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寺院里找不到方向了
『壹』 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的預兆
1、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的預兆
基礎運吉而能達有限之成就,但因成功運受到壓制,故成功之後便難再伸展了,宜養(仁德雅量),可逃災害而得平安。【中吉】
吉凶指數:90(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立場)
2、夢見迅辯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的宜忌
「宜」宜叫外賣,宜坐台階上曬太陽,宜喝咖啡。
「忌」忌拖延,忌散步,忌看中醫。
3、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進了廟宇或坐在廟宇里,這是成功或成親的吉兆。
出行的人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建議白走一趟,毫無收獲,延輪扮後外出。
懷孕的人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預示生男,秋占生女,注意飲食。
上學的人夢見去寺廟還願畝桐缺找不到地點,意味著錯答多題,無法錄取。
做生意的人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代表周轉困難,應該調整內部轉變方針有利。
戀愛中的人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說明互上體諒,誠心對待,婚姻可成。
夢見寺廟,暗示你會有可以求助的人,幫你解決煩惱,助你工作生活順利。
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按周易五行分析,幸運數字是4,桃花位在正北方向,財位在西南方向,吉祥色彩是黃色,開運食物是紅薯。
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容易得到資金幫助的一天。你如果心目中有理想的投資項目,想要向對方游說投資資金的話,今天是個不錯的天氣哦!學習方面,接受到的信息量較多,採取和小同學一起討論的辦法,學習效率更高呢!不過注意力往往集中哦!建議你分分主次,把一兩件重要的事情做好就很不錯了。
本命年的人夢見去寺廟還願找不到地點,意味著得財利,置房產,平順如意。
夢見去寺廟還願,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紫色,幸運數字是2,桃花位在正西方向,財位在西北方向,開運食物是元宵。
夢見自己在山上迷了路,預示在生活里,將會得到指點和幫助;在事業發展中,可能會受到前輩的賞識和點撥,從而獲得晉升。但不要產生依賴心理,真正的成功需要靠你自己的實力,所以要努力磨練充實自己。
夢見寺廟,暗示你會有可以求助的人,幫你解決煩惱,助你工作生活順利。
懷孕的人夢見讓還願,預示生男,四月占生女。
夢到你在地上爬,表示你沒有認真的去利用你所碰到的機會。而如果爬行中發現自己手受傷,表示你要去做卑微的工作。女性做此夢,表示如果_不謹言慎行,可能會失去愛人對_的愛慕。
夢見自己進了廟宇或坐在廟宇里,這是成功或成親的吉兆。
上學的人夢見讓還願,意味著口試成績差,將近錄取邊緣希望。
夢見去寺廟玩,按周易五行分析,幸運數字是1,桃花位在正北方向,財位在西南方向,吉祥色彩是黃色,開運食物是紅薯。
懷孕的人夢見去寺廟鼓,預示生男,慎防動胎氣,飲食小心。
夢見去還願,按周易五行分析,幸運數字是8,桃花位在正北方向,財位在西南方向,吉祥色彩是黃色,開運食物是紅薯。
『貳』 寺廟大殿朝哪個方向為什麼(注意是大殿,不是寺廟門)
寺廟大殿一般也是坐北朝南,側殿左右相襯
寺廟建築
一、寺廟朝向:
中國大部分寺廟都是坐北朝南的。只有個別的寺廟朝向特殊:如:
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門面朝正西;
②西藏(zàng)小昭寺向東。
③北京的大覺寺向東。
下面不做特殊說明,默認寺廟朝向為:坐北朝南。
二、寺廟大概布局
大雄寶殿為寺廟中心主體建築。
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毗(pí)盧殿或藏(zàng)(zàng)經樓(閣)、方丈室等。
(1)山門
佛寺一般多建於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門叫「山門」。又稱「三門」,一般由並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總稱「三解脫門」。(中門:空門;東:無相門;西:無作門)
許多寺院將山門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間那座大門蓋成殿堂式,叫「山門殿」。殿內塑有兩尊金剛力士像,形貌雄偉,怒目想向,手持金剛杵以鎮懾妖魔鬼怪。左邊的力士怒目張口,右邊的力士怒顏閉唇。
在後期的某些中國佛寺內,金剛力士又換成了「哼哈二將」,那是受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影響的緣故。(閉嘴吧的是「哼」將,張嘴巴的是「哈」將)
寺院的門檻絕對不要踩,非常罪過。
進寺院時,走哪個門就看你在哪個門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間門而走邊門表示謙卑、不功高我慢。在左邊就走左門,先邁左腳;在右邊就走右門,先邁右腳。進寺禮拜或參觀一般以順時針方向走就可以。因為在古印度以順時針右繞為吉祥。
(2)鍾樓、鼓樓
進山門之後,有鍾、鼓二樓相對。左(東)為鍾樓,右(西)為鼓樓。一般早晨先敲鍾,以鼓相應;傍晚則先擊鼓,以鍾相應。
鍾樓懸有洪種。有的寺院鍾下供奉地藏(zang)菩薩,道明為其左脅侍,閔公為其右脅(xie)侍(shi)。
鼓樓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qie)藍神關羽,關平為其左脅侍,周倉為其右脅侍。
(3)天王殿
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進山門之後,兩旁的鍾樓、鼓樓和中間的天王殿構成寺廟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有三個重要元素: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菩薩。
①、彌勒佛
天王殿正中為袒胸露腹的大肚彌勒佛,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豎三世」里的「未來佛」,正確的應該叫「彌勒菩薩」才對。因為他還沒有接班,所以還沒有成「佛」)。
②、四大天王
彌勒佛的兩側有四大天王護衛(註:不是四大金剛啊,)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里的不一樣,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禮青,魔禮海,魔禮紅,魔禮壽。他們分別是:
東方持國天王:身青色,名提多羅吒(zha),手拿寶珠,有的說拿大刀,有的說拿琵琶。統率毗(pi)舍闍()(癲狂鬼)。
西方增長天王:身紫色,有的說青色,名毗(pi)流馱(tuo)迦(jia),手拿金剛杵(chu),有的說拿劍,統率鳩(jiu)盤荼(tu)和餓鬼。
南方廣目天王:身肉色,名毗(pi)流博叉,手持龍(好像也有持蛇的),統率臭餓鬼。
北方多聞天王:身青黑色,名毗(pi)沙門,一手持傘,一手持銀鼠(神鼠)。也有手托寶塔的。統率夜叉,羅剎等。在佛教里托塔天王和多聞天王是一個人,是哪吒他爸,在《西遊記》和《封神榜》被改成兩人了。
中國人將四大天王漢化,神話小說《封神基梁演義》中說「四大天王」是「佳夢關魔家四兄弟」,其實是中國人的創造,並非是佛經中的記載,只是小說內容而已。
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掌碧玉琵琶一面——職「調」;(琵琶可以「調」音,取諧音)
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因寶劍「鋒」利,取諧音。)
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紫金花狐貂(白鼠)——職「順」:(貂皮摸著手「順」,取諧音。與佛教的有區別了。佛教里廣目天王手裡拿的是「龍」,或者「蛇」。)
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掌混元珠傘一沖鋒差把——職「雨」;(有「雨」傘一把嘛,取諧音。與佛教有區別散皮。佛教里多聞天王一手拿傘,一手拿「銀鼠」或「寶塔」。)
③、韋馱菩薩
彌勒佛身後大屏風背面為神將韋馱。韋馱又叫韋琨、韋馱天、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是佛教護法神。韋馱背對彌勒佛,面向大雄寶殿,降魔伏鬼,保護佛法。該像為立像兩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則很有講究:
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拄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4)大雄寶殿
寺廟中心主體建築。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寶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通常刻有該寺寺名。其北則擺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爐。殿前各有旗桿一對,旗桿頂部各有一個幡斗,有的還設一對雕龍柱或一對玲瓏塔。殿內佛像前張掛著許多經幡、歡門及各種法器,使大雄寶殿顯得庄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一般殿堂為三開間,大雄寶殿則為九五開間,象徵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釋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①、一尊佛
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種造型姿勢:
第一種:坐佛。
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直伸下垂,名為「成道像」。或者: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形名,這是「說法相」。
第二種:立佛。
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為「栴(zhan)檀(tan)佛像」。
第三種是卧像。
釋迦牟尼涅像。釋迦牟尼入寂錢向眾弟子最後一次說法像。卧像四周大多塑有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像。
②、三尊佛
有「三身佛」、「橫三世」與「豎三世」之分。
A、「三身佛」:釋迦牟尼佛的三種化身。
左尊為報身佛:盧舍那佛。中尊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右尊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B、「豎三世」:是按時間先後排列的;
左邊(東)為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亦稱「過去佛」。中間為釋迦牟尼佛,為現世佛。右邊(西)為「彌勒佛」,釋迦牟尼弟子,亦是法嗣,也稱「未來佛」。
C、「橫三世」:是按空間、地域劃分勢力范圍:
左側為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葯師佛。中間為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右側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
③、五方佛:供五尊佛的通稱東西南北中五方佛。
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佛);佛身顏色:白色。代表意義:自性清凈;所轉煩惱:無明煩惱;所成佛智: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為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東方不動(身)佛;佛身顏色:藍色,代表意義:法性不變;所轉煩惱:嗔(chen)心;所成佛智:大圓鏡智。
南方寶生佛;佛身顏色:金黃色,代表意義:增益行願;所轉煩惱:我慢;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西方阿彌陀佛:佛身顏色:紅色,代表意義:平和安適;所轉煩惱:貪欲;所成佛智:妙觀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身顏色:綠色,代表意義:一切成就;所轉煩惱:嫉妒;所成佛智:成所作智。
④、七尊佛:供七尊佛的是包括釋迦牟尼之前的六佛。
過去七佛,又稱原始七佛,佛經記載娑婆世界過去曾有七佛,而釋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後一位。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從左往右,即從東向西):①迦葉佛、②拘留孫佛、③屍棄佛、④毗婆屍佛、⑤毗舍浮佛、⑥拘那舍尼佛、⑦釋迦牟尼。
前三佛為過去庄嚴劫千佛的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過去七佛,是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過去六位佛,加上釋迦牟尼佛是過去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度眾的七位佛陀。
殿內兩側多塑十八羅漢或二十諸天。此外,寺中常供奉的還有菩薩。菩薩中,屬文殊、普賢、觀音、地藏(zang)菩薩最為著名。中國的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則分別為文殊、普賢、觀音、地藏(zang)菩薩的道場,這也是中國特色!殿堂內的陳設也業已中國化,如殿外的照壁、牌坊、石獅、經幢、香爐、寶鼎、雲板、台座、石燈、祭台、幡桿(藏(zang)傳有風馬旗等;殿內的歡門、經幡、長明燈、供養台、供具、鍾鼓、木魚、磬、燭檠、蒲團等。
⑤、十八羅漢(或二十諸天、十二圓覺)
大殿兩側多供奉有十八羅漢、二十諸天或十二圓覺像。不過,大多數都為十八羅漢像。兩側各九尊羅漢。
⑥、三大士(或者大型海島觀音)
在正殿佛像背後,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一般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龍。
海島觀音像:有些寺院於大殿背後修海島,面北而設觀音像,立海島上,觀音右手據楊柳,左手托凈瓶。海島四周依據《法華經?6?1普門品》作「觀音救八難」的塑像。在觀音像兩旁有善財童子(出《華嚴經?6?1入法界品》)和龍女(出《法華經?6?1提婆達多品》)像作為脅(xie)侍(shi)。
⑦、東西配殿
規模較大的佛寺在大雄寶殿兩旁還有東西配殿。
東為伽(qie)藍殿,供像三尊:波斯匿王(中)、柢陀太子(左)、給孤獨長者(右)。兩側常供十八伽(qie)藍神守護寺院(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簡稱。是「僧園」之意。這里的伽藍特指「祗樹給孤獨園」,是釋伽在舍衛國居住說法的場所。)。
西為祖師殿,專祀該宗奠基與功績卓著的祖師。
正中是禪宗初祖達摩禪師。
左方是達摩六傳弟子唐時的六祖慧能禪師。
右方是慧能的三傳弟子建立叢林制度的百丈懷海禪師。
其他宗派的寺院,也有在祖師殿內加祀本宗祖師像的。
(5)四堂
指法堂、照堂、經堂與講堂。一些大型叢林都會有法堂和照堂,置於大雄寶殿之後。
①、法堂:
為禪門演說佛法的地方。法堂內佛像已不是主體,不少佛寺不設講堂,一般就在大雄寶殿誦讀經書或舉行佛教儀式。
法堂的中央設一座台,安放案桌(講台)和法座,台下設香案,兩側是聽法席。法座背後有一個大的屏風,常常有獅子吼圖。因為佛教常以佛說法比喻為獅子吼。
②、照堂:
在法堂之後,兩堂實際上為一座建築物的前後兩個部分,前者為法堂,後者為照堂。寺廟的「主持」如果事情多,就由級別次一等的首座主持說法,因此不在僧堂(法堂)而在照堂進行,因此設法座。此地在僧堂之後,光線不太好,因此取名「照堂」,希望陽光(佛光)普照之意。這里也是寺廟管理人員如首座向僧人發布消息、處理事務之所。
③、講堂:
亦位於大雄寶殿之後。講堂也是講說佛經的地方。中小型寺院沒有法堂,就以講堂代替法堂。如果有法堂,那麼講堂就置於法堂兩側的廂房內,或者安排在佛殿和法堂之間兩跨院之中。寺院是演說佛經、念經、皈依力戒之所。
④、經堂:
為藏(zang)經之堂和僧眾念經之所。它與藏(zang)經樓不同。藏(zang)經樓是寺院圖書館,用以儲藏(cang)寺院內一切圖書。藏(zang)經樓則專門儲藏(cang)佛教經典,《華嚴經》曰:「自歸於法,願與眾生;深入經藏(zang),智慧如海」。漢式「經堂」與藏(zang)式的「大經堂」也有所不同。喇嘛廟里大經堂類似漢式的「法堂」,是高僧說法之所。置於寺內主要位置,開間九到十間,高敞,宏大,可容納2000多人聽講。
(6)四台
指樂台、拜台、高台、戒台四大台。皆為高台。四台名稱不同,功能亦有重合。一般寺院只會建其中一種,而兼其它幾種功能。
①、戒台:一般稱戒壇,古印度叫「曼陀羅」,中文譯為「壇」。壇建在寺院內地勢較高處,檯子也較高,為僧眾受戒之所。漢式寺院的壇場則建在寺院內空曠之處。凡是禪宗律宗寺院,皆在戒台前立一石碑,上書「禁葷酒入山門」,稱「戒壇石」。
②、樂台與拜台:樂台俗稱「月台」,有的送佛教派又稱「拜台」,是寺中在佛前舉行宗教儀式時,用來演奏佛教音樂的地方。一般建在大雄寶殿之前,其高度與大雄寶殿的須彌座相平。開間一般是三到五間,形狀為方形。正面設一台階。古剎的東西兩側還有兩部台階。
③、高台:在寺院獨立處建台,該一般在丈二。台上建合院房舍或一組殿宇,是寺內極其尊貴處。主要用來供奉寺內主要佛像,如銀川海寶寺,洛陽白馬寺。唐玄奘曾在白馬寺高台內翻譯由印度帶來的佛經。
(7)羅漢堂
羅漢是釋迦摩尼的弟子,男性僧人。又名阿羅漢,意譯為「殺賊」、「不生」等,為明智應禮之人。佛教有的寺院設有羅漢堂,有的還單獨建有羅漢院。
寺院供奉的羅漢有多種:最常見的有十八羅漢、十六羅漢和五百羅漢。唯有大型寺院方建,也往往是該寺最有華彩之處,如蘇州的西園寺,北京西山的碧雲寺,四川成都的寶光寺,上海的龍華寺,武漢的歸元寺,昆明的筇竹寺等。
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槃後,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印度古代慣用「五百」、「八萬四千」等來形容眾多的意思,和我國古人用「三」或「九」來表示多數很相像。因此,「五百羅漢」不一定就是五百,而且他們的名字也不是明確的。
正因羅漢的數量、姓名和造像沒有經典儀軌依據,所以,各地寺廟在建羅漢堂時,往往數量規模和人物造型都可能不一致。
(8)禪房
又稱禪屋、禪居、禪堂。禪宗寺院以「禪那」為宗旨。「禪那」意謂「思維」或「靜思」,也就是需要安靜地思考問題,這就需要靜居之處,這就產生了禪房。禪房一般在寺院的後部或方丈室附近,修禪人居住之所。
(9)監院、方丈院
監院是寺院的總管,地位僅次於方丈。早期的寺院兩者的區別在於:方丈是德高望重學問高深的僧人,該寺院的精神領袖;監院是該寺院的最高行政長官,寺院的實際管理者。唐代以後,對監院的選拔往往既強調有學問、懂佛法,又能認真辦事的僧人來充當,監院與方丈的職責開始混同。
方丈院是監院或方丈的正寢之所。一般在寺院的後部單獨建一處房屋或院落,作為寺院住持的住所。古代維摩居士之石室為方形,長寬皆一丈,故曰「方丈」。後來的方丈室雖為寺院住持的住所,但並不奢華,面積也不大。後來的監院或方丈常在寺院舊房屋中處理公務,一些小型寺院,也不設方丈院,而將寺院內的旁院、跨院作為監院、方丈止息之所。
(10)大齋堂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僧人不管地位高低都集體就餐,決不能分散就食,所以眾僧人就食處稱之為「大齋堂」。大的寺院的灶房大鍋一次都可煮飯一石以上,燒菜百斤以上。即使有如此大鍋,對於一個有上千僧人的大型寺院,再加上四方慕名而來的雲游僧人,即使有幾口大鍋也不能滿足千名以上僧人在一起同時用飯,因此就產生兩種用餐辦法:一是分成幾批用餐,以保證都在一個大齋堂用餐;另一種是分成幾個大齋堂,以保證能同時用餐,基本上沒有破壞集體用餐的古訓。台灣的佛光山和中台禪寺等大型寺院皆採取此法。
(11)藏經樓
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zang)經閣,位置在佛寺最後一個院落,常為一座兩、三層的閣樓,作為儲藏(cang)佛經之用。在藏(zang)經閣的兩側,設有配樓或配閣。這種做法後來傳到日本。不過名稱稍有不同,如日本法隆寺、唐招提寺的藏(zang)經閣叫經藏(zang),法華寺則叫經庫。經藏(zang)或經庫內俱供奉付大士像,即我國六朝時梁代善慧大夫付翁之像。因為他發明了輪藏(zang)方式,曾建立大層龕等藏經方法。另外,閣內還設釋迦摩尼像,脅持二菩薩像。有的還供奉日本天台宗創始人最澄法師像。
(12)碑樓、碑亭、亭台
碑樓是寺院用來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築的樓閣,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曬雨淋而風化破損。造型多為方形,四面開門,中間端放大碑。碑樓頂部為重檐歇山式,與鍾鼓樓樓頂樣式相似。碑樓一般建在大雄寶殿前面院子的兩側,數量有一對、兩對、三對。有的寺院為了不妨礙大雄寶殿的庄嚴氣象,不在前面建碑樓而在前面兩側建碑廊。作用與碑樓相同。
石碑的碑記基本為三類:1是介紹該寺歷史,包括初建、重建時間,高僧、官員和文士在此修持、游覽及其歌賦。2是刊刻公示該院制度。3是公布四方信士在寺院興建或重建中布施者姓名及金錢數目。
有的寺廟還有圖碑,刻錄該寺的平面圖。有的千年古剎還把歷代石碑包括已廢毀的寺廟內石碑集中在一起,形成碑林。
凡是大寺、名寺,常請名家、大書法家來撰寫碑文。其碑文也就成了文學和書法名篇。
有的寺院不建碑樓、碑廊而建碑亭,作用與碑樓、碑廊相同。造型亦多為方形,建在台基上,四面為四根立柱,無門,中間端放大碑。碑亭一般建在寺廟前院或後院兩側,左右各一。也有建在寺廟四角,共四個。碑亭整體一般塗成紅色,頂部要用琉璃瓦。如皇帝賜的御碑,那就只建一座高大碑亭,放在中軸線上,皇權即使在提倡佛法平等的寺院也是至上。
亭台是供香客和遊人休息形狀不只是方形,也有六角、八角形 。一般建在前院或後院的兩側。
(13)廊院與群房
廊院:是用迴廊組成組成的院落,最早用於民宅和宮殿,後來以用於寺院建築之中。基本上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周廊式,四面都有廊,主體建築物圍在其中,前後或左右排列為一組建築,這種形式最為常見,尤以唐代的寺廟為多;第二是斷廊式。東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四面房屋拐角處用用廊銜接,北京和東北的民居四合院多用此種方式;第三游廊式。與斷廊的建築方式相近。區別是斷廊的兩邊有牆隔斷,外面看不見廊內。游廊兩邊沒有牆,香客、遊人、僧人在廊內可見廊外風景。游廊在寺院內作為常見。第四種是兩座殿之間用廊銜接。這種殿又稱工字殿。
群房:寺院內,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物皆建在中軸線上,僧人生活、工作用房則建在院子四周,或單座,或成排,這類房屋稱之為群房。群房主要用途是作客房,用來接待來訪者。此外也做辦公之用,充當會議廳之類。有的寺院還把群房作為法堂、念佛堂,寺院歷史文物陳列室。小型寺院還用來充當齋堂、僧舍等。
(14)斜廊和飛廊
一般來說,寺院的主體建築都很壯觀,配殿則比較低矮、廊子就更低。這在建築上突出了主殿。但為了形成一個整體或使用功能,設計人員又常常將主殿與配殿、廊子連結起來。兩者由於高低不同,所以就構成斜廊。另外,樓與樓之間,閣與閣之間要連接,也必須架廊,架廊離開地面,在空中行走,這就是飛廊。斜廊和飛廊不僅使人們出入更為方便,而且使寺內一組殿宇顯得更加氣派庄嚴。這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獨創手法在寺廟建築上的運用。
斜廊和飛廊建築始於唐代,延續到明清。四川樂山無由寺後部石窟過道中即建有斜廊和飛廊,上面還有兩三處浮雕,代表著唐代木構建築斜廊畫面最高水平;西安大雁塔門楣石刻佛殿圖上,左右兩廊與大殿連接,其曲線十分美觀;北京雍和宮大佛殿也建有飛廊。
(15)供養塔
佛殿的佛像前設有供桌,桌上放著香花、時令瓜果、布施箱、佛燈等供物。據《法華經》佛前有十種供養:花、香、瓔珞、秣香、塗香、燒香、幢幡、袈裟、技樂、合掌。供養塔就是放在供桌上的小塔,主要由石材雕琢而成,也有用金銀銅鐵錫製成,高約0.3米——0.6米不等,內置放小型佛像如浙江天童寺、阿育王寺、國清寺皆有供養塔。五台山南禪寺內為唐代供養塔。
(16)放生池
建在寺院山門前,池的大小視寺的規模而定。如福州湧泉寺山門前的放生池,大到要在周圍築上矮牆,防止遊人掉入水中。放生池是天台宗智者大師所創立,由香客將購來的魚在放入水中,以示佛家好生之德。唐代宗乾元二年(759),詔令天下寺院皆設放生池。放生池還能起到貯水作用,可用來救火。設計放生池時就要考慮與泉眼或河流相通,否則將是死水一潭。福建仙游的三會寺,其放生池為全國最大。
(17)經幢
寺院建築中一種石質立式小品一般由三部分構成:下面為基座,基座上面為幢身,最上部為出檐。檐子頂端為幢尖(幢剎)。如果幢身為二層、三層,則在每一層加上平座、幢身和幢檐,像三級寶塔一樣。幢身上刻有經文,所以叫經幢。經幢皆用石料雕琢而成,沒有用木料或其他金屬材料的。多為六角形,六面雕刻經文。也有八面的。所刻經文多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也有刻《般若心經》、《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也有的經幢上不刻經文,甚至連佛像、圖案也沒有,這種經幢叫「無字幢」,只起奉獻供養品作用,並沒有宣經作用。
寺院經幢建築規模,要視該寺規模、知名度和經濟狀況而定。大都寺院只有一兩座經幢,有的甚至沒有,山西洪洞縣西山嚴泉寺經幢多達十六座。經幢一般建在寺院的殿後、殿之旁側或山路回環處,遊客容易忽略。
『叄』 各大寺廟的佛像,都朝向什麼方向 有沒有固定的神佛朝向要求
別誤人子弟了 , 寺廟 大殿佛像朝北擺 , 北方是至高無上的崇高的。嘩滑寬但是小殿怎麼亂亮擺都行,家裡供就是 西方三聖朝西擺 , 如來佛朝東 , 你家要是沒有看過風水其實沒有太讓慧多要求
『肆』 西藏的寺廟轉經的方向為什麼是你時針
苯教寺廟一律按逆時針朝拜,帆瞎轉經、旋轉經筒和參觀也要按逆時針方向,它與藏傳佛教按順時針方向轉正好相反;
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與早擾藏傳佛教在寺院建築、佛像造型、僧侶服飾方面都很難區分。
主要區別是藏傳佛教順時針轉經,根本咒語是六字真言;苯教逆時態睜空針轉經,根本咒語是八字真經,兩教所信奉的教派至尊也不同。但根本上兩者教義都持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的主張。可以說兩教派是相互滲透、補充,同時也相互競爭的關系。
『伍』 修行找不到方向,迷茫
你好,很高興能看到你發現了這個問題。其實,所有的修行只需要兩步就可以成就。
第二步:聽話!
找到了能夠帶領自己修行成就的師父,剩下的就只有「聽話」這么簡單了。
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而言,修行就是要針對自己內心的種種習氣。好的師父教導都是直指問題的根本,用各種雷霆手段破除自我的執著。所以,真想修行成就,就要依照師父的指導,勇敢面對自我的問題而去實修。
輕松學佛:成佛的第一步,如何找到真的善知識
『陸』 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
1、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的吉凶指數
成功順利伸展,希望圓滿達成,基礎安定,得能向上發展,家門昌隆,身心健全,保得長壽幸福,若巧遇(連珠局)者更加三倍以上之福力,但此為參天巨木大森林之象,須知樹大招風,須提防他人之妒賢而多招風波之中傷。【大吉昌】
吉凶指數:94(僅供參考)
2、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的宜忌「宜」宜玩游戲,宜早退,宜逛眼鏡店。
「忌」忌申請休假,忌喝碳酸飲料,忌健身。
3、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的預兆夢見迷路 了,或是明明在往前走,但卻無法前進,這表示最近的你已經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了,應該要冷靜下來好好思考才行。
戀愛中的人絕拆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說明若不能互相信任,被第三者破壞而分散。
夢見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迷路,說明最近你總是感到比較迷茫,失落,沒有安全感,不清楚自己的路是什麼,目標不明確。
夢見深雪中迷路,您事業正處於毫無前途可言的前況,愈是著急,愈會迅宏茄陷入苦境,導致所做的事都要失敗。因此,您得沉著冷靜,等待時機。如又在雪路上遇見美女的夢,表示將因色情問題而弄得身敗名裂。
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 ,你積極而正面的想法將運氣導向正軌,應該能有個心情愉快的一天。工作上可強勢一點,就算有些反對聲浪也會被你的氣勢壓下去。但需留意同時周圍也有些誘惑出現,可別為一時的誘惑而屈服放棄自己的主見了。愛情方面也是化被動為主動!痴痴的等待是等不到結果的,你該開始以行動示愛。
本命年的人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意味著雜事多糾纏,年初多不順,後漸入佳運。
做生意的人夢見自已在寺畝察廟迷路了,代表平順如意,慎防意外損失。
上學的人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意味著專小一致不再改變科系,有希望錄取。
夢見在一條爛路中迷路了,表示你現在非常的迷茫,身邊沒有人可以信得過,搞得你身心疲憊,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是休息。
懷孕的人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預示生女,或有姐妹前後而來。
夢見自已在寺廟迷路了,按周易五行分析,財位在 正北方向 ,桃花位在 正南方向 ,幸運數字是 7 ,吉祥色彩是 綠色 ,開運食物是 向日葵 。
上學的人夢見寺廟拆了,意味著多充實,下次再來比較有希望。
夢見寺廟拆了 ,感情上的事讓你沒辦法專心工作,一有思考的空間就想到那上面去;該決斷時顯得猶豫不決會讓你損失了大好的投資機會;在網上聊天時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夢見在一條爛路中迷路了,表示你現在非常的迷茫,身邊沒有人可以信得過,搞得你身心疲憊,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是休息。
夢見拆了寺廟,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白色 ,財位在 正南方向 ,桃花位在 正東方向 ,幸運數字是 1 ,開運食物是 白菜 。
本命年的人夢見自出軌了,意味著處於進退之間,諸事小心,慎防小人。
本命年的人夢見迷路了,財物損失,有恩將仇報之虞、慎防背信。
夢見旅遊迷路了,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藍色 ,幸運數字是 4 ,桃花位在 正南方向 ,財位在 正北方向 ,開運食物是 巧克力 。
上學的人夢見去寺廟迷路,意味著面試口試失誤影響錄取成績。
夢見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迷路,說明最近你總是感到比較迷茫,失落,沒有安全感,不清楚自己的路是什麼,目標不明確。
『柒』 現在去寺廟拜佛 都說要燒香的時候拜四個方向,請問拜四方的順序方向是怎樣的
如果在廟里先朝塔方向拜,再順時針拜,都是拜3下,若無塔指或就朝大雄寶殿拜再順時針拜,在家中只要朝佛像拜3下即可。
到寺院對佛像虔誠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禮佛三拜的步驟 ,這也是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
拓展資料:
寺廟是佛教建築之一,漢傳佛教的寺廟均是中式建築風格,藏傳佛教的寺廟以中式建築風格為主。中國寺廟建築則恰好相反,它有意將內外空間燃桐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唯段伍外空間的相互轉化。
『捌』 寺廟的左進右出是以寺廟的方向還是我們進寺廟的方向
以寺廟的坐向為論左手為大。
出於恭敬我們理應從右手進入(以自己進廟來說是左手)。所以左進右出應該是進廟方向。以寺廟方面來說,出於禮貌以香客為大,有可能請香客從寺廟的左手進。一般寺廟不會有如此規定的。左進右出,即無相門進,無作門出,(中門為空門,一般留給出家人,尤其是得道高僧一類)。
拜佛也是,佛前蒲團,一般信眾不在中間拜,兩側隨意。中間為出家僧人拜佛專用。一切隨緣,心誠則靈,佛不在意這些。
(8)為什麼在寺院里找不到方向了擴展閱讀:
進寺廟注意事項
一、進寺一般是左進右出,沿順時針走,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講究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凳豎以示正道。
二、不要踩踏在廟宇的門檻上,那個好比是佛祖和菩薩的肩膀,如果踩在上面是對佛祖和菩薩的大不敬。
三、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棗攔大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禮拜,凡衡咐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不能用右手摸寺廟裡面的東西,因為右手是殺生的手,是不凈的。只能用左手,順時針轉三圈才能達到祈福的效果。千萬不能拿走寺廟里的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