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為什麼稱東西兩晉
① 兩晉為什麼叫西晉東晉而不叫南晉北晉
西晉的都城在洛陽,自北方五胡十六國亂華,西晉政權瓦解,士族王家中的王敦王導兄弟扶持司馬睿東遷建康(南京)建立了東晉政權,當然,東晉西晉只是後人叫起的,為了好分別。
晉朝的政治中心東移,所以叫東晉。
就和東周西周、北宋南宋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叫「西晉」「東晉」?
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東西 南北槐模前都是根據首都 的相對位置所起的 如西晉首都在洛陽,東晉首都在南京,洛陽在南京的西面。
為什麼不叫「南晉」「北晉」?
中國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鉛清-淮河一線,有時也用長江作為分界線。
(西晉)洛陽(河南)在北方地區。
(東晉)建康(江蘇南京)在近乎在北方地區,因為它被長江穿流而過。
所以用東西劃分兩者。
北碼巧宋汴京(河南開封)、南宋臨安(浙江杭州)分別位於秦嶺-淮河的一北一南。
② 歷史上如何規定的「東西晉」
之所以稱東西晉,主要是看都城在哪裡悉哪行,
西晉最早以洛陽為首都,長安無陪都稱號,312年,漢國劉聰派兵攻入西晉國都洛陽,俘虜晉懷帝。同年,13歲的西晉宗室秦王司馬鄴在長安被地方官員擁立為帝,是為愍帝,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長安被漢國軍隊圍困,晉愍帝出降,西晉王朝終結。至於說後來晉國室遷至健康,新奉司馬睿為帝,重立晉朝,那就是東晉了。
個人覺得歷史上區分王朝名稱的時候一是參考他們的國號,二是參考他們國都的地理位置。而南北宋,東西漢,東西晉主要還是參考他們國都的地理位睜嘩置來決定的。
宋朝的遷都是從開封遷到臨安,我們是無法將開封看作是西部地區的,因此最好的分別就是南北的區分了。
但是兩晉的時候就不同,晉朝宗師是從長安遷到健康,長安是很標準的西部地區,所以這樣便有了這樣的分別。包括東西兩漢的稱謂也是這樣子的。
南北朝是一個時期的總稱,主要還是由這緩陵些王朝的地理位置來確定的。不知道這個答案你覺得怎麼樣?
③ 晉朝為什麼分裂為東晉和西晉
不是分裂,晉朝其實是西晉在前,後來西晉爆發了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國力大衰,被胡人入侵,史稱五胡亂華,攻陷了中原以及西晉的首都洛陽,西晉王室幾乎被殺光,西晉滅亡。
後來江南的司馬睿在群臣的擁戴下在建康稱帝,重建晉朝,因為首都在建康,東晉首都和西晉首都洛陽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所以司馬睿建立晉朝史學家稱為東晉。
(3)晉朝為什麼稱東西兩晉擴展閱讀
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兩晉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
265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西晉滅亡。
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④ 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為什麼有兩種說法
東晉和西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雖然東晉和西晉都是晉朝,但是東晉是在西晉被滅亡之後才建立的,因此有東晉和西晉之分。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雖然說兩晉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兩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不可以被告州抹去的。雖然說西晉和東晉都是屬於晉,但是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第一個區別是存在的時間不一樣,第二個是建立人,都城不一樣,第三個區別則是政治理念不同。因此,現在多數人會特意強調東晉和西晉,這和東漢和西漢的關系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建立東晉和西晉的都是一個家族的人,但他們確實又是兩個不同的時代。
⑤ 晉朝為什麼分東西晉呢
西晉定都洛陽,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後,晉元帝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後,由於建康在洛陽東,且都是一個皇族建立的同一名稱的政權,所以根據建都的地理位置分晉朝兩個時期為西晉,東晉。
⑥ 為什麼有西晉和東晉之分
一、原因:
1、西晉和東晉都是後人用來區分這兩個朝代而做的稱呼,它們自己本身在歷史上,都是叫「晉代」。但是由於西晉滅亡後,其後裔才在南方又建立了新的「晉」政權,為了研究和稱呼的方便,以致不會引起歧義和混淆,所以用「西」和「東」做了區分。歷史上的西漢、東漢;北宋、南宋都是這種情況。
2、西晉和東晉是按它們都城所處的位置來劃分的,而不是按俗語的「東西」來隨便定義的。西晉的都城在洛陽,西晉滅亡後,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都城在建康(今天的南京),因為洛陽相對於南京位置在西方,所以稱為「西晉」,而後來建立的定都南京的晉朝則被史家稱為「東晉」。西漢、東漢;北宋、南宋同樣也是這樣的情況。
二、西晉簡介:
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短暫的大一統封嫌戚陪建王朝。西晉為時僅51年,如果從滅吳開始算起,則僅立朝37年。共5帝。
司馬炎於266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晉,定都洛陽,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仔改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被前趙所滅,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即晉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晉王朝宣告結束,東晉開始。
三、東晉簡介: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統治范圍因為中原陸沉,少數民族內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進入南北朝時期。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郁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
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
公元420年,芹蠢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公元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東晉十六國則成為了舊時代的代名詞。
⑦ 為何稱為東西兩晉
這個問題好,我給你解釋一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類似情況是在周朝,當初武王伐紂,攻破朝歌後定都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咸陽一帶,建立周朝,前771年,申侯聯合西北犬戎族共擊幽王,攻破鎬京,殺死幽王.都城的淪陷,也就預告一個時代的結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今河南洛陽的東都,重新建立了周王庭.為了在史書上區分這者的區別,因洛陽在鎬京的東部,所以稱為東周,自然武王建立的周王庭就稱西周.後來的漢朝大致也是如此,高祖滅項羽後建都長安,到公元9年,王莽篡權,建立新朝,證明高祖的漢王朝結束.新王朝是一個短命政權,公元25年,漢朝的皇族劉秀擊敗了新朝,同樣在洛陽建立新政權並沒有更改國號,因都城同樣在長安以東,所以稱東漢.晉朝以後,中國長期南北割據,同時出現兩個或更多的擁有較廣闊土地或勢力的朝廷,南朝大致就是宋齊梁陳,均定都南京,與這四朝同時代的是北方的魏,齊,周等,其中魏出現了三個王朝,早期的魏定都大同,後來遷都到洛陽,公元499年,魏分裂成兩個王庭,一個定都長安,一個定都鄴城,直到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覺廢魏帝,改國號為周.為區別這幾個魏朝,因未分裂的魏與南朝平分天下,占據北方,故稱北魏,建都鄴城的較長安偏東稱東魏,建都長安的稱西魏.南北朝後,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大一統局面,唐滅亡後,形成了五代十國這個群雄割據的局面,但沒有持續太久就為宋所取代.宋朝公元960年建都開封,到1127年為金所滅,同年,趙構南渡稱帝,建都臨安.因為臨安在開封以南,建立後又大致是與金朝南北割據,所以歷史上將起稱為南宋,960所建的宋朝就成為北宋.1279年元軍攻破臨安後南宋滅亡.以後中國經歷元明清三個大一統朝代,沒有再分裂過.至於晉朝,265年司馬炎逼禪,晉建立,公元316年,匈奴軍奪取長安,再俘獲愍帝,一個王朝結束了,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重建政權,為了區分這兩個朝代,史學界稱為東西晉,合稱兩晉,只所以稱為東西晉而不是南北晉,主要就是因為晉朝敗退南方是並不是像宋朝那樣從開封直接南渡到南京和臨安,他們是"東渡"逃竄的,史稱晉元帝東渡,故兩晉為東西晉而非南北晉,當然,也有個別史書使用南晉.
⑧ 東晉和西晉是如何劃分的,為什麼這么叫
之所以叫東晉、西晉,其實就像當初的曹操被封為魏王,而他的兒子曹丕在曹操死後廢黜漢獻帝,以魏為國號稱帝;與此相同——司馬氏在掌握曹魏政權後,被曹魏皇帝封為晉王,所以廢黜曹魏取而代之後自然以封號為國號。這是一個歷史習慣。
1、西晉的滅亡,晉武帝司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馬衷繼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並不能治理國家,於是便發生了晉朝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其中八王全部是晉皇室宗親。「八王之亂」使晉朝原本就衰弱的統治進一步惡化。
公元308年,匈奴大單於劉淵稱帝,開始了滅晉的歷程。登基後,劉淵立即譴其子劉聰與大將王彌進攻西晉都城洛陽。攻克洛陽,掠走晉懷帝司馬熾。
懷帝被俘後,豫州刺史閻鼎與雍州刺史賈疋等人又擁立武帝之孫司馬鄴為帝,都於長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長安被圍,晉愍帝司馬鄴出降,西晉王朝終結。
西晉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攻滅的王朝。公元316年西晉亡,共歷5個皇帝52年,其中,病死的一位,國亡被殺的二位,內爭被毒死的二位。
2、東晉的開始與滅亡
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但一些晉朝的舊臣並不甘心亡國的命運,仍在全國各地積極活動,准備恢復晉朝的統治。
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渡過江的中原氏族與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稱帝,國號仍為晉,司馬睿是為晉元帝,因其繼西晉之後偏安於江南,故史家稱之為東晉。
公元383年,在北方建立的前秦政權,和東晉發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被東晉軍隊打敗。此後東晉乘勝北伐,收復一些失地,但東晉內部矛盾與權利之爭使北伐成果無法鞏固。到公元420年,大將劉裕廢除了東晉皇帝,自己稱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國,從此東晉宣告滅亡。
東晉自公元316年司馬睿稱帝開始,到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遜位止,共歷11個皇帝,104年。縱觀東晉的歷史,可以用「皇帝垂拱,士族當權」來概括。
東晉末年,社會動盪加劇,時局瞬息萬變,士族已無法照舊當權,司馬氏也不能照舊而居帝位。此時,已經走到歷史前台的庶族代表人物劉裕則毫不留情地拋棄了司馬氏,改變了門閥政治的格局,重建起皇權政治的統治秩序。
(8)晉朝為什麼稱東西兩晉擴展閱讀:
晉朝簡介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於混亂,史稱五胡亂華。
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五胡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礎。而晉朝時期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等相比較三國時期有了進一步發展。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⑨ 為什麼要稱西晉東晉,而不是北晉和南晉呢
在朝代名前面加東西、南北,其目的有二:
其一,為了區分國號相同的政權
其二,為了劃分同一政權的不同階段
其區分依據是根據國都的位置,這沒有疑義,但在國號前加“東、西”到加“南、北”的轉變,其實反映的是我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
1,宋朝之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天下統一的關鍵在於關中與關東(函谷關以東)的對抗,也就是東西對抗。
但從宋朝開始則不同,南方已經從整體上超過了北方,統一天下之局變成了南北之爭,所以即使臨安也在開封的東面,但更在南面,“南”更能代表這一政權的地緣屬性,所以稱南宋,而非東宋。
⑩ 晉朝為什麼分東西晉
古代王朝但凡分東西南北 一般指的是都城所處的地理位置 晉朝都城洛陽 後來遷都健康,後代史學家根據都城的地理位置分為了東西兩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