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找不到列寧格勒
A. 俄羅斯到聖彼得堡坐火車多長時間
:火車非常多,普通列車八小時,快車四小時,車票硬座不到一百人民幣,包廂在二百到三百左右看具體購買時間。
在俄羅斯乘火車前往各地的確是一個有趣的旅行,俄羅斯擁有鐵路的歷史已經超過170年。全國的民用鐵路有8萬多公里。以莫斯科為中心向全國輻射。
B. 找不到斯大林格勒是什麼梗
找不到斯大林格勒是關於歷史的一個梗。
這個梗來源於一個評論「嗨同志,您知道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在哪嗎?我在地圖上找不到它。」
斯大林格勒:
伏爾加格勒1589年建城,最初起名為察里津,建於察里津河、伏爾加河交匯處的一個沖積島上。起初把它作為堡壘設計,以保護俄羅斯東南邊界和大伏爾加征程免受游牧民族的侵襲。
17世紀初毀於大火,1615年在伏爾加河右岸重建,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19世紀後期建成鐵路,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疆重要的工業與商業貿易中心。
蘇俄內戰時期,斯大林在這里領導了著名的察里津戰役,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哥薩克白軍,對鞏固十月革命成果、捍衛初建的蘇維埃政權具有重大意義。
1925年為紀念斯大林改稱斯大林格勒。
自斯大林執政至衛國戰爭前,城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里成了蘇聯重要的重工業中心,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區,和鐵道、伏爾加河運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糧食、巴庫的石油、中亞的棉花,都通過這一工業鐵路樞紐和伏爾加河的港口提供給蘇聯的中心地區。
1942年7月德國法西斯先後動用150多萬兵力,企圖攻佔斯大林格勒,切斷伏爾加河並控制高加索地區,然後北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軍民浴血奮戰200多個日夜,將德軍全部殲滅,最後迫使德國法西斯停止了戰略進攻並且開始走向崩潰。
1943年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的偉大勝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那時法西斯主義的頹勢已經很明顯。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二次大戰的戰局,奠定了蘇聯衛國戰爭和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基礎。智利詩人聶魯達對衛國戰爭如是評價:「勇氣規則獎賞給了這片土地」。
戰爭結束後,城市不得不幾乎全部重建。整個國家在戰爭期間都支持斯大林格勒,整個國家都幫助它醫治戰爭的創傷,並幫助它復甦。
對這座被毀的城市的重建、伏爾加河-頓河運河船舶信道的建設(1952年鑿通)以及伏爾加格勒水電站的建設(1962年竣工),無不體現全蘇聯人民對斯大林格勒發展建設的關注和付出的努力。
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以後該城被赫魯曉夫改名為伏爾加格勒。
C. 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戰役有什麼關系給我地圖
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國集中77個師約200萬兵力,14000多門大炮,17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代號為「台風」的「閃擊戰」,妄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打敗蘇聯,以此向全世界顯示其「閃擊戰」的威力和德國武裝力量的「不可戰勝」。
莫斯科的防禦戰役在長約1000公里的地帶上展開,由於當時蘇軍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只及進攻敵軍的一半,所以德軍曾一度推進到離莫斯科市區僅25公里的地方。蘇聯軍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軍浴血鏖戰。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組織了幾十個工人營和民兵師,數百個打坦克班。全市出動50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11月7日,在敵軍距莫斯科僅70公里的最艱苦的時刻,紅場上舉行了意義非凡的盛大閱兵式,斯大林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軍後撤100公里至250公里,解放了1萬多個居民點。為擴大成果,蘇聯9個方面軍從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敵人發起全線反攻,擊潰德軍50多個師,擊斃擊傷德軍80多萬人,將敵軍擊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了60多座城市。
蘇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徹底破產,極大地鼓舞了蘇聯及全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列寧格勒保衛戰
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團軍以優勢兵力突破蘇軍抵抗,進抵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郊外和蘇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帶,距市區只有5公里,切斷了列寧格勒同蘇聯內地的聯系,妄圖迫使列寧格勒不戰而降。但列寧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顧敵機的狂轟濫炸,忍飢挨餓,堅持生產,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動拿起武器到前線作戰。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被圍困的872天里,蘇聯政府和人民通過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組織了對城市和軍隊的供應。列寧格勒前線部隊、波羅的海艦隊擊退了敵人不斷的進攻,終於在1944年1月徹底粉碎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3月蘇軍把德軍從列寧格勒擊退200多公里。
在偉大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共有60多萬居民和蘇軍官兵獻出了生命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蘇聯軍隊在衛國戰爭中對德國軍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蘇軍在這場保衛戰中所取得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不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整個形勢,而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點。
德國法西斯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於同年7月放棄全面進攻蘇聯的計劃,主攻南線,以佔領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為主要作戰目標。7月17日,德軍開始猛攻斯大林格勒,企圖侵佔該城,切斷伏爾加河,控制高加索地區,然後北攻莫斯科。經過3天激戰,德軍很快控制了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北的伏爾加河流域。德軍在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和第4坦克集團軍司令克萊斯特的指揮下,多次向斯大林格勒發動進攻,均因遭到蘇軍的頑強阻擊,一直未能攻下這座城市。在這次戰役中,德軍先後投入150多萬兵力。
德軍9月抵達斯大林格勒市郊區和工廠區,但他們遭到工人戰斗隊的英勇抵抗。10月中旬,在德軍的強大攻勢下,蘇聯防禦部隊幾乎被逼到伏爾加河畔。隨著冬天的來臨,德國軍隊的供應開始接濟不上,他們的坦克在巷戰中也沒有用武之地。11月19日,蘇軍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同時轉入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合圍德軍22個師33萬人,並於12月粉碎了德軍的突圍企圖。
到1943年2月2日,蘇軍全殲被圍德軍。斯大林格勒軍民斃敵約23萬人,俘虜了德軍元帥保盧斯、24名將軍及官兵共9.1萬人。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一次異常激烈和殘酷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斯大林格勒全城的建築均毀於戰火
D. 有一部二戰類的電影,講的好像是一名女記者到蘇聯采訪,結果在蘇聯遭到德軍空襲,她昏過去了,人們找不到
列寧格勒 (2009)
導演: 亞歷山大·布拉夫斯基
編劇: 亞歷山大·布拉夫斯基 / Chris Solimine
主演: 加布里埃爾·伯恩 / 米拉·索維諾 / 歐嘉·蘇圖洛娃 / 亞歷山大·貝葉爾 / Aleksandr Ablov / 弗拉迪米爾·伊雷因 / Yuliya Rutberg / Mikhail Efremov / Mikhail Trukhin / 葉甫根尼·希迪金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 英國
語言: 英語 / 俄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2009-09-19(奧爾登堡國際電影節) / 2010-01-21(俄羅斯)
片長: 110分鍾
又名: 列寧格勒襲擊 / 進攻列寧格勒 / Leningrad / Attack on Leningrad
劇情簡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肆虐時期,德國納粹入侵蘇聯。在經歷長達4個月的攻堅戰無果後,希特勒決定用飢餓和圍困的方式奪取列寧格勒。納粹圍城三年,屍橫遍野的列寧格勒成為一座死亡之城。
英國女記者凱特·戴維斯(米拉·索維諾 Mira Sorvino 飾)在前線采訪時,與她的愛人美國記者菲利普·帕克(加布里埃爾·伯恩 Gabriel Byrne 飾)失散,被困列寧格勒。孤立無援的凱特幸得列寧格勒義勇軍女警妮娜(歐嘉·蘇圖洛娃 Olga Sutulova 飾)的幫助與庇護。兩人堅守在冰天雪地的戰火之中,與飽受飢餓折磨的蘇聯軍民一起,為生存而戰。
E. 鬼子進村音樂原旋律是什麼
採用的是俄羅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中的音樂片段。
C大調第七(列寧格勒)交響曲(OP.60),由肖斯塔科維奇作曲,1942年7月19號在紐約首演。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C大調《列寧格勒》交響曲(OP.60)堪稱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傳奇。
第七交響曲凝聚了人民必勝信念和反對法西斯戰爭的交響曲,在世界獲得極大的反響。
(5)為什麼我找不到列寧格勒擴展閱讀:
音樂創作背景:
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C大調《列寧格勒》交響曲(OP.60)堪稱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傳奇。
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軍隊以閃電般的速度入侵蘇維埃共和國(蘇聯)。在短短的五個月的時間里便包圍了列寧格勒直逼莫斯科。在圍困列寧格勒的幾百天里每天用大量的炮彈轟炸這座城市。而列寧格勒的人民全體總動員,與法西斯展開生死拼搏的浴血奮戰。
在那極端困苦極其艱辛危險的時期,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為了將這一時期用音樂表達出來,為了歌頌人民頑強奮斗的必勝精神,在非常艱難的狀態下開始創作這首註定是不朽的音樂詩篇。他說:「我要告訴全世界人民,我們依然活著,我們必將勝利!」
F. 列寧格勒在俄羅斯地圖的什麼位置
列寧格勒現稱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面積1439平方公里,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25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匯聚的三角洲地帶。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
(6)為什麼我找不到列寧格勒擴展閱讀:
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了紀念列寧,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列寧格勒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搖籃,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鐵路、河運樞紐,也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一再強調要攻佔"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並狂妄地叫囂一定要把這個城市"從地球上抹掉"。戰爭開始時希特勒妄圖佔領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後進行了長達900天的圍困作戰。
列寧格勒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飢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G. 「您知道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在哪嗎 我在地圖上找不到它」這一段話的出處在哪裡
這一段話的出處在布列斯特要塞(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聖彼得堡(俄語: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英語:Saint Petersburg),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
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聯邦海軍艦隊的總部所在地。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
1712年彼得一世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曾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