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要拆東西
❶ 為什麼要拆遷
有人說拆遷是城鎮發展的需要,原來的老街道太狹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原來的老房子太低矮,佔用的土地面積多,原來的老建築太醜陋,影響城市形象......。 我說這些都不是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拆遷符合「發展經濟就是硬道理」的道理。中國自從走上市場化道路,需求就成為拉動經濟的動力,經濟發展速度就成為各方面關心的要事。都說需求有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由於生產資料的私有化,勞動者的剩餘勞動被資本家剝奪,收入水平難以提高,消費需求當然難以增加。西方世界的消費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70%以上,我國的消費水平不到GDP的40%。把出口作為拉動經濟的動力,實質是搶奪其他國家勞動者的飯碗,會遇到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近年來,中國頻頻遭到西方大國反傾銷調查和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事實說明出口貿易不可能長期作為拉動經濟的動力。投資分為實物投資和金融投資,金融投資是實體經濟中由於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所產生的生產過剩和資本過剩的體現。因為實體經濟領域過剩,已經不能滿足資本獲取剩餘價值的需要,過剩的資本就要另闢新的場所,這就是金融投資市場。金融投資的本質是財富的再分配,不是財富的創造,所以並不能像實物投資那樣通過乘數效應,刺激需求。所以社會投資(個人投資)不能承擔拉動經濟增長的重任,政府投資就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從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消費、出口、社會投資(個人實體投資)不能作為沒有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政府投資就要擔當重任。 當前拆遷重建是政府投資的最重要項目,也是關繫到政府生死存亡的大事。前幾年各地進行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現在道路修得差不多了,連鄉村道路也硬化了,鐵路提速改造也完成了。南水北調正在建設,但不足於拉動全國的經濟增長。於是各地紛紛把眼光瞄準了拆遷。其好處是:第一,可以快速拉動各地的經濟增長速度。各地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關鍵看當地政府有無能力把老百姓的儲蓄全部壓榨出來,用於投資和消費。房地產既可以作為消費,改善居住條件,也可以作為投資,賺取差價收益,還可以降低老百姓儲蓄水平。房地產讓70、80後成為房奴,讓50、60後作為父輩被擠干。第二,滿足地方政府不斷增加的財政開支需要。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地方財政收入有一半以上來自於賣地收入,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收入與房地產的有關。不拆遷,就不會有房地產的發展,地方政府就難生存。近日爆出無錫市太湖鎮拆遷工作難推進,導致政府無錢發工資的局面。第三,滿足地方就業的需要。拆就要建,拆、建,都需要消耗大量勞動。不僅如此,拆就得破壞舊的設施,如門窗、衛浴設施等,新的設施就得生產,就要消耗資源和勞動。據估計,地方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口與房地產業有關。沒有拆遷,就會出現大量的人口失業,社會就會出現不穩定。第四,拆遷為各級官員中飽私囊提供了一個發財致富的機會。第五,拆遷為地方官員加官進爵提供了一個的機會。某市一個區負責人由於拆遷搞得好,善於大拆大建,很快被提拔為副市長。第六,拆遷使地方政府和銀行關系更加密切。當下因社會保障滯後,老百姓不得不節省消費,把結餘存入銀行,忍受銀行負利率政策的盤剝。銀行得到存款後,就得想辦法把資金貸出去。沒有拆遷,就沒有房地產開發商,就沒有房地產貸款。銀行要感謝政府的拆遷政策,就要投桃送李。 英國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初期,有個羊吃人的「圈地運動」,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初期階段,出現了房吃人「圈地運動」。其實中國並不缺少房子,房價上漲,供不應求是一個假象。有錢的人希望錢生錢,以資本參與社會財富再分配,多買房,並希望房價上漲,這樣可以得到巨大的差價收益。這下窮人遭了秧,房價高得買不起,「想買房找建行」,忍受銀行的盤剝。這正是銀行和富人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資本主義人口學家馬爾薩斯看到資本主義生產過剩,人口過剩,提出用戰爭、瘟疫的手段消滅過剩人口。拆遷第一是破壞,第二是重建,這和馬爾薩斯的戰爭手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戰爭是破壞,戰爭結束就要重建。破壞是對供給的暴力毀滅,重建是對需求的再次滿足。資本主義國家除了使用這種殘酷、反人類的手段維持其增長之外,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中國不可能使用戰爭手段擴大需求,拆遷就成為第一選擇。 為了更好的理解拆遷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可以觀察分析一下城市道路挖填過程。城市馬路不斷被開挖,不斷背回填,固然有規劃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這種無效的勞動能夠創造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沒有路面被反復開挖,農民就沒有就業機會,路政公司就沒有足夠的利潤,水泥沙石公司的產品就會積壓,築路設備就會滯銷,財政收入就會減少,失業人數就會增加,經濟發展就會停滯,就會和「發展經濟就是硬道理」背道而馳。 研發新產品也能創造需求,但是和拆遷相比,研發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所以中國的逐利資本便蜂擁到拆遷領域,用金錢打通一切關節。造成學者為其造勢,警察為其開路,官員為其助威,銀行為其融資。繪就一幅中華大工地的火熱場面。 拆遷給政府、銀行、官員、資本家等帶來了利益,給老百姓帶來苦難。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資本和權力仍會將拆遷進行下去,直到那個名叫陳勝、吳廣的人出現。 從從另一方面看,拆遷也是大好事,有了錢了,房子小了,舊了,拆掉它,蓋新的,修大的,改善居住條件是大好事。問題是要建立在民眾自願的基礎上,建立在經濟支持的基礎上,不能逼著人搞拆遷。人家不想拆,你就動用黑社會,暴力拆遷。問一下給你親爹親娘蓋新房你也這樣積極嗎?我看未必,這里還是一個利字在作祟。人家的房,人家不同意拆,你連哄帶騙,強行拆除,你和開發商人相互勾結,你們拆,你們建,你們定價,這和搶劫有什麼兩樣?現在搞城鎮化建設,我看必須尊重群眾的意願,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搞暴力那一套,對不起,你就是反革命,你在搶劫人民群眾,共產黨不答應,人民群眾不答應,他們會用革命的暴力對付反革命的暴力。
❷ 寶寶為什麼喜歡拆東西
在育兒過程中, 1、滿足個人的心理需求 從嬰幼心理的特點看,寶寶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往往會採取別的手段來逼大人就範,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讓父母買新的。為了得到自己最想吃的東西,故意淋雨,使自己患感冒。為防止這類行為發生,大人要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若不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就要把原因告訴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為,要嚴肅批評,且絕不能簡單滿足他,更不能不容分說就加以打罵。 2、感到損壞東西很有趣 有些幼兒損壞東西,並未意識到行動的後果,而是對活動的過程感興趣,覺著好玩。嬰幼心理發育的特點之一,便是對有興趣的事物易於興奮。寶寶在損壞東西的過程中會感覺到愉悅。例如把圖書中色彩鮮艷的畫面撕下來折疊玩具;到田裡揪下菜花、豆角、嫩瓜;用刀、筆在牆上、桌上亂刻亂畫……成人發現後要及時制止和教育,使他們從心理上認識到這些東西損壞就再也恢復不了原樣了。要適當引導幼兒興趣,例如對愛撕書折疊的,可給孩子色彩鮮艷的彩紙,由他折疊;對愛亂刻亂寫的,可給他硬紙、刻刀、彩筆及作品範例,讓孩子模仿著刻畫。 3、發泄中的不滿 情緒容易出現波動,這也是嬰幼心理比較突出的表現之一。因未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與大人賭氣,故意損壞東西,發泄心中的憤怒。某些被溺愛的孩子常以此要挾成人,以達到個人目的。對這種故意破壞的行為,成人絕不能姑息遷就,既要嚴厲批評,也要讓孩子嘗到破壞的滋味。例如摔壞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內不買新玩具;搗熄了煤爐,讓他與家人一起挨餓;砸壞了碗碟,告訴孩子兩周內不買他最愛吃的冷飲,以省下購買新碗碟的錢。孩子受到一定的懲罰後,心理上會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著性子耍潑了。 4、也許好心辦壞了事 幼兒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經驗不足或能力有限,結果事與願違。有的孩子見金魚缸里結了一層薄冰,怕金魚凍死,把金魚全撈上來包在手帕里;看到鹽有點臟,把鹽放在淘米籃里用水淘;出去打開水摔壞了水瓶……成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接著告訴孩子失敗的原因。 總之,對寶寶拆東西的行為,家長不能一概而論,認為寶寶就是在搞破壞,而要從嬰幼心理的特點去分析問題,合理引導寶寶的行為。
❸ 東西好好的,總想拆咋回事
東西好好的總想拆,那是因為你有一些好奇感,你可以再想拆東西的時候強迫自己去外面溜溜彎,再就是去干點別的工作轉移一下自己的視線就好了。
❹ 我的孩子總愛拆東西是什麼原因
拆的原因是好奇,他本身沒有目的,但拆著拆著可能就有目的了,他可能還想裝回去試試還能不能用,然後他的思路就打開了。 插座、椅子、帶螺絲的凳子、舊收音機、破復讀機、會走的玩具車……其實帶聲音的能用的或者能動的東西最好,因為孩子一定想知道聲音從哪裡來的。
❺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將家裡的電器拆成零件,他在拆組過程中在想什麼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將家裡的電器拆成零件,但是家長不知道孩子在拆組的過程中到底在想什麼。那麼孩子在拆組電器時是怎麼想的呢?
發泄脾氣
一侍友些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將家裡的電基談消器拆成零件,這種行為其實並不是很好。不過孩子能夠將電器組裝起來也不錯。不過很多孩子拆電器都是為了發泄自己的脾氣,而且很難組裝回去。
很多孩子想要引起家長的注意,都會通過一些比較特殊的方式。拆解電器是能夠引起家長重視的一種行為,所以當孩子拆解家中的電器時,很多家長都會和孩子進行溝通甚至是制止,而且也會有一些家長會願意讓孩子拆,並且鼓勵孩子組裝電器。無論家長怎麼對待孩子,都是注意到孩子的行為。所以拆解電器也是孩子心情不好時,想要引起家長注意的一種行為。
這些就是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當大姐的電器拆成零件的想法,具體孩子是怎麼想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確定。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❻ 兩歲孩子總是喜歡拆包裹,到底是為什麼呢
兩歲孩子總是喜歡拆包裹,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專注於兒童心理和營養健康。如果您在兒童保育過程中有疑問,您可以隨時討論。我每天都會分享一些育兒知識,給寶藏母親一些幫助,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轉發注意力。
有些孩子由於擬議要求而被父母拒絕,他們將迫使父母例如,故意磨衣服,鞋子,讓父母買新的。為了得到你想要吃的東西,故意下雨,讓自己感冒了。為了防止這種行為,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您不符合您孩子的需求,您應該告訴您孩子的原因並讓您的孩子的理解。一旦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為,父母應該受到嚴重批評,但他們不能沒有太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