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埋藏的東西為什麼會變色
① 為什麼在挖掘古代墓穴時,裡面的東西非常怕見陽光,和空氣,這是為什麼,那些古代物品會慢慢壞掉嗎
首先,我指出一下,上面各位說的沒有一個是對的,如樓主所說,一群不懂裝懂的人。我也想過樓主的這個問題,空氣中化學性質最活潑且占空氣總量百分比不小的就數氧氣了,一些物質遇氧會發生氧化反應,這是墓中物品暴露在空氣中質變的原因之一。但是,很多陪葬品被拿出來後,不僅是你看到的顏色變了而已,而且顏色變得速度快的誇張,此外只要你用手或者別的東西一觸碰它,它立刻就變成了一團灰燼,這是你們無法解釋的。從化學的角度上分分析,一件物品,無論你放在真空或氮氣環境里(沒有氧氣,)里多長時間,它本身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把它從無氧環境換到有氧環境中,確實會被緩慢氧化,但也沒誇張到幾分鍾就被氧化成一片灰燼。
重點開始:知道物理學中的分子熱運動嗎?那些在無氧環境中放了上千年的玩意兒(書籍、絲綢之類的有機物),由於分子熱運動,早就沒有了它們原本的微觀結構,其實歷經千年後它們內部已經變得就像是一團沙子靠零散的作用力支撐起來的沙雕,包括表面的顏料,都已經變成了分子狀態(分子間隙由於長期熱運動變的很大),所以有些文物出土後被東西稍一觸碰就變成了灰燼,因為一坨「沙雕」本來就很脆弱,而顏料分子間距變大,這就直接導致顏料與氧氣反應速率大幅提升(反應物接觸面積十分大),所以幾分鍾內就能被氧化到褪色。至於金銀之類的金屬物品,由於金屬內部的結構是電子氣+離子實,既有極高的延展性,又有穩定的金屬鍵(金屬晶體),所以它們雖然內部存在熱運動,但對金屬的整體結構無影響。
說的比較多,但我覺得這些可以解答你的問題了。
最後補充一下強光問題,光是由光子(能量子)組成,光子打在物體上會和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如光電效應,康普頓散射,電子對產生效應等,這些都會破壞物質原有的結構。
② 已經出土的文物為什麼會被迅速氧化
當出土的時候如果沒有有效的防止措施,再加上文物表面的H2O和CO2仍很多,和空氣接觸比較充分,所以會快速的被空氣氧化,馬王堆墓中出土的食盒裡,在剛出土時裡面還有蓮藕湯,在遇到空氣後迅速被氧化,發黑!
所以這是化學作用,文物在自然環境中起化學反應這就意味著文物受到損害。而化學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有關,因為我們地面的溫度相對墓地面會升高,所以加速了氧化。
文物埋在地下面實際上它也是經歷過緩慢氧化的,這不過在地下面的空間裡面的氧氣相對比較稀少,當氧反應完之後,就形成了二氧化碳。
(2)地下埋藏的東西為什麼會變色擴展閱讀:
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氧氣在此過程中提供氧。
文物保護作為一門科學,並非僅僅是拼合文物殘片、修補文物破碎、處理病害部分,它還包括了對文物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理解,對文物各方面狀況的系統記錄,以及基於東西方交流的現代文物保護理念的注入。
無論是出土的還是傳世的,每件文物進入博物館時都必須接受嚴格的體檢,進行腐蝕情況評估。考古發掘獲得的青銅器在出土時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和損毀,進入博物館後必須進行腐蝕評估。
如果青銅器被檢驗出存在大量的氯離子,意味著將產生大量的有害銹,再結合其他各項特徵,基本可以判斷其染上了「青銅病」,那麼就要對症下葯,制定相應的修復方案。
③ 已經出土的文物為什麼會被迅速氧化
已經出土的文物會被迅速氧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古墓泥土中氧氣少,惰性氣體多,不易發上腐蝕,金屬也不易發生反應。出土文物由於所處環境從地下變為地上,其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突然加大,氧氣濃度增加,所收壓力突然降低,其氧化、銹蝕等過程會突然加速。
2、古文物表面腐蝕很復雜,用XPS分析表面化組成,發現是一些氧化物、氯化物,這些腐蝕表層是在地下埋藏上千年的環境下形成的。其結構鬆散,孔隙分布廣,對水、氣都具有吸附作用。一旦文物出土,這個銹層暴露在大氣環境下,空氣中的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在表面有強附作用,那麼表面不僅存在電化學,而且發生化學腐蝕和光腐蝕。從以上分析,影響古文物腐蝕取決於兩方面因素:即文物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文物所處的環境。考古文物能保存下來,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抗腐蝕性及所處的環境。環境中有能影響考古文物腐蝕因素,如溫度、濕度、氣體酸、鹼、鹽、有機體、光等。腐蝕的產生往往是各種環境因素並存時產生的協同效應。
3、因為金屬在鍛造時會形成氧化膜等保護層,由於在古墓中這些保護層會消磨掉,純金屬遇到氧氣水份會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容易腐蝕
④ 為什麼剛出土的文物會變色
主要是剛出土的文物的有機物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文物長期保存在地下,氧氣成分較少或者是真空狀態的環境,所以文物的氧化反應比較緩慢,當出土後,空氣中的大量氧氣加劇了化學反應,導致文物很快變色,甚至風化.至今考古界都沒有很好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很多大型陵墓(如武則天的乾陵)的開考也只能是擱置.
⑤ 文物是如此的珍貴,為何一出土就會被迅速氧化
1、古墓處於地下,且封閉性好,其空間內的氧氣在長期的耗氧細菌的代謝活動中被消耗無幾,而且溫度較低,而文物又常常被淤泥覆蓋,故常能長久保存。
2、同時,古墓中濕度很大,CO2濃度很高,這些都是對氧化很有利的條件,(CO2的存在是很多金屬因形成堅實碳酸鹽而被氧化腐蝕)只是因為氧氣的稀少而難以發揮。
3、在文物出土後,氧氣含量和溫度迅速升高,加之文物表面的H2O和CO2仍很多,常會造成文物的氧化變形,所以文物出土時要迅速清理乾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