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孝子謝孝不能下跪墊東西
㈠ 上墳後不能回頭嗎
上墳後能回頭。
上墳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墊上磚頭,讓他人看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1)為什麼孝子謝孝不能下跪墊東西擴展閱讀:
上墳燒紙的禁忌:
1、不要全燒印刷紙錢,最好以傳統紙錢為主,印刷紙錢為輔。黃紙、冥幣、金元寶、銀元寶等都可以。
2、買了黃草紙後,百元大鈔一張一張的疊起來,從右到左,從上到下,蓋上去。這樣鋪滿的黃草紙才是硬通貨。
3、一刀燒紙要疊成7-8份,然後沿著對角線對折。這樣疊起來的紙錢更容易燒起來。
4、需要准備一個撥起紙錢的小桿子,方便燒紙的時候,燃起來更均勻。但是要注意用完之後不要帶回家了。
㈡ 請問天津風俗中「孝子頭」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要求
天津風俗「孝子頭」
民俗諺語:「孝子頭,滿街流,見了誰都先叩頭。」
孝子見到人,不論輩分高低,都要磕頭。
「孝子頭」寓意:「一是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二是為了父母在生前所犯的過錯贖罪,好讓他們順順利利上天堂。」
古人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是發生大事或萬不得已,人是不可輕易下跪的。
叩頭(孝子孝婦見了親友和弔唁的人行禮,都是雙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禮是單腿跪)。
參考資料:http://dlibrary.tjl.tj.cn/minsu/mslt/mslt-9.htm
㈢ 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啥意思呢
在農村,關於人情世故有很多的風俗習慣,而最注重規矩的莫過於紅白喜事。紅事指的是婚嫁添丁等,而白事則說的是親人去世。
農村白事還有這幾種規矩。孝子不離寸土:在北方的農村地區,如果家中有老人故去,孝子在發喪的這幾天,需要一直跪坐在靈堂中,不得離開。
百日不剃頭:在農村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孝子百日之內不能理發。古時人們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理發是對先人的大不敬。
孝年不貼春聯:在家人去世的前三年,這是服孝期,這三年是不能貼春聯的,而且過年時也不會去串門拜年,意為守孝!
㈣ 送殯為什麼不能回頭
以下列舉山西出殯習俗出 殯入殮以後,緊跟著就要定出殯的時間。山西各地辦喪事,一般不「熱死熱埋」,否則便會被認為對死者不孝不敬。至於什麼時候出殯,往往要根據准備情況、時令、至親到否,以及墓穴是否完備等因素來定。時間可長可短,大抵最短的為三日,依次為五、七、九日……長者可達百餘日,均須單數。舊時還講究由陰陽先生擇吉日,定墳「空」,即所謂墳地上什麼時候能進得去。出殯時間確定以後,便要通告親友,五寨一帶稱之為「送孝」。去時要帶去孝布一塊,依關系遠近親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晉中祁縣等地,於出殯這天,門前要懸掛用白麻紙剪成圖案的幡狀物;紙與紙的銜接不用漿糊粘連,而是用鐵器或石器把紙折疊後搗在一起,名為「砸歲紙」。這類似於前面提到的「歲數紙」,只是懸掛時間不一罷了。死者達到耄耋高齡的「歲紙」,當地人時行撕一條給孩子佩戴,據說可以延年益壽。撕回家糊在面瓮上 ,不生蟲子 。舊時有些地方還要在大門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僅寫明生卒年月、出殯日期,還要列出避忌事項。除寧武一帶有「 崖葬」習俗外,山西各地都通行「 土葬」。即「墓葬」。墓穴有提前建好的,也有死後臨時開穴打墓的。打墓舊時要請陰陽先生坐看風水,將穴定點 。然後撒五穀,在所定穴位上用銀針開「 十」字,名為「 開土」或「 破土」。「開土」之後,便可打墓挖土了。合葬者,只須在舊葬處旁邊另開一穴。死者如入祖墳,其墓穴在上輩腳下。依次類排,直到墳地無法再開穴後 ,再請陰陽先生看風水 ,選新地另建新墳。舊時出殯前,在山西各地,如沁縣、祁縣等地都有「點主」的儀式。即請人用硃砂筆往牌位上原來寫的「 王」字上加一點,使「 王」字成為「主」字。俗稱「成主」,即成為神靈之意。點主的人稱為「點主官」,要請當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學者或地方長官擔任。這項儀式一般只限於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喪及凶死者不舉行。出殯這一天,親友、鄰里匯集喪家,祭送奠儀,以示哀悼。奠儀一般包括祭席、饅首、挽幛、紙扎。至親送祭席。俗稱「祭」,以餚饌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紙花,其次則為饅首,即一種用碗扣出上籠蒸熟的麵食。親朋好友大多送挽幛、輓聯,以後衍化為一塊布料。普通街坊則送四色紙禮,含蠟燭、香、錫箔、紙四樣,或僅紙一道。五十年代以後,紙禮多為花圈代替。弔祭者公奠之後,死者的長子跪拜致禮,即身背棺木大頭,在眾人的協助下把棺木移出靈棚,俗稱「出靈」。山西各地都有在出靈時於棺木後頭打碎死者生前用過的一個飯碗的習俗,五寨一帶稱之為「斬殃」,取的是斬殃殺祟,祛災除禍之意。有些地方還要磕碎死者生前用過的葯罐,表示今後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著熬葯了。起靈前,晉中祁縣一帶,死者的兒子們還要進行一種摁「食壓缽」的儀式。他們在一個瓷罐中挾入各種菜餚、食品,然後輪番摁捺 ,一直到滿為止 。最上面放一個饅頭蓋住,用一雙筷子豎立穿孔,上面再盤一些染紅的粉絲。此罐食品連同「下氣饅首」、「長明燈」等,在出殯時都將隨棺下葬。棺木抬出靈堂後,便放到預先綁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龍杠、獨龍杠等數種形式。五寨一帶,還要在棺木前擺上供桌、供品,家人扛著引魂幡,在鼓樂聲中繞棺木左轉三圈 ,右轉三圈 ,以表示對死者的依戀難舍。每轉一圈,就要澆奠一次。繞棺完畢,升棺起靈,當地稱為「繞靈大起喪」。山西各地出殯盛行用棺罩,其狀如長形轎體,上有錫頂葫蘆頭金頂,四角男性死者用龍頭龍尾 ,女性用鳳頭鳳尾 ,周圍飾以紅、藍、黃布帷幔,上繪各種吉祥如意的圖案。這種器物均有店鋪專門出賃。厚重的棺木,加上龐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較吃力。於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稱16杠、24杠、32杠。山西有些地方講究棺木出門後,要一路不歇氣( 路祭除外 ),送到墳地。抬棺人手眾多,既便於做到這一點,前呼後擁,又顯得氣派。棺木抬起之前 ,死者的長子雙膝跪倒 。手捧燒紙錢的瓦盆,痛哭失聲,然後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帶稱之為「摔喪子盆」。民間認為,摔破喪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燒化的紙錢帶到陰間去用了。摔過「喪子盆」,出殯便正式開始了。晉南一些地方講究棺木出院門時,要大頭在前;出了門後,都要掉個頭,一直抬到墳地。原來人們認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著一樣,出門頭向前,等於回首瞻顧家園,表示了對人世的依戀;出門以後頭朝後,等於再不往後看,一往無前,直奔西天樂土。出殯隊伍最前面有開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紙或白紙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拋撒引路紙錢,以示買通沿路鬼魂。次為儀仗、各種紙扎(興縣一帶稱為「紙文」)、粗、細樂班、由外甥或孫子扛著的引魂幡、扛條凳的 ,然後即為牽纜持喪棍的孝子 ,孝子之後是棺木,棺木後跟著的是坐著車轎的女眷和步行的親友。送殯隊伍至人多處或大路口,還要停靈路祭,鼓樂也要停下來演奏。古代一般由親友、鄰里設祭,後來大多為喪家自己設祭,其意不過是顯示喪事辦得排場、隆重罷了。來到村外後,送葬的親朋止步,由死者的兒子「謝孝」。然後除去棺罩、停下儀仗,只有家人與至親攜紙扎及祭品隨棺前往墳地。時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後,晉中祁縣一帶,陰陽先生要擺下羅盤儀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認為可以為止。大體上方位為東南——西北向(乾——巽位),當地有「頭頂紫金山,足蹬雁門關」的說法。晉東南沁縣等地則還要由陰陽先生安置鎮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穀等。死者的兒子入墓檢視,然後家人往墓內扔「富貴錢」、「富貴饃」。浮山一帶,墓內要放由陰陽先生畫符的新磚、新瓦,民間認為這是陰間的鎖和鑰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時,要求「 人停鍬不停」。家人則要呼喊死者「 躲土」。墳丘堆成後,死者兒孫所持的「 哭杖」和「 引魂幡」要插在墳頭(引魂幡也有放置於棺頂的),接著燒化所有紙扎(「童男童女」已經被把頭或腳扭向後,置於棺木一側),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盡哀,然後悄然退出,讓死者永遠安息於此。
完善答案通過審核後,可獲得3點財富值
最新
㈤ 為什麼給死人磕頭死者家屬要回禮
人們常說「吃虧是福」,那麼一直吃虧,是件好事嗎?人可以吃虧,但不能什麼虧都吃,不然是不會被重視的,會被人認成「傻子」。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能值不值得交,都花費時間,花費精力。值得交的人,要深交,都不忙就約在一起吃個飯,不值得交的人,就不要處了,趁早斷了聯系。
情侶之間,沒共同經歷過事情,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意,朋友之間,沒有說出「能不能幫幫我」,不知道有沒有把你當好朋友。付出了真心,把每個人都當成了自己人,想知道你身邊的人對你怎樣,試探一下就知道了。
朋友之間,是要互幫互助的,那些沒把你當朋友的人,就沒有必要這樣做了。越長大,懂得越多,就越要知道,人與人之間,要怎樣相處。
人際交往中,這三種禮不用隨了,免得吃虧
有很多人,都是很好面子的,把別人放在了第一位,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大多時候,都是苦了自己,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受傷。
朋友有事,沒有猶豫,直接說了句「好」,再怎麼走不開,也來到了朋友的身邊。幫朋友忙來忙去,也沒有聽到一句謝謝,這是何苦呢?為什麼要讓自己那麼累呢?
該做的事情,可以去做,不該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每一個人掙錢,都是很不容易的,那些不該隨著禮,就不要再隨了,這樣,就不會吃那麼多虧了。
人際交往中,這三種禮不用隨了,免得吃虧
你先辦事不隨禮,他後辦事邀請你
有些人的心裡,就是這么想的,你辦的事情一點都不重要,他辦的事情很重要。沒辦事情之前,你給他發了消息,辦事情當天,你也給他發了消息,他回復了你的消息,卻一直沒有出現。
你以為他有事沒來成,實際上,他就是不想去,就是不想隨禮。捨不得花錢,沒有想過你們以後還處不處了,他有事的時候,你還會不會去。
邀請他,他沒有來,也沒有給你轉賬,當他邀請你的時候,你也要這樣對待他。人嘛,就要狠一點,不然不會被重視,會被人一直欺負。
隨你的人,你要回禮,去沒去成,禮都要到,沒有隨你的人,就不要去隨了,因為你再有事,他還是不會隨你。你不傻,就不要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傻子,不然你會虧很多。
人際交往中,這三種禮不用隨了,免得吃虧
收回來的禮,只有隨出去的少一部分
他家辦事情,你隨了八百,你家辦事情,他隨了三百,這樣的人,有必要交嗎?他家再辦,還隨禮嗎?每一個人的圈子裡,都會有這種人,他想讓別人多隨,等到別人有事,他該不隨那麼多了。
為什麼隨得那麼少?因為不重視。為什麼要讓你多隨一些?因為你人傻,錢多。各自辦過一回事情,就知道誰是什麼樣的人了,要和誰多來往,要遠離誰。
禮都不願隨回來的人,你想讓他付出真心,可能嗎?想都不用想,不可能的事情。不管你對他多有感情,多想把他當朋友,你都不要和他再聯系了,都不要再隨他了。
人際交往中,這三種禮不用隨了,免得吃虧
見面不說話,有事給你發一堆消息
朋友之間,同學之間,在街上碰到了,應該找個招呼,而不是假裝沒看見。每一次遇見,你都想主動和他聊兩句,可他卻一眼都沒看你,你想說出來的話,都沒法說出。
他把你當成陌生人,你覺得你們不會再有聯系了,不會再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了。越想不到的事情,越會發生,他要辦事情了,給你發了好多條消息,邀請你去參加。
見面不說話,辦事情的時候想起你來了,說明什麼?沒把你當真朋友,就是想讓你隨禮。像他這樣的人,你不要想著去深交,他是真的不會給你帶來一點好處。
隨禮的時候認識你,隨完禮了,又不認識你了,朋友圈裡,不給你點贊,看見你,不會一句話,他就是這樣的人,你不要那麼傻,不要再隨了。
人際交往中,這三種禮不用隨了,免得吃虧
㈥ 辦完喪事謝孝是什麼
辦完喪事謝孝是舊俗指孝子家中人向弔唁者行禮,亦指喪服滿後去拜謝曾來弔唁的親友。
現代葬禮中的謝孝,多為外甥/外甥女去舅舅家謝孝,也即去世者娘家人家裡謝孝。無論逝者是男女,逝者的兒女都要參與謝孝儀式。去舅舅家謝孝的人員,多為逝者的兒女。
如果喪主為獨生子女家庭,可以和堂兄弟一起去舅舅家謝孝,也即孝子去老娘家謝孝。如果逝者沒有兒女,可以由侄子、侄女代替去娘家人家裡謝孝。
謝孝儀式結束後,娘舅家要款待前來謝孝的孝子。等孝子完成謝孝使命即將回家時,娘舅要給前來謝孝的孝子回贈些禮品。
謝孝的准備:
謝孝的准備工作有二:
一、謝孝時帶的禮品,這個至關重要。禮品不能隨便買,而應由娘家人准備。按照傳統習俗,娘家人在出殯日弔唁逝者時,要准備好孝子謝孝時所需的禮品,禮品不需要多,但一定要准備,具體內容為:白公雞一隻、鞭炮一盤、鯉魚兩條、供品(刀頭)七到八斤、香一把、饅頭八個、黃燒紙數捆、白蠟燭兩支等,不同的地區謝孝時帶的禮品也會有所不同。
二、孝服的准備,孝子去舅舅家謝孝,要穿戴好整齊的孝冒、孝衫、孝帶。然後由同族長輩帶領孝子一同去娘舅家謝孝。
㈦ 我們這里老人去世後都不謝孝了,去殯這天用白紙寫上些客套話貼在牆上,請問怎麼寫啊謝謝
承蒙各界親朋好友在百忙中為某宅喪事上的親臨與相助,孝子攜全家在此叩謝
㈧ 喪事跪拜動作鞠躬的細節和次序
親族、鄰里結伴而來,一般同輩鞠躬四次,晚輩跪拜四次,然後哭靈。孝子們要在靈旁跪叩陪祭,女兒、兒媳往往嚎哭且哭中有詞,節奏分明。最後,要屈右膝跪拜來弔唁者,謂之「謝孝」。
舊時,富商或官僚之家理喪,要聘請大商號經理及有治喪經驗的全可人,為其主辦喪事。下設帳房,聘請會計,負責整個治喪的收支,包括收受紙盤、金錢、帳子、輓聯、誄詞、輓詩、匾額等奠禮。
孝子下跪,雙手扶地,行盡孝報喪禮。民國初年,多行鞠躬禮。現仍有行單腿跪拜禮者,並採用貼門報兒、懸掛楮錢紙等為報喪方式,有的還在報紙上刊登訃告,而銘旌、報喪帖、幡桿等均已絕跡。
喪禮:
人死,稱「逝世」、「謝世」,俗稱「倒頭」、「過去了」等等。人將死或死後,家人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東門外的天後宮去請茶師傅。茶師傅是專門幫助人們料理紅白喜事的人,也稱「茶房」。舊時的天後宮內有一殿,專做茶房的辦公室。
內有幾個負責人,各自帶有幾個徒弟。這些人專司並包攬了市內城市居民的紅白事,按城區劃分若乾片,分別負責各片的紅白事。
只要接到死者家屬來送信兒,就會根據地域分工馬上工作,即通知杠房、棚鋪、賃貨鋪、扎彩作乃至酒席處等相關行業為死者准備治喪用具,並進入死者家幫助料理喪事,直至下葬為止。
㈨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為什麼三年內不允許動土
喪葬,指辦理喪事和埋葬死者。它是舉行喪事,讓死者有歸宿,生者有悼念等相關事宜的儀式。是人類特有的感情。喪葬以祭祀、緬懷等感情為基礎,民間喪葬形式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形式(土葬、火葬、水葬等)。各地興起、承續、發展、積累而成的喪葬文化和習俗。喪葬既成文化,與傳統的孝道祭祖、死者為大、思想感情有關,目的是前傳後教而約定俗成。也就是說,對死者毫無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喪葬。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不斷進步,殯葬制度的改革,長期形成的喪葬形式也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
出殯的當天晚上請道士念經一至七天,超度亡靈,俗說「做歸山燈」。第二天,孝女、孝婦等穿孝服,首次上墳,俗說「攔山神」、「攞兩朝」。
辦喪事:對內親要派專人報喪。親朋好友要先送禮,再參加弔祭、送葬、吃飯。喪飯兩餐(正餐),一葷一素,入殮時食素,俗說「歸棺飯」、「齋飯」;出殯時食葷,俗說「出葬飯」。
舊時安葬後,有的孝子還會晝夜在靈堂或墳前守護一段時間,俗說「守孝」。
出魂:迷信以為屍體雖已安葬,而靈魂猶在家中,陰陽先生根據死者死前面相、手相推斷出魂日期及方位,屆時全家出而避之。
燒七:人死後,家人每七日到墳上祭奠一次,謂之「燒七」,共十次,謂「盡七」。百天再到墳上祭奠,謂「土百」。「五七」要選一個吉日,不一定是第三十五天。「五七」時,主要親戚均來祭奠。
每年清明,到墳上培土壓紙祭奠,陰歷十月初一日到墳上燒五色紙,謂送「寒衣」。
有喪事的家庭,第一年春節不貼春聯,或貼一「守制」字樣小方紙,第二年春節貼綠色對聯,第三年春節方貼紅色對聯。
周年:人死後,到第一、二年忌日作一般祭奠,聊表紀念。第三年為三周年紀念日,比較隆重。屆時大宴賓客,孝子哭往墓地祭奠,並焚燒眾親帶來的紙扎冥品。三周年祭奠畢,守喪大禮即告終。
㈩ 父親剛去世,我想知道作為孝子在頭七有什麼禁忌
父親剛去世。這段時間不能穿紅衣服。不去唱歌跳舞。不貼對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