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絡解剖卻找不到
A. 梁冬先生您好!我對中醫的理論很不解,所謂的「經絡」「穴位」「氣血」在解剖學中為什麼完全找不到謝謝
我不是梁冬,但想和你討論一下這些問題。經絡、穴位、氣血是中醫的名詞,而解剖則是西醫的說法,兩個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混在一起。尤其不能用西醫的方法去看中醫。有人說中醫不科學,就是用西醫的方法來看待中醫的結果。假如用西方人的標准看中國人的語言,那麼方塊字,不是字母,發音與英文也不一樣。是不是就完全錯誤了?中醫中的經絡、穴位已經是經過檢驗確實有的。中、外國很多國家的研究人員用儀器檢驗,確實有經絡現象存在(有專門的書籍),而穴位就是經絡中電阻比較低的地方。而這個在解剖時還沒有發現,但不等於沒有。就像萬能引力,現在大家都承認,但是誰能把萬能引力拿出來看看?是紅的?綠的?方的、圓的?那麼能不能說沒有萬能引力呢?再說電流,我們都知道是什麼,但是如果有個原始人讓你拿出來看看電到底是什麼?你該如何?你說電表轉動,他不明白,非要看看電,你說電燈亮,他非要看看電是什麼東西?這是一樣的道理。你該怎麼回答?其實這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關於經絡、穴位相信扎過針灸的人都有體會,那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不承認就能否定的。
B. 《黃帝內經》中說"經絡"可以看見,為什麼到了現代卻說"經絡"看不到
一、其實,古人很誠實。因為它們是被眼睛發現的,所以據說是被眼睛發現的。現代中國人認為經絡實際上是血管。他們必須對自己撒謊,說經絡是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他們不誠實。現代的人們。
四、肉眼可以看到,線索,血液流動,或一個結構,可以傷害。古人並不愚蠢。雖然沒有人體解剖,但有家禽屠宰和古代戰爭,他們一定見過心臟,胃部器官,肝臟,肺,腸,因此,這些器官的概念,經絡的概念仍然是風中的一個洞?古人說:「血在脈中」,古人認識到血對活體的重要性。這在冷兵器時代是非常容易的,並且發現血液在「經絡」中流動,那麼經絡的重要性可以想像得到知曉。
上面的文章就是說了《黃帝內經》中說經絡"可以看見,為什麼到了現代卻說"經絡"看不到的原因,這只是現在人們對經絡的理解不一樣。
C. 為什麼科學的西醫解剖卻解剖不到中醫的穴位
穴位是指神經末梢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D. 中醫經絡是看不見的,那麼古時候是如何發現經絡的
經絡學說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通過反復的觀察和體驗,臨床實踐中當診察到某一內臟或某一部位有病時,有時會在體表的一定部位出現壓痛等感覺,或者在皮膚上出現結節以及色澤變化等情況。如《靈樞·背腧》篇記載:“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就是說內臟有病按壓體表某部位出現反應點後病痛會隨即緩解。
E. 為什麼經絡和穴位不能夠找到解剖部位 但是能夠治療疾病
解剖是西醫,經絡和穴位是中醫。不要混在一起。許多醫生治療疾病會中西結合的方法,也是結合的知識與理念。西醫不可能根據中醫的經絡和穴位給病人開刀。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人體經絡和穴位的發現,是我國中醫的精髓,中醫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因此,中醫通常試問望聞問切的方法來得知他人是否患有疾病。通過對五臟六腑的保養及經絡的梳理,以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使人體自身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強。時間較長,但是一般沒有副作用。從而治癒疾病。與西醫以毒攻毒,或者切除病灶的快速治療方法不同。但是兩者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結合,取長補短,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癒。
F. 為什麼經絡與穴位不能夠找到解剖部位,但是能夠治療疾病
經絡與穴位是虛擬的東西,在人身體里當然找不到了,經絡與穴位只是身體內的一股能量流,當刺激身體的某一部位時就可以導引身體里的能量治癒疾病。
G. 誰能告訴我,中醫裡面講的經絡到底存不存在,為什麼西方解剖學無法看到經絡,經絡如果不是血管那又是什麼
中醫裡面講的經絡存在,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通過對自由基顯影技術的改進與應用,在生物體內發現與經絡吻合的清晰的線形路線,是目前全世界獲得最清晰的經絡顯影照片。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等。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內藏於府藏(臟腑),外絡於支節」。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干前的任脈、軀干後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干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
對穴位的研究也能證明經絡的存在:
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專家解剖觀察屍體上324個穴位,發現99.6%的穴位與神經有關。他們進一步發現,經穴與相關臟器的神經分布往往屬同一脊髓節段,表裡兩經的穴位也多隸屬脊髓同一節段。日本學者森秀太郎證明,在全身穴位中,約有100個穴位組織深層穿行著神經束。
穴位還與肌梭、神經腱梭、觸覺小體、環層小體等感覺神經節細胞周圍突末端的感受器有關。從發生學觀點看,表皮與神經組織有著共同的起源。神經中樞存在各皮膚區域與內臟器官的投射點。因此,穴位與胚胎形態學之間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關作用。
日本西條一止應用紅外線熱像圖攝影法觀察到胸腹穴位區域皮膚溫度比周圍皮膚要高出0.5至1℃,他認為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緣故。有關解剖資料證實,許多穴位區域確實布有皮下靜脈,或有深部血管貫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穴位
H. 中醫學里的經絡 穴位 為什麼在西醫人體解刨後都找不到
神經叢和血管集散地不能有解剖直觀顯示。
I. 中醫按「經絡」來治療,效果明顯,解剖學里為何卻沒有「經絡」這個說法
首先經絡一詞起源於中國,而解剖學是國外引進的技術。經絡是中醫的基礎,它作為人體氣血的運行和流動的通道。國外的解剖學認為人體內只有血管和神經脈絡,否認脈絡的存在。但是中醫的推拿和針灸又是根據經絡在人體的走向來治療的,也是確實能夠啟到作用的。
解剖學認為經絡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所以否定它的存在。但是中醫認為宇宙之大,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很多,但是你不能說它不存在。比如說我們通過解剖學可以看到大腦,看得到神經和脈絡,但是看不到意識。經絡的作用就是連接臟腑,以及四肢百骸還有五官九竅等。這些都是依靠經絡之間的互通才能讓正常的生理活動相互統一協調。整個經絡系統對內把人體聯系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對外則吐故納新,納宇宙之氣,排體內之濁。中醫的針灸的循經取穴、按摩的循經選區、診斷依經辨證、取葯求功效歸經都是根據經絡來進行的。
經絡存在於身體內部,貫穿全身上下,縱橫交錯,遍布於全身。當其中一條不通時,人體的腑臟器官就會出現症狀。這些症狀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根據這些症狀就可以推斷哪條經絡出現不通或者淤堵,從而中醫可以對症下葯。比如說肺經不通,就會引起傷風感冒、咳嗽和氣喘、四肢酸疼或者怕冷出虛汗。胃經出現淤堵就會出現反酸、小便不暢、女性的月經不調等症狀。心經不好就會引起心悸、心煩、咽干、口渴、脾氣暴躁這些症狀。中醫認為經絡不通會出現疼痛感覺,也就是所謂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身體的任何地方出現疼痛的感覺,也就意味著這個地方相關的經絡不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