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敲單車為什麼找不到活

敲單車為什麼找不到活

發布時間: 2022-04-12 02:32:50

㈠ 人類探尋南極洲的歷史以及相關突破

CCTV.com消息(紀事):2004年11月底,中國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137名隊員抵達南極。

他們此行的使命是前往南極冰蓋冰穹A尋找南極冰蓋最高點。南極冰蓋最高點又被稱為地球不可接近之極,此前從未有人類到達過。這是中國人的腳步進入南極內陸最深入的一次。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曾經推測在地球的最南端應該有一塊很大的陸地,只有這樣才能和北方的大陸保持平衡。他們稱之為「未知的南方大陸」。

此後,庫克船長,沙克爾頓爵士,無數探險家一次又一次接近南極,但是他們始終與南極大陸失之交臂。

1911年,發現南極再次成為世界的熱點。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兩位。兩人打賭同時出發,看誰能先到達南極的極點,成為征服南極的英雄。

阿蒙森從鯨灣出發,用狗拉著雪橇向南極極點進發。

斯科特則從羅斯冰架登陸。但是很快,拉雪橇的矮種馬馬蹄被冰渣扎破,最後只能自己拖著雪橇艱難地行進。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疲憊的斯科特來到南極點,卻發現了阿蒙森留下的一頂帳篷和一張紙條,祝他返程平安。阿蒙森的祝詞並沒有給斯科特帶來好運,他們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暴風雪,一行5人相繼去世。

為了紀念他們,後來位於南極極點的南極科考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

中國對南極的探索始於1984年。當時,中國第一支南極洲考察隊的591人乘坐中國自行製造的遠洋科考船「向陽紅10號」前往南極建立了長城站。

郭琨:「我們國家第一個長城站,1985年2月22號建成,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咱們為什麼在那裡建站?離那麼遠,花那麼多錢,值不值得?從我十幾年以來,在當時情況下,南極建不建站是關於我們國家榮辱和尊嚴的事情。」

早在1908年,英國就對南極提出了領土要求,之後各國紛紛搶灘南極。

為了停止這種領土紛爭,共同探索南極,1959年12月,最先到達南極的十二個國家訂立了南極條約,商定凍結已有的領土要求。為了人類的利益,南極應該永遠用於和平目的,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與目標。

中國於1983年以締約國身份加入了南極條約。但是第一次參加南極條約會議的經歷,對於郭琨來說,卻是一段並不愉快的回憶。

郭琨:「因為當時我們沒站,雖然83年6月份加入南極條約,是締約國不是協商國,沒有表決權。1983年9月份,政府派了代表團出席南極條約第12次協商國會議。澳大利亞坎貝拉,我們出席,從會議座次到文件發放都是二等公民的待遇,特別是沒有表決權。當進行表決的時候,主席把榔頭一敲,讓締約國退出會場,去喝咖啡。當時每次聽到這個,心裡就是一種屈辱——堂堂10億人口的國家在這里沒有發言權表決權,被人逐出會場,這是一種最大的恥辱,就是你在南極沒有站。」

從1981年開始,中國陸續派出科學家前往其他國家在南極的科考站進行學習,開始進軍南極的籌備工作。

1984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批南極科考隊員從上海黃浦江起航,開始前往南極未知世界的征程。

劉小漢:「當時開始確實很困難,因為海上當時的船,向陽紅10號船也不是很好的船,不是破冰船也不是抗冰船,就是普通的科考船,然後我們航行到赤道附近呢帶的淡水也沒有了,一天就那麼一缸子水。連喝帶刷牙帶洗臉就這一缸子水。」

隨後,他們進入旅途中最為險惡,被稱為魔鬼地帶的西風帶。

郭琨:「有的連吐13次,黃水都吐出來,有的最後都四肢抽搐,就像生一場大病一樣。有的難受得說:『隊長,我還不如跳海呢。』」

郭琨:「有的隊員開玩笑,有的歌詞把大海形容得特別美麗。大海啊大海啊,像媽媽一樣,還有什麼海浪輕輕地把戰艦搖,我們親身體會大海簡直像惡狼。」

鄂棟臣:「出發的時候不知道,出去到長江拋錨。船長告訴我們說,這是首次南極考察,沒有經驗,准備了一些大的塑料袋,准備裝死人的,誰犧牲了就往袋裡裝,然後放在船底下冰凍起來。誰也不知道,每次從那以後才知道有這么個准備,以防萬一。當時我們也簽了生死狀,協議自己願意取得,後來延續下來的。如果老公去老婆簽,年輕人父母簽。但我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自己簽,很少人家屬簽。家裡人不知道,因為不了解的人有點害怕,危險太大。」

劉小漢:「真正到的那一天,我們簡直是心裡頭高興極了,雖然天很冷,但我們都站在甲板上船舷邊上看著,就是遠遠的從海平線上霧蒙蒙的然後顯出陸地來,顯出岩石礁石,心裡特別的興奮……我們中華民族呢,總算也踏上南極這塊土地了。」

鄂棟臣:「12月26號這天早上,船頭上大家老遠看到喬治王島,那些原來去過、參加過外國考察站的人說那就是南極。非常激動,全船艙的人幾乎都涌到向陽紅10號的甲板上,到處站著人,對著南極高喊:『南極南極,中國人來了!中國人來了!』」

郭琨:「那張照片,那是首次登上喬治王島,1984年12月30號15點16分登上南極大地,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在南極大陸上。」

劉小漢:「我們一登陸以後,什麼都沒有,一片荒灘,一片荒海灘,後邊就是雪山。我們選定的站址又被別人搶佔了,然後我們臨時又找新的站址。所以當時在那種感覺就是,南極這塊土地我們倒是踏上了,但是從踏上的第一腳就不太容易。就是一直是一種國際競爭,所以從上去的第一天,神經就綳的非常緊非常緊。」

郭琨:「當時就感到,哎呀,我們要在這里立足,扎住腳跟,我們要在這兒建立我們國家第一個考察站,都憋了一股勁。」

鄂棟臣:「80年代初的時候經濟實力還不強,怎麼把起重機什麼帶到岸上去?要修個碼頭,再用吊車 一件件吊上去。當時沒有準備,水泥也不行,麻袋一方下去就被沖掉,大家跳到海灣里圍成人牆。」

郭琨:「當時科考班班長葉奇德,5天5夜暴風雪,他幾天沒合眼,最後暈倒在現場。等到蘇醒過來以後,又投入了戰斗。還有一個隊員把手給砸了,在海里涮一涮,又繼續干。最後有隊員看到有血,一條條的,才把他拉上岸。最後整根筋都做了縫合手術,有的隊員就摔了手套繼續干。」

劉小漢:「只想就快點干快點干。早干好一天,不說別的,我們還少受一天罪呢。因為蓋不好房子我們只能露天在那麼冷的大風里睡覺,而且早晨一醒實際上天也不怎麼黑了,早晨一醒羽絨被上都是一層冰雪呀。就好像一個冰殼把人給罩住一樣。」

劉小漢:「就完全可以和保爾柯察金那個修小鐵路的時候,就完全就那樣一樣的情況,一樣的吃一樣的住一樣的那種勞動的強度,同時呢也是一樣的激情。」

郭琨:「每天早晨我要起來,五點左右我就開始挨著各個帳篷吹哨子叫大家起床,有時候我心裡也不忍啊,一進這個帳篷里頭大家呼呼地睡得正香,一吹哨,起床,大家就坐起來了,我說今天天氣好,趕快吃飯干,坐起來了,當我一離開,不由地又躺下,回來再叫一遍。」

1985年2月20日,南極科考隊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

郭琨:「用自己的手,經過艱苦奮斗,也可以說是45天日日夜夜的這么干,最後建成了,非常激動也非常興奮。有隊員說了:『現在我體會到了,為什麼女排得冠軍的時候大家抱頭痛哭。』長城站建成了大家也是抱頭痛哭。」

劉小漢:「你像男孩子出去跟人打架,誰欺負他了,他會很勇敢的跟人打架。然後不哭,但是回家呢見他母親他可能要哭。像我們那個考察隊呢可能是那次實在是太苦了,所以中央慰問團來了,大家就覺得好像見了親人了,就忍不住了。」

在長城站樓前,隊員們樹立了一塊路標牌,標明了長城站與北京的距離為17501.949公里。

1985年4月,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所有隊員平安回到北京。

長城站建成當年,中國成為了南極條約的協商國。但是有些國家對長城站的位置提出了質疑。

劉小漢:「我們中國呢是個後來者,而且建站呢選在喬治王島上,選在南極圈以外。當然大家也都理解都明白,第一個站嘛保險一點。但是在那兒呢科學上盡管我們在那個地區算最好,但是實際上真正到了國際上就不行了。一小塊地方費爾德斯半島就那麼十幾平方公里,二十平方公里那麼一個小地方,整個喬治王島又都是冰雪覆蓋,不覆蓋的就那麼一小塊地方,所以在那兒也確實做不出什麼太驚天動地的成果來。每次…… 沒有發言權。」

郭琨:「我們當時沒有破冰船,也沒有抗冰船,我們只有遠洋科學考察團,一共12船質量輛,這樣的船進不了東南極,因為東南極是冰雪比較厲害,這個在暴風雪的時候,在這個浮冰當中會撞啊,會把你的床給船撞壞了,禁不住這個,不具備航海能力這個條件,不具備去東南極深入冰雪天氣。」

劉小漢:「很多國家都在攻擊我們。說中國在這兒建站,不是為了科學。如果為了科學他就不應該到那兒建站,他應該在南極大陸去建站。」

郭琨:「《南極條約》是1959年簽訂的,1961年生效的,當時定是有效期30年。到30年以後要進行修改,如果在會議上有人提出來要修改,我們當時考慮呢,如果我們一個長城站而且又在南極圈以外,在這個修改和國際南極會議上中國人發言不硬,那人家到時候說你這南極大陸上你們都沒有去過,你這了解多少,你發言不硬,所以必須要在南極有一個站,南極圈以內有一個站。所以當時向中央請示建第二個站就中山站。」

1988年11月,郭琨再次率隊前往南極圈內的東南極建立中國的第二個科學考察站——中山站。此次同行的還有一個攝制組,其中包括當時身為演員和攝像的張國立。

張國立:「那次我們正好趕上要拍個片子,叫《長城向南延伸》。就是拍這么一個,實際上是反應第一次中國考察的事,那種艱苦的這么一個片子。實際上是一個立志的片子,就是給大家看,中國人也可以去南極,也可以去建立自己的一個考察站。

我當時看到一些紀錄片,我們看到紀錄片以後,我們覺得特別的美,我覺得。那麼藍的天,那麼白的冰,全都是冰,企鵝、海鷗、海豹,只有這三種動物,就覺得非常的美,而且看來大量的一些數字的提供,知道那個地方,我們去的那個地方基本是真的是沒有中國人走過,所以就有一種沖動,就特別想去。就覺得,當時當然也說了危險,甚至也簽了生死合約,但是我覺得那個感覺就是,一定得去,就是死在那都是值得,就是那麼好的一塊凈土,就是死在那是我們的福分,實際上是把那給污染了,就是這種感覺,你知道嗎?所以就覺得,一定要去,一定要去。」

這一次,科考隊乘坐的極地號是從挪威買來的舊抗冰船,它可以在浮冰區航行,但是它依然沒有破冰能力。

張國立:「但是它實際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破冰船,它就叫『抗冰船』。就是它的船頭能夠承受的冰的厚度,其實也就是一米左右。就是一米左右的冰的話,這個船開上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到了南極以後發現那裡沒有一米的冰,都在兩、三米左右的,所以船是根本就開不動的。所以當時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其實非常非常的,那一年特別特別多的故事,就是首先你要能讓大家能夠了解,因為科學考察它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每一個科學家和他的科學的項目都需要一個專家來做這件事情。而這個船隻能上這么多人,比如說上了我們10個這樣的新聞組,加上新華社的、中央電視台的和新聞電影製片廠的10個人,這10個人一個新聞組的話,這10個人實際上是佔了10個科考人員的名額。所以他們有很多人,剛開始不是很喜歡,就說我們是科學考察,來這么多這樣的人干什麼?佔了我們的名額。但後來我們真是已經成了生死之交。」

1989年1月14日,陸地出現在大家的眼前,隊員們都非常興奮。開始准備拋錨,卸貨。就在此時,意外發生了。

張國立:「我記得特別清楚,是這個手,左側船的左舷突然就冒出一個真的是比籃球場都大的冰山就起來了,那個冰茬子和和那個海水一下子就整個上船上來了。」

郭琨:「一開始冰崩的時候,冰崩就像原子彈爆炸一樣,那個水柱冰消噴到空中一百多米,幾十米的那個浪高,30米的浪花旋轉著那個冰,小冰山翻滾著奔船就過來了,當時這個船晃晃當當,連碰的船舷全晃動呀,非常危險。」

郭琨:「當第三次冰崩的時候,有一個大的冰山落在水面上有幾十米高,在它底下將近有三分之二就奔著船就過來了。我們當時心裡就想完了,一撞到這個船肯定是船毀人亡。」

張:「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甚至比一個籃球場或者比一個足球場都大的冰山,直接沖著這個船就過來了。這個要是直接碰到那個船底下,或者是還有一些就直接更可怕的,如果它推你倒還不可怕,它頂多就是把船給推傷了,或者推裂了,但是最可怕就是如果它沿著冰層底下再走這些冰山,但是它這個由於浮力,它會往上沖的時候,正好要是沖到你的船底下的話,那你這個船會整個的托起來,然後再給你扔到海里頭去。」

郭琨:「 有時候說起來天方夜譚,有時候說起來中國人有福氣,有好命運,這個大冰山距離這個船幾米遠的時候,它停住了這個冰山。沒有靠近那船,那小的冰山嘩的過來了,為什麼?它底下擱淺了。」

這次冰崩徹底擋住了極地號的去路。400米外的陸地,突然顯得遙不可及。

張國立:「當時我們記得好像是,反正冰崩以後,澳大利亞的、蘇聯的、還有美國的、還有日本的,他們都在空中盤旋,都告訴說,你這條船已經是不可能再出來了,幾年都不可能了,所以你們趕緊撤退並且因為沒有住地,並且這些科學考察員都給騰出地方來說,我們這可以接納你們多少人,我們這可以接納你們多少人。」

郭琨:「這個船的周圍幾百米全都是厚厚的冰和冰山,那你要想出去非常困難,就已經長遠打算在這兒越冬,沒辦法,改給兩頓飯,節約用水,船上人員越少越好,遷到中山站站址上頭去,用直升飛機把一些帳篷都拉上去,一部分人員。」

張國立:「目的很清楚,就是說船員留下,船在我還在,我船沒有壞的時候,我船長沒有發命令,棄船的時候你們不能走。新聞組要留下來,就是你們要拍攝周邊的這些狀況,如果這條船發生意外的時候,你們要第一件事,要把你們拍的這些帶子或者機器給我扔到直升飛機上去,直升飛機趕緊起飛,因為將來可以向全國人民做一個交代,我們的總指揮講就是做一個交代,要不然我帶著這么多人出來,我沒有完成黨中央交給我的任務,我這條船還沉了我怎麼交代啊?」

張國立:「拍攝的時候,也是每天你就覺得這個時候,大家在議論的時候就說,隨時我們可能都死了,但是咱們也是在一起度過了一段時光,死就死了,也沒有說誰害怕。聽著船被擠壓的,那個鋼板幾乎被擠裂的那種聲音,你每時每刻你也睡不著,你不可能睡得著,因為它實在太恐怖了那個聲音,就是船被那個冰山擠的那種聲音,你怎麼睡得著覺,所以我們都在船板甲板上面,都拿著機器,都開著機器隨時拍,隨時拍攝,所以後來很多資料都我們來拍的。」

張國立:「開始一想我要死了,要死了後來我還是一想,我要是掉到冰里頭,被冰擠死了那種感覺、凍死了那種感覺,我都挺害怕的,我就不想了。後來我一想反正的我們那些設備箱子,都已經放到直升飛機了,我就拍了一張照片,我就說我去船尾去拍一張國旗的照片。這可能是我最後的一張照片,這照片我後來留下來了,拍完了,我就把照相機就放到那個,照相機沒有,就把那個膠卷放到那個設備箱子里了。因為設備箱子要放到直升飛機上,你要萬一走了,我們磁帶都放在直升飛機了。就是拍跑一盤,你放直升飛機上一盤,直升飛機幾乎都是在那旋轉的,只要有事,它趕緊就飛。」

張國立:「所以我們的船真正的撤退那時候,我們的科學家們和我們岸上的人,實際上他們是,就是從他們撤到岸上那一天起,幾乎都沒有人睡覺,就是每天都在看著這個船,看著這個冰山的變化,希望能夠。也許是這些人心誠的原因,感動了老天了,也許是這樣。就是天天他們都看著,每時每刻就這么看著。」

郭琨每天都會坐直升機觀察冰情。第7天,他們發現在極地號左邊奇跡般的出現了一條冰隙。

郭琨:「因為冰山大小不一樣,走的速度不一樣,所以拉開了一個豁口。就利用這一天抓緊這個時機沖出去,所以那個時候一沖出河口的時候大家都歡騰起來了,叫勝利大逃亡。」

極地號脫險後兩個小時,冰面的豁口又完全合上了,一直到中山站建成撤離時也一直沒有再打開。

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建成,部分隊員當年即留下越冬。

2004年12月12日,中國冰蓋考察隊從中山站出發向南極冰蓋最高點進發。

2004年11月底,中國第21次南極考察隊到達拉斯曼丘陵。

他們此行的最大使命就是前往南極內陸深處一片叫DomeA的冰丘,尋找冰蓋最高點。這是中國自1984年開始南極考察以來又一次里程碑的行動。冰蓋隊前往的DomeA地區就是人類從未到達過的內陸深處,被稱為人類不可接近之極。

這一天,第21次隊卸送物資的雪地車被面前的一條冰縫擋住了去路。冰縫在一天時間內就發生了變化。

為了保證安全,他們開始尋找一條可以繞開冰縫的路線。但是一個小時之後,他們才只找到一條稍窄一點的冰縫。搭上木板之後,雪地車才得以通過。通往南極冰蓋的道路從一開始就不平坦。13年前,中國拿到沖擊DomeA項目的時候就是如此。

1991年,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科學大會在德國不萊梅召開。會上,美國科學家保爾·馬耶夫斯基提出了一個國際橫穿南極科學計劃,把南極冰蓋按照大致網格的形式劃分成17條路線,每條路線由一個考察隊去考察。當時,代表中國參加會議的有中科院研究員劉小漢和院士秦大河。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劉小漢:「他這個計劃一提出來,圖在幻燈上一打出來,這么多的路線,各國科學家就自告奮勇,法國說我可以承擔那條路線,日本說日本可以承擔那條路線。當然基本上各國科學家他提出的承擔的路線都是離他站比較近,或者是經過他站的這種路線。」

所有路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條東西走向橫穿南極半島的線路。西側從南極半島西南極最尖上一直到南極點,由美國承擔了。東側從中山站所在的位置到DomeA,再到南極點的線路則引起各國的爭搶。根據南極奉行的實際存在原則,誰首先對一個區域進行考察,誰就擁有在這個區域建站的優先權。而在南極大陸上,這幾乎是留給中國的最後一塊可以首次獨立考察的地方。

劉小漢:「美國說他們要做這個,德國說他們也要做這個,俄羅斯說他們也要做這個,澳大利亞也說他們也要做這個,很多國家都在爭這個。秦大河院士我們倆坐著就坐不住了,受不了這種冷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再不吭氣,這條路線就是中山站到DomeA這條路線肯定也丟了。」

在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就有俄羅斯的進步站和澳大利亞的勞基地,他們都有能力承擔這條路線。而當時的中國,中山站剛剛建成3年,只在中山站附近進行過考察,還沒有任何內陸考察的經驗。

劉小漢說:「後來秦大河說,小漢呀這事咱們可來不及請示了,咱們必須得上去爭呀,要不然的話就會再被冷落10年,所以秦大河,我說上,秦大河騰就整起來,人家那還正在辯論呢,他就把那個麥克風給搶過來了。說我代表中國要承擔中山站到DomeA的這條路線。我們有什麼什麼樣的條件,我們有什麼樣的考察站。我們剛剛蓋好的考察站,我們什麼規模什麼水平,我們有什麼樣的科學家,我們做過什麼什麼樣的成果……」

1990年秦大河完成人類第一次徒步橫穿南極。當時秦大河橫穿南極大陸,名聲非常響亮,所有外國的南極科學家看他都是用一種敬佩眼光看他的,所以他上去一說,大家就說那好吧同意同意。實際上大家也心裡也明白,中國在那兒建了個中山站,最強大的一站,在那個拉斯曼丘陵是最大的站了,比俄羅斯、澳大利亞的大。再加上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承擔這條路線應不成問題。

項目雖然拿下來了,但是這種對南極內陸的大規模科考,全世界也只有七八個國家可以做到。對於剛剛踏足南極大陸的中國來說,還沒有任何條件和經驗來完成這種遠程的南極內陸考察。

劉小漢說:「當時我們承擔了這項任務之後,究竟能不能做成,我們心裡還真是沒底,我們都沒見過什麼叫雪地車,秦大河知道。我們這些所有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幾個在外國考察站的遇過冬幾個考察家見過。」

此後,中國購買雪地車,開始陸續挺進DomeA。1995年,准備不足的第一支DomeA冰蓋隊前進80公里即被迫返回;第二年,卷土重來的冰蓋隊往前推進了200公里,第三年推進500公里。直到1998年,第15次科考隊開始有了意外的收獲。

六年前劉小漢寫下南極考察日記的時候,他正在位於中山站和DomeA之間的格羅夫山進行考察。劉小漢20年前就參加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至今已經六次深入南極,格羅夫山是他的南極夢想。格羅夫山是由茫茫冰蓋中露出的64座山尖所組成,也是中山站和DomeA之間惟一一個還沒有被人類考察過的冰源島峰群。

1998年中國科考隊沖擊DomeA的時候,劉小漢終於得到一個機會。當時冰蓋隊兵分兩路,一路沖擊DomeA,另一路則由他帶隊前往格羅拉夫山。

當時領導給劉小漢三項任務,一是找著格魯福山在哪兒,沒有地圖,只有一張美國衛星照片,有個大概方向,然後冰蓋上是什麼樣,路是什麼樣不知道,要能找到那兒,就算勝利。但是到那兒以後,第二條任務就是要想辦法在那兒活下去,不能剛到那兒就回來,看到了,摸一摸,敲塊石頭就回來也算勝利,如果第二條任務完成了更好,就算立功。如果能在那兒活下去,第三條一定要好好看看在那兒能開展什麼樣的工作,為今後搞科學考察來做一個准備。當時劉小漢只帶了3名隊員,第一次來到南極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劉曉春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他們准備出發的前一天,意外發生了。他們僅有的兩輛雪地車中有一輛出了故障。按照南極的規矩就是說單車絕對不可以進冰蓋,因為太危險了,這是犯冰蓋的大忌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大家就傻了,這可怎麼辦,一輛車只要一出故障,他們四個人就必死無疑了,不可能回來了。這下該怎麼辦呢?第二天劉小漢他們連打馬虎眼帶磕頭作揖,總算讓第四輛車跟著那三輛雄赳赳氣昂昂的大雪地車走了。

有一天,走到一個比較高的一個地方,一看遠遠的地平線茫茫一片白,那都是一片白還有一個小小的小黑點。最後爬到車頂上用望遠鏡看,這時候看到稍微清點一個小山尖。小小的一個小芝麻粒那麼大一個小山尖。他們就歡呼起來了,總算看見了眾里尋他千網路的格羅夫山。

劉小漢:「當時一踏上格羅夫山,就覺得我自己像美國登月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似的。這是人類的第一步,登上它的山坡的時候,覺得挺光榮挺自豪的,當然不能和登月比,但是也覺得也有那麼點類似,覺得非常自豪非常光榮。」

有一個隊員說,在格羅夫山工作,你邁出的每一步可能都是人類的第一步,但是也可能是你生命的最後一步。他們克服了冰縫的危險之後,開始了對格羅夫山的考察。1999年1月3日這天,他們有了意外的收獲。當時,劉小漢正騎著雪地摩托帶著隊友劉曉春往山下滑行,發現了一塊隕石,非常漂亮,很典型的標準的隕石。這塊隕石是中國南極考察第一塊隕石。從那以後,中國揭開了在格羅夫山尋找回收隕石的新篇章。

1999年1月28號,由於要和返回的DomeA冰蓋隊會合,劉小漢和他的隊員只能提前結束他們在格羅夫山的考察。

這一次格羅夫山之行,中國人第一次對格羅夫山進行了系統地考察,並且意外地發現了四塊隕石。此後,中國的南極冰蓋考察把重點從DomeA轉移到了格羅夫山。1999年劉小漢再次進入格羅夫山,回收了28塊隕石。到2002年,中國組織了專門回收隕石的隕石獵人隊前往格羅夫山,一舉收回4000多塊隕石。中國成為僅次於日本和美國的隕石大國,也打算在格羅夫山建立一個度夏科研基地。

就在劉小漢發現隕石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1999年1月6日,與他們同時出發的DomeA冰蓋隊也行進到了距離DomeA只剩最後300公里的地方。但是因為一個隊員病重,糧草耗盡,被迫飲恨而歸。臨行前,他們把那裡命名為DomeA前進基地,用10個廢油桶焊起一個紀念碑,插上一面國旗,並且用中英文寫下碑文。

整整6年之後,2005年1月6日,第21次隊的DomeA冰蓋隊在行進了20多天之後,在冰面上發現了6年前留下的紅旗。看著當年自己親手插在這里的紅旗,5名參加上次隊的老隊員百感交集。

2005年1月18日3點16分,中國南極冰蓋科考隊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DOME-A)的最高點。冰穹A是冰蓋上距海岸線最遙遠的一個冰穹,也是南極內陸冰蓋海拔最高的地區,氣候條件極端惡劣,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現在,這一億萬年來寒冷孤獨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極」,終於有了人類的足跡。

㈡ 怎麼才能把單車敲起來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5

㈢ 摩拜單車消失了,為什麼說它的粉絲們還活著

摩拜單車雖然消失了,但是因為摩拜單車的改變,給摩拜的粉絲們摩拜一族帶來了很大的轟動,他們為了這件事情,在各自的微信群,各種吐槽,甚至波及到了美團的聲譽,所以說摩拜單車雖然沒了,但是摩拜粉絲的影響力到現在還是存在的。


美團在把摩拜單車改成了黃色以後,很多的摩拜粉絲表示不能接受,甚至還有一些粉絲因此而抵制美團,對於單車的鏈接也是各種吐槽,甚至還有人說美團可能會因為摩拜而拖垮,自從摩拜單車換了黃色以後,很多摩拜獵人也沒有像以前一樣活躍了。

㈣ 自行車車頭歪了怎麼弄好

1、山地自行車的車頭太低, 是可以調節的。2、車頭上面內六角螺絲用內六角扳手鬆開3圈,用榔頭(錘子)墊著薄銅、鋁皮敲松螺絲。3、再用12英寸活扳手鬆開一點下面的大螺母,將車把扳正。4、最後以上內六角螺絲和大螺母扭緊即可。

㈤ 一個外國動畫片,有一個場景是一群骨瘦如柴的人騎自行車,還有一個場景是一個老太太敲自行車車圈當樂器…

《瘋狂約會美麗都》 (2003)

導演: 西維亞·喬邁
編劇: 西維亞·喬邁
主演: Béatrice Bonifassi / Lina Boudreault / Michèle Caucheteux
類型: 喜劇 / 動畫

㈥ 山地自行車車頭怎麼調高

山地自行車車頭能調高的,具體這樣:車頭上面內六角螺絲用內六角扳手鬆開3圈,用榔頭(錘子)墊著薄銅、鋁皮敲松螺絲。再用12英寸活扳手鬆開一點下面的大螺母,將車把扳正;最後內六角螺絲和大螺母扭緊即可。

㈦ 街頭修自行車的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麼呢

㈧ 給自行車打氣,打到什麼程度才算飽

給自行車打氣的時候,要時常捏捏輪胎,當感覺到自行車的輪胎氣滿的時候,就可以停止啦。你給自行車打氣兒的時候,會覺得越來越難打,時常捏一捏,再加上這種感覺就可以了,切記一定不要一直打。

發明充氣輪胎,解決實心輪顛簸的騎行質量(國內的共享單車卻是在走回頭路)。 內部空氣作為回彈介質,為提供緩沖,並使輪胎與地面一致,從而提供更好的動力以及抓地力。

自行車打氣注意:

一股腦地把山地胎打到80psi,或者是將公路胎打到180psi,都是沒腦子的人才會做的事。胎壓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帶來潛在危險,並影響整車的操控。

如果胎壓過低,輪胎可能會過早磨損。側壁過度彎曲會導致輪胎開裂並變得脆弱,結果就是爆胎。過低的胎壓更容易被刺穿,並且甚至可能在高速過彎時脫框。主要是因為內部胎壓過低導致輪胎支撐不足。

㈨ 自行車油剎怎麼加油

去門店裡弄
給油碟灌油需要專用工具
而且這是個技術活
一般大部分車店如果是他們那裡買的車或者跟他們關系好都不要錢
但是如果不認識人可能需要10多20塊錢

㈩ 當年套現15億,賣掉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如今生活怎樣了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 ,大家的物質條件也必須進一步的提升 ,大夥兒迫不得已為達到自身的個人目標而鼓足干勁鼓足干勁,從而愈來愈多的創業者發生了。

我對創業的觀點:「挑選創業這條道路是艱辛的,挑選了創業就等同於百萬雄兵過河。通向取得成功的路僅有一條,如同競技場一樣,僅有最後的勝者才有資質生存,才有資質獲得成功。」進而,創業不成功也就再平時加油是了。

現如今胡瑋煒的日常生活也是十分悠閑的,她能夠無需為日常生活的五斗米而折腰,而胡瑋煒往往能獲得這般極大的取得成功,這和她機敏的目光及其堅決觀點的分辨是有離不開的關聯的,做為一個82年的美女,不上四十歲就獲得那樣的造就,胡瑋煒的日常生活確實讓許多 人艷羨。針對胡瑋煒的創業小故事不清楚你是如何看的呢?熱烈歡迎留言板留言發布你的觀點,感謝!

熱點內容
支付寶收錢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1-24 22:37:45 瀏覽:973
用愛思助手下軟體為什麼特別慢 發布:2025-01-24 22:13:38 瀏覽:588
眼睛為什麼散光度高 發布:2025-01-24 22:05:10 瀏覽:593
為什麼自己的電腦卻無權訪問 發布:2025-01-24 21:59:00 瀏覽:440
為什麼晚上睡覺會夢見已故的親人 發布:2025-01-24 21:52:31 瀏覽:709
為什麼我的餓了么店鋪淘寶搜不到 發布:2025-01-24 21:52:31 瀏覽:650
為什麼頭發染了顏色就變了 發布:2025-01-24 21:36:55 瀏覽:916
企業微信為什麼有兩個自己怎麼刪掉 發布:2025-01-24 21:27:38 瀏覽:554
雪梨淘寶店鋪為什麼被封 發布:2025-01-24 21:10:55 瀏覽:183
為什麼只要重命名電腦就卡 發布:2025-01-24 20:56:44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