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老人為什麼總喜歡帶東西回侄女家

老人為什麼總喜歡帶東西回侄女家

發布時間: 2023-09-17 05:24:04

1. 七十歲老人變的愛拿人家東西為什麼

70歲老人變得愛拿別人家東西了,可能這個就是她心裡的一些轉變吧。因為她歲數大了,老小孩兒,老小孩兒嘛,所以有一些老人越老童心就越大。

畢竟70了,可能他的智商什麼的可能就是有一些下降吧。類似人們常說的老年痴呆一樣,可能他會覺得這么做並沒有影響到其他人,也沒覺得這么做是錯的。只要他開心,他拿什麼都可以,他應該是這么想的。

還有就是這個老人,就是覺得自己歲數挺大,就喜歡倚老賣老,所以就總愛占別人的便宜,就喜歡拿別人的東西。他感覺他歲數大了,所以別人也不好意思去說他,也不可能去和他爭吵,怕他情緒激動犯病再倒地下啦,那就不好了。

2. 帶孩子回家過年,奶奶總是搶著帶,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老人想從晚輩那裡獲得溫暖、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年輕人不要對老人的這種行為太反感。適當地讓老人參加育兒,也是一種對父母的孝順。

因為孩子活潑可愛。爺爺奶奶年紀越來越大,生活中的孤獨感也越來越強。如果你能把孫子孫女帶在身邊,會給他們增加很多快樂。這對他們的健康也有好處,也是減輕你壓力和負擔的一種方式。應該是兩全其美。彼此親近,世代相傳,他們感到幸福,想盡一些責任。至於你的分娩、坐月子和接下來的八個月,你很努力,心裡積累了一些怨恨,這是可以理解的。每個做母親的人都要經歷這個艱難的過程。在這期間,奶奶沒有來照顧你。你也應該明白,奶奶來是因為她熬不過一夜。如果她生病了,對你來說就不是負擔了。現在孩子們長大了,照顧他們更容易了。我主動照顧他們,因為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動提出幫助他們!

3. 家裡不缺錢,但長輩超級愛撿東西回來,這該怎麼辦

隨老人自己吧,他們開心就好。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反應能力在下降、行動也會變得遲緩,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幾乎就成了閑人一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人是會缺乏安全感的。他們會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然後就會害怕兒女們嫌棄自己,甚至是拋棄自己,以至於他們特別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即使家裡不缺錢,他們還是會撿東西回來。也許,他們撿的不是東西,是寂寞?亦或是自信?反正,隨他們去就好了,別叨叨他們。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老的一天,總有一天,你會體會到自己長輩的心情。所以,不要按照自己所定義的標准去要求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相信他們自己心裡是有數的。然後,你呢,對待長輩要多一些寬容之心,別每天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不然你這無形之中就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壓力。恩,鑒於你的初衷是希望他們開開心心的,所以就隨他們自己吧!

4. 為什麼有些母親給子女看完孩子都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母親在給子女看孩子,等到孩子大一點了,不需要天天守護著了,一般是上幼兒園以後,這些奶奶或者外婆並沒有留在女兒或者兒媳的家裡,而是回老家去了,這一點我了解得比較多。

我在老家的一個公園的商業區開過10年的門市,一些阿姨經常來我的門市坐坐,她們有的是娘家媽媽,有的是婆家媽媽,她們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就是給孩子看孩子。她們之間經常聊天,各種各樣的內容,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等這個小祖宗上了幼兒園我就解放了。為什麼大部分阿姨都這么說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很多母親來給子女看孩子是迫於無奈。子女剛剛成家,有房貸車貸要供經濟緊張,有了孩子花費就更大了,必須兩個人開足馬力去掙錢,孩子沒人看怎麼辦呢?請保姆花銷大還不放心,最省事省錢就是請母親看孩子,母親要是不幫於心不忍,好像還責無旁貸,沒辦法去幫幫他們吧。可是母親也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事啊,有的家裡有老頭子牽掛著,有的是放下自己手頭上的工作來支持年輕人的,有些農村母親家裡還要春種秋收呢,家裡還養著家禽家畜呢,老公一個人忙不過來,經常抱怨,自己真是兩頭放不下,兩頭不討好,熬過這三四年我得趕快回去照顧自己的家。

二: 很多母親跟年輕人不合。主要體現在 育兒 觀,口味,消費觀,作息時間,衛生習慣,等等方面。

有個阿姨說:「我說這個溫度兌奶粉合適了,我女兒偏偏說電腦上說要多少多少度,我這個不科學,你說那電腦懂帶孩子嗎?我不懂科學,你們幾個兄弟姐妹是怎麼長大的,風吹大的嗎?有時候我真想撂挑子走人。」

這里一個阿姨馬上接嘴:「你那個還好,我們家兩個年輕人,每天抱著個手機不鬆手,對著手機笑嘻嘻的,對我們反而難得有個笑臉。你說都做父母的人了星期六晚上玩到一兩點才回來,早上我做好飯一等不起來,二等不起來,沒辦法去敲門,起來是起來了,兒媳婦臉拉到地上了,說我吵著她睡覺了,星期天又不上班起來那麼早幹嘛,你們說都九點鍾了,還早嗎,我六點鍾就起來了,收拾完所有的事情,本來不打算等他們起床就帶著孩子逛公園的,可是你十二點回去他們可能還沒有起來,不然就是剛剛吃完碗筷都等你回去收,有時候說起床飯菜涼了都懶得自己熱一下,乾脆去樓下吃米粉,搞得我還要自己吃剩飯,你說我是不是得把他們敲起來吃完了我好一起收拾,我管你高不高興,孩子上幼兒園我就趕緊撤,看你們怎麼折騰。」

這里剛說完,那邊一個阿姨已經等不及了趕緊接上:「昨天我兒媳婦買一條裙子,薄薄的,短短的就花了一千多塊錢,你說這幾十塊錢一條的裙子滿大街都是,不是一樣的穿嗎?就算是你工作要面子買個一兩百兩三百的也不錯了吧,一千多塊錢一條裙子,有那麼多錢不如請個保姆還省得我操心。叫她拿錢買菜她還說,又用完了啊,這么快,她還以為我藏了她的錢,說實在的,我自己的錢都不知道貼了多少進去,哎!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就解放了,眼不見心不煩」。

「哎!是這樣的,我們這群人啊都是來受罪的,。」旁邊的一個阿姨又開始倒苦水了:「我那個女婿吧從小嬌生慣養的,生活上要求很高,我吧天天變著花樣的煮飯菜他都有得挑,有時候說我雞肉燉得太老,有時候又說鹽放得太咸,有時候又說菜的搭配不科學,有時候又說剩下的菜不能吃,哎呀!各種各樣的挑毛病,簡直就是雞蛋裡面挑骨頭。我說我侍候不了你,叫你媽來侍候你,他還說我不與時俱進。你們說我冤不冤那!我要是一個高級廚師或者營養搭配師你請得起嗎?我還苦哈哈的來侍候你這一家人,真是受夠了,明年秋季小寶就上幼兒園了,我也就輕鬆了。」

三: 很多兒媳或者女婿瞧不起配偶的母親。有一個阿姨講起來都要哭了:「我那兒媳婦,名牌大學畢業,娘家父母做生意的,有幾個錢,她又是獨生女,一身的公主病,每天像一隻驕傲的小母雞,眼睛都不想多看我。我兒子也不差呀!我們兩口子臉朝黃土背朝天也把兒子供上了大學,還是一本呢!她們結婚買房我們東拼西湊砸鍋賣鐵也給她們交了首付,現在我老頭子還在鄉里做泥水工還賬呢!她憑什麼瞧不起我,一會說我菜沒有洗干凈,沒有用鹽泡一泡,一會又說我衣服沒有用手洗,沒有分顏色,一會又說我穿衣服不得體,說話沒水平,跟她出去沒面子,好像她下嫁給我兒子好吃虧一樣的,搞得我兒子左右為難,經常找借口不回家。你們說我這是幹嘛呢!老頭子在家要去做泥水工,自己煮飯洗衣,還要抽時間種菜,我在這里累死累活還要看臉色受氣,我才吃虧呢!你們不知道,對我是冷冰冰的可是對她養的小狗可親熱了,又是抱又是親,經常給小狗洗澡,吹毛,各種的玩具衣服,狗糧,對自己的孩子好像還沒有這么上心,總覺得帶孩子是我的事情。我也想寶寶上幼兒園就趕緊回老家去,金窩銀窩不如我自己的狗窩!」

四: 老家有更老的老人要照顧。

旁邊一位看起來比較斯文的阿姨說「哎,是這樣的,年輕人跟我們這輩人對事物的看法有些不同,也就是她們所說的代溝吧。我們家情況又有不同,我以前是一個中學老師,我的兒媳婦是我的一個學生,看著她長大我們還是比較合得來,即使有什麼事有不同意見也能互相理解,包容。我老家還有一個老母親要贍養,她已經快八十了,我那老公不太會做飯,老人家有時候還要做飯給她兒子吃,我這也是於心不忍啊,萬一摔了磕了碰了,我怎麼跟幾個姐姐交代。本來我想把小寶帶回老家上幼兒園,兒子媳婦又捨不得,我也是等小寶上幼兒園了就回老家去了。」

五: 看孩子太辛苦了。現在的孩子寶貝得不得了,不像當初帶自己的孩子,還不只是看這個小孩子,還要侍候兩個大孩子,里里外外一把手,累死累活還沒有得到年輕人的認可,大部分年輕人都覺得自己上班辛苦,母親帶孩子不算辛苦,覺得母親帶孩子天經地義。有的母親甚至累出一身病,只想快點逃離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那裡才有歸屬感,才有我的地盤我做主的主人翁自豪感。不是距離產生美嗎?跟年輕人保持距離,才能和平相處。

讓我們都對看孩子的老人們道一聲「媽媽,您辛苦了,感謝您!」

你好,我是荷鋤種香人。很高興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母親的來給子女看孩子,既是心疼子女,又是對孫子輩的到來滿心的歡喜,似乎又承擔了一份必須承擔的責任。在這段時間,母親忙碌著,開心著,看著小生命一天天長大。終於有一天,小不點從咿呀學語,到一路奔跑,進入了幼兒園,又步入了小學。

從此母親的擔子卸下,閑下心來時,忽然感覺到,自己在子女家裡心感不踏實。並非子女不孝,而是在自己的生活環境習慣了,換一個環境心裡似乎沒有了根。

再就是,在兒子家,兒媳再怎麼好,畢竟不是女兒,心裡總隔著層紗。在女兒家,女婿再怎麼孝順,畢竟不是兒子,說話時難免會想著分寸。時間長了,母親也心累。

還有小夫妻間,難免有時為生活鎖事拌幾嘴。母親聽到也會著急。

所以母親還是想回到自己的老屋,一方面人少清靜,另一方面,自己做自己的主,自由。

我母親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兒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那就尊重老人的想法,常回家看看。

好多父母給身在城市的子女把小孩看大,就回了老家,我總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1,渴望呼吸清新的空氣,渴望農村自由自在的生活。
老人在農村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為了子女不得不作出犧牲,大老遠跑到城裡帶孩子,農村和城裡最主要的不同,就是鄰里之間沒有交流,農村是鄉親之間愛串門,這家少根蔥,那家園子就拔了,城裡是鄰居之間點個頭而已,老人不適應。

城市車水馬龍,工廠商店,所以空氣不好,農村空氣新鮮,天然的氧吧。
2,生活習慣不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
老人和年輕人首先時間觀念不同,老人晚睡早起,年輕人熬夜晚起。

飲食習慣不同,老人喜歡松軟,年輕人愛吃硬食。

老人幫忙看孩子,有的把老伴扔在老家,子女還不知道體諒,孩子、家務全甩給老人,又累還貼錢。

孫子大了,終於自由,回土窩當家做主人。
3,婆媳或者女婿、丈母娘合不來。
媳婦干凈,看不慣婆婆的邋遢;或者婆婆干凈,看不慣媳婦東西亂扔,活不幹,欺負自己兒子。

女婿看不慣丈母娘溺愛孩子,護閨女;丈母娘看不慣女婿懶,不承擔家務等等原因。

為了孫子可以忍,孫子長大,眼不見心不煩,趕緊回家。

我是一壺秋色@一壺秋色 把光陰過成詩,每日碎碎念。

為什麼有些父母給子女看完孩子之後就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現在很多,如果是夫妻雙方都是雙職工的話,那麼照顧孩子必須有一方的老人或者是請保姆來解決,在中國這種國情下,絕大部分是由老人來,替代這個照顧者的角色一般照顧,孩子從出生開始有到幼兒園的,有到小學的,有到中學的,最後絕大部分老人還是要回家的,為什麼呢?

老家是他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那裡有他熟悉的人,事物,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等,並且在那裡比較自在,在老年的時候,跟自己同輩的群體在一起也是有說有笑的,參加跳廣場舞也是比較放鬆的。

孩子長大了,感覺自己在這個家庭里所做的貢獻已經不太大了,因為當孩子上初中之後絕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即使父母上班,只要中午給孩子安排好,午餐的話,還是自己回來也是可以能夠解決的,所以這個時候老人覺得還是回歸到自己的,生活圈子比較舒服。

一種情況就是照顧孩子的時候是,女方一人到城市來幫助照顧孩子,然後另外一方是滯留在老家的,然後等孩子長大的話,老人還是想回到自己家裡和老伴兒一起共同的養老,每天有一個陪伴也是好的。合理,子女要上班,孩子要上學,每天老人陪伴時間也不是很多,倒不如自己回家自在一些。

還有老人總是念舊的,所謂的落葉歸根,落葉歸根就是這個意思,人越老越懷念最初生活的地方,所以很多老人當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他們還是願意回歸到自己原來生活的圈子的。

其實,中國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沒有公公婆婆,或者岳父母幫子女帶娃的習慣的。一般都是男的出去賺錢,女的在家帶娃做家務。

因為,長久以來,中國男人,是可以作到,一人工作,養活一家幾口的。

但上世紀九十年代,這種情況變化了,夫妻兩個人上班,才能夠養活一家三口或四口,一個人上班,一家人,恐怕連一頓飽飯也吃不到了。

於是,迫不得已,小輩請求父母輩帶娃,而且,這種帶娃,成了結婚前,必將談到的條件。否則,上得了班無人帶娃,在家帶娃又賺不來錢。

為什麼,現在父母的關系,普遍跟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很差呢:

第一,50%的公婆、岳父母,是明確表示,不幫子女帶娃的,也不提供任何金錢幫助。一句話,你不幫你帶,老了你也不用管我養老。但事實上,老了,還得來靠子女。

第二,剩下50%來帶的,其實也不是情願,自己好不容易退休了,去幫子女帶娃,怎麼 旅遊 、跳廣場舞、聊天打麻將,甚至上老年大學啊。

一是不帶,二是不情不願來,當然,也有喜歡這種跟子女孫輩在一起的老人,但太少了,恐怕三分之一都不到。

於是,結果出現了,勉強幫子女帶到孩子3歲上幼兒園,最多7歲上小學,公婆和岳父母,就趕緊遛了,享受老年生活去了。

不得不說,1960年及以後出生的所有人,其實,都是自我為中心的人,都普遍自私,不會有為家庭著想的心的。我們8090後,自然也是這樣。

這直接導致,現在二胎罕見,一胎常見,不少的數量逐年上升。

十幾年前,我媽媽也來深圳給我弟弟帶了幾年小孩。

媽媽也是沒辦法,弟弟和弟媳都上班,小孩沒人帶。又請不起保姆。

本來是想把小孩放鄉里讓媽媽帶的,這樣父母就可以不用分開。但媽媽年齡大了(70歲),孩子又小(剛一歲),鄉里衛生條件也不好,媽媽白天黑夜的帶吃不消,孩子離開父母也不好。沒辦法,媽媽背井離鄉,跟父親分開來到深圳(父親要種地不肯離開)。

媽媽在深圳呆了3年多,弟弟的小孩能上幼兒園,媽媽就回老家了。

媽媽回老家不僅因為父親在老家,還因為那是媽媽一輩子生活的地方,她熟悉的一切,她的情懷,她的根都在哪,她是不可能離開的。年紀大了更是不可能。

何況,子女有子女的生活,母親有母親的歸屬。帶大孩子,母親就覺得任務完成了,該回歸原來的生活。

父母給兒女看孩子,給子女減輕家庭負擔,讓兒女能夠全身心地拼搏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同時也享受了天倫之樂。等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後,大多數父母都回老家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還繼續留在子女身邊養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子女家並不是自己的家
子女結婚之後,作為父母的都應該退出一家之主的身份,因為小家不是自己的家,兒子媳婦才是一家之主,所有親子關系都要以小夫妻感情作為核心,兒子媳婦感情和諧才是整個大家庭關系和諧的基礎。

在外地或者城市打拚的年輕人有了孩子之後,由於經濟上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讓父母幫忙看孩子,一般母親為子女看孩子的比較多。離鄉背井跑到子女家看孩子,把老伴一個人扔在家裡,有時候就是三年五載的。

好不容易盼到孫子長大了,當然要回自己的家。有句話叫做:落葉歸根,老年人故土難離,那裡有她熟悉的一草一木,有她熟悉的親人和朋友。

二、兩代人在一起生活有代溝
老年人和年輕人生活在一起還是有代溝,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都不能同步。還有一些思想觀念也是差異很大,彼此之間相處和溝通也不能協調一致。比如年輕人喜歡晚睡晚起,但是老年人喜歡早睡早起。老年人認為過日子要量力而行,不能鋪張浪費,能節省就節省,但是年輕人認為生活要講究質量,人生苦短,不能對不起自己,所以經常去餐廳改善伙食認為是理所當然。同時教育孩子方面觀念相差很大,老年人是隔輩親,認為樹大自然直,可勁地寵愛著;而年輕人認為,要科學教育孩子,人不學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

三、在城市生活不習慣

老年人在老家生活得自由自在,鄉村視野廣闊,鄰里關系比較親密,一出門,整個村子裡人都能說得上話。而在城市,對門見面都不打招呼,更別說聊天。再說了,老年人在老家生活了一輩子,總有個三朋四友的,經常可以在一起閑聊,玩耍。而在城市,除了兒子一家,沒有辦法交往其他人,生活得比較憋悶。

當初婆婆身體不好,不得已公公來幫我們帶了兩年半孩子。公公每天早晨5點就醒了,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眼中盡是落寞和孤獨,讓人看了特別心酸和不忍心。而且整天感覺到身體不舒服,我們也非常擔心,醫院一查,什麼毛病沒有,其實就是心情憋悶。後來,當二寶兩歲半的時候,將就著送幼兒園,讓公公回了老家。公公一回到老家,立馬精神煥發,什麼病都沒有了。我婆婆說公公整天高興得像個孩子,滿村子轉著玩。家裡的農活幹得特別起勁,如今馬上80歲了,身體還是非常硬朗,不讓他種地都不願意。

所以父母給子女看孩子,孩子大了之後,大多數都回了老家。原因不是子女不孝順,而且老人喜歡老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哪怕幹活累一些,起碼精神上是放鬆的,自由的。所以作為子女的不但要孝,同時還要順,年齡大了,他們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就盡量滿足他們。

老人家給子女看完孩子不回老家能回哪裡,既然是來幫忙看孩子的,那看完了孩子自然是回老家呀,又不是搬到子女那裡一起住,這是兩個意義不同的事情。當然,老人家如果不回老家,子女也不會真的要老人家回去的,都會尊重老人家意見的。

至於說為什麼老人家幫子女看完孩子就回老家了,我大概歸納了下原因:

1.住不習慣

跟再孝順的子女一起住,時間久了也會有矛盾的,畢竟現在是電子時代,老人家很多東西都不會用,做什麼事情還是喜歡用原始的辦法,在這個過程里,可能就出現一些衛生和其他問題,子女一次不說,兩次不說,第三次肯定會說的。

2.另一半在老家

有的老人家並不是夫妻兩個一起幫忙帶孩子的,通常都是外婆或者奶奶去城裡的子女家裡,爺爺留在老家看房子或者幹活的。那老人家把孩子帶大了,自然是回老家陪老伴的。

3.婆媳關系

這個是最主要原因,就算老人家再怎麼想跟著兒子、媳婦一起住,但一個房子里住兩個女人,多少會有矛盾。有的老人家就會覺得,與其在兒子家受氣,還不如回老家自由呢。

4.落葉歸根

這是絕大部分老人家的想法,完成了帶孩子的任務,自然是回老家生活,那才是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生活圈子都在那裡,朋友、親戚等。

總結: 不管怎樣,我覺得還是回老家舒服,等我老了之後,孩子要我幫忙帶完孩子,我也是嚮往回老家的,不喜歡和子女住一起,太不自由了。

為什麼有些母親給子女看完孩子就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我想作為一個母親離開家鄉,為子女看孩子,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沒有哪一個母親願意離開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而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不習慣,婆媳之間的問題,隔輩親倒是真的,但離開家鄉真是不得已而為之。

有時候覺得帶孫子,不是天倫之樂,而是天倫之苦,中國的這種習慣,婆婆就要為下一代忙碌終身,也不落好。自己生的孩子辛辛苦苦帶大又要為帶孫子而忙碌,年齡一天天增長, 健康 狀況每況愈下,孩子們也不理解,苦死累死,只有自己心裡明白,這種不要錢的保姆往往還會被挑三剔四,說出各種毛病,無論如何盡心盡職,也不一定得到感激。

所以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上幼兒園或者上小學了,兒子媳婦不需要你了,就趕快離開吧!年齡一年年大了,省的讓人生厭,過幾年舒心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多數的母親到城裡或到外地給子女看完孩子都要回老家的,原因無非有以下幾種:一、是因為多數的母親給子女看孩子都是與老伴兩地分居所以一旦孩子不需要照顧的時侯她們必須回到老伴身邊照顧老伴,因為她們的土地房子都在農村老家老人都講落葉歸根。

二、是多數的老人都不願意和老人一起居住,因為老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口味和晚輩的都不一樣,而且一輩子生活在農村所以都不習慣城市的生活,在農村閑著沒事可走東家串西家一個村都是熟人。可是在城裡就是對門的人幾乎都沒來往特別是老人覺得象被關進了籠子,所以都願意回農村老家這叫故土難離。

三、是婆媳關系不好,在用婆婆看孩子時沒辦法只有忍耐著在一起居住,一旦孩子能離手了雙方誰也不願意再免強在一起了,只有分開才能相安無事也是無奈之舉。

熱點內容
為什麼牧馬人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1-25 03:23:15 瀏覽:648
為什麼清貨賣得價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1-25 03:17:59 瀏覽:625
眼睛有點乏困為什麼 發布:2025-01-25 03:11:10 瀏覽:237
為什麼上班時間前灑水 發布:2025-01-25 03:09:50 瀏覽:722
餓了么為什麼找不到飯店 發布:2025-01-25 03:03:26 瀏覽:714
為什麼現在的米口感不好 發布:2025-01-25 02:58:48 瀏覽:336
電腦大小寫為什麼會在桌面顯示 發布:2025-01-25 02:35:25 瀏覽:246
手機計步為什麼延遲7小時更新 發布:2025-01-25 02:16:01 瀏覽:488
為什麼這么長時間沒出來玩去了 發布:2025-01-25 02:12:55 瀏覽:247
網課為什麼要求下那麼多東西 發布:2025-01-25 02:11:34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