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古人沒東西吃為什麼不到海里捕魚

古人沒東西吃為什麼不到海里捕魚

發布時間: 2022-04-13 01:47:08

① 古代鬧飢荒時,為什麼不下海捕魚

在古代生產力非常低下的年月,鬧飢荒非常普遍,差不多幾十年就能遇到一次比較大的飢荒,一下子給人類生存帶來極大挑戰。鬧飢荒是由於糧食絕收而導致,而造成糧食絕收的因素有多種多樣,主要是乾旱,水災,雪災,冰雹災害,蝗蟲災害,等等,是自然氣候異常和外力災害共同作用的結果。

鬧飢荒時,人們為什麼不去狩獵和打魚?這個問題就像是,一個人在沙漠中長時間跋涉後,口乾舌燥,他為什麼不喝茶?

而且在古代,那些王孫大臣玩雅興時,往往出動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去圍追堵截一隻獵物,才能把獵物收拾掉,可見,打獵需要齊心協力才有可能如願。獵物智力雖然沒有人發達,但身體條件進化得要比人類完美得多,其速度和反應速度,不是人類能比。一兩個人拿著弓箭長矛去狩獵,顯然不現實,常常是無功而返。狩獵的成功率基本在15%左右,這也是原始社會的人,雖然天天狩獵,仍然天天缺乏食物,人口無法壯大上的根本原因。

② 古代人餓到易子而食,河裡卻魚蝦泛濫,為何他們不捕魚蝦吃

因為在中國古代,老百姓走到易子而食這一地步無非有兩個原因,一個方面是處於戰爭時期,另一方面就是處於飢荒時期。

第2點是飢荒時期,中國古代能造成大量糧食短缺的飢荒,無非就是大旱或者大澇,如果天下大旱,山河湖泊自然而然水位下降,裡面的魚蝦也就被曬死的差不多了,自然就沒有充足的魚蝦供百姓普列來供給蛋白質供給能量,如果是大澇的話,普通百姓連能夠站著生存的地方都沒有,又怎麼來去捕魚捉蝦呢?,所以在中國古代,不管是遇到戰爭還是遇到自然災害,普通百姓都沒有辦法第一時間集中力量來捕捉大量的魚蝦,而且退一步角度來說,在生物鏈當中魚蝦是需要吃食物來維持生活的,魚蝦本身就消耗了一部分能量,當植物都已經不夠人類去採集食用的時候,作為和人類一樣都需要消耗植物消耗能量的魚蝦來說存在的數量會更少,更難以保障人類的能量或蛋白質供應。

③ 古代出現災荒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去捕食動物或者魚類呢

在古代有一位皇帝不作為,當大臣向他稟報百姓災荒甚至連粥都喝不上的時候,這位皇帝的回答是既然沒有粥喝,為什麼不吃肉呢?只能說這個皇帝昏庸,還有一點點智商不夠。在古代出現災荒的時候,一般都是乾旱所導致的糧食絕收重大乾旱,內陸的一些湖泊全部乾涸。所以也根本沒有捕魚這么一說。

出現災荒一般都是在河南四川這種絕對的內陸省市,在歷史上河南發生飢荒的次數最多。馮小剛導演也拍攝了一部1942,來形容那時期的人們有多麼的悲慘,我想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就能理會災荒時那些災民的窘況。

④ 古代百姓面對飢荒時,為何不選擇捕魚充飢

我國古代社會產業主要以農業為主,是一個標準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地大物博和豐富的物產資源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古代社會生產力落後,農業生產水平十分有限,農民不能過多地干預自然,因此在那時可以說是靠天吃飯。

再加上中國古代統治者爭權奪利不斷,社會動盪頻繁,受戰亂影響即使一年中風調雨順,看起來好像是一個豐收年,最後也有可能顆粒無收。

因此在古代常常鬧飢荒,百姓們忍飢挨餓,只能靠啃樹皮吃觀音土維持生命,看到這樣有的人可能就有疑問了,糧食沒有了,為什麼不從河裡捕魚充飢呢?為什麼要選擇吃土吃樹皮呢?

講到這里,有的人可能又要說了,蝗災又不是年年都有,這種情況只是特例。那麼即使退一萬步來講導致飢荒的不是蝗災而是別的天災,河裡的魚也活不了,畢竟地里的莊稼都沒有了,樹皮也被災民啃光,這樣的情況下樹也不可能活得長久。

自然界的循環環環相扣,少了一環都不行,沒有了樹,再加上災民們大量的吃觀音土,整個災區的生態系統就會崩潰,河裡的魚照樣不能獨善其身存活下去。古代農民大多都沒有讀過書,他們不懂這樣的道理,因此一旦鬧了飢荒,他們啃樹皮、吃觀音土的行為就會加劇災難的嚴重性。

並且即使河裡還有魚類存活,那也是少數,只能解決一小部分人的口糧,而飢荒一旦爆發就是大面積、大規模的,河裡的那麼一點魚顯然不夠養活這么多災民。

⑤ 古代鬧飢荒時,為何當時不靠捕魚為生呢

魚的產量也是有限的,平日里魚的銷量就那麼多,突然出現很大的缺口,根本就沒法突然提升產量。所謂漁樵耕讀,基本上每戶都有謀生的主業。而這主業主要是種地,種地的人不具備漁獵技能。到了災荒年間怎麼去捕魚呢?沒有船,沒有網,更沒技能。

在晉朝晉惠帝時期,有一年民間鬧飢荒,餓殍遍野,餓死很多人。有個大臣就把災情匯報給晉惠帝司馬衷,現在某地發生旱災,農民流離失所,沒有糧食吃都快餓死了。晉惠帝聽完不理解,就說出一句:「沒有米糧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呢?」莊稼都是旱死的,水災反而淹不死那麼多的莊稼,而且可以通過排水來降低損失,如果是旱災,河裡井裡都沒有水,眼睜睜看到大片的農田旱死,極其無助。


⑥ 古代鬧飢荒的時候,人們為何不捕魚打獵來充飢呢

記得小時候,老人總是這樣嘮叨:「現在的人哪,都不愛惜糧食。我們小的時候,遇上了連續幾年的自然災害,家裡窮得飯都吃不上,難得燒鍋米粥,粥碗里能照出人影,扔塊石子進去,粥湯能濺到屋頂。」近代尚且如此,何況古代呢?

其他還有冰凍、冰雹等自然災害,其危害程度不及上述三者,就不多作分析了。

結語

古代鬧飢荒的時候,人們為何不捕魚打獵?且不考慮那時人們是否還有力氣去捕魚、打獵,以下幾點原因也不容忽視。

無論是洪水、乾旱還是蟲災,災難來臨之時,不但切斷了人類的食物供應,還破壞了大自然的食物鏈。但食物鏈的底端遭遇災害時,位於食物鏈中上游的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也不容樂觀;即便野生動物安然無恙,它們的生長周期以及產量決定了它們不可能替代糧食作物,成為人類的主食;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單一的肉食也不能滿足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

⑦ 古代飢荒人窮吃不上飯,河裡卻魚蝦泛濫,為什麼不下河捕魚蝦吃

古代發生飢荒的地方多在中原一帶,河流很少,在飢荒發生的情況下不會出現魚蝦泛濫的情況。再說即使有魚蝦也根本不夠飢荒時的窮人吃的,要明白飢荒發生了,人餓的連土和樹皮都會吃,一般河流的魚蝦根本不夠食用。還有就是中原地帶的人捕魚技術很差,遇到很大的河流根本沒有能力捕食魚蝦,還有要知道當時人們已經餓的下水就會死掉。

每當古代災荒的爆發,就是赤地千里的情景。一路上的災民就如蝗蟲一般把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吃掉。即使災地僅有的河流中的產出,也不可能維持住中原地帶廣大民眾的食用。要知道古代中原地帶是人口最為聚集的地方。所以說在古代如果發生災荒是最可怕的事情,所有的當政者做先考慮的就是預防災荒的發生,只要有情況就會想方設法的運糧食救助。

⑧ 古代鬧飢荒,為什麼不組織大規模捕海魚和打獵

古代人民生活很貧困,但是我為什麼沒有進行大規模捕海魚和打獵,大概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古代發展落後,捕海魚的船隻和技術都不成熟。

三、古代農民要種地,上交賦稅,沒心思去做捕魚打獵的事。

古代的苛捐雜稅都是從農民手中剝奪上交的,每戶人家都必須繳納一定的糧食等賦稅,如果交不出來那麼一家老小的性命就難保。所以為了能夠按時交上賦稅,農民的任務就是把土地種好,期盼有個好收成,這樣才能上交得了賦稅。

⑨ 古代鬧飢荒時災民們選擇吃草根,他們為何不捕魚

諺語有雲:「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可見食物於百姓的珍貴。再者,古時行軍打仗,皆須謹記「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句子無不證實糧食在軍事領域,以及社會生活中的必要性。

從古至今,糧食問題一直都反映著一個國家的自然條件、貧困問題、社會穩定性與農業技術水平。在我國雜交水稻技術推廣之後,社會的發展也愈發穩定,勞動力的進步也愈加迅速,如今已很難聽到「飢荒、災民」等詞彙,便也說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寓意深遠。

⑩ 古代鬧飢荒的時候,飢民們為啥不捕魚打獵

飢荒絕非不是一件小事,乃至全世界,飢荒所帶來的影響也並不是死人那麼簡單,它會影響整個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在古代,由於經濟的落後,通訊以及運輸的落後,在某個地方如果發生了災難,是很難盡早的得到援助,再加上當時朝廷的敗落就算發現的第一時間就給出援助物資, 那也不會全部到達難民之手。在災難過後,一般都會發生疫情,在中國古代的時候,發生疫情的災區一般都會出現大批量的人員死亡,普遍發生飢荒。如果發生在了一些人口比較多的地方,死亡的人數竟然會有十來萬人。

對於這些農民來講,如果前往到深山老林中去打獵,出來之後一無所獲,那豈不是加快了死亡的速度,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在古代發生了飢荒,人們也是基本不會去進行打獵、捕魚之類的。

熱點內容
淘寶顯示直播中為什麼看不到 發布:2025-01-24 17:24:51 瀏覽:235
為什麼燈滅了時間沒了 發布:2025-01-24 17:03:48 瀏覽:486
嚼的時間長為什麼會心煩惡心 發布:2025-01-24 16:49:29 瀏覽:331
胡辣湯為什麼顏色那麼深 發布:2025-01-24 16:48:55 瀏覽:790
小米音箱掃二維碼為什麼掃不出來 發布:2025-01-24 16:45:09 瀏覽:298
牛的眼睛為什麼都是雙眼皮 發布:2025-01-24 16:44:36 瀏覽:760
為什麼app喜歡強制注冊手機號 發布:2025-01-24 16:29:59 瀏覽:537
為什麼老是能收到郵件叫人加微信 發布:2025-01-24 16:25:32 瀏覽:855
剛買的手機為什麼很燙 發布:2025-01-24 16:23:08 瀏覽:711
蘋果手機為什麼會錄屏失敗 發布:2025-01-24 15:54:19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