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東西為什麼在小腸吸收
1. 小腸吸收原理和過程
1、食物經過在小腸內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較長,一般是3~8小時,這提供了充分吸收時間。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部份,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腸絨毛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
2、小腸全長5~爛迅6米,小腸粘膜形成許多環形皺褶和大量絨毛突入腸腔,每條絨毛的表面是一層柱狀上皮細胞,柱狀上皮細胞頂端的細胞膜又形成許多細小的突起。
小腸黏膜上的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和每個小腸絨毛細胞游離面上的1000~3000根微絨毛,使小腸粘膜的表面積增加600倍。內表面積越大,吸收越多。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結構特點使營養物質很容易被吸收而進入血液。小腸的巨大吸收面積有利於提高吸收效率。
另外,絨毛內部有毛細血管網、毛細淋巴管、平滑此輪肌纖維和神經網等組織。平滑肌纖維的舒張和收縮可使絨毛作伸縮運動和擺動,絨毛的運動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動,有助於吸收。
(1)吃的東西為什麼在小腸吸收擴展閱讀:
小腸的組織結構學特點為小腸的吸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小腸的生理功能表現毛小腸的運動、分泌、消化及吸收等方面,並且與葯物代謝密切相關。如小腸平滑肌的各種形式的運動可以完成對食糜的研磨、混合、攪拌等機械消化。
小腸腺分泌的小腸液與小腸內膽汁、胰液一起完成食糜的化學消化,小腸黏膜分泌內分散存飢扒此在有許多內分泌細胞,可分泌多種消化道激素,如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抑胃肽和胃動素等,它們對胃腸運動和分泌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2. 為什麼說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因為食物經過小腸內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化學性消化及小腸運動的機械性消化後,基本上完成了消化過程,同時營養物質被小腸粘膜吸收了。
所以說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腸上端起於胃幽門口,下端止於回盲瓣,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部分,在成人全長5-7m,按位置與形態,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是食物消化與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管徑由十二指腸(約3-5cm)向下逐漸變細,末端回腸管腔僅1.0-1.2cm,異物易在此處嵌頓。
(2)吃的東西為什麼在小腸吸收擴展閱讀:
腸道的作用:
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辯蘆蘆是腸道!
「病從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從嘴裡吃進去的,並且細菌進入人體各處主要途徑就是腸。不難想像,腸道的健康取決於腸嘩頃道的活動性。這些病菌就會受到腸內有益菌群的抵抗,不能在短時間內侵入人體其他的循環,很快就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自然不能致使人生病。
自愈能力方面,腸道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實際上人體的自愈能力非常強大,德國國家科研機構在2001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如果能治療疾病的物質都稱作-葯的話攜帶,人體自身是可以產生一萬多種葯的!而這一萬多種葯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腸子中。一般的疾病靠這些-葯完全就可以治癒」。
其他的免疫,解毒系統,如肝、血清、淋巴系統等。都需要腸道提供的營養來生存。從這個意義上說,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運動支持了整個生命活動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