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三四歲小孩不高興扔東西為什麼

三四歲小孩不高興扔東西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4-12-28 05:15:39

⑴ 上幼兒園後回家愛發脾氣

原因

一、四歲左右的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逐漸加強,體力與智力,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迫切需要得到外界的認可,如果給孩子提出了很多規定和要求,限制了孩子的行為,會造成孩子情緒上的對抗,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孩子就會以發脾氣來示威。

二、注意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當孩子感到睏倦或者是飢餓的時候容易發脾氣。有的孩子睡眠質量不高,如果在他沒有睡醒的時候打攪她,她也會發脾氣。

三、家長或者老師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講究教育方法,讓孩子的性格長期受到壓抑,逐漸形成強烈的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孩子的脾氣也會變得十分暴躁,稍有不順就大發脾氣。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如果父母或者老師感到不耐煩,用壓制甚至動用武力的方式使孩子妥協,聽話,孩子就會越壓制越叛逆,因為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也不會覺得自己這么做有什麼不對不開心就哭,不高興就鬧,這很正常,了解這一時期孩子的種種變化,皆因於自我意識的強烈,並沒有本質上的惡劣,沒有嚴重的原則問題。

四、父母自身就是性格火爆的人,為了一點兒小事,就大發脾氣,那孩子也會被同化,家長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會影響孩子的言行。

五、三四歲的孩子會,進入次序執拗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孩子常常難以變通,有時候甚至達到成人難以理解的地步,孩子的心理活動是有次序的,在他還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他就會嚴格執行這種秩序,這時他的思維是單維度的,因此孩子的秩序感,會表現得過分的單一,孩子會認為次序是無法更改的,比如他如果吃飯真是挨著奶奶坐,那麼如果不是旁邊坐的不是奶奶,子有了情緒上的波動,那麼這個時候他一定會吵鬧和反抗。


六、如果孩子的脾氣過於火爆,經常踢人,打人或伴有嘔吐,遺尿和屏氣發作,那就是病態的表現,我們應當提高警惕。

引導解決的辦法:

一、孩子子正在大發脾氣,我們可以嘗試引導孩子調節情緒,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溫柔的說一些緩和情緒的話,比如說沒事了,冷靜下來,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哭鬧,發脾氣,而使自己的情緒受到干擾,要有足夠的定力,不要煩躁,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情緒的平復。在孩子的情緒平穩之後,拍拍孩子的背,或者是給他喝點水來轉移注意力,慢慢的教導孩子在感到生氣時,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二、如果孩子發脾氣的程度,不會對孩子本身或者是周圍的東西造成危險,可以對孩子說,「我先出去了,等你情緒平復下來再出來找我吧」或者不要去注意正在發脾氣的孩子,當他不在眼前繼續做自己的事,這種淡化和漠視,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覺得發比脾氣沒有意思,達不到目的,就會放棄這種無用的手段。

三、鼓勵孩子進行一些活動來發泄怒氣,可以讓孩子把沙發靠墊來做他的受氣包,他在感到生氣或者憤怒的時候,可以捶打這個沙發墊,讓她發泄情緒又不易受傷害。要把那些易損壞的東西移開,避免孩子摔砸物品造成傷害。要避免孩子發生自殘的行為。

四、孩子異常煩躁非要按照他的想法來行事的時候,我們順應它一次試試看,因為孩子非要反對你的建議時他就會更加的固執,對方的堅持,只會讓矛盾升級,讓他的決心更加堅定,如果你順應了他的要求,他的反對和堅持就無的放矢了,他反而會覺得沒意思。

五、孩子想在某件事情上自己做主,那就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充分的空間,讓他自主選擇,孩子可以在購買或選擇衣服上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父母可以事先幫助孩子縮小選擇的范圍


六、倘若孩子不聽話,或者是出現逆反情緒,這個時候還可以運用,戴「高帽子」的方法。堅持正面的教育,充分利用孩子渴望被家長或老師認可的心理,適度的對她說一些甜言蜜語,讓其安靜下來。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聽好話,當孩子鬧別扭時,家長或者老師可以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適當的給孩子帶一些「高帽子」比如,「寶寶呀,眼睛可好了,是不是,那是因為他最愛保護眼睛啦,他看電視從來不會超過半小時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之後,通常就不會再吵鬧了,

七、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其發泄出來。比如當孩子在發脾氣事,可以拉著他的手,蹲下來問他「你覺得被人冤枉了,心裡很不舒服是嗎?」,「你剛才覺得爸爸媽媽的做法不對,你很委屈是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便於父母了解到底是什麼事讓孩子的情緒激動,而且,孩子越能准確的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感受,就越能提高情緒的處理能力,更加重人的了解和處理他們所面對的事情。肯定孩子的情緒,引導她描述真實的感覺,了解引起孩子負面情緒的整個事件。

八、如果孩子極端不配合,使勁哭鬧,那可以給他講過以前沒有聽過的故事,用別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或者是問一些他感興趣的問題,打斷慣性的做法,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九、在孩子說不時,家長不必急於堅持執行自己的想法,可以試著拿出自己希望孩子接受的做法,和其他可以接受的幾種做法擺在一起,讓孩子自己選擇,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且還能讓孩子心甘情願的順從你的意思,這些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還會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感覺,自己做主了!

十、孩子輸不起發脾氣時,對於孩子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難,不要過分刻意的加以排除,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立即插手,給孩子體驗一下失敗的空間和機會。引導他認真思考問題,讓他一個人想出辦法去執行。另外,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游戲的時候,不用每次都故意輸,可以玩一些輸了也可以得到獎勵的游戲,平衡孩子輸不起的心態!讓孩子理解輸贏在現實生活中是常有的事情。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在某一次的比賽,或者某一次的,競爭中輸了,就指責埋怨他。

最後強調的是: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宜疏不宜堵,我們要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要對他們的情緒表示一定的關注理解和尊重。但不能對發脾氣的孩子過於溺愛,應當讓孩子明白,有情緒可以,但打罵人摔玩具確實不對的。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你對妞妞搶走你的玩具很生氣,媽媽明白你的感受。但是你打他就不對啦。你們兩個是朋友,你打了他,他現在也想打你以後也不想把他的玩具給你玩啦,你們兩個以後就做不成朋友了,」要讓孩子明白他的感受是對的,但是問題的關鍵。是不良的行為,要讓孩子知道,你的所有感受,我們都無條件的接受,但並非你的感受引發的所有的行為都是對的!不適當的行為要受到適度的懲罰

⑵ 孩子在成長中出現情緒不佳,易沖動的小朋友要如何引導

不是孩子,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會出現心情不好,情緒糟糕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也是我們要給予接納。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要做好孩子的情商教練。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正如您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引導,如何教呢?

情緒能力分為情緒認知、情緒表達及情緒調節。我們對孩子的引導和能力培養也是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逐步提升。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先得認識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認識情緒,學習一些情緒詞彙,並能跟具體的行為表現所對照。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方法:

情緒臉譜(情緒卡片): 對於三四歲的或者年幼的孩子,用情緒臉譜的方式教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是非常好的方法,孩子也比較喜歡,而且形象生動。我們可以像玩 游戲 一樣,和孩子一起玩。比如說拿到情緒卡片,上面有很多表情,下面寫詞代表情緒的詞。剛開始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認。看幾遍開始玩,一個人指一個人說出情緒詞。先示範一下,讓孩子指你來說。然後再換你指圖片孩子來說出情緒詞。

卡片上有各種情緒,生氣、開心、沮喪、尷尬、震驚、好奇、傷心等等。在玩的過程輪到你說的時候,你還可以假裝說錯,這個時候孩子知道的,他就會特別開心的告訴你,你說錯了,應該是什麼。還可以一個人演一個人猜,反復的玩,孩子慢慢的就會知道人有很多情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情緒。

在實踐中應用,加深理解: 抓住每一次有情緒的機會,父母的以及孩子的,然後用語言描述行為,再對照具體的情緒詞告訴孩子。在這樣實際的場景中,孩子對情緒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有些時候孩子雖然有情緒,但他自己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是什麼樣的情緒,因為什麼事情引起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他的行為,引發情緒的行為描述一遍,替他說出來。比如有一次兒子正在上廁所忘記鎖衛生間的門了,小侄女以為沒人就打開了門,結果兒子一下子生氣了,叫起來。後來我就跟他說,你是男孩子,玥玥是女孩子,你知道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不能被別人看到。月月突然打開門看到了你,你覺得很尷尬,所以很生氣。他說是的,他就知道了他剛才的情緒時尷尬,因為尷尬而生氣。

當孩子認識了自己的情緒以後,就要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用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有能力調節自己的情緒,即使身處情緒之中也能做出正確的行為。這也是每個人都要學會的情緒管理。

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告訴孩子當他感到心情很糟糕的時候,要表達出來,要說出來讓我們知道。我們自己在家裡也不要隱藏自己的情緒,要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我們的情緒,特被是被孩子發現的時候,更要告訴他。總是這樣去做,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這不是不好,也不是錯。我們可以表達,可以說出來。是會被接納的。

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 經常有媽媽說孩子脾氣特別壞,一生氣就打人摔東西或者打滾。其實並不是孩子脾氣差,只是我們沒有告訴他什麼才是表達情緒的正確方法。他的情緒需要表達,需要發泄,可又沒人告訴他怎麼去表達,什麼樣的方式是我們喜歡的。只告訴他他的方法是不對的,是沒用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他生氣的時候呢是因為有壞情緒跑到了他的身體里騷擾他,我們就想辦法把它趕出來。可以使用扔紙團子的方式來趕走壞情緒。在家裡准備一個紙團子,想怎麼摔就怎麼摔;可以把壞情緒畫出來,畫出情緒的樣子或者畫一個情緒臉;還可以一個人去自己房間安靜的坐一會兒,壞情緒覺得很寂寞很無聊,自己就跑了;也可以寫出來寫在紙上告訴媽媽,說出來也能趕走壞情緒。或者其它的方式,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比如說深呼吸什麼的。總之,就是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

和孩子一起練習使用那些正確的方法。 說給孩子聽,孩子等到真正生氣的時候未必就會做。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去改變自己原來的行為。那就是練習,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設置場景,假裝生氣,用角色體驗的方式來模擬練習。反復的練習中孩子更容易掌握,慢慢的就會養成新的習慣。

最後,分享心理學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寫到的一段話:

兒童正處於對情緒的認知、表達、疏導等都還在發展的初步階段。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容易沖動,常會通過直接的行為把情緒表達出來,如動手摔東西、打人、大吼大叫等。

這就需要我們長期耐心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漸漸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和疏解自己的情緒。

孩子對不同的情緒很難清楚地分辨出來,可能只有一個籠統的不高興的感受,這樣的感受是模糊的。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定義情緒,讓孩子慢慢了解自己的情緒。

比如,「寶貝,你哭了,癟起小嘴,這是傷心了」「寶貝,你大喊大叫,揮起雙手,這是生氣了」。

孩子聽到這樣的語言描述,就會明白原來自己的感受是可以說出來的啊,原來自己這樣的感受是傷心,那樣的感受是生氣。

而當這樣的情緒消失,孩子也會驚喜地發現,原來這樣的情緒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這樣的情緒也是可以改變的,可以控制和處理的。

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後,還要進一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要幫助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緒,我們需要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並不是錯誤的。我們要認同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明白自己這些情緒並不是不合理的,因此接納自己的情緒,不會誤以為自己的情緒是錯誤的而感到愧疚不安。

比如孩子上幼兒園想媽媽哭了,老師理解他想媽媽的傷心情緒,並說出自己以前離開媽媽的時候也很傷心,孩子的情緒得到認同,就不會由此產生內疚感和羞愧感,也就能平靜下來了。

如果孩子不接受自己的情緒,那麼當孩子的情緒和因這個情緒產生的羞愧感雜糅在一起時,就會很難安慰。

而如果孩子的情緒得到理解和認同,他就很容易冷靜下來,也能聽得進去道理,我們也就能更好地引導他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了。

在孩子理解並接受自己的情緒後,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避免傷害他人、傷害自己、損壞財物。

基於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傷害財物的原則,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對的,因為傷害了別人,扔東西是不對的,因為破壞了東西。

在孩子平靜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想一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在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傷害財物的情況下發泄自己的情緒。

若孩子想不出好辦法,我們可以建議孩子試試這些方法:比如把自己的情緒說出來或畫出來,或深呼吸,或想像自己的頭頂在冒煙,或把壞脾氣收回肚子里等。

只有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才能漸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再沖動行事,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與孩子共讀一些情緒管理類繪本,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表達情緒。

繪本能夠讓孩子直觀地認識到,書中的小朋友在什麼情況下有了哪樣的表情和動作,代表的是什麼情緒,然後他是怎麼做的,在什麼情況下他平靜了下來,之前的情緒也消失了。

顯然,學習恰當地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耐心有愛地陪同孩子一起度過這漫長過程。

我是@樹之椰 ,家有猴娃兒一枚,用心堅持親子共讀,用愛烹飪營養 美食 ,用情分享 育兒 心得。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和探討 育兒 問題,助孩子 健康 成長!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霍桑效應?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喬治·埃爾頓·梅奧曾經做了一個心理實驗

研究小組來到了霍桑工廠,選取了幾名車間女工作為觀察的實驗對象。為了提高女工們的勞動積極性和生產效率,小組改善了她們的工作環境,使得照明燈設施更加完善;更是提高了女工們的福利待遇,希望以此能夠激勵她們更加用心的對待工作。

可是結果卻讓研究小組失望,女工們工作效率並未改變,還是無法提高。

後來工廠請來各路專家和工人交流溝通,主要是發揮心理專家的作用,通過傾聽工人們對工廠管理的意見和不滿,給予他們發泄的機會,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

結果出人意料,在談話之後,工人們充滿了干勁,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學會傾聽,伴愛隨行

1、 當孩子告訴家長一件事的時候,家長要用「真的」或者是「還有呢」之類的詞語表示

出自己的興趣,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話對家長很重要。

2、 在傾聽語言的同時,要多觀察孩子的肢體表現力和面部的神情變化。

3、 適當的重復孩子的話,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在認真的聽。萌萌開心的告訴父母,今天老

師獎勵了一朵小紅花。這時父母可以說「老師獎勵了小紅花呀,為什麼呢?」

4、 不要打斷孩子的表述,即使他們的表達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強強興高采烈的說著自己

昨晚做的夢,裡面有神仙還有精靈,這時父母應該讓強強盡情的表達,不要打斷。

5、 不要急於表明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問題的解答方法,因為有時孩子只需要被傾聽。

6、 提示孩子對待事物的感覺。

孩子管理情緒的能力是逐漸培養的,本身主管情緒的理智腦要在30左右才能發育成熟,孩子越小越是本能控制情緒,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適當的管理情緒。

當看到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的是接受情緒,而不是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去判斷孩子是否應該擁有這樣的情緒。情緒沒有對錯,只要是孩子有情緒了,我們不用判斷,我們需要直接接受孩子的情緒,用語言幫助孩子描述他的情緒。

比如:你現在很生氣,你現在很憤怒。

但是有些時候,我們的描述是不對的,我們所感受的跟孩子感受不同,當孩子說不是的時候,我們需要請孩子告訴我們他們現在的感覺,如果孩子還沒有情緒分辨的能力,我們要試著幫助孩子說出最合適的情緒。

對於易沖動的孩子,我們需要幫助他學會控制情緒,我們可以給他沖動的情緒起個 搞笑 的名字比如「暴躁先生」。

在我工作的過程中,我接觸過這樣的孩子,我請他們告訴我暴躁先生來的時候什麼樣子,並且幫他們找到暴躁先生的方法。孩子們最初很害怕和別人談論他們的沖動,當我們給那種情緒擬人化之後,孩子和行為就被分開,他們就能清楚是他們的行為需要改變,而不是他本人要改變,往往孩子就容易配合了。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約定暗號,當發現孩子要發火的時候,就說:「寶貝是暴躁先生想出來了嗎?讓我們想想怎麼做可以不讓他出來?」

「深呼吸?」「數1、2、3-------」「還是說出當下的感覺呢?」

練習的越多,孩子就越容易控制自己的沖動情緒了。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我們家長往往無所適從,會經常條件反射地和孩子說:寶寶不哭,哎呀,寶寶怎麼了,摔疼嗎?一連串的問題向孩子撲來,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甚至會讓他的越來越激動。

而帶有情緒地判斷一件事往往是不夠客觀的,所以我們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平靜下來。

注意,這里的安撫情緒可不是去哄孩子,讓他盡快停止發脾氣,我們要少說少做,大部分的孩子我們只需要充滿愛意地抱著他,等待他安靜下來就好。

如果情緒還是沒有緩解,我們可以用臉或者額頭貼著他的額頭。

等情緒穩定後,我們和孩子開始聊一聊,讓他先了解自己的情緒。

第二個要點:我問他,為什麼而生氣?生氣能幫助我們解決這件事情嗎?這樣問他可以讓他學會表達和溝通。讓他明白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會慢慢地開始通過思考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三個要點:引導孩子去感受對方的情緒。

比如,我會問小番茄,豆豆是怎麼想的呢?他為什麼不想給你玩呢?讓他去感受豆豆的情緒和想法。

第四個要點是:引導他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用這樣的辦法,孩子就會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改變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並且能夠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好地和小朋友們相處。

首先, 情緒是是復雜的心理現象 ,生理喚醒,主觀體驗,環境情境等綜合決定著不同的情緒,孩子出現了情緒不佳,可能是身體不適,可能遇到不愉快的體驗,也可能是所在的環境令人不悅,也可能是各種情況的綜合。 這都是很正常的 。

第2,情緒無謂好壞,消極的情緒,比如焦慮、恐懼、憂傷等依然也有其意義,它幫助我們看到內在的需要。 當情緒來的時候,對抗和壓制是最壞的解決方法。要接納,接納孩子的沖動脾氣,接納一個可以有脾氣有沖動的孩子。

如何引導易沖動的孩子呢?給您幾條建議,幫孩子做好情緒的轉化與管理:

1. 先接納孩子的情緒,情緒來了不對抗,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不能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去教育和批評孩子。那時的大腦變回原始腦,是聽進不去任何建議的。試試冷靜角,積極暫停。「媽媽看到你很激動,你試著先冷靜一下,等你感覺好一點時,我們談談,媽媽會幫助你的,媽媽愛你」。

2. 等孩子情緒平和了,摟住孩子,讓他感受到愛的陪伴。

3. 傾聽孩子,了解他的不良情緒的原因是什麼,試著理解他

4. 分析不良情緒背後的內在需要,和孩子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

5. 帶孩子多去戶外,多運動,釋放掉孩子的體內多餘的能量

6. 教會孩子表達,表達情緒,表達自己,表達的本身就是不良情緒的轉化和釋放。

7. 我們大人也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給孩子做個情緒控制,正確表達情緒的好榜樣。

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在大量觀察中發現,父母親對於孩子力量的掌握、知識的學習一般都很有耐心,比如孩子學走路,可以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反復練習,父母給了他很多時間和耐心,但對於情緒的學習,父母親卻沒有那麼多耐心讓孩子跌倒、受傷、感覺疼痛,然後再學習。

這可能是基於我們的一個錯誤認識: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因此我們認為,讓孩子沒有負面情緒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如果孩子表現出膽小、生氣、嫉妒,我們就會認為自己這個媽媽當得不夠好,所以總是企圖避免和掩蓋這些情緒。

事實上情緒並沒有對錯,我們常常把情緒劃分成「正面」或者「負面」,只是代表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舒服或者不舒服。不舒服的負面情緒,會提醒孩子什麼事情需要改變,這樣他才有機會去學習應對、處理的方式,學著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目前狀態。

孩子有情緒後,通常有兩種表現:

1.隨意發泄出來,傷害別人,最後導致別人排斥他,人際關系出現問題。

2.用生命力來壓抑情緒,導致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受到干擾。

就像其他任何生物一樣,人是跟著自己的生命本質去發展的,而原本所具備的生命力一定會提供足夠的能量,供他展現自己生命的本質。但如果情緒太多、內在干擾太多,生命力的消耗就會太多,這就意味著,孩子不能用他所有的生命力來學習、行動、跟人交往、調整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不能沖動。

1.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不要吵罵孩子或者冷落孩子,孩子這時候需要的是你的安慰陪伴。孩子有這種情況也是缺乏安全感,家長要注意要給孩子安全感。

2.家長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有問題需要和孩子心平氣和的好好談,而不是動輒打罵。這樣孩子才會是大家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和大人一樣他們需要尊重,需要表達和發泄。

正確對待孩子的不良情緒,適時疏導要求和表達。

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同時孩子也是家長的一個縮影。

孩子在成長中出現情緒不佳,出現易沖動的情況。一般小朋友出現這種情況,是小朋友的需求未被認可,被大人打壓下去,不允許她表達,大人可以順暢的表達憤怒,而不允許小朋友表達憤怒。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這樣與人相處的沖動模式。

孩子們出現情緒不佳,容易沖動的時候,一般都是外界條件沒有達到小朋友的心裡需求。或者是違背了小朋友小小的內心意願。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上去就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更不能放任不管隨孩子去,等他發泄完了也就沒事了。

我們要心平氣和的去了解小朋友內心的想法,例如想要什麼?,或者是為什麼要發脾氣?,還有為什麼不高興?等等。只有其實小孩子還是很講道理的,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換位思考下,以小孩的的思維和他們講道理,而不是以我們大人的思維來和孩子講道理。當你了解小朋友情緒不佳,容易沖動的內在原因,再根據他的思維來和小朋友把事情前後講清楚。我相信小朋友以後會越來越懂事兒。

1.正視孩子的小情緒,孩子的感覺比大人更加敏感

2.對於孩子的小情緒要及時疏導,讓他們得到宣洩

3.當孩子注意力轉移後,要跟孩子溝通,了解原因

4.父母以身作則,不要總是爆發負面情緒,良好的性格涵養父母的言行是關鍵

孩子有時候不是胡鬧,只是他們還不會表達,所以用哭鬧或者摔東西來抗議,作為家長一定要慎重對待,這也是性格形成的一部分。

對於容易沖動的孩子來說,安撫他們躁動情緒是家長首先要做的。

如果是因為矛盾而造成的沖動,不要先質問孩子或者是指責孩子,這樣會讓他們的情緒波動更大。

沖動往往是因為孩子不會正確的表達憤怒情緒導致的,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說出來,而不是發脾氣。

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和說法,降低他們的敵意,所有不良情緒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一定要先聽聽孩子是怎麼說的,然後再解決問題。

在平時的時候,讓孩子培養一個可以平靜情緒的興趣,比如說音樂繪畫等,家長多陪伴,引導孩子情緒平靜。

遇到事情之後,家長不能上來就指責,允許孩子犯錯,最好是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能夠鍛煉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控制情緒。

家長越是想包辦孩子的一切問題,越容易讓孩子情緒失控,要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

熱點內容
植物為什麼有幾種顏色 發布:2024-12-28 20:37:29 瀏覽:777
oppo手機為什麼玩光遇 發布:2024-12-28 20:37:28 瀏覽:862
為什麼英雄眼睛有淚水 發布:2024-12-28 20:36:52 瀏覽:361
普洱熟茶為什麼湯過段時間會發黑 發布:2024-12-28 20:30:29 瀏覽:6
為什麼搪塞報告單不一樣 發布:2024-12-28 20:17:02 瀏覽:822
為什麼晚上經常發燒白天不發燒呢 發布:2024-12-28 20:15:32 瀏覽:434
國產車的質量為什麼不好 發布:2024-12-28 20:00:20 瀏覽:452
淘寶的gmv為什麼低 發布:2024-12-28 19:58:09 瀏覽:34
喜茶為什麼最近生意不好了 發布:2024-12-28 19:53:07 瀏覽:909
oppo手機為什麼沒有調試模式 發布:2024-12-28 19:50:38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