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為什麼找不到工作
❶ 為什麼35歲以上的人找不到工作呢
都說工作經驗越豐富,工作越好找。可是你會發現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一旦年紀超過35歲,工作就很難找,為什麼今年找工作這么難?你經常看到這個年齡段的人待業或者長時間的為工作奔波,但絕對看不到年輕人說找不到工作的。小編分析了一下這類群體的特徵,年齡超過35,裂搜在某一職業領域具有一定的能力,家裡的主心骨,上有老下有小,背負各類貸款,壓力大。為何如此,總結有以下幾點。
第一、職業定位的轉變。現在的市場經濟發展,給我們帶來的直觀變化是一切以銷售為核心。公司所有組織架構的形成主要為了協助銷售部門,當然還有更好的管理。那麼,超過35這個年齡的人,基本上是在四大主體(生產、銷售、財務、人資)平行的一個時期成長過來的。這兩個時期肆磨歷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平行時期銷售在其它三主體的框架下進行,當下時期是三主體配合銷售工作進行。那麼就導致了位置的轉變,很多人認為我經驗豐富,但針對於當下會發現格格不入。
第二、職業成長的定型與公司所需不符。怎麼理解,就是這個年齡段的人,針對自己的職業都具有了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有很多人都會發現,每一個公司針對同樣的崗位其定義都不一樣。從長遠的角度去考量,公司更願意去招收專業對口,剛入市或游擾入市不久的年輕人去培養。而不願意去招聘這個年齡段的人來進行轉變。
第三、年齡段特有的特質,讓公司更願意去招收年輕人。一個精力方面、在一個是從公司長遠的整體要求來講。都希望我的公司是一個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一個團隊。
第四、職業操作標准化。鑒於90後一代的特質,許多公司都會開始考慮到人工成本的問題。當然這個是指人員流失所帶來的成本。所以會參照「泰勒」管理方式,針對崗位進行崗位操作標准化,用於減小人員流失的成本。那麼基於此,「編寫人」崗位畢竟是少數的。所以也促使了這個年齡以上的人工作更難找。
❷ 為什麼很多大齡剩女找不到工作
大齡剩女這個詞彙在近年來越來越被社會所關注,指的是已經過了適婚年齡,而且一直單身沒有結婚的女性。事實上,大齡剩女存在著很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大齡剩女找不到工作。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的原因。
首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男性更加受到重視。這種思想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用人觀念,導致女性在職場上遭受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從而造成了大齡剩女找不到工作的情況。據統計,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仍然低於男性,而且女性的工資水平也低於男性。
其次,很多大齡剩女可能由於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選擇去追求自己的職業夢想,而是選擇了相對穩定的工作,但是這些工作往往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導致了她們在職場上的競激手爭力較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職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些大齡剩女就顯得越來越不具備競爭橘野力,從而更加難以找到工作。
第三,很多大齡剩女也存在著一些職業技能不足的問題。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競爭激烈的環境,職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許多大齡剩女可能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導致她們在職場上顯得比較落後,往往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還有一些大齡剩女也可能存在著和性別歧視相關的問題。例如,一些用人單位可能認為,女性結婚後就會生孩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會造成不良影響。這種觀念雖然已經逐漸得到改變,但是在某些地區或者行業中,仍然明伍嫌存在著類似的思想觀念。
此外,社會的就業形勢也是導致大齡剩女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興的行業和職業正在不斷涌現,但是大齡剩女往往面臨著就業歧視和年齡歧視,不能適應這種新的職業形勢。
總的來說,大齡剩女找不到工作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社會文化、職業技能、性別歧視和就業形勢等方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加強對女性的教育和培訓,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提高女性的競爭力和就業機會。
❸ 為什麼35歲以上的職場人找不到工作
1、現代社會的信息、知識、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很多35歲以上的職場人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遠遠不及20多歲的人接收快。
2、現代整個經濟大環境並不是太好,很多中小民營企業都是在夾縫中生存,企業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冊數褲,企業需要員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相較於20多歲的人,35歲以上的職場人一般都有了家庭,難免無法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
3、有的用人單位認為,35歲以上的人還在找工作,說明大學畢業之後並沒有做好職業規劃,企業對這類人的潛力和能力並不看好。
4、有的企業是從用工的成本角度考慮的,一般35歲以上的職場人的成本偏高州簡,相同的工作內容,企業傾向於選擇性價比更高的20多歲的職場人。
談到這里,難道35歲以上的職場人就沒有出路了嗎?到底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呢?通過對大量職場學員的1對1輔導,我有幾點建議,大致如下:
第1、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要有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習慣。很多人走出校園之後,就不再學習了,這種人註定會被職場所淘汰。今天這個時代,知識、信息、技術都在不斷的迭代更新,我們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需要打開思維和眼界,主動接受新事物和新觀念,時畢基刻保持學習的狀態。
第2、做一個復合型人才,提升自己的職場綜合競爭力。所謂復合型人才,就是你不僅在一方面具備過硬的看家本領,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所涉及,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寬度。舉個例子,就拿我來講,我擅長課程開發和課程講授,這是我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本領,但是除了這個之外,我還會平面設計、課件製作、文案創作、社群運營、商業模式設計、學習型組織打造、項目管理、視頻拍攝和剪輯等,那麼這就大大提升了我的綜合競爭力。
第3、如果你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資源積累,也可以考慮創業,這里的創業也可以指的是經營你的副業。其實我很贊同職場人能夠成為「斜杠青年」,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經營一份自己所熱愛的副業,這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收入,為自己增加安全感,而且在經營副業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你的綜合能力,以及積累除了工作之外的其它社會資源。以上就是我的建議了
❹ 大齡女為什麼找不到工作
對於女性,確實會存在生育這一項人生使命,需要我們去客觀看待生育對我們人生各方面所產生的影響。 對於已婚未育大齡女,相信有很多公司會問,有些公司會介意,作為商業機構以利益為導向可以理解。另外國情不同,公司文化都不盡相同,這里不能一概而論,有很多同樣情況的女性,依然可以順利找到工作,也許你找的公司文化或者工作方向並不適合你,首先不要過於否定自己,繼續保持信心,工作總會來的。
接著,你接連碰壁這種情況要基於多方面去稿吵羨分析,找到正確的支點去優化自己,比盲目找工作也許會清晰更多:
1、環境的因素。疫情過後很多公司已經減少開支,或者給員工發基本工資,外部這些招人的動作是真還是假?說到這點,是讓你做好客觀看待環境的心理准備,我們被拒絕是因為我自身的原因造成還是對方根本就是做做表面功夫?
2、人和公碰大司的匹配度。公司在招人和你在找工作,就像男女相親的過程,有時候看對眼就是瞬間的事,有時候相了100個也不一定對上眼,這裡面也有一定的運氣和緣份因素在這里。如果當你達到公司的要求,而對方不要你,你可以在每次面試過後總結復盤一下,所謂「久病成醫」,你都可以發展成為面試專家。
3、自身的定位和個人水平。這里要涉及到你對自我的認識,你是為了找一份工作還是謀求更大的職業發展抱負。如果是找一份鍵拍工作接下來想要生娃,那麼工作就是雙方協商的過程,適當的降低或者平均個人要求,工作也會更容易找到。如果你是想謀求更大的職業發展抱負,那就不急於一時,先找份工作干著,同時提升自身水平,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去發展。如果你家庭經濟條件好,也可以先生孩子一邊學習,再去工作。
4、擴大自己的思維邊界,提升學習能力。你的關鍵詞鎖定在 :「大齡、已婚未育」,當你把自己局限在這些字眼裡時,你就很難再跳出來看世界。早上我的朋友分享了一段話,我優化一下分享給你:「有不少人在大齡的時候好像看透了人生一切可能,覺得自己動彈不得,碰壁連連,轉型不了,覺得自己離幸福和理想越來越遠.......真的是這樣嗎?當然這是你的選擇。請看看下圖,你真的別無選擇了嗎?實際上你只要願意突破和改變自己,一切都不是問題。巴菲特最蔥白的老奶奶88歲創業到106歲!」所以,你的信念決定你的結果你的人生,其實選擇權一直在你手上。
❺ 一邊是用工荒為什麼55歲男失業人員卻找不到工作
嗯,一個猝死,就讓單位哭暈在廁所里。
你明白了嗎,用五十歲之上的人,潛藏的風險很大。你親自管理持家,在用人上的考慮是相當慎重的。得達到精算師的水準。我當老闆,也不會用的。
五十歲的人,中國人,精力是不充沛的了,所以還特容易鬧工傷,這個甚至比死都嚇人。
工廠企業,在考慮利潤之前的考慮是成本。事實是,大多數正常的情況下,用五十歲的勞動力是很不合算的。
所以,寧肯荒。也不能輕易去冒險。事實是五十以上的勞動力,都是大爺。能不用就不用。你不用懷疑這個邏輯!
嗯,這也是企業總是會借機清理企業老人的原因。讓一個勞動力,五十以上的干到退休,是非常仁義的慈善的。我干過生意,這方面的東西知道的很清楚的。
中國的五十歲的男人, 健康 狀態是很差的,基本上開始帶病了,幾個連續高強度的加班,就可能廢掉他。誰愛用?你也不會用的。就是這么回事,不復雜。
45歲都找不下了,何況55,現在各用人單位都招45以下的,一聽45以上根本不考慮,啊管你以前干過啥,年齡就是個坎。用工荒主要是現在的90後,00後都不願進工廠,寧可跑外買,開網店,做自媒體,也不進工廠,主要是工廠管得嚴,不自由,大都還上夜班,老闆又多不誠信,承諾的工資不能完全兌現,所以一邊是用工荒,一邊是找不下工作,將來可能還要延遲退休,總之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案例。
55歲了,離退休沒幾年了,去找工作的時候,都說要45周歲及以下的。找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有工廠要了,但那 工作強度真的不是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可以適應的 。工作了幾個月,他的身體變差了很多,看起來蒼老消瘦了很多,對身體傷害太大了。
一、對於工廠來說,55歲是高齡,體能、智力等都難以適應工作環境。1.體力下降。 只要在工廠呆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工廠是經常加班的,而且工人的工資多是 計件制 ,也就是多勞多得。如果只想8小時,那是賺不到錢的。 工廠這么做就是為了節省成本,節省人力 ,因此,工廠會經常安排加班。
你想想,一個55歲的人,怎能和年輕人比體力呢。那你可能會說,可以找一些輕松的活干啊。但是時間拖久了,就算是簡單的工作也會讓人疲勞呀。 高強度的工作背後很有可能會帶來一些身體 健康 問題 ,工廠當然會想要規避這些風險。
2.智力下降。 有人可能會說,工廠上班而已,哪需要什麼智力。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個智力不是指要多麼聰明、睿智。可是 年紀大了,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對於有些人來說,就是會覺得復雜 。就算交給他一件簡單的事,也可能會做錯或做不好,或效率沒法和別人比。雖然不一定如此,但這些也都是工廠要考慮到的。
在我們公司,即便是簡單的操作工,企業也希望他們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貢獻,因為 企業經營永遠都會存在問題,生產線上也如是(很多小建議都是出自於最基層的員工) 。如果是年輕人,則更可能解決好問題。因此, 不管是何種職業,他們的人員結構,都是中青年居多 。
二、工廠招人也需要穩定的人,不希望人員流動大,因為招聘也是有成本的。一名員工從招聘開始,到培訓,到熟練,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精力,也就涉及到諸多成本。
一名55歲的員工招進來,已經 面臨著退休,無欲無求。 這種就是說可能不會像別人一樣積極,覺得自己快退休了,得過且過。而且過個幾年就退休,也沒有什麼意思。正常情況下,企業都是 想招長期工 的,這樣才能保持穩定。
三、從勞動者方面來講,其實很大程度上跟自身沒有技術(能力)有關。雖然55歲是高齡了,但是如果有技術有能力,55歲算什麼呢。看看工廠里有多少退休返聘的人,那些就是人才。 人家不管你多少歲,只要你行,就願意聘請你 ,直到你干不動為止,或你不想幹了為止。
那沒有技術沒有能力的普通人就顯得沒有競爭優勢了啊。45歲以上就難找工作了,何況是55歲呢。
所以,為什麼用工荒的背景下,55歲男工人卻找不到工作?因為這個年齡的人,體力和智力都跟不上企業的需求了,他們的工作年限也已經不多了,企業花精力招聘、培養他們,不如去招年輕人。對於企業來說,年輕人的潛力才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想不被時代淘汰,只有把自己變成有技術,有能力的人,那麼才能在55歲的年紀,依舊混得如魚得水。
一般55歲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如果做技術工作的,能力都不一般。但年齡通常都比老闆大,管理起來,有些話說不出口。還有這個年齡段的人,他們要求薪水的能力不會太低,技術能力決定薪水要求。如果招年青人就好辦了,三個月的試用期工資,1800元-2000元,熬的你受不了走人,老闆又可以重新招人。月月使用廉價勞動力,天天換新人,很劃算的。所以55歲以上的人,對於用工單位來講、盡量少招和不招,免的增加用工成本,還難管。如果招幾個老師傅代徒弟,工資也不會太高,用完了就卸磨殺驢,這是用工單位的常用手段。
而55歲以上的人做操作普工,身體狀況受年齡限制,不是那麼靈活,並且病魔也著上身,用起來不能為工廠產生最大生產效率。關鍵的問題是,現在的工廠一般都是做計件工作,年齡大了缺乏做計件的體力資本,老闆想要獲取最大利潤的計劃就難以實現。
綜上所述,55歲以上的失業工人,被工廠拒之於工廠大門外,在 社會 大的客觀環境下,就變的順其自然,因為沒有什麼強硬的措施,去約束招工單位的招聘行為。這就是目前國內大部分55歲的下崗失業工,找不到工作的基本原因。
而當代年青人追求的是快速致富,尋求自由。在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前提下,寧願擺攤,也不會到工廠去賣命打工。從而造就了,用工單位招不到足夠廉價勞動力為他們所用,形成了實實在在的用工荒也就在所難免。
用工荒,不代表企業用人就不加選擇,55歲的人眼神不好了,體力也跟不上了,企業肯定考慮吧,我今年已經57歲了,真的和二三十歲的比不了了,我在一個50人的小民營打工,現在低調的就差磕頭了,只求平平安安干到60歲退休。深知下了崗就別想再想找工作了,就是小區物業都不會愛理我了。
55,按照國家規定,男性工人55歲退休,男性幹部60歲退休,特殊情況下可以提前內退… 所以55歲的男人不好找工作了,除非退休年齡延長到65歲。按道理來說,50歲以後的男人是黃金期,各方面都很成熟了,是充分發揮能力的時候。可能是中國人口太多了吧,很多企業都在追求人口紅利概念,35 43 55都是男性應聘門檻,更不要說對女性設置的紅線了。只要是重數不重質的思維習慣不變,55永遠是道檻。
我們五十多歲了,有體力有技術的,收入不比在廠里少,現在感覺青春耗在廠里那麼多年,虧了,其實在外面,看樣子,活路不是體面的活,但在外面干一天可能比在廠里干兩天的收入還多點。
五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確實找不到工作,除非找點綠化活,可是搞綠化活又掙不了幾個錢,根本維持不了生活開支。
現如今,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主要是受時間限制不自由,他們認為自由職業要比上班強,所以才出現了用工荒。
這是很多企業的領導在作怪。他們認為五十五歲以後的男人或者五十歲以後的人,都已經不中用了。因為現在的領導層都是八零後。他們已經喪失了愛心,而又特別張揚。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他們不希望有年長的人,在自己身邊工作以老賣老。他們喜歡一手遮天。如果是他的父母他就不會這么做了。五十五歲的人年輕時也工作了很多年,工作經驗難道會比她們差嗎!除非是高 科技 企業他們幹不了。其他有什麼不能勝任的!
用工荒不代表就缺人,中國大多數企業不缺人,缺的是人才,尤其是一些技術型、專業型的人才,這與年齡無關。
高端職場崗位咱們暫且不提,就以工地工作、55歲力工為例,自己都已經那麼大歲數了,身體各方面機能開始走下坡路,同樣的工種、同樣的工作,同樣的薪資,那為什麼不僱傭一個身強體壯的呢?而且,55歲的你也開始出現很多老年性疾病,一旦在用工的過程中突發意外或患病,那企業可是要賠償很大一筆費用的。
另外,到底是自己找不到工作,還是說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多人有這樣一種心態,在找工作的時候,自己能乾的不想干,自己想乾的幹不了。如果有這種心態,別說你55歲,就是25歲,恐怕也找不到自己想乾的工作。
再加上中國勞務市場最不缺的就是人,而大多數企業並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人才。尤其是那些有能力、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才。如果你是這種人才,別說55歲,就是75歲,也有的是企業搶著聘用你。
但很顯然,你不是這類人,所以企業缺人才,而你不屬於人才,不聘用你也很正常。
❻ 為什麼很多低齡老人找不到工作
低齡老人找不到超5000元工作很正常。
這是因為,在這個年齡段求職,再高的學歷也不是香餑餑。體力、精力、工作態度都難同年輕人相比。
最重要的是,低齡老人並不太缺錢。他們不喜歡旅遊、跳廣場虧笑舞、不喜歡看孫子,工作是樂趣,不是生存需要。
同等米下鄭大鍋的年輕人相比,工作態度肯定不一樣。年輕領導指揮老伯伯干這干那也不太好意思。
企業僱用低齡老人的風險是:這個年齡段是多發病時期,如果老人在上班時患個腦溢血什麼的,企業得不償失,還得承擔經濟責任。
由於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在這兒擺著,過去退休人員返聘叫「補差」,把退休的剩餘部分工資補上是一種行業共識:低齡老人要5000元就顯得有點多了。
這幾乎是一種用人單位的共識。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低齡老人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找到工作才不正常。
每年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就業還在競爭,他們跟低齡老人不在一個賽道,輸贏就在起跑線上。
高學歷的低齡老人再就業,所勝任的工作就業面狹窄,找不到工作是很銷叢含正常的事。
❼ 為什麼老年人找不到工作
是的,現在老年人找工作確實比較困難,超過5000元的工作是不容易找到的
因為老年絕蘆人的年齡比較大,出去找工作很多單位都不願意用,擔心老人的身體和安全,那麼有哪些適合老年人的工作呢?
司機。70周歲以下的老人,是可以駕駛的,可以從事網約車工作,開出租,或者登三輪,如果體力允許的話。
開店。不能找到工作的話,就自己開個小店吧,可以開個蔬菜店,或者是水果店,衫宏顫這樣自己可以看攤,還能賺點零花錢。
門衛人員。很多工地或者是單位都會招聘門衛,門衛的歲數一般都在五六十歲,一般歲數大的比較多,但是工資可能比較低。
保潔員。很多單位的保潔員,用的都是老人,因為這個工作或敗年輕人不願意干,工資比較少。如果老人願意做,還是可以的。
綠化管理員。道路兩旁或者是一些單位的綠化帶,需要綠化管理員,老年人體力好的可以做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是比較累的。
收廢品。很多老人都收廢品,在各小區,一邊收廢品,一邊撿廢品,收入還可以。就是有點臟,有些累。
老年模特。如果老年人的身材還可以,可以找到老年模特的工作,穿老年人的服裝,每天拍攝。
❽ 為什麼有人說40歲以上的人很難找到工作
40歲的人不好找工作,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卻也包含了40歲人面對過往人生的無奈和辛酸。
首先,40歲左右的人,學歷不夠高,這是求職的硬傷。 最年輕的40歲人,當屬1978年出生的朋友。作為70後,由於當時高校還未擴招,70後想要考入大學,那真的可以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能夠考上大學的人,比例很小,真的可以算是天之驕子。對於大多數沒有上過大學的70後而言,他們學歷不高,是普遍現象,在現代職場,沒有學歷這個敲門磚,想要找一份好工作,確實很難。
其次,40歲左右的人,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有些退化。 不可否認,40歲的人,身體機能比之20來歲的年輕小鮮肉,無論是記憶力、理解力、精力都有所退化,加之40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身邊有太多需要關心的人和事,在職業技能和新知識的學習儲備上,往往有所欠缺。這就直接導致40歲的人,職場的競爭力不足,很多新鮮的事物和新的技術,不了解、不知道、不掌握,職場競爭力相對較弱,找工作自然就難。
第三,40歲左右的人,牽掛羈絆比年輕人要多很多。 如前所述,40歲的人,有小孩要撫養,要老人要照顧,身邊的牽掛,比年輕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要多得多,哪怕在異地有一個更好的工作崗位可以謀得,但是,由於家庭的原因,只能放棄。同時,40歲的人,有自己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行當,一般不願意冒險去新地方、新領域嘗試新生活,這樣的束縛,就把自己的擇業范圍縮小了很多,自然在找工作的時候,就少了很多的選擇。
最後,40歲左右的人,在體力、精力上缺乏競爭優勢。 人到中年,身體走下坡路是必然規律。40歲的人,終究不是20歲的小夥子,終究不能一連幾天熬通宵加班,熬一夜起碼要兩三天的休息才能緩和過來。40歲的人,職場應酬喝酒,終究比不過那些愣頭小青年,可以小鋼炮干、一斤白酒打底。同樣的工資,企業主自然願意選擇年輕人,而非中年人,這也是人之常情。
上面是雷哥梳理的一些40歲左右的人找不到工作的大體原因。 不過,40歲左右的人,其實也是有自己的優勢,你的工作經歷、工作經驗、工作技能、 社會 資源,才是你傍身的重要優勢。 40歲的職場人,只有從這幾方面著手,才能在職場上站穩腳跟,同時,也只有不斷提升這幾個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求職找工作的時候,給自己贏得加分。
四十歲的人很難找工作,這是一個普遍的 社會 現象。究竟有多難,去勞動力市場看看就知道了,很多用人單位招聘時都要求「年齡45歲以下。」為什麼企業不願意招錄四十歲以上的員工呢?有以下五個原因。
一,學歷低。四十多歲的人,都是七十年代出生。求學階段,大學還沒有擴招,所以他們的學歷普遍偏低,這是致命的硬傷。進辦公室不會玩電腦,下車間不會鼓搗設備,跟年輕人比,沒有競爭力啊。
二,見識多。企業為什麼願意用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雞湯就傻干。而人到中年以後,經歷的事情多了,世態人情看得比較透徹,思想比較成熟,豈是幾碗雞湯能夠忽悠的。
三,拼勁差。到了四十歲以後,人生基本已經蓋棺定論。上班也就是為了掙點工資養家糊口,沒有了激情,也不再想上進和奮斗,得過且過,隨遇而安。人人都想做小白兔,這是企業最擔心的。
四,觀念舊。知識日新月異,四十歲的中年人和年輕人相比,思維日益退化,明顯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而且,大部分人學歷力比較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沒有學習力就沒有創新力,也就沒有競爭力!
五,風險多。到了一定年齡,身體會越來越差,特別是現在,心梗,腦溢血等疾病低齡化發展趨勢明顯。經常有四十多歲的員工,干著干著突然倒在了崗位上。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這是一個眾多因素摻雜在一起產生的現狀。而非單一某個方面造成的結果。要想對此問題有更為全面、客觀的、理解、認知,請朋友們站在「概率、比例」的角度來看待老鬼下面的分享為好!因為任何的觀點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任何觀念都會有其反向的特例出現。
一、中國人力資源供給屬於供大於求的狀態,年輕人都用不完!這是一個最現實的 社會 狀況!對於多數企業的多數崗位而言,年輕人在精力、體力、腦力等等各個方面要優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群。(老鬼說的是比例哦!而且絕對!)
在這種人力整體供給充足的情況下,企業有年輕人可以使用,當然就選擇更年輕的人嘍。因此,誰也沒有必要覺著不服氣或者感覺不公平,人力資源供給的現狀就是這個樣子啊!例如很多歐洲國家,如果不招聘年齡很大的人來工作,他們將無工可用!而中國卻不是這個樣子。人多!——這是最大的現實。
二、人到四十歲之後,其適應新環境能力降低、固有思想的改變較難,這是很多企業不願意僱傭四十歲人群的一個客觀理由站在比例的角度而言,多數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方式的固化會越來越嚴重。而且自己的思維方式、價值觀、行為習慣、工作技能等等很多方面都趨於固化。
別怪老鬼武斷!站在比例的角度而言,這種情況是比較嚴重的。四十歲之後大器晚成的卻是有,但畢竟是少數!而且很多所謂的四十歲之後才嶄露頭角的人,也是四十歲之前打下良好基礎的結果!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希望能夠招聘到快速適應企業環境、文化並且能夠盡快產生戰鬥力的求職者。因此,一旦過了四十歲,將不佔優勢了......
三、企業管理層的年輕化,也是不願意招聘年長員工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個因素,不能擺在檯面兒上來談。但恰恰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原因。您細想想:部門的領導才三十齣頭,他願意管理四十多歲的下屬嗎?如果自己升職之初部門或者團隊里就有年齡偏大的下屬那沒辦法。但是如果再新招聘員工,他願意讓比自己年齡還大的求職者進來嗎?......
四、人到中年,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決定了他們對於薪酬、待遇的期待變高,這也是他們不太好找到理想工作的原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然對於工作的穩定性、薪酬的高低等等的要求往往比年輕人更高!不得已啊!這就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尷尬。
這造成了四十歲的中年人在選擇工作、選擇求職企業時可選擇性潛移默化的變窄了。最簡單的例子:四十歲的求職者,多數對於基礎工資的要求更迫切、更高,因為這涉及到了他們日常的基本生活問題!
誰也別唱高調!既然到了四十歲還需要再找工作,拿原來的收入以及家庭存款不會太富裕,因此多數人對於基本家庭開支的寬裕要求是比較高的。這也造成了中年人找工作難度增加了。
五、「高不成、低不就」的潛意識,會對中年人的求職帶來隱性影響這個年齡階段,閱歷、資歷、能力等等卻是可能比年輕人更多一些,或者因為自己的年齡、經歷等等原因,往往在挑選招聘企業以及工作崗位時,鬼使神差的拔高標准。因為自己也知道某些崗位中都是「小年輕兒」的人,自己都不願意、不好意思或者不屑於做某類工作。又或者感覺做某種工作太丟人了。
這也造成了四十歲的人找工作難度增加、求職周期拉長。
六、給年輕人的啟示正如書到用時方恨少一樣的道理,年輕時自己的努力以及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所擁有的職位高低、能力大小、技能實力、人脈資源等等,決定了自己在四十不惑年齡的身份、地位以及未來的發展。也決定了自己未來繼續打工還是創業的選擇。
還是別等到了四十歲時面臨尷尬了,才心存遺憾......
以上供參考吧。
越多分享,越多收獲!
滴水之恩的看法:不是40歲找工作難:找事干,不難。
你改變不了四十年形成的生活定勢,走不出自己的思維模式,陷進找工作的職業規劃模式的僵化圈子裡。自然寸步難行。
帶著自己多年求職的經驗,四十歲的你懷揣製作豐富的個人簡歷去面試。先不說因為年齡不給你機會。給你機會了,你面對比你年輕,沒有你工作經驗豐富的HR面試官時,你很難保持心態的不卑不亢平和從容回答各種奇葩問題,這就是無奈的四十歲的失業人生。
如果你被幾家公司婉言拒絕。我建議你心平氣和的在你生活的城市裡多看看,四十歲的人都在干什麼,或許會真正觸動你的那層自我保護的硬殼,轉變觀念,走出自己的思維,從找工作轉變成找事做,謀生計,自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二個事實顯而易見:
一,你沒有特別的崗位技能,管理職位的經驗,一定的學歷,行業特長和人脈資源,這個年齡去大公司和工廠里應聘工作相當難。 二, 社會 上四十多歲的人都在做事。沒有誰躺在樹底下天天曬太陽四十多歲正是人生的下半場,所有的生活負擔集於一身,正常的工作收入都捉襟見肘,一旦因為諸多因素成為失業者,沒有了工作時的感受,我自己有過這種經歷,感感同身受。
我過年去北京看望母親,遇到來家裡做小時工家政的中年女人,聊起來知道她家是河南商丘。和老公一起來北京謀生 ,她接衛生清潔的活,老公幹一些清理油煙機,搬家,安裝傢具的活,夫妻倆一月穩賺一萬多元,租房子把孩子接來一起安定下來。
她說自己老公也曾是公司的車間主任,公司倒閉了。找不到好工作,就出來了,也想回商丘了,就在北京干,這里機會多,只要你勤快,總可以找到事干賺到錢。
我二哥在家鄉,多年前因為工傷下 崗在家,身體原因和年齡根本沒有可能在找工作。他喜歡釣魚 就開始全力以赴琢磨釣魚的事 。這幾年他給鎮上幾家酒店供應新鮮野生河魚,收入頗豐,還樂在其中。
五,再就是業余兼職做自媒體,除 非你手裡有一定積蓄夠開銷,否則 我不建議你專職做自媒體。盡管你失業了有大把的自由時間。還是先有事干著顧得上一家人吃喝。你有文筆寫作能力,有一定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對互聯網,自媒體不陌生,可以業余時間學著做自媒體試試手。老話說,車道山前必有路。我們 社會 現實里,這句老話依舊帶給我們自信的力量和希望的信念。(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我是滴水之恩,歡迎有想法的朋友指點評論關注哈
這個 社會 很現實很無奈,從畢業工作到35歲也就十來年的工作黃金時間,超過35歲明顯感覺工作機會一年不如一年,換位思考下,私人老闆也的確想找年輕力強創造力更大的人才為他工作,但作為個人真的是很無奈,自己感覺自己經驗豐富,穩定性更強,跟有責任心和努力工作到耐心時已被用人單位嫌棄。17年公司要招一個銷售經理,上午來了個29歲的開價2w,下午來了個四十五六的,開價8k,全程面試談話內容我都有聽,29的滿嘴都是開飛機樣的牛,給人一種勢不可擋的成功架勢,46的談話很穩,從頭到結束都沒說過很滿的話,其中一句說底薪他不是要求很高,他拿銷售業績來說話,公司給合理的提成就行。因老闆不在說周約復試,事後這個46的給公司來過兩個電話問老闆是否回來?問人事初試結果,私下人事和我對這個46的很滿意,可人事去問初面的副總時,37歲的副總卻說他喜歡29歲那個,不過他開的底薪2萬公司給不起,那個46歲的太穩局限性思維已形成,而且他不想去管理大自己十來歲的,可塑性不強,也難說服和溝通。突然給了我很大感悟,似乎看到了自己幾年後的影子,莫名為這個四十幾的中年人心酸,上有老要照顧,下有讀書的孩子,若不是很需要一份工作有幾個能做到往用人單位打幾次電話問結果的!其實我還想說,有時你的經驗和能力不面試你的上司更強,他她們也怕你,你進來他就沒用了,但他她們贏在了年輕
我不認為40歲以上的人很難找到工作,只是40歲以上的人很難找到滿意合適的工作!
在這個年齡階段,一般都會是公司中的小領導或者技術骨幹了,在公司中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存在了,所以在這個年齡段中沒有特別的原因是不會輕易失業的!憑借著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也不會讓自己處在失業重新找工作的狀態,而是會被挖牆腳跳槽!
讓他們處在失業狀態的原因,我想更大的可能是他們想休息重新調整一下狀態而已。
至於題主說的40歲不好找工作的人應該是極少數,他們可能會因為種種讓自己到了失業的地步。而他們不好找工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個年齡段對工作比較挑剔,對工作時間、薪資待遇、工作內容等諸多工作條件的要求會比較高,而且因為自身的事業基本已經定型,所以找起工作來就業面就會比較窄,不像年輕人一樣什麼工作都可以試一試,如果不合適還有大把時間可以重頭再來。
40歲的人出生於1978年,屬於70後了,職場生涯基本進入下半場了。
第一、從職場特徵來說: 40歲人的精力、激情、創新、學習能力,都比不上年輕人了,唯獨職場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很多工作3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可以干,所以40歲的人受到了職場的排斥,但是仍是一股核心力量啊。
第二、 用人角度出發: 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呢?回答是: 年輕有為。 年輕人你讓他加班、讓他想思路、讓他出差、讓他充當勞動力肯定都是沒問題的。但是40歲的人如果還去干一些很基礎的工作,人家也不願意,工資少了也不願意。所以,從成本最小、受益最大的角度來看,公司肯定願意讓年輕人來擔任工作崗位啊。
第三、 題主問的是40歲的人為什麼很難找工作,那就是說40歲沒工作了,想找個工作。 我們可以想一想,除去勞動力密集的崗位,40歲的職場人早已經工作起碼15年以上了,已經有15年工作經歷了,找工作肯定也是被獵頭發現和熟人介紹啊,也不能再自己出來找了。如果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很難有合適的機會了。
第四、還有一部分人,比如工廠出來的普工或者其他從事偏勞動力行業的,40歲了如果被裁員或者沒工作了,那這么多年又沒有從事專業的崗位,競爭力更小,年齡也尷尬的很,所以都不願意要這個年紀的人。其實也不用40歲,現在35歲以後都有這個苗頭了。
第五、企業中很多干到40歲的人,差不多的都是元老了,也算中高層了吧。有一定的人脈資源了,最好也不要盲目出來找工作,因為這個年紀已經不可能從頭再來了,空降過去做領導的話,哪有那麼多的空位啊。
第六、40歲按現在情況,我覺得正是一條好漢的時候啊,家庭也穩定, 社會 經歷也比那些毛頭小孩強很多,懂得隱忍,能吃苦。唯一缺點可能就是要價很高了(勞動力除外),其實有時候如果40歲的人自己有一定的積累,帶著資源和人脈,根本不發愁找工作的啊。
第七、 40歲是創業最容易成功的年紀,經驗、人脈、思路、眼光都是高峰期,這一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第八、如果你是長期從事非專業崗位的40歲人員。這個歲數只能再找一些非技術崗位了,比如開計程車、物業上後勤部門、清潔類、流水線等等,掙一分穩定的收入。
40歲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有許多,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真正的原因在於以下這幾種:
1.同薪同工,企業更願意找年輕人
40歲的員工相比年輕人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尤其是一些不思進取的人,年齡帶給他們的只有劣勢,而沒有值錢的經驗,職場自然會遭遇發展瓶頸。
相比之下,年輕人思維和精力更好,企業出於成本考慮,自然更願意招年輕人,就像你買東西一個道理,嫩得出水的水果跟皺了老了的水果,你選哪個?
2.精力跟能力跟不上時代,被 社會 淘汰
有些40歲的員工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沒有危機意識,年輕時不努力提升自己,等待40歲時才發現自己一點競爭力也沒有,更沒有拿得出手的賺錢技能,久而久之,自然被 社會 淘汰。
現代 社會 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如果中年人沒有持續優化自己的意識,那麼很容易被時代會淘汰。
前陣子甲骨文公司裁員的新聞還歷歷在目,被裁的員工多集中在30多歲,長期在公司養尊處優,一朝被裁,只能在公司樓下拉起橫幅抗議,苦苦哀求公司把他們留下,卻沒有任何華麗轉身的資本。
他們是被公司裁了嗎?並不,是被 社會 淘汰了。
3. 科技 發展,很多崗位生存越發艱難
隨著 科技 的發展,什麼無人酒店,無人 汽車 都開始橫空出世了,也就意味著很多崗位不需要人手了,這時候中年人也是最危險的一個群體。
若是長期從事一些重復性勞動,無法為職場發展增值,那麼到了中年,勢必要走下坡路,一旦崗位消失,這些人也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只能陷入迷茫和焦慮當中。
其實人都可以完全理解的,因為我30多的時候在管理崗,那時剛結婚沒孩子父母身體也好,沒有瑣事牽絆一心工作,招人也會碰見比我大的,有的40多了應聘基礎崗,我作為管理者當然希望下屬執行聽話好被忽悠,老油條我管他心理也沒地,會對我的管理位置影響,還有人事部和同事都是85後90後什麼的,他們也不建議用歲數大的。事隔多年,好幾年過去了,父母生病,孩子生病都經歷過,精力大不如前,孩子接送看護都要操心。包括自己。40多歲往後真不容易,如果現在我有同理心,如果能力還行,我會給他們機會,我不喜歡人口紅利這個詞,是誰的紅利?在一線大城市便宜好用的年輕人還是一抓一大把,大家總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往後這個40-65沒到退休群體,其中人口高峰的80後大學擴招後一代人,步入這個階段,隨著網路普及率的放大,再就業問題會越來越凸顯示,這都是曾經有大學和專業背景的一代人首先遇見的問題」
這句話說的不對、某些人眼界不開闊說出這樣的話來、只能證明他們的無知,兩眼只死盯著城市裡工廠、城市招工的榜單上、簡直是亂說一通、打擊40歲以上的人、實事求是、才是做人的根本
我們先區分一下、作工的人員一般是20多歲至55歲之間、40歲為中間線
要說找工作大部份主要是農民工、文華學歷低不假、可40歲以上的農民工、出生在貧困年代、能吃苦耐、並且有一部份人經過多年的工作打拚、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到很多工廠卻當師傅、還是很多工廠的香餑餑、搶著要爭著要、憑什麼說他們難找工作、工資低了還不願意干哩、另外一部份人看一看建築工地、有幾個不是40歲以上的人、再到全國各礦山采礦的地方看一下、有多少40歲以上的工作人員、公路、鐵路、水利設施工作的地方、有多少40歲以上人在工作、40歲以上的人一般工資低的地方他們還不想干、,因為他們有擔當、考慮到一家大小都能過上好的生活、有多少40以上的人在工作、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多的是、一天干三份工作隨你挑
40歲以下的人生活在改開革開放的年代、國家實行計劃生育,、生育的少每戶一兩個,、生活也處在改善的狀態下、一般重活累活家裡不讓干、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很多讀書又不行考不上、這類人找工作才難、到外面找工作、苦活累活幹不了,輕松活又嫌工資低、又沒有什麼技術特長,找工作才難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