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熱吃不了涼東西
① 為什麼濕熱不可以吃寒涼的東西
寒涼的食物內傷脾胃,致使脾失健運不能為胃行起津液,津液的輸布發生障礙所致,於是水液不化,聚而成濕,所以在中醫的病機十九條中認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寒涼食物傷脾氣導致脾虛的,脾氣虛會導致運化水液功能降低,是水滯留體內,脾虛容易傷濕,因為脾主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寒涼食物容易傷脾氣傷脾,導致脾虛,會引起脾的運化水液功能減退,必然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中醫認為:脾虛生濕,這樣會加重體內濕熱的,所以濕熱不可以吃寒涼的東西。上火和濕熱不一樣的,上火包含了濕熱,濕熱只是上火的一部分表現,濕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濕性重濁;2: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3濕性粘滯;4:濕性趨下,上火在中醫上是個很籠統的概念,這里我就不再羅嗦,下面給你提點飲食建議,體內濕熱以吃祛濕的食物,有利於病的快速恢復好轉:赤小豆
根據歷代醫家的經驗,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用,皮膚濕疹多因脾虛失運,濕毒為患,藉助赤豆健脾利濕、清熱利水的作用,皮膚濕疹患者食後有利於康復痊癒,故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將赤小豆研為極細粉末,撒患處或用雞蛋清調和塗患處,亦頗適宜。
薏苡仁
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濕、清熱的作用,皮膚濕疹,濕熱為患,食之頗宜。《本草新編》雲: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陰陽不傷,濕病易去。……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濕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濕而健脾,利濕而不傷正,補脾而兼能利濕,葯食兼用,最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葯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葯療食療之效,有葯補食補之功。《葯品化義》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於治癒濕疹頑症。山葯
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於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滲濕,故皮膚濕疹者宜食。《用葯法象》中說茯苓淡能利竅,益脾逐水,除濕之聖葯。《葯品化義》中說它:治下部濕熱,淋瀝水腫,便溺黃赤。這些都與下肢皮膚濕疹一樣,同為濕熱為患,故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
金針菜
俗稱黃花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並感染者,均宜常食。《日華子本草》雲:金針菜治小便赤澀。《本草綱目》說它消食,利濕熱。實質皆取金針菜涼降之性,濕去熱清,濕疹自愈。近代有學者認為,常吃金針菜,能增強皮膚韌性和彈力,保護表皮與真皮組織細胞,加速皮膚毛細血管血液循環,抵禦內外各種不良因素對皮膚的刺激侵蝕,對皮膚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荸薺
性寒,味甘,能清熱、化痰、消積。唐·孟詵說它消風毒。《本草再新》記載: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膿血。前人還有用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這些都說明荸薺有消風、清熱、利濕的功效,故皮膚濕疹患者宜食之。
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皮膚濕疹者宜食。《醫林纂要》認為:鯽魚性和緩,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所以可貴耳,《本草經疏》認為鯽魚能主諸瘡久不瘥。並說鯽魚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② 越是熱天越不能吃涼的
凡物都得要平衡,偏激一面就會失落了另一面。
夏天本是炎熱的,有的時候還會是悶熱的,很需要採取些降溫措施,即人常說的防暑降溫,以達到人體感溫度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易中暑或過涼,乃至於在體內埋下病患。例胃寒、關節病、空調病…等。
所以「越是熱天越不能吃涼的」說法是偏面的,要適可而止,掌握好分寸應是可以的。
③ 為什麼三伏天不能吃冰的東西
從養生的角度講,夏日三伏天吃寒冷的食物會讓身體受到傷害,會對身體產生以下這幾個影響。1、消化不好,三伏的天氣是屬於夏季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如果經常吃冰冷的食物,就會導致身體的陽氣慢慢的流失,就會影響到脾胃功能。並且吃了冰冷的食物,就會引起胃黏膜的血管開始收縮,導致胃黏膜的分泌液減少,這樣就會刺激到腸道,慢慢的就會引起消化不好。5、女性經期疼痛,三伏的天氣很熱大家都喜歡吃冰的東西解暑,對於女生來說,如果在這個時候常吃一些冷,也那麼就會導致女性在經期的時候出現疼痛,這是由於女性子宮內膜的血管出現了強烈的收縮,這樣就會導致經期血量減少或者發生畢竟以及痛經等情況。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要盡量減少在三伏的天氣吃冷飲,多喝溫水對身體才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