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在靈棚里吃東西
Ⅰ 靈棚前放的饅頭.蔥和筷子是啥意思
靈棚前放饅頭和筷子、蔥的含義。
一般饅頭放在碗里,筷子直插饅頭上,表示讓死人的靈魂吃飽,在另一個世界不會挨餓。
放在蔥喻意死者下輩子投胎成人時,腦子聰明點,成為上等人。
Ⅱ 家裡的老人去世後,有哪些事情是千萬不可以做的
農村老人去世後的禁忌:不能說死了,七八十歲的說「老了」,年輕一點的要說「走了」。子女一百天之內不能剪頭發,等過了百日後才能理發。去世第一年大年初一不能串門拜年,否則人家會不高興,感覺很晦氣。第一年過年不能貼對聯,第二年貼藍對聯,等三年就可以貼紅對聯了。
我們這老人去世了,不許吃面條、粉絲,說吃這些東西與死者牽連不斷,對活著的人不好,怕被死人帶走。在吃飯的時候,盤子和碗不能摞起來,說碗碟摞起來就會喪事不斷,沒有科學根據,只是想討個吉利而已,總之很多禁忌都是想,希望家人不要遇到這樣的事,寓意著家裡面的人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每個人都能長命百歲。
說歸說,做歸做,每家的喪事辦都不是太相同,每一個禁忌都是考慮到對活人好一點,現在這個社會了,迷信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大家也都明白,不管別人家怎麼辦,都是對。
Ⅲ 人死後靈棚里出現老鼠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因為靈棚內有很多的飯菜水果,是這些東西吸引老鼠出來覓食的,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意思。
Ⅳ 人死後為什麼要守夜 守夜的時候有什麼禁忌
人死後要守夜是一種民間的習俗,就像古代新娘子要坐花轎,過年要分壓歲錢一樣。而且它是活著的人對去世的親人的一種紀念。
原因:
1、因為活著的人認為,他的親人雖然死了,但是靈魂還留在人間,沒有去陰間(陰間就是我們中國的天堂,人死了以後都會去那裡。)靈魂也很留戀他那些活著的親人哪,它也不願意一個人孤零零地去陰間那麼遠的地方,所以它會在去陰間之前,回到原來的家裡看一看。
2、活著的人害怕靈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會點一盞燈,放在去世的人的遺體旁邊(接下來解釋古代的人會把去世的親人的屍體放在家裡的客廳里,而不是殯儀館的停屍房;還有古代人點油燈,而不是電燈的問題)。活著的人害怕燈熄滅了,而使去世的親人找不到家,於是他們就徹夜坐在停放屍體的房間,保證那盞指路燈是一直燃燒的。守夜七天。
人死後守夜的出處
人死後守夜也稱為守靈。古人認為人死後三天內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靈堂內,等他的靈魂歸來。每夜都有親友伴守,直到遺體大殮入棺為止。演變到現在,守靈便是親人們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發緬懷之情。
《初刻拍案驚奇》中的出處
人死後,遺體要在家中稍事停留,謂「停靈」。入夜,則由家屬守護在旁,以盡孝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兒媳兩個也不守靈。」沈從文《邊城》二十:「剩下幾個人還得照規矩在棺木前守靈過夜。」
《禮記·問喪》中的出處
守靈基本上以三天為限,有在住宅內的靈棚、靈堂內守靈的,也有在殯儀館內租禮廳守夜的。在郊縣現在還有「擱三朝」之舉。《禮記·問喪》中有「三日而後殮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已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是故聖人為之決斷,以三日為之禮制也」。所以守靈三夜,並不完全出於迷信,而是三天的時間,准備工作都全了,遠方的親戚、朋友也能趕到,足以盡人情。
守夜的時候有什麼禁忌
何謂守靈、守孝。守靈是指先人從去世至火化、下葬這一時間段內,其後人及直系血親陪伴的時間為守靈,亦稱陪靈。守孝則是從先人下葬至先人去世三周年日這一時間段內,則為守孝,亦稱服孝。
1、守靈時,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均不可進入靈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親也同樣需要迴避。如果實在避諱不開,不得不去,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務必身著五種顏色以上的衣物方可帶孝守靈祭拜。
2、守靈時,若後人直系血親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務必帶好紅白孝布,以免喜煞沖白煞。從而不光導致先人不得順利西去,後人也更受呼氣影響不斷。
3、守靈時,先人屍身若散發出異味,均應馬上處理,禁忌不可說出嫌棄之語。不然無論如何處理,異味不光不會減少,反而重重增強。
4、守靈時,素顏端莊,不可佩戴首飾,男子不可穿辦褲,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頭散發,不可濃妝艷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腳趾,就是夏天守靈也要堅持忍耐。
5、守靈時,不可閑言碎語,尤其是後人不可為了先人葬禮之事在靈棚內爭吵。後人縱是有天大的委屈也應讓先人體面的走好人生最後一站,再行解決也不遲。
6、守靈時,不可在靈棚內男女曖昧,不可在靈棚、靈堂、孝房內發生任何淫亂行為,不然輕者霉運不斷,重者精盡人亡,血光橫死。
7、守靈時,若有膽小害怕白事葬禮之人,還是別去為佳,這是最好的迴避方法。守靈時若受到驚嚇,是最不好收魂的,也是最難復原的。
8、守孝期內,先人若報夢給後人交代一些事宜,均應按照先人遺願打點明白為佳。萬不可糊弄死人,以免孝氣不散,霉運纏身。
9、守孝期內,先人各個祭日均應妥善祭拜,萬不可遺忘。如有遺忘,均應聯系信得過的堂口師傅幫忙化解為佳。尤其是七個「七日祭」及「百日祭」不可忘記。
10、守孝百天內,其後人男女皆可婚配;超出百天之後,三周年祭日以里則不可婚配。守孝百天內,家中如有新生兒出生,則需祭祖稟明,以免孝氣壓新人。
11、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Ⅳ 傳統葬禮上有什麼規矩
埋葬流行於世界各地。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漢族土葬有幾千年的歷史,古時講究入土為安,因《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厚葬才是孝順。新中國建國後則統一改為了火葬。愛斯基摩人居於冰天雪地無法土葬,每築一小型圓頂雪舍安葬死者。
葬死者,最初視為聖地,但後來則視為不潔之地加以迴避,並用石灰塗成白色俾便辨認而免誤入,此即隱喻之語源。但此類洞窟墓地極多民族仍視為聖地並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蘭卡數以千計之岩窟廟即是。
(5)為什麼不能在靈棚里吃東西擴展閱讀: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對方位每與宗教有關,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側朝著聖地麥加;佛教徒頭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當即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謂。
非洲達加里族男女有別,據某學者謂:男屍面東,意指日出而作——狩獵耕種;女屍面西,意指日落應炊晚膳。巴比倫及蘇美人卧姿僅限高階層身分,賤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
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時踡伏作胎兒狀,似有返本歸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1970年維也納有所謂「立葬愛好者俱樂部」,會員死後置入塑膠筒,掘地為洞直立埋葬。
Ⅵ 送葬有哪些規矩.
壽終
人死後,全家舉哀,將死者移入正房迎門的靈床上。靈床有的用現成的木床,有的用門板或葦箔在長凳上搭成,還有的臨時用土坯壘起,上鋪一床單或褥子而成。死者臉蓋黃表紙,口含銅錢(亦有含珍珠之類的)。靈床前置供桌,放「照屍燈」,預防狗貓進來,焚香設牌位,並供小米飯1碗,上插竹筷1雙,叫「倒頭飯」。子女輪流守護,叫「守靈」。家族鄰居幫助辦理喪事,發訃文、告親戚,幫喪者為首的叫「大總」。同時每天早、中、晚飯前3次到土地廟「送漿水」,漿水多由生水、麵粉、小米混合而成,裝在壺里,有的壺里只裝清水,也叫做漿水。扎制紙車、紙馬,用黑面烙制「打狗餅」、「打狗棒」,取意西天路途遙遠,又有惡狗攔路,一旦遇到惡狗便可用棍子打它們,同時把打狗餅扔出去喂狗,以便趁機脫身。此後是「指路」,死者長子站在板凳上,手舉扁擔,面西而呼死者的稱謂,後說「上西方大路朝佛」,連喊4次,燒紙車紙馬,送亡者歸西。�
吊喪
親友按訃告訂的日期,在開墓安葬之日前來吊喪。院內設靈棚、立牌位,孝子麻衣素服,向前來吊喪的親朋、鄉鄰磕頭拜謝。一般鄉鄰只付喪儀(現金)叫「付人情」。至愛親朋則先付奠儀,後將祭品置於靈前,向靈位跪拜,奠酒3盅(張店為4盅),放聲痛哭,叫「拜祭」。
入殮
死者入棺謂之「入殮」。棺材俗稱「壽材」,多用楊、柳、榆、槐等雜木製成,殷實人家則用柏木。窮苦人家有的僅薄棺一口,葦席一領。入棺前先在棺內鋪香表墊褥,再由兒女親屬用棉絮蘸酒為死者擦臉凈面,之後入棺。於亡者身旁放香表、草木灰及死者生前所愛之物,蓋棺封口,大殮告成。此後,每天3次燒紙哭祭。�
出殯
一般於人亡後第三日或第五日出殯,大家富戶亦有第七日、九日甚至四十九日出殯者。期間,有的請僧道設壇場作佛事,誦經超度。亡者配偶如有先逝者,喪主須於發喪前一日的晚上迎其靈共祭。
殯葬大體有燒炕(亦叫暖墓)、起靈、送殯、路祭、下葬成墳等程序。起靈前(臨淄為起靈的前一日),一般先有亡者親屬(多為女眷)去墳內點火燃燒,叫「燒炕」,博山、臨淄多是於墳內設火煎糕叫「暖墓」。臨淄在起靈前還有在靈棚內吃一頓水餃的習慣,謂之「吃團圓飯」,並邊吃邊填滿「獻食罐」。之後,把靈前的飯碗打掉,由十餘人抬棺起靈,長子頂棺打瓦,此時家人親友隨靈哭送,到門外停靈奠祭。出殯時,長子或長孫打白幡,外甥打花幡在先引靈柩前往塋地,女孝家一般在柩後坐哭,不跟往塋地。出殯的隊伍到村(街)頭要暫停,進行路祭。在靈前擺好桌椅、供品,親友一一拜祭。棺至墓地後,先燒輓聯紙扎(臨淄居民還要把「獻食罐」放入墳內),待孝家查看墓穴後,方下葬填土,插幡幢(亦有插秫秸者)於墳頂,至此新墳築成。返回時,每個孝家分享一份切碎的饅頭、豆腐等物。�
謝客
殯後的翌日拂曉,死者的兒孫穿孝服到吊喪者家中致謝,一般只是在門前高呼「謝客」,主人聽見,可回聲「聽到」,表示已知禮。
祭祀
殯後第三天(亦有第二天者)亡者親屬著孝服至墓地供祭,繞墳轉3圈,拋撒五穀糧,添加新土,謂之「圓墳」。人亡後第三十五天叫「五七」,一百天叫「百日」,屆時孝家都要到墳上祭祀,通常做「五七」、「百日」墳時,前者提前,後者延後,謂之「長百日短五七」。周村多是於半夜三更上墳祭祀。上「五七墳」時,死者親屬要帶著金銀山、搖錢樹、聚寶盆等紙扎和供品祭祀。
持服
也叫吃服。安葬後,亡者家屬要穿孝服守孝,謂之「持服」。持服期,兒女為3年,侄孫輩為1年,期間,兒女一般不理發,不問世事。
三四十年代,一些村社普遍建有「老人會」(亦叫「孝帽會」、「架子會」等)。凡家有老人者均可參加,遇有喪事,會友集資進行互助,有錢出錢,無錢出人,至入會者各家都經過一次喪事,此組織即告解散。建國後,老人會組織很快消失。舊時的喪葬禮也逐步得到改革,設壇超度、送漿水、指路等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基本根除。遇有喪事,只為死者穿壽衣,入棺成殮,親友送喪儀,叩頭祭拜,送往墳地埋葬,持服守孝等。60年代後,除回民外,城鄉開始實行火葬制度,建立骨灰盒存放室,親屬戴黑紗或孝章,鄰里送花圈、挽幛致哀,但在農村有不少人家仍將骨灰土葬。「三日」、「五七」、「百日」祭仍保留,以表哀思之意。
喪葬
1、送終 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俗中 稱為"送終"。送終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後的孝心,未能為老人送 終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送了終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個判別標准。 在老人臨危之時,家人要將其從卧房移到正庭中臨時鋪設有板床上,板床在較窮的地方就用 臨時卸下的門板做成。因為民俗以為人若在床上死。靈魂就會被吊在床中,無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盡了孝道的標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氣,子女往 往會受人非議。夭折的人,家人雖不會將其移入正庭,但也會將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還有長輩,死時,也不移入正庭。 在許多地方,人死之後,家人都會燒紙錢,稱為"燒倒頭紙",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燒 落氣紙"。此外,還人鳴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歸西,二是向鄰居報喪。 人死之後,家人要圍在死者身邊慟哭,未死時,則禁止哭泣。
2、報喪 死老咽氣後,家人應盡快向親友發出報喪貼,或登門通報死訊,對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開 吊下葬的日期。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別人家,不能進門,有人來迎接時,無 論長幼,都要叩首。
3、入殮 死者入棺前,要為之整容,如剃頭、刮臉、換擦洗身、穿壽衣等,然後再以白綢(有的地方 也用紙錢)掩面。民俗以為,不能給死老穿皮衣皮褲,否則死者會轉世為獸;為死者穿衣時 ,不要將眼淚滴到死者身上,否則以後做夢就見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為死老配木梳一把 ,鏡子一面。 在死者死後的二十四小時內,要由專人選擇好時刻,正式將屍體移入棺中,入棺時,死者一 般是頭朝里腳朝外。
4、守鋪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後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間,要晝夜輪流守護在死老鋪側,以示服孝,叫做" 守鋪"。死者入棺之後,家人守護、睡卧在棺旁,叫"守靈",也叫"困棺材"。
5、擱棺 因為要選擇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樞在家,稱為"擱棺"或"停棺"。"擱棺 "的風俗,在古代常見,一般要擱七天,有的甚至擱棺十幾天,幾個月,現今則不常見,即 使擱棺,時間也不長。
6、居喪 居喪是指死者家人後輩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男子不穿華麗的衣服,穿草鞋(現在已不常見) ;婦女則要脫去身上的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與死者關系的遠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喪期間(一般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發,不能同房,不能會晤親友、參加宴會 、進寺廟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這些習俗必須嚴守,否則不吉。
7、弔唁 弔唁是喪葬禮俗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弔唁的方式因各地風俗不同而有區別。弔唁時,與死者 關系的遠近不同,弔唁的禮數,方式也不同。 死老子女在接到訊息以後,首先要哭悼,然後問明死因,盡一切努力盡快上路奔喪。臨到家 時,要"望鄉而哭",出嫁的女兒,有的甚至一路哭來。到家後,先要在靈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親朋友鄰,雖不致於和孝子一樣悲痛,但也要盡量表現得比較哀痛 一些。 親友前來弔唁的時候,孝子要保衛祖國接,陪同。比較親近的親友,一般要在靈前正式舉哀 哭悼,直至有人勸慰。如果不是較親近的親友,則可以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 親友前往弔唁時,一般都要攜帶禮品或禮金。禮金用黃色、藍色簽封好,在正中的藍簽上寫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樣。禮品有匾額、輓聯、挽幛、香燭、紙錢等。
8、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認為,人死了三天,他的靈魂要正式去陰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並不是每一個人死後都能進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靈魂離去的時候,為他請僧眾念經禮懺或者放焰口救度惡鬼,就能使死者贖罪積德,進入 天堂。相對於神來說,是迎接死者的靈魂進入天堂;相對於死者親友,是送別死者的靈魂進 入天堂。因此,這個儀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時,要用紙扎一些車馬,以供死 者上路時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禮俗。據說焰口就是餓鬼餓鬼,在地獄受苦受難。民間舉行儀式, 擺放三寶,即佛、法、僧,便可以讓餓鬼得到救助,脫離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較常用。還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喪葬禮儀中,還有做道場的。其作用與放焰口類似,這種道場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殯 出殯又叫"出山",出殯要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叫做"開殃榜"。出殯之前,先要 辭靈。先裝"餡食罐",把最後一次祭奠的飯食裝在瓷罐里,出殯時,由大媳婦抱著,最後 埋在棺材前頭。然後是"掃材",即把棺材頭抬起,孝子放些銅錢在棺下,然後用新笤帚、 簸箕掃棺蓋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財起官"的意思。 出殯的程序為:先轉棺,將棺材移出門外,再抬起棺材頭,備好祭祀用口,由禮生主持禮儀 ,喪主跪拜,禮生讀完祭文後,由僧道引導孝男教婦"旋棺",在棺材周圍繞行三圈之後, 再用繩索捆好棺材,蓋上棺蓋。 抬棺即將起行,送葬隊伍也要准備好,一般是長子打幡在前,次子抱靈牌,次子以下的孝屬 們持裹著白紙的"哭喪棒",大兒媳抱"餡食罐"。准備妥當後,即可起杠,伴隨起杠,還 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里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 一項禮儀是"摔盆",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 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系變 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系。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為按習俗,這盆是死者 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殯。送葬隊伍隨行。 出殯的順序一般為: 草龍--銘旗--孝燈--吉燈--放生籠--銘旌--香亭--像亭--魂轎--紙橋- -樂隊--靈柩--遺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親友。 當然,各地風俗不同,出殯的隊列、形式也有差別。富裕人家儀式隆重講究,冥器齊全,窮 人家的葬禮,則可能要簡單得多,講究也會少一些。 在傳統喪禮出殯路上,還有幾項禮儀。如揚紙錢,擺茶桌路祭等。 揚紙錢是揚撒由白紙做成的狀如銅錢的紙錢,一般由專人在孝子前面揚撒。在起杠後,遇有 路祭,經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揚撒紙錢。 茶桌和路祭棚多為喪家的親朋擺設,對喪家表示哀悼和慰問。茶桌供孝子和親友飲水,孝子 要跑下叩謝。路祭是指在出殯隊伍所經之路設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遇有路祭,送葬隊伍 一般要停柩進行祭奠和答謝,祭奠完畢即起棺繼續前行。
10.落葬 到達墓地後,再次整理墓坑,把隨葬的餡食罐、長明燈放在墓坑壁上龕內,掃去腳印,然後 將棺木徐徐放下,由陰陽先生用羅盤儀矯正方向,由喪主鏟土掩棺,並堆土成墳堆。
11.居喪 在親人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必須要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進行節制,以表示對親人的哀悼和 思念。這就是居喪。居喪之禮節,對於孝子要求更嚴。在古時候,孝子要居喪三年。為什麼 是三年呢?因為按慣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因此,父母死後,孝子應 服喪三年,以示回報。三年之間還會有很多小的禮儀,禮儀繁多,要求嚴格。在現代,人們 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喪,只不過比古時短得多了。
傳統喪葬禮儀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日益談化了,舊時的很多喪葬禮儀,人們已不再遵循。但老 人的去世仍會繼續,作為家庭的一件大事,喪葬也必須還有一定的禮儀,那麼新式喪葬禮儀 又有哪些呢?新式喪禮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屍:確認老人已經死亡,可將其遺體移到廳堂或靈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點上香和 燭。
2、報喪:死者家人在親人去世後,應盡快通過各種渠道通知親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電報、 電話、訃告或親自登門通報。
3、整容: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頭發,換上比較整潔的衣服,並將其移入棺材。
4、訃告:用訃告的形式向親友近鄰進行通報。
5、開追悼會 追悼會一般在喪家所設的靈堂里舉行。先要布置靈堂: 靈堂要庄嚴肅穆,在正後方牆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綠色為底色,配上黃色花朵圖案 。花牌正前方放靈桌,靈桌後方正中央放死者遺像,周圍放黃色鮮花,靈桌上可置備素色鮮 花,中間放靈位。會場中央懸掛黑色或藍色橫幅,用白紙黑字書寫"×××追悼會"字樣, 遺像正後方花牌上掛孝家的輓聯,靈堂兩邊的牆壁上則可掛客人送的換聯換幛。花圈、花籃 則放在屋內門口兩側。靈堂內左右可擺放長桌子,並配座椅、桌子,可旋轉茶水,以備弔唁 者休息時用。在靈堂門外兩邊分別放一長桌,一處用來收禮,一處用來簽名。 追悼會一般在原設靈堂舉行,也可另找場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擺放在靈堂中間的桌子上,遺 體未火化的,可放於靈堂中間。在追悼會儀式上,親屬一般站左邊,主要親屬在前排,弔唁 者站正中,面向遺像或像體。主持者站前排左邊,側身,一半向著死者家屬,一半向著弔唁者。
追悼會的儀式大致為:
①在會場門口迎候親友和來賓,並發給白花功黑紗。迎候者一般為喪家委託的親友。
②宣布追悼會開始,奏哀樂。
③宣讀悼詞。
④來賓致衰辭或發言,宣讀唁電、唁函。
⑤眾人繞遺體一周,向遺體告別。
⑥慰問逝者親屬。
⑦追悼會結束。
弔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和談吐,不可穿紅戴綠,濃妝艷抹,不可三五成群,竊竊私語,不 可漫不經心,東張西望,行禮時動作要真摯自然。 6.喪服 現在喪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帶一黑布,上面寫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還表示對亡者的哀思懷念。一般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去世後,舉行追悼大會時, 在場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對亡者哀悼,但不寫"教"字。 最後要強調的是現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傳統的喪葬儀式有些變化。
http://www.lewai.net/anxin/jrhc/fsxg/200609/28357.html
http://www.qyren.com/Class/lsbyyf/
Ⅶ 在親人去世「重孝在身」的這段時間里,你知道都有什麼禁忌嗎
我國有56個民族,各地殯葬習慣都有不同,規矩也不一樣,山東棗庄屬於孔孟之鄉的鄰居,在這個地方,就有許多傳承已久、不成文的規矩和殯葬的習俗、花樣也比較繁瑣。「重孝在身」的孝子,也就顯得特別勞累和辛苦,人們常用「孝子頭滿地流」這句話來形容孝子的所為,那是再恰當也不過了。
最基本的禁忌
禁忌都是人定的,我們還是提倡人活著的時候,多關心體貼點比什麼都強,父母想吃啥,就買點啥給他她吃,你能親眼看到父母在享用多好啊,死後的禁忌真的一點用都沒有。所以,父母生前兒女好好孝順她他們吧,她他們有病卧床時好好照顧,比什麼都強,所說床前一碗湯勝過墳前萬噸灰,就是這個道理,人死後的一切禁忌都是多餘的。
Ⅷ 現代女兒守孝期間禁忌
現代女兒守孝期間禁忌:
1、守靈時,素顏端莊,不可佩戴首飾,男子不可穿辦褲,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頭散發,不可濃妝艷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腳趾,就是夏天守靈也要堅持忍耐。
2、守靈時,不可閑言碎語,尤其是後人不可為了先人葬禮之事在靈棚內爭吵。後人縱是有天大的委屈也應讓先人體面的走好人生最後一站,再行解決也不遲。
3、守靈時,不可在靈棚內男女曖昧,不可在靈棚、靈堂、孝房內發生任何淫亂行為,不然輕者霉運不斷,重者精盡人亡,血光橫死。
4、守靈時,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均不可進入靈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親也同樣需要迴避。如果實在避諱不開,不得不去,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務必身著五種顏色以上的衣物方可戴孝守靈祭拜。
5、守靈時,若後人直系血親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務必帶好紅白孝布,以免喜煞沖白煞。從而不光導致先人不得順利西去,後人也更受呼氣影響不斷。
6、守靈時,先人屍身若散發出異味,均應馬上處理,禁忌不可說出嫌棄之語。不然無論如何處理,異味不光不會減少,反而重重增強。
Ⅸ 朋友戴孝我能不能請他吃飯
戴孝的禁忌比較多,其中重要的希望你還是可以遵守一下:
一、祭拜的禁忌;燒香是重要的祭拜儀式之一,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化學香、劣質香等香;一般是天然香為好。這個建議你可以到無相銅爐官網一對一定製一款好點的天然香祭拜為好。
二、戴孝的人不可在靈棚內男女曖昧,不可在靈棚、靈堂、孝房內發生任何淫亂行為,不然輕者霉運不斷,重者精盡人亡,血光橫死。
三、戴孝期間,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均不可進入靈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親也同樣需要迴避。如果實在避諱不開,不得不去,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務必身著五種顏色以上的衣物方可帶孝守靈祭拜。
還有,戴孝的人此期間的運勢不是那麼的好,最好是可以佩戴一款吉祥物提升一下自己的運氣;這個你可以同時在無相銅爐官網一對一定製一款無相吉祥物佩戴即可。
Ⅹ 守靈半夜有什麼規矩
沒有太特殊的規矩。
古人認為人死後三天內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靈堂內,等他的靈魂歸來。每夜都有親友伴守,直到遺體大殮入棺為止。演變到現在,守靈便是親人們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發緬懷之情。
守靈基本上以三天為限,有在住宅內的靈棚、靈堂內守靈的,也有在殯儀館內租禮廳守夜的。在郊縣現在還有"擱三朝"之舉。《禮記·問喪》中有「三日而後殮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已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是故聖人為之決斷,以三日為之禮制也。」所以守靈三夜,並不完全出於迷信,而是三天的時間,准備工作都全了,遠方的親戚、朋友也能趕到,足以盡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