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為什麼在起點找不到了
㈠ 明朝滅亡時,15萬威風凜凜的錦衣衛為何不見了他們都去了哪裡
從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明太祖為維護統治而大開殺戒。以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並稱的「胡藍之獄」為起點,之後還有「郭恆案」、「空印案」等。朝中的開國元勛皆以死盡忠,其中受胡惟庸和藍玉株連的就多達四萬五千人。
而促成這些案件幕後機構就是明太祖親設的錦衣衛,據《明史》所記:「子驤,從定中原,進指揮使,嘗掌錦衣衛事,召典獄。」除了毛驤以外,還有明成祖時的紀綱,明英宗時的劉勉等等都曾是著名的錦衣衛指揮使,為帝王們立下過汗馬功勞,而錦衣衛也借恩寵在短短幾年就發展到了十幾萬人。那麼,明朝滅亡時,他們都去哪兒了?
與他同樣的有他的錦衣衛同僚,比如:王鵬翀、喬可用,也有著名的將軍吳三桂、將領李永芳、部將孔有德等等,正可謂樹倒猢猻撒,大抵就是如此了。
3.今此不十一,余日多凄涼
據《南疆逸史》所寫:「永明之有吉翔,猶福王之有士英矣。」馬吉翔,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有名的錦衣衛指揮使。在一六四五年時曾因為隆武帝送軍餉而被升為錦衣衛僉事,後來協助永曆帝有功而成為指揮使。
他的一生都跟隨著明朝的帝王,因錦衣衛而榮華富貴,也因錦衣衛而客死他鄉。當李自成攻佔京城後,他就隨著其他王室遷往南方,也就是後來的南明。在永曆十三,他隨永曆一同前往緬甸,三年後,緬甸因國內戰事而將永曆帝獻給清軍,南明滅亡,馬吉翔也在這之前就被囚禁後殺死。
三:總結
錦衣衛的興衰起落與明朝本身的發展歷程密不可分,從明初的為鞏固江山而刺探敵情,到後來的為維護政權而監審百官。錦衣衛在不受部門限制的情況下,從幾十人的小組織,一步步發展到上萬甚至十幾萬人的強悍隊伍。雖然在東廠、西廠相互制約又相互抗衡之下有過幾經起伏興衰,但最終還是陪著明朝走到了最後。
可惜到了崇禎帝時,錦衣衛早已不是那個唯皇帝命令是從的組織了,而是為名、為利而存活。所以當農民軍四起、李自成入攻皇城時,錦衣衛卻不再守護疆土,奮勇殺敵,除了寥寥幾人死在戰場外,大多數則選擇了旁觀自保,或逃之夭夭。
㈡ 錦衣衛為何在明代權勢熏天,卻在清代銷聲匿跡
錦衣衛為什麼在清代就銷聲匿跡了?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錦衣衛的臭名昭著,錦衣衛是明朝特有的一個特別機構,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為控制百官而一手創建的特務組織,錦衣衛的前期確確實實為帝王家肅正朝綱,鞭策官員起了很好的的作用,但後來由於明朝歷代帝王的昏庸與無能,錦衣實際成了宦官跋扈恣睢、禍國殃民的個人工具。
實際上,清朝的「粘桿處」也和明代的錦衣衛一樣,讓人談之色變,它的存在令不少的官員與皇室毛骨悚然,這使他們不由得想盡了方法的逃避與排斥。也正是因為這樣,「粘桿處」在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後,嘉慶上台後漸漸讓其退出來它的歷史舞台,至此清朝再無錦衣衛一類的特務機構。
後來又在國民黨統治的時期,戴笠的軍統,毛人鳳的中統又將明代的錦衣衛演繹的活靈活現。可見錦衣衛雖然消失了,但它的影子和存在卻總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