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信星座這么多東西
A. 為什麼那麼多人信「星座」
一項調查顯示:47.5%的人經常關注星座,29.7%的人覺得星座很有意思;只有1.48%的人對星座「不太感興趣」。星座學的基本假設是利用天體現象對人和事進行預測。靠著人類突破天際的想像力,恆星由於不同的遠近排列形成的形狀被形象地定義成不同的星座符號。從古至今,不少人認為,這些天上的高高在上不說話的星座對地球上發生的人兒事兒會有影響。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司馬懿都喜歡夜觀天象,司馬老兒一看星落秋風五丈原就知道孔明已歸天了。 據回族《懷寧馬氏族譜》記載,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精通西域歷法的回人馬依澤「應召入中國,修天文」。
馬依澤父子把黃道十二宮的方位及太陽入宮日期的推算方法引進中國天文學,他的三兒子馬憶在軍隊中任職,把占星術用於軍事,與二十四節氣的十二中氣相聯系,以之作為六壬占卜吉凶的依據。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的《武經總要》中就應用了黃道十二宮,即今天我們熟悉的十二星座: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是中國十二星座的起源。
中國古代詩人蘇軾就是名副其實的星宿控一枚,當他發現自己和偶像韓愈的星座同為摩羯,就把他們同為多舛的命運歸於星座:「退之詩雲: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仆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一定程度上,信不信星座,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體系。如果在星座上分歧太大,就會如「豆花吃甜的還是鹹的」這樣的世紀難題,甚至造成親友疏遠、情侶夫妻反目。
「星座熱」的社會學解讀
巴納姆效應
又稱福勒效應,又稱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心理學現象。他給自己的學生做完一套人格測試題後,分發給學生告訴他是報告是「獨一無二」的。其實每一份內容都一樣的性格分析報告,他讓學生以0至5分對報告的准確度進行打分,最終平均分為4.26分。
分析報告的全文內容如下:
「你希望他人能喜歡並仰慕你。你傾向於對自己要求嚴格。你還有很多潛力尚未開發。雖然你的性格中有些缺陷,但你整體上可以想辦法克服。你在與異性相處時遇到過困難和難題。在外人看來你顯得自律穩重,但實際上內心卻缺少安全感。有時你對自己的決定有過嚴重疑慮。你更喜歡自由與轉變,在受到限制和桎梏時會感到不悅。你以獨立思考能力為傲,在沒有滿意證據之前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觀點。你認為過於坦誠地向他人吐露心聲是不明智的。有時你很外向、和藹、容易相處,但有時你很內向、矜持、充滿警惕。你的部分願望不太實際。你人生中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追求穩定。」
噢,我的老伙計!是不是覺得說的就是你?我想手機屏幕前的大多數朋友都覺得這些描述很像自己覺得准哭了吧?但這不是因為寫的人神機妙算,而是因為這篇報告的籠統模糊,大部分描述都適用於大部分正常人。和前文中提到的「可證偽性」相對應,正是由於模糊描述的涵蓋面極廣、具備堅不可摧的「不可證偽性」,才會讓人們找不到對立證據反駁而乖乖對號入座。這個實驗的解釋為:人們容易相信一種籠統、模糊、空洞的人格描述符合自己的真實情況。
「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能為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這是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概念。正因為一些由「星座學」產生的預測和描述太過寬泛模糊,以至於現實中出現的任何結果都能被認為符合這個預測。筆者隨手搜索了處女座今年的運程:「學業方面,一向努力的處女座會沒有壓力,但如果還沒做好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的話,上半年將會比較難熬。」處女座的朋友乍一看這句預測會不由點頭,但不難看出這句話實則適用於任何智力正常、學業在身的同學,根本不可能被推翻,沒有被證偽的可能性,所以星座預測有讓人相信的神奇魔力。
B.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他們想得到什麼
首先星座的描述是大體上符合自己的。
這大概是巴納姆效應,就是指人比較容易相信一些比較籠統的,具有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而為了給人一種特別准確的第一印象星座書都會寫一些人皆有之的性格描述。讓你無法第一時間否認,所以就會相信。
相信星座的人,大概就是想變成一個星座書上所描述的真正美好的狀態。不怎麼喜歡現在的自己。將自己變得更好,這沒有什麼不好的。
C. 為什麼有人會相信星座
一個人相信什麼,不一定是因為那件事可信,而重要的是你願意去相信。這樣劣拙的謊言也相信,那說明你的內心已經被打動了,願意去相信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