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為什麼會咬東西
㈠ 孩子為什麼總愛咬指甲、咬衣被角、咬嘴唇原因終於找到了
文|CC爸媽
公眾號:CC爸媽 ID:cc-bama
前兩天一個家有一年級小學生的媽媽私信求助:
C媽,我家孩子一直有咬東西的毛病可怎麼辦啊?鬥智斗勇好多年了,情況時好時壞。
最早是剛上幼兒園時咬衣服角、書包帶、被子角,什麼時候衣服的領子都濕噠噠的;糾正了一段時間後,消停了幾個月,可後來又咬指甲,這指甲還沒完全戒掉呢,寒假我盯他寫作業,發現他又開始咬鉛筆了!
好話歹話都不聽,打過罵過也沒用,真是愁死我了!
話說咬咬咬的行為,幾乎娃娃都有,尤其是咬指甲,有研究表明, 約50%的兒童會在某個時候咬指甲。
甚至有一部分人會將這個習慣延續到成年。
0-2歲,是孩子口腔的敏感期,吮吸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反射和需求,是生理發育的正常表現。 這個階段的「咬咬咬」不必太過於擔心,也不要盲目禁止!
如果此敏感期被壓抑,會導致其它敏感期的延遲,並可能以其他表現形式來彌補此敏感期的滯後。
比如一歲時得不到滿足,兩歲會咬人,兩歲得不到滿足,上幼兒園會吃筆,啃手指甲,甚至上了小學還會繼續吃。
所以在保證衛生、安全的前提下,要為0-2歲的孩子提供「吃」的機會。
但如果是2歲以後,孩子仍然有很明顯的啃咬行為,就需要引起注意了,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採取正確的引導方法,才能夠真正幫孩子「戒咬」。
為什麼會咬?
留心觀察我們會發現,啃咬的小毛病多發生在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孩子中,心理學上稱之為 「兒童緊張性行為」。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Dr. Lori Woodring指出, 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跟固定的東西有關聯。
一旦需要適應新變化,會給孩子們帶來心理壓力,這些 壓力不僅表現在情緒和心理上,有時還會表現在孩子的行為和生理 健康 上面。
所以,孩子的「小毛病」,表面上看是行為習慣不佳,背後往往隱藏的是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01 啃咬的心理原因
Ø內心焦慮感的外化、自我安慰的形式
一提焦慮,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成年人才會有的情緒,孩子從來都是凳薯無憂無慮,不諳世事,怎麼會焦慮?
其實不然,孩子同樣會面臨焦慮、緊張、不安等情緒的影響,比如:
在我們看起來雖然都是小事,不值一提,但對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事,足以讓他們感到不安和害怕。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情緒,甚至火上澆油訓斥,無疑就會放大焦慮。
年齡小,排解能力有限,但又需要找到一個情緒的宣洩口,所以很多孩子就會通過一些小動作來排解, 比如啃指甲、咬衣被角、咬鉛筆等等。
有研究表明,這類動作可能類似於吮吸拇指或奶嘴,這是他們在媽媽肚子里棗宴者就學會的安撫技能,可以讓人感到放鬆和快樂。
通常開始時是無意識的,久而久之,只要精神上一焦慮,孩子就會習慣性條件反射,作出相應的動作。
Ø因無聊而形成的壞習慣
這種現象也非常常見, 多發生在孩子覺得無聊、沒事情可做或者飢餓的時候,然後不自覺地通過做一些小動作來進行消遣。
比如小點的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咬指甲、吃手,大點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咬鉛筆、咬嘴唇等。
CC之前有段時間就是看電視時吃手,提醒也沒用。
有媽媽可能覺得動畫片那麼有趣怎麼會無聊?
其實真正無聊的祥斗是「電視沒有互動的單向輸入」,後來我就參與進去跟CC聊聊「劇情」,讓看電視這項活動不只是「單向輸入」。
如果是這類,父母不需要過度擔心,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改變孩子的習慣就可以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無聊還是焦慮呢?其實很簡單。
第一是看孩子做小動作前,發生了什麼事。
第二是觀察孩子的眼神和神態。
如果是眼睛無神或游離,面無表情,比較無趣地呆坐或漫無目的地東張西望,多半就是他感到無聊的時候,及時轉移注意力就可以了。
Ø自我刺激,尋找存在感
這種情況雖然不太常見,但的確存在。
精神科醫生指出: 人總要有自我存在感,才覺得是活著。幼齡小朋友如果平時得不到父母的關注,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會透過啃咬指甲的不斷刺激,尋找存在感,從中獲得心理滿足。
所以,如果家長陪伴的非常少,恰好孩子又有啃咬的小毛病,就要留意是否這方面原因了。
02 啃咬的生理原因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啃咬行為,都是心理問題,也有可能是身體在求救。
之前C爸醫院就有因為孩子一直咬指甲、吃紙屑帶去就醫的,結果是因為感染蛔蟲所導致的 「異食癖」 的表現。
據兒科大夫介紹,異食癖的表現有很多,甚至吃頭發、啃腳趾、吃牆灰等等。
孩子愛咬東西,還有可能是體內缺鋅、缺鐵等原因所致。
所以,在排除心理因素,並進行了一段時間調整之後仍無明顯改善的,建議大家到醫院進行排查是否有生理因素。
5招幫孩子真正戒「咬」
生理方面需要由醫生來判斷,C媽今天主要說說由心理因素所導致的「啃咬」問題該如何解決。
01 減少對這個行為的關注
這里的減少並不是指真的不去關注,而是指換一種方式去關注。
孩子有各種小毛病,尤其是在屢教不改之後,家長往往很難繼續保持心平氣和,經常是橫眉怒目地訓斥:咬咬咬!又咬!說多少遍了?沒長腦子嗎,記不住嗎!
甚至粗暴地直接把手指或者其他東西從嘴裡拽出來!
在我們眼裡,說三遍還不改就是故意的,就是和我們對著干!
實際上孩子並非故意, 這些動作一旦形成,基本上就是一種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換句話說,他們根本就沒意識到自己在啃咬。
所以, 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無論第多少次,我們堅持做到友善的提醒就可以。 比如設置提醒暗號、塗安全指甲油等等,否則不但不能改掉啃咬的毛病,還會為此產生心理陰影。
02 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緩解焦慮
對於因為焦慮或尋求關注而啃咬的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做得更多的是接納他的不安情緒,幫助孩子緩解焦慮。
比如對於有嚴重幼兒園分離焦慮的孩子,就盡量做到早接,其他時間多陪伴;
對於自尊心強、害怕犯錯的孩子來說,要有更多的包容和耐心,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案,而不是在他們犯錯的第一時間去指責和打罵;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回應,等等。
當我們願意接納孩子,與孩子的關系有所改善,讓他的情緒有一個安全表達和排解的空間時,漸漸地就會「棄用」那些小動作。
03 轉移注意力,尋找新的替代方式
多注意觀察孩子, 一旦發現要做習慣性動作時,及時用孩子喜歡的東西、愛玩的 游戲 等幫助他轉移注意力。
同時要注意有針對性,比如愛咬指甲的孩子,就帶他一起玩需要雙手操作的 游戲 ,像玩黏土、玩沙、玩橡皮泥,攀爬或組裝積木等。
比如愛咬嘴的孩子,就帶他一起唱歌、讀繪本、讀詩歌、說繞口令等多用嘴的項目。
這些小動作基本上都是後天習得的,在得不到鞏固的情況下,慢慢就會淡化。
對於大點的孩子而言,還可以選擇一些沒有傷害同時可以緩解情緒的一些替代方式,例如嚼口香糖、捏減壓球、打沙袋等。
04 讓孩子了解壞處,內心裡想要改
無論任何事情,一旦產生內驅力,做起來就容易多了。
可以讓孩子一些啃咬的壞處,比如咬指甲會有哪些 健康 上的危險,可以通過圖片、繪本故事、動畫等方式,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壞習慣帶來的後果。
我曾經給CC看過一張指甲被啃光的圖片。
邊讓她看邊說,有些指甲,啃掉再也不會長了。一直啃下去,很難想像指甲變成了什麼樣子?這樣怎麼塗指甲油啊?
她明白這些之後,很快就從「爸爸媽媽讓我改」,轉變成了「我想要改」,改起來明顯容易了很多。
05 制定小目標,合理期待
習慣的糾正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不但不能一蹴而就,還有可能出現反復。
所以,首先家長要做好心理准備,合理期待。
其次,可以 給孩子制定階段性的小目標,循序漸進地來克服。
比如從一天咬8次減少到一天咬5次;從約定1周時間,到約定3周時間等等。
讓孩子不斷看到自己的小成就,也能增加他主動「戒除」的信心。
「啃咬」雖然是一件小事,但處理不好,卻有可能出現大問題。
所以既不能不重視,也不能強行矯正,而是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葯,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改正。
你家孩子「咬咬咬」過嗎?是如何戒掉的?一塊在評論區把小妙招分享給大家吧!
㈡ 為什麼小孩喜歡吃手指咬東西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可能很多家長在帶小孩的時候,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那就是小孩不管看見什麼東西,都喜歡把它們塞進嘴裡。
哪怕家長已經批評過很多次,但小孩卻仍舊這樣做,因此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惱火,不明白小孩為什麼會這么不聽話。
口腔敏感期對於小孩的成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所以家長千萬不可以忽視該敏感期。那麼在這一階段,可能有些家長會制止小孩咬東西的行為,但如果小孩在口腔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的話,那麼就會使這一敏感期出現延遲。
所以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小孩在上學甚至成人後,還有咬筆、咬指甲的行為。這通常都是小孩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沒有得到滿足後,遺留下來的一些表現,甚至還會帶有一些攻擊性。
因此家長對於小孩在口腔敏感期出現的一些行為,一定要謹慎的處理,千萬不可為了一時安全,而留下後患,這對小孩之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㈢ 孩子為什麼會咬衣服 被子
牙癢!... 科學看待問題就是: 孩子吃飯怎麼樣?如果吃飯不好建議化驗一下是不是貧血或者缺鋅,再就是孩子的性格是不是很內向,多和孩子溝通慢慢給他講道理,四周應該懂事了,祝寶寶健康快樂!缺鋅。發現小孩缺鋅按醫囑給予適量的含鋅食物(如葡萄糖酸鋅、新微寶)、豆類、小米、蘿卜、大白菜、雞、魚等含鋅食物。但要注意鈣與鋅不能同時補給。 建議去醫院,有些孩子愛咬東西是因為肚子里有寄生蟲所致,化驗一下大便看看吧!
㈣ 11歲的小孩老是咬衣服和枕頭是怎麼回事啊
問題分析: 你好,如果說孩子喜歡咬衣服的話,那麼最好是給孩子檢查一下是不是有缺鐵的表現的,因為如果有缺鐵的話,那麼就會出現異食癖的,這樣的話就會咬衣服的 意見建議: 指導意見:因此建議的話就是說你只要化驗一下血清鐵就可以了,如果確實是缺鐵,那麼就需要補鐵進行治療的,其他就沒有什麼了
㈤ 孩子看見什麼東西都要拿著放嘴裡咬,這是為什麼
昨天跟閨蜜聊天的時候,她跟我說她家寶寶現在看見啥東西都往嘴裡放,幾乎把家裡的東西都給舔一遍了,她看見之後真的是又好氣又好笑,甚至還擔心小傢伙是不是患上什麼病了。其實,娃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生病了,而是因為他的口欲期到了,這也是他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只要家長用對方法,就能順利幫他渡過口欲期。
寶寶愛咬東西,其實是他成長的一種表現,因此,家長們要理性看待他的這種行為,然後用合理的方法幫他渡過口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