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什麼東西小時後都是傷
❶ 為什麼人小時候都是很調皮都是磕磕撞撞的就是弄的很多疤為什麼啊
是的,小時候都很皮,特別是到了7歲8歲,俗話說7歲8歲狗也嫌。
上高爬低,蹦蹦跳跳,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熊孩子坐不到。
自然是摔跤磕碰在所難免。
有時候受傷了怕大人責罵,不敢告訴大人 ,自然沒有好好治療,留下傷疤。
有時候是孩子自己逞強,故意不說出來,要當英雄和自己的偶像,自然受傷也沒有好好醫治,留下疤痕在所難免。
哪個人身上沒有熊孩子時留下的疤痕呢?回憶當年,竟也相當甜呢。
❷ 為什麼你記憶里留下的多半都是痛苦
為什麼你依然牢牢記得小時候欺負過你的同學以及那個老是體罰你的變態老師?為什麼你的腦海里總是環繞著那個惹你生氣、問候過你祖宗的人?為什麼你依然忘不了那個拋棄傷害過你的前男/女友?為什麼小時候被狗咬過即使長大後依然怕狗?為什麼很多人小時候的創傷卻一直延續成年,甚至會跟隨你一輩子直到死去?
真正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是源自前段時間聽最早的華語脫口秀俱樂部創始人Sosio老師講喜劇課。課上他問:喜劇的本質是什麼?…….我們頭腦風暴地答.......最後老師出人意料地說:喜劇的本質是悲劇! 老師當時提到了一個詞:共感(common sense),要讓觀眾笑內容一定要和觀眾產生共感。怎樣才能和觀眾產生共感呢?就是講一些悲劇的東西,和觀眾產生共感。那為什麼悲劇能產生共感呢?背後的核心其實是:人們對痛的記憶會更深刻。當你講起悲劇的時候,大家的痛苦記憶馬上被喚醒了,所以大家更容易產生共感,因此引發笑聲。
作為一個好奇心強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人對痛的記憶比快樂的記憶更強烈?研究了很多疼痛相關的資料之後,有了些頭緒,這從生活進化學的角度是可以解釋的:當人剛出生的時候,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東西都一無所知,也沒有任何生活體驗,不知道什麼東西是對自己有害的什麼是無傷害的?比如:在被針、刺等尖銳的物品刺痛經歷之前,嬰兒、小孩並不知道它們是有傷害的,有過幾次刺痛體驗之後,大腦記憶痛苦的神經就深刻地幫我們記住這些痛苦記憶,以後我們遇到它們的時候就會快速回憶起這些刺痛記憶,這樣我們才能避開這些會傷害我們的東西。所以對痛覺記憶更深刻更敏感是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機制,長期進化之後就會不斷加強了。疼痛本質上是生物進行自我保護的機制。
但這種保護機制的負面效應也非常明顯,那就是人會自然而然地偏向記住所有與痛苦相關的記憶。比如小時候受過的家庭暴力、小時候受過虐待、家庭缺愛等創傷經歷,或被某種動物、食物傷害過……這些痛苦經歷由於痛覺記憶敏感的緣故,被深深地刻在腦海里。這也就給生活帶來了很多長期的困擾或負面影響,比如我有同事就因為小時候被雞啄過,這個痛苦記憶一直跟著他,直到現在看到雞他心裡會不自覺地害怕,甚至面對所有的鳥類也一樣;還有一位朋友因為很小的時候家裡很少能吃到肉,在一次宴席中吃肉吃得過多吃傷了,從那次以後快20年的時間里,從不吃肉甚至從不吃與肉炒一起的所有食物........足見小時候的痛苦記憶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就更別提那些經歷過家暴、經歷過其它更深刻的創傷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了。
顯然,盡管對痛覺記憶更敏感是人們避害的有效方式,但也同樣帶來了負面問題:精神層面的疼痛記憶會一直保留,以致一旦喚醒這部分記憶的標志物出現在眼前,痛苦的感受就會自動反饋並導致大腦再體驗一次;當然,確保人能在這個充滿著各種危險、疾病的世界好好地生存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這些負面效應也就顯得值得了。因為你無法想像一個人對痛覺沒有強烈記憶會是怎樣?也許人會每天都受傷,會被刺到血流不止,可能很久也無法察覺,甚至有可能因此失血過多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死亡;會被火燒傷卻有可能直到腐爛才被發現.........在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小村莊里,有一個叫馬爾西利家庭很特別,一家人都有一些痛覺失敏,這導致他們經常受傷不自知而導致更嚴重的身體傷害,比如這個家庭的大女兒由於對熱疼痛不敏感,所以經常因為喝溫度過高的水嘴裡燙傷起泡而不自知,同時也可以在冰冷的河水裡冬泳很久........後來科學家對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發現,他們對疼痛失敏的原因是某個與疼痛神經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而且能穩定遺傳,後來科學家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馬爾西利綜合症。(這個基因叫scn9a的基因,關於這個基因我就不細說了,反正寫了你們也看不懂,其實主要是我也不知道)
文章寫到這好像可以收尾了,但我更關心的是:當人們知道自己之所以對痛苦記憶那麼深刻的原因後,這會對我們有什麼改變?是否能找到規避痛苦的方法?可以怎樣利用這一點改善我們的生活?我想這些問題才是對我們生活才更有現實意義的。
在這塊科學家已經有一些進展了:在西雅圖港景醫療中心,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有一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在接受恢復理療,其中定期不斷拆紗布對患者來說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為了緩解他的痛苦科學家們在他每次做理療時給他戴上了一個眼鏡,在眼鏡里他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在一個純凈的冰雪世界裡,有很多3d企鵝,畫面里有一把槍,他的右手握著一個滑鼠,當他對准企鵝的時候點擊滑鼠就可以把企鵝分解掉,畫面一直前進。簡單地說,就是當他一邊做理療的時候一邊讓他玩游戲。結果發現同樣的理療過程,當他邊玩游戲的時候,幾乎感受不到疼痛。這是為什麼呢?
科學家通過核磁共振掃描大腦活動發現,人腦在處理很多生理活動的時候,很多時候使用的大腦部分是高度重疊的,與此同時大腦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任務量又有限的,所以當出現多任務時,大腦會自動放棄掉一些任務。比如當患者的大腦傾向於玩槍擊企鵝游戲時,他的大腦就沒有「空閑精力」來關注拆紗布的疼痛了。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某次運動中,比如打籃球,你手指被劃破了,但由於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打球這件事情上,結果直到打完球你猜發現自己受傷了,流血了,才開始感受到疼痛,在場上的時候你一點疼痛的感覺也沒有。所以轉移你的注意力才是避免痛苦的最佳方式。
綜上,至少可以收獲以下幾個對我們生活有用的總結:
1、疼痛、痛苦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就是轉移你的注意力,比如失戀了:把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工作上會有很大的緩解,比如工作進展遇到瓶頸,把注意力轉移到生活健康上會有很大的緩解;比如跑馬拉松腿殘了,看部搞笑電影.........
2、遠離標志物:比如傷害過你的人、你討厭的人,遠離他,不要讓他再出現在你的生活圈子裡或視線里,盡量不去接觸與他有關的一切,也主觀控制不去想與他有關的一切;
3、如果有小孩,一定要保護好他們:有小孩,盡量不要讓他在小時候留下創傷,這很可能會跟隨他一輩子。因為年齡越小,對世界沒有足夠的認知,所以他們會對疼痛的記憶更敏感。
4、保護好自己:生活做事謹慎些,別給他人輕易對你造成創傷的機會;
最後,願你愉快地度過餘生!
(第一次關注疼痛這個話題已經是3年前了,中間斷斷續續看了些素材,真正對我有強烈啟發的還是Sosio老師的提問,很感謝他!這篇文章的主體是在今年國慶去青海湖的火車上寫完的,中間改了幾次,今天算是完了!腦袋終於可以不用花時間想關於疼痛的話題。最近一直沒怎麼寫東西,不是不想寫,而是在考量寫那些主題更有意義)
❸ 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童年傷痛
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它為我們塑造了我們性格、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然而,如果我們在童年時期遭受了傷害和創傷,這可能會影響我們成年後的心理和情感健康,下面讓我跟大家探討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童年的傷痛,以及如何解決它們。
一:童年傷痛對我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童年時期,我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因此我們更容易受到潛意識的記憶,這些記憶可能會在成年後引起我們的負面情緒和行為模式。
4. 改善自我價值感:童年傷痛經歷可能會導致自我價值感降低,因此必須找到重建自我價值感的方法。這可以通過為自己設立目標、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習新技能等來實現。
小結:童年傷痛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情感健康,但我們可以採取積極的行動來克服它們。通過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況,尋求癒合和心理支持,以及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來減少以往的影響,我們可以擺脫童年傷痛,開啟積極、充滿意義和喜悅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