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㈠ 蝸牛丟了!怎麼找到!
找到技巧:
1、設置潮濕的環境(放一些含水分大一點的蔬菜,再增加蔬菜附近的濕度)。
2、可以到角落或是相對比較潮濕的地方找。
3、嘗試一下在鏡片上找找,蝸牛是很喜歡爬鏡子的,希望你能找得到。
蝸牛生活習性
1、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背上的貝殼顏色、大小各不一樣,多數呈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或者煙斗形等。
2、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以來用刮取食物。
3、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因怕陽光直射,所以多在晚上出來活動。
4、蝸牛常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在其中的時間可長達12個小時以上。
5、蝸牛的種類較多,世界各地約有4萬種,在我國各省都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平地、丘陵等地陰暗潮濕地區。以植物的莖葉、花果、根為食,是家畜某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也是農業害蟲之一。
㈡ 我什麼有大量鼻涕蟲的地方卻找不到一個蝸牛
這種動物叫蛞蝓,和蝸牛是一類的。
蛞蝓(kuoyu)(Limax)無脊椎動物,腹足綱,蛞蝓科。俗稱「鼻涕蟲」,陸生,像去殼的蝸牛。位於體背前端有1塊退化的石灰質的殼,常被體背上的外套膜包被而成內殼。體灰色、黃褐色或紅褐色,有不明顯的暗帶紋或斑點。觸角2對,眼位於大觸角頂端。肺孔(呼吸孔)位於外套膜後緣右側。身體能分泌粘液,爬行後留下銀白色條痕。我國常見的是黃蛞蝓(Limaxflavus),活動時體長可達12厘米。體黃褐色或深橙色,有分散的淡黃色斑點。生活在陰暗潮濕、多腐殖質處,畏光怕熱,晝伏在石塊落葉下,夜晚及雨天外出活動。有時在室內廚房也有發現。常危害園中的果樹、蔬菜等農作物。雌雄同體,異體交配,有時也可自體受精繁殖。卵生。受精卵孵化出的幼體,可立即獨立活動取食。雜食性,喜食幼嫩多汁植物和地衣、菌類等。
鼻涕蟲由蝸牛轉變而來,年生2—6代。雌雄同體,異體受精或同體受精繁殖,產卵量400多粒,卵堆產在潮濕的土內,卵期10一17天,幼蟲期55天。春秋兩季發生為害嚴重。4—6月受害最烈,長江流域5—7月為害最重。野蛞蝓夜間活動,白天潛伏,耐飢力能達130多天以上.
小的時候以為蝸牛會脫殼變成鼻涕蟲,雖然我沒有見過鼻涕蟲,以為是白色的,類似鼻涕狀的.有時候自然課要採集蝸牛,我發現很多空的蝸牛殼,越發覺得它脫殼變成鼻涕蟲了.
後來別人告訴我,鼻涕蟲是鼻涕蟲,蝸牛是蝸牛,雖然有些相似,但是鼻涕蟲不是蝸牛變的.
昨天我在水池邊看見一個褐色的物體,背部拱起.頭上有觸角,我覺得那應該是鼻涕蟲.就上網查網路..結果發現有上邊那句話,"鼻涕蟲由蝸牛轉變而來"
㈢ 我的蝸牛找不到了 急 急 急 急
你到陰暗潮濕的地方找找,床下或者牆角因為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 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
㈣ 蝸牛在家裡找不到了
食物引誘啊···在陰暗的地方放一些菜葉,比如說白菜葉,菠菜葉,薄的黃瓜片···
不用急···也不用擔心···萬一這招不行還有警察叔叔···
㈤ 我養了一隻蝸牛,晚上蝸牛跑出來了,怎麼找都找不到 怎麼辦吶
它總歸是要吃東西的吧~用吃的引誘它,餓了總會出來的吧,望採納,謝謝
㈥ 我家魚缸里的蝸牛突然不見了怎麼都找不著了,怎麼回事啊求解!很可愛的白色帶點蝸牛,天天的延缸爬圈。
逃跑了,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有粘液,時間長了,風幹了會有起皮的痕跡,如果沒有的話,可以手指稍微弄濕,然後沿著缸的附近摸(要保持手指的潮濕),會摸到滑的感覺,就是它逃跑的路線,一般都不會跑的太遠,在物體之間的縫隙里,陰暗的一面找到的幾率大些。魚缸是要加蓋子的,不然就會逃跑
㈦ 蝸牛為什麼總躲在殼里不出來
蝸牛並沒有死,只是體眠了.應該是這么說吧`,它可以在不適當的時候縮回殼里不動來休養生息,可以不吃不喝3-5年,一到時機成熟,也就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它就會再度出來,如果你現在要它出來`只要放到溫暖的地方`如火爐邊,並保持濕度,過一段時間就會出來了,不過如上面的那位仁兄所說,蝸牛不是好動物,如果你只是養著玩~那也沒啥~不過要有耐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