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偷東西
A. 偷東西屬於人品問題還是素質問題
既屬於人品問題也屬於素質問題,人品比較具體,特指人的思想品質,而素質所指范圍廣,分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思想素質。
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偷學校同學的玩具被發現了,同學告訴老師,老師沒說孩子什麼,但是要求家長回家教育一下。
怎麼教育呢?
旁敲側擊的說兩句不能偷東西,或者問他有沒有想買的玩具,要不要把話挑明了說出來?
要不要挑明了說出來,非常顧及孩子的自尊心。
當家長擔心會不會傷到孩子自尊心時,這裡面有個很隱蔽的標簽:孩子偷東西,是小偷。這是一個壞行為。
大人的自尊心已經被這個標簽傷到了。
而且大人急於想改正已經發生的事。
「偷」這個標簽下面的實質是什麼呢?
是孩子需要這個東西,同時他沒有一個正當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才去偷。
我小時候也偷過錢買零食,因為父母不準我吃零食,但我又實在想吃。
撕開這個標簽,這背後隱藏著一個矛盾:我有一個需求,可是這個需求又得不到外界的允許。
它不能被滿足,但它對我來說又是真實的。
這個矛盾,不管有沒有這個標簽,它都在這里。
我很想要一個東西但卻要不到,是什麼讓我不能大方的要?
是什麼讓我要不到?是什麼讓「偷」發生了?
是孩子和父母雙方的關系問題。
這是一個雙方關系的問題,但是一貼上標簽就變成了孩子的道德品質問題----變成了一個人的問題。
這不但掩蓋了關系中的實質矛盾,而且讓這個問題變得羞恥。
大人沒有辦法坦然的跟孩子談這個事,只能是管教,訓斥,甚至辱罵。
本來我們可以很直接的說:「聽說你拿了別人的東西,這樣可不行哦……」
但我們卻說不出口----這樣會不會傷到他?
表面上我們好像在顧及孩子的感受,實際上當我們這樣「保護」他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暗示一些負面的東西。
越是遮遮掩掩,猶猶豫豫,給孩子的感覺是這個事情很丟人。
之所以不能大大方方的談,是因為心裡已經給孩子貼了標簽。
本來是說:你不知道怎麼才能要得到這個玩具,我們可以一起談論、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貼上這個標簽,大人就看不到這個問題的實質。
不但沒辦法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反而把孩子推得更遠,雙方關系也更糟。
撒謊也是這個道理。
撒謊裡面其實有孩子的真實訴求,
比如孩子不想做作業,可能就會撒謊說,我今天作業本忘帶回來了。
孩子不敢直接表達我不想做作業,因為他覺得爸爸媽媽不會允許他這樣表達,所以這個事變成了一個謊言。
撒謊的實質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讓他不能直接表達,
他認為這個東西是不能表達的,不能讓父母知道的。
這也是雙方的關系問題。
孩子會犯很多「錯」,我們通常的理解是:孩子撒謊,孩子偷東西,孩子跟我們對著干。
但是去掉這些標簽,要看到的是:
就孩子與我們目前的關系,他只能用撒謊,偷東西,跟我們對著干這種危險的方式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同時他又沒有更好的選擇。
所以,我們要看到:這個關系出了什麼問題,而不是這個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一旦從關系這個角度來看事情,我們就可以參與解決這個問題:
幫他看到他要的是什麼,
有哪些方法去滿足這個需要,
我們可以提供哪些支持,
或者幫他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這時候我們就是溫和的,充滿關心的,可以幫助孩子的人。
而不是把問題丟給他一個人,說:你犯了錯,你是壞孩子。
不光是孩子,大人的問題也可以用這個思路。
不管是多大的問題,性質有多嚴重,如果你真的想幫助他,就不要先把標簽貼上去,而是看看他的真實需要是什麼,以及他為什麼沒辦法在他的關系當中滿足這個需要。
B. 我的QQ空間里的開心農場為什麼不能偷東西
到一定的 限制數量的話 就不能偷了
比如~種蘿卜 最多能長21個 最少 主人會得到12~13個
也就是 只能 偷 7~8 個 別人如果 佔得先機了 那麼 你當然
偷不了了 ~
C. 刺客信條為什麼不能偷東西~
這款游戲只有兩種NPC可以偷竊:
1.任務中劇情設定好的NPC目標
2.偷竊城中攜帶飛刀的NPC以補充你的飛刀數量
你再確定一下有背包的傢伙是否是攜帶飛刀的人。
又或者,現階段你根本還不能使用飛刀,這樣顯然是偷不了的。
另外,我有的時候也出現過尾隨目標之後無法立即偷竊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請在鎖定目標並尾隨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偷竊。
D. 小偷進家裡為什麼不偷東西把家裡的東西故意弄壞,有什麼企圖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你確定家裡進小偷了,那麼最好報一下警,讓經常到家裡來一趟,如果他不是偷東西的話,就是有其他的企圖,那麼,只要警察介入,就會給小偷一個心理警告,他一旦看到,下一次他就不敢再來,如果你不想報警,想知道是誰進了你的家門?那麼你就裝一個監控,實時監控,在手機上可以看到的那種,而且設置上,只要有陌生人進入就會自動報警,這樣的話你就可以,發現到底這個人是來干什麼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希望你的問題能夠早日解決,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E. 現在這個社會能不能偷東西
現在這個社會是不能偷東西的,因為是違法的,再說現在所有地方都有監控,你只要一偷東西就都錄上了
F. 初中生為什麼不能偷東西
初中生13-15歲,雖然法律在這個年齡段有很多處在真空,但是也不能尋跡於法律的空隙去做所謂不道德的事,"小偷針,大偷金"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年輕的時候因為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做很多事情不考慮後果,也就是所謂的少年時期血氣方剛,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做事情大數都一跟筋,其他的問題和最後的結果根本不考慮.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人由於涉世未深,不管是從什麼方面都難以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假如家裡不富裕的,平時沒有零花錢的,他偷了東西賣掉就嘗到了甜頭,以後會變本加厲的去偷更多的東西.家裡富裕的也可以是為了純粹尋找刺激等等.不管怎麼樣,不勞而獲是不可取的(雖然很多人想這樣).
偷與現在的人類道德論背道而馳,從大部分角度看都是不可原諒的.之所以說大部分,因為有其他客觀因素,比如母親病的很厲害,家裡沒錢什麼的,或者為了國家個民族的利益等等.
本人不才,也就能說這么多了。
G. 為什麼不能偷東西
為什麼不能偷東西,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一句俗語開始講,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他的意思大概就是小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了只會越來越惡劣,並且可能無法改變,致使你走上了不歸之路。除非你因為一些事情打擊到了你了,你才會放棄,不然的話,偷東西就好像一種毒品越偷越上癮,並且誠信友好,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去繼承這樣的傳統美德。
H. 為什麼我就不敢偷東西呢
你不敢偷東西就對了,伸手必被抓。
I. 為什麼要杜絕偷竊行為
青少年偷竊行為的產生有幾個主要原因。心理因素則包括:當青少年不能擁有同儕(同儕指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輩)或其他人所擁有的東西時,就會使用「不告而取」的方式,設法取得他想擁有的東西;當青少年得不到父母、師長的愛,經常遭到拒絕,就可能偷竊,企圖補償因得不到愛而受到的傷害;青少年為了得到同儕的承認,或反應同儕的壓力,常會以偷竊方式取得財物與同儕分享;行為受享樂原則的支配,凡事都想不勞而獲,容易受物質的引誘,如果加上僥幸的心理,就會採取偷竊的方式,以供自己享樂;不正常的情緒發泄,偷竊不是因為個人所需或金錢價值,也非表達憤怒或報復,而是一種強迫性行為,從偷竊中獲得快感。
除了上述心理因素外,環境因素亦助長了偷竊行為的發生。
一、家庭因素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子女,促使子女對社會負面文化的認同,形成反社會行為;父母過於放任,對子女偷竊行為縱容,使子女逐漸養成從事偏差行為而覺得無所謂的態度;父母過於嚴苛,過度管制零用錢,使子女無法滿足物質慾望而起盜心,或者子女在遺失財物時,為了免受責罰,而去偷竊他人財物以頂替;父母本身就從事偷竊等不正當行業,子女從小耳濡目染,根本不覺得偷竊是不正當的行為。
二、社會因素社會急功近利,政治生態畸形發展,社會風氣不良,誤導了青少年的道德價值判斷;大眾傳播媒體過於翔實地描寫盜竊行為,無形中傳授了偷竊技巧;傳統守望相助精神盪然無存,給予偷竊可行機會;正當的休閑場所太少,而不正當場所的誘惑太多,意志不堅的青少年沉淪於其中而步上偷盜犯罪之途;青少年處於都市之較貧窮低下地區,受到低社會階層青少年次文化的熏染,養成強悍、粗魯、聰明、狡猾、宿命的性格,反抗法律規章,借偷竊追求刺激。
偷竊行為是違反法紀的,是涉及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大問題。極少數有了偷竊行為的學生應該怎麼辦呢?一、不能自暴自棄有的同學偶爾有了偷竊行為,被他人發現後,就覺得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永遠是個「小偷」,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應該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件好事情,但也不能因此就總覺得低人一等,甚至乾脆不去上學,與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其實,一個人犯錯誤只要能勇於改正,其他人都會給予諒解和贊賞的。
二、分析原因,努力改正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深刻了解盜竊行為的危害性,克服促成自己盜竊行為的因素。必要時可尋求老師、家長或其他人的支持和幫助。
三、要增強法制觀念偷竊行為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不利的。許多犯罪分子都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小偷小摸,由於沒有及時加以糾正,膽子越來越大,最後終於鋃鐺入獄。因此,有偷竊行為的同學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反正沒有被人發現或者又沒有觸犯法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你一定要懸崖勒馬,不能任其發展下去。
四、要杜絕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交往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以偷竊謀生,以偷盜技巧「高超」為榮。如果學生與他們混跡在一起,就會是非不分、良莠不清,最終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主動地向父母或老師坦白自己的不良行為,請求他們幫助、監督自己糾正不良行為。
J. 我為了他人的利益為什麼也不能偷盜呢
為了他人的利益,也不能偷盜,因為頭大是一種犯罪的行為,即使為了他人的利益,也不能去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