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有的東西為什麼自己不想有
『壹』 我很想要一個東西,卻發現別人也想要這個東西,我就不想要了,這是怎麼回事
可能你不喜歡別人跟你擁有同樣的東西。所以才會這樣的,給我我也會這樣的
『貳』 為什麼看見別人有的東西 自己沒有老感覺自卑 心裡不平衡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主要是您自己的心態問題了,自卑是因為封閉,當你打開心扉去試著接納別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許多的事情並不像你以前想像的那樣。建議您主要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想想自己擁有的吵模,自己的有皮燃點,而不是一味的不平衡的,多與身邊親人朋友溝通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健康升握緩。
『叄』 為什麼別人有的我沒有我有的別人也有,別人什麼都有我什麼都沒有,我想要的全部都沒有
想要什麼自己去爭取去掙啊!在這兒怨天尤人只能讓你過得越來越差!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所以你想要的你不爭取永遠不會有!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吃個奶還得努力爭取了,你坐等,只能餓死!
『肆』 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想別人得到,這是什麼心態!心塞
自己不想要,同時也不想讓別人得到,表面上看上去是中國人一貫作風,肉爛也要爛自己鍋里,其實背後有很多消極的心理在作祟,導致了很嚴重的心理失衡
而導致這種心理失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妒忌心理
二、攀比心理
三、自卑(跟人有強烈的距離感)
四、高自尊人格
五、控制欲和佔有欲
六、內心的承受能力差
大致下來總結的這么幾點,下面簡單解讀和分析一下這些不同的消極心理
一、嫉妒心理:
這個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但是什麼是嫉妒心理,Spielman(1971)指出,Envy的詞源是拉丁語invidia ,來自動詞「 invidere」,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有敵意地看著」。牛津英語詞典把嫉妒定義為「在注視著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而韋伯詞典則把嫉妒定義為「在看到別人的優秀或好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
人們往往會很難分清嫉妒(Envy)和妒忌(Jealousy)這兩種情緒。
但其實已經有很多精神分析師(Klein,1957; Segal,1964;Spielman,1971)對二者進行了區分:
嫉妒(Envy)是當我們看到別人擁有和享受著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在這個情緒中我們只針對對方一個人;而妒忌(Jealousy)是在嫉妒的基礎上存在的,但它卻針對至少兩個人存在,它往往是主體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來自某個人的愛,被另一個人得到了,或者即將被另一個人(主體的競爭對手)奪走,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吃醋」。
二、攀比心理
從某種視角來看,「攀比」是現代社會致命的「心理殺手」,不得不說,「攀比」的傷害是「對比心理」的延伸產物,它能使你進入無限的焦慮。
攀比的解釋: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
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一個孩子(A)發現了另一個孩子(B)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橡皮,然而她的自卑心裡開始作祟,認為自己的橡皮很醜陋(其實很漂亮),於是開始悶悶不樂、憂郁寡歡,回家之後茶不思、飯不想。父母問她在學校發生了什麼,她也不說,只是一個人很沉默。父母帶她去醫院,醫生通過催眠治療確診為抑鬱症。
教育經歷;自卑懦弱;虛榮心作祟;貪婪不足等都是導致嚴重攀比心理的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既形成認知觀階段的父母給予的家庭教育。
三、跟人有強烈的距離感
因為內心是跟人對立(因為自卑,所以是排異的),跟人對立當然就會出現距離感。
擬一個比較恰當的例子:現在社會中有很多女神,而這些所謂的女神都是那麼的高冷,她們在擁有相當高關注度的同時,跟人也有強烈的距離感,而這些距離感,正是因為自己攀比,妒忌等消極心理所夾雜的副作用,也就是自卑,雖然在這個快節奏社會上擁有了美貌與虛榮,可是依然有很多的心理問題,導致很多所謂的女神成為大齡剩女,或者婚姻生活並不能美滿幸福。
還有類似的很多例子,讓我們都有目共睹了我們現在正在追求一些虛無縹緲且百害無一利的東西,所給我們帶來的傷害,甚至很多人會說,攀比是社會進步的展現,把進步,競爭,提高自己,共同進步等歸納到攀比,我個人認為只是對攀比的一種自圓其說的解釋。
四、高自尊人格
高自尊人格,還有另外一個詞,叫做脆弱高自尊。
首先拆開來講,高自尊人格裡面的自尊二字,講的是自尊心。自尊心包括:自信、自愛、自負、自卑、偏執狂,這是在網路裡面的解釋,解釋的相對來說算是很完整。那麼我看自尊心理其中包括的負大於正,甚至最後還有一個偏執狂,那麼高自尊人格的意思就是,自尊心極強。
當很多人看到高自尊人格的時候,都會覺得是一個褒義詞,甚至有人曾經問過我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很自卑,自負,我怎麼才能成為高自尊「
我想說,自卑自負正是高自尊的特徵,中國人很愛講的面子。當然,當你知道了」面子「其中的成分,你會為之前的無知而羞愧。。
高自尊,自尊心強,小孩兒的自尊心強表現在,愛哭,習慣於看家長臉色,長大了之後,自尊心強,也是同樣的,心理沒有得到成長,很幼稚,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由於擔心別人看到自己的弱點,總是活在別人的眼中,為了別人的認同而活,如果別人說自己的不好,由於自尊心的原因,自己會瞬間崩潰
五、控制欲 佔有欲
和之前說的種種問題一樣,這些心理之間都有這復雜而又無法理性解釋通的各種關系,就拿控制欲來講,有控制欲就必然是因為自尊心很強,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認可。希望自己在乎的人也在乎自己。當別人擁有了而自己沒有,就會心理失衡,很自我,無法容忍自己所無法控制的任何事情。
六、內心的承受能力差
以上的這幾點,都可以稱之為內心承受能力差,這就和成長經歷有關了,佛洛伊德曾經說過,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彌補兒時的缺失,比如你的攀比是因為你的父母曾經老拿你和別的人對比產生的,比如你的妒忌是因為而是在物質方面沒有得到滿足(相對來說的滿足,每個人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之所以有的人有癮好,就是因為兒時得不到滿足,才會在自己有能力之際,肆意的放縱)等等 也包括控制欲 自尊心強,這些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由人在形成認知的同時也建立好的。
可能你會認為,我只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想別人得到,為什麼說的這么嚴重,其實遠不止這些,還會有
自卑心理——別人擁有了,我就會顯得不如他
虛榮心——別人擁有了,自己就會顯得比他遜,大家的目光就會看向他而不
掩飾心理——其實並不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我才不想要別人得到,而是別人得到了我就得不到了
還有很多隱藏很深的心理活動和,如果可以,我可以一直不重復的把這個問題里所延伸的各種心理無止境的寫下去,最後我想表達的是,人之所以會痛苦,只是因為追求了錯誤的東西,就像原題你所打的一個感嘆號和三個問號,同時也說明你挺困惑糾結的。
『伍』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看到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不想要了是什麼心理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看見別人得到了之後就不再想要了,這其實是心理學上的甜檸檬與酸葡萄效應也叫,在精神分析學派中有一個更專業的名詞叫心理防禦機制也是退行、合理化,我們都知道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寓言古事,手檔賣這也就是一種通過貶低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的價值來進行自我防禦,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卻被別人拿到了之後,我們就會因為這種挫敗而產生一種自我防禦,從蠢租而告訴自己不再想要這個「葡萄」了因為它是酸的,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就是一種像把頭埋進沙子里的鴕鳥的逃避心理,問問自己不想要了的時候心裡有沒有感覺酸澀畢逗的滋味,有的話那其實就是一種自我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