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成年人為什麼找不到快樂

成年人為什麼找不到快樂

發布時間: 2024-08-09 10:32:38

Ⅰ 為什麼中年人的快樂會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中年人的快樂會越來越少了
是快樂越少,還是生活越來越無趣?
中年人一樣可以激情燃燒呀。關鍵是讓身體和心理如何始終保持活力。
我覺得中年人快樂越來越少並不是一個必然現象。而是一些中年人中發生的現象。
也許是中年人生活壓力大,承擔的責任重,同時,許多事物又失去了新鮮感。讓自己找不到快樂。
不是快樂越來越少,而是中年人想的越來越多,慾望永無止境,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快樂越來越少恐怕是你自己的感受,而原因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
人到中年,健康、體力等各方面都難免走下坡路,事業前景變得渺茫,上有老下有小。陷入不安、焦慮,接受不了現實,也不難理解。不過這些都是外在的條件,快樂與否最終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人到中年,我才想清楚自己應該追求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開始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很艱難,不過一步步前進,感到越來越快樂。
如何找到快樂
找到快樂,找到意義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
同樣是生活,快樂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選擇快樂?
能夠選擇快樂,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
中年人一般不缺能力。那就好好修煉智慧吧。
快樂的基礎是濃厚的興趣愛好。如果你每天乾的事都是你感興趣的事情,估計你的快樂一點都不會少。
小時候,你的生活由家長父母照顧,無需關注衣食住行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有人在犧牲自己,為你提供了可以享受生活樂趣的環境。
成人後,每個人都要自行解決吃喝拉撒問題,為了吃飯睡覺而拼盡全力,有後代後,更是努力工作掙錢,一直到中年,孩子長大成人。20-30年,甚至是40年辛苦工作,只為了自己和家人活下去,能活的好一些。乾的都是領導安排的,自己不想干卻必須乾的事情,有什麼興趣和快樂!?
好不容易退休了,有時間了,身體又不好了,如果經濟再拮據點,日子更難過了,哪有健康和金錢享受生活中的情趣?
多數人一輩子都會受困於認知陷阱,一輩子無法解脫,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Ⅱ 三十多了,在社會的大環境下感覺麻木了,感情隱藏起來了,有時候找不到真正的快樂,有沒有同感的

快樂是屬於童年的,成年人的快樂是很難尋找的,只能靠自己,去挖掘,去培養。因為外界呢已經很難給你造成多大的快樂,這種麻木是周圍的人造成的,因為這中年人沒有真正的快樂,只有一些利益目的。尋找快樂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是要培養一些愛好,真正的在這些愛好中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精神寄託,獲得一些成就感,讓自己的精神真的變得更加愉悅,比如我,去爬山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一個小我以及大自然的壯麗和雄偉。還有就是去釣魚,偶爾釣一次魚,在安靜的氛圍中靜靜的等待,這樣或許更多一份對人生的感悟吧。
當然最大快樂是與經濟有關的事情,大部分人是缺錢的,只能通過掙錢去獲得一定的快樂,這個快樂是同年人沒有的,但是對成年人來講,也是當下社會最大的快樂。我們不能去逃避,也不能把掙錢看成是一種痛苦,如果這樣子的話,那真的就痛苦,而且麻木了,必須適應社會,適應自己的年齡階段。把有限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掙錢運動之中,這樣子會變得更加開心更加快樂

Ⅲ 一個人長期感覺不到快樂

經常感受不到快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暫時性的,往往是由於生活壓力、關系喪失、自尊受挫導致了情緒的抑鬱,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幾個月到一兩年),一般會逐漸好起來。

另一種情況是自童年期就廣泛存在的不快樂,延續到了成年期。對他們來說,生活太艱難了,他們對學校和學習,對人際交往,以及之後的工作、婚姻、養育孩子,都是恐懼和抵觸的,只是迫於社會壓力在應對著。有些人甚至很早就有自殺念頭,結束生命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

本文試圖來分析一下長期缺少快樂的童年期原因。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幼時缺少安全的依戀,導致失去了快樂的基礎;由於缺乏帶來快樂的關系,久而久之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然後從關系及情緒的角度,提出改善不快樂狀態的建議。

1  缺少安全的依戀,失去了快樂的基礎

幼年時,安全可靠的照顧者是孩子快樂的來源。成年後,一個親密的對象(伴侶或孩子)也是一個人快樂的來源。

米契斯(Micic,1962)對一個13個月大的小女孩做了如下描述,這個小孩因為支氣管肺炎住院而不能在母親身邊,導致了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摘自約翰·鮑爾比《依戀》一書):

德詹麗克在發育和營養方面都很好。她入院時母親不在,獨自度過了幾天的時間。她總是無精打采地躺著,不想吃東西,但只有在睡夢中才會哭泣。她並不排斥做各種檢查。當我扶她坐起來的時候,她會立刻轉過身又躺下去。

第三天,她媽媽來了。她一看到媽媽就哭了起來。隨後她安靜下來,顯得異常飢餓。喂飽之後她就開始微笑和玩耍。第二天我走進病房的時候,我都沒有認出這個孩子,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以為她會躺著睡覺,實際上她卻在母親的懷里微笑。一個心理上抑鬱而且持續昏睡的孩子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快樂的小女孩,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周圍所有的事物都令她感到快樂,她總是在笑。

當媽媽不在德詹麗克身邊的那幾天,她陷入了焦慮與抑鬱,行為上也顯得退縮,此時,周圍的環境讓她害怕,根本無法產生興趣。當媽媽陪在德詹麗克身邊時,這個安全依戀的對象讓她快樂,周圍的事物也讓她感到有趣和好奇。

與安全依戀相對的是不安全依戀,這些孩子的照顧者不能帶給孩子安全感,更多的是懲罰、壓迫、情緒宣洩、疏遠和拒絕,以及相伴的是壓抑、沉悶、厭惡、被拋棄的恐懼等等。有些孩子能夠從同伴或其他親屬中獲得快樂,這或多或少能夠平衡內在的不開心。一些孩子因為人際交往上的問題,連這些快樂也失去了,他們將長期被不快樂所佔據。

2   缺少帶來快樂的關系,逐漸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能帶來安全依戀的人往往也是一個快樂的人。情緒健康的小孩會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的身邊會有一個或幾個有趣的,有活力的人的陪伴與玩耍。這些人可以是父母,或者他的兄弟姐妹,或者其他的照顧者。這些照顧者會樂意與孩子相處,雙方都能從這段關系中收獲快樂。從小到大,與照顧者,或者與其他小夥伴的游戲伴隨著這個小孩的成長。

情緒健康的小孩能夠創造快樂,即使被放在一個沒有任何玩具的房間,他們也可以從身邊的小物件,比如,一張椅子、一個小凳子、一張白紙中獲得樂趣,他們會反復地把玩,不斷地有新的玩法和新的發現。他們也可以從嬉戲、逗樂、奔跑、打鬧中獲得足夠多的快樂,這些快樂能讓他們充分地應對在幼兒園、學校環境中的壓力。

而情緒不健康的小孩容易感到無聊和厭煩,不斷地抱怨著要離開,想去更好玩更刺激的地方。他們對於規則與要求會非常敏感與抗拒,對人際關系容易感受到壓力,社會適應很困難。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照顧者要麼對小孩不感興趣,要麼照顧者自身也不快樂,因賣余此,這些孩子很少能夠在與照顧者的關系中感受到快樂。

長期不快樂的人會去尋找一些有刺激中敗滾性的活動。在童年期,他們會去偷竊、惡作劇、撒謊、割傷自己,或者加入犯罪團伙,成年後會有性濫交、酒精成癮、游戲成癮、暴飲暴食等,只有這些帶有強烈刺激性(快樂和痛苦)的活動,才能宣洩內心的不快樂感,恢復枯猛內心的活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童年時缺乏安全的依戀關系,長期缺少了關系中該有的快樂互動,久而久之,不快樂的體驗占據了大多數。他們經常性地與不快樂做斗爭,比如,試圖通過學業上或工作上的成就來緩解痛苦,這或許是他們對成功非常執著的情緒原因。遺憾的是,當這些積極反饋消失後,就會被無所不在的空虛、沮喪與無聊所吞沒了。

那麼,一個長期不快樂的人如何能更多地恢復快樂呢?

我們先要明確一下,童年時就開始的不快樂體驗是長期存在的,所以想要好轉並非那麼容易,不要想著做幾次咨詢,簡單做些冥想,或者跟人傾訴一下就能好轉。當然,改變還是有可能的。有了足夠長的時間,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的比例就能發生了質的變化,感受快樂的能力便能恢復。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展開:一是獲得相互信賴,彼此滋養的關系,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愉悅感;二是改善消極情緒,為快樂的產生提供土壤。

一,獲得相互信賴、彼此滋養的關系,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愉悅感

這個關系包括親密關系和友誼。如果有了如下的積極改變,那麼,關系中的愉悅和滿足,以及內在的安全感就會充沛起來:(節選自:人格組織的結構化訪談:STIPO—R)

這些關系品質的獲得並不容易的,這是一個人終生的成長方向。通過生活閱歷,以及不斷地探索和思考才能擁有。當一個人具備了這些關系品質,那麼,他的關系質量會有明顯的提升,關系中的信任感、相互依賴會越來越多,為快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長程的心理咨詢對於關系的改善是很有幫助的,通過不斷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培養共情的能力,分化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克服對於關系深入的各種負面態度,等等,一個人才能更多地培養出平等的、互利的、相互愉悅的良好關系。

二、改善消極的情緒狀態,為快樂的產生提供土壤

長期不快樂的人很難從從人際互動、工作、學習中收獲快樂,很多時候這些活動成為了壓力來源。而情緒健康的人能經常性地從工作、學習、娛樂中感受到樂趣,這些快樂能夠充分抵禦外在壓力。

在心理咨詢中,經常會有來訪者的父母要求咨詢師給孩子一些建議,比如建議孩子多去運動,多跟人交往,多花些時間在學習上,但咨詢師知道,這些建議如果給一個情緒正常的人是沒問題的,但對於一些長期不快樂的人,這些建議會讓他們很反感,因為糟糕的情緒狀態無法讓他們承受略多的壓力。

情緒的改善包括消極情緒的調節和積極情緒的培養,需要從行為上、關繫上、認知上、生活方式上做些改變,具體可參見: 情緒出了問題,但是看不起心理咨詢怎麼辦? 當然,如果你信任心理咨詢並願意深入了解自己,做一下長程的咨詢會更好。

一個人情緒改善的標志之一是能夠放鬆下來,內心對消極情緒的對抗減少了。包括焦慮者能夠感到疲憊了,睡得著並睡得香了,可以去深入思考某些問題了,能夠投入地學習和工作了;或者抑鬱者不會過度思維沉浸,不再那麼地執著於消滅或想通某個問題了。

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往往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當消極情緒減少之後,積極情緒就會被更多的體驗到。

很幸運的是,人先天有追求快樂的傾向。只要有了適合的土壤,快樂就能被開發出來。前面那個13個月大的小朋友德詹麗克,當媽媽來到她身邊時,抑鬱的她馬上恢復了快樂的能力。

很多被不快樂所折磨的患者,當他們擁有了一段友誼,一段良好的親密關系,或者當消極情緒不再讓人透不過氣來時,他們感受快樂的能力逐漸恢復了。此時,他們可以從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收獲快樂,原來令人煎熬的活動也變得不那麼可怕。在某一刻,似乎得到了重生,很多人第一次發現,原來這個世界這么美好,原來平凡的事物是那麼讓人驚奇!

Ⅳ 為什麼人們到了成年就找不到童年的快樂了

其實每個階段都有快樂可尋,只是我們善於把回憶美化了,所以覺得童年特別美好,其實當時也沒怎麼感覺。重點是找尋屬於現階段的快樂。

熱點內容
牙齒為什麼會有黃的小東西 發布:2025-01-15 17:22:19 瀏覽:610
大學為什麼要查頭發顏色 發布:2025-01-15 17:20:22 瀏覽:810
為什麼小米自帶app不能刪 發布:2025-01-15 17:02:33 瀏覽:386
男生為什麼比我還關心我的成績 發布:2025-01-15 16:56:44 瀏覽:825
雞受涼為什麼在晚上睡覺 發布:2025-01-15 16:50:29 瀏覽:953
搜救犬為什麼不傷眼睛 發布:2025-01-15 16:45:19 瀏覽:852
你為什麼眨眼睛寫句子 發布:2025-01-15 16:44:55 瀏覽:972
為什麼電腦自動更改文件名字 發布:2025-01-15 16:36:14 瀏覽:816
軟體為什麼自己會變色 發布:2025-01-15 16:35:12 瀏覽:899
為什麼蘋果商店不能下載拉勾 發布:2025-01-15 16:34:27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