄在了我們的血液里,一直傳承。對於3的熟悉和下意識,讓我們很多時候不自覺的對他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