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不能給貧僧看這些東西

為什麼不能給貧僧看這些東西

發布時間: 2022-07-11 04:29:41

㈠ 施主,你要在欺負貧僧,那貧僧就不給上帝面子了啥意思

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再欺負我了,再欺負我,對不起我就要反擊了,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不會再給任何人的面子了。其他沒有什麼意思啊?

㈡ 關於 師太、老衲、貧道的經典語錄…

最強最短的武俠小說(定稿完全版)
小說要求:
1、要同時涉及3大門派
2、要包含江湖門派間多年恩怨情仇,又要打破世俗倫理。
3、同時情節還要扣人心懸,大有血雨腥風呼之欲來。令人極為期待該小說之續集,同時留下 n多懸念。
4、越短越好 第2天,有人來投稿,全文只有十個字:
禿驢,竟敢跟貧道搶師太 ! ? 編輯復語:恩怨情仇,血雨腥風確有,且短小精悍,n多懸念,但俠骨有餘,柔情不足。雖江湖兒:
女,但也有柔情萬種。 第3天,修改稿:
師太,你就放棄禿驢從了貧道吧!
編輯又語:江湖兒女,柔情盡顯,纏綿悱惻。但仍拘泥世俗倫理。
第4天,第三稿:
師太,你竟敢跟貧道搶禿驢!
編輯三思,語:打破世俗倫理之作,血雨腥風也呼之欲來,扣人心弦,懸念n多,但總是少點什麼
。。。 第5天,終結稿:
和尚:"師太,你從了和尚吧!"
道長:"禿驢,竟敢跟貧道搶師太!"
師太:"和尚、道長你們一起上吧,我趕時間。"

㈢ 《西遊記》里的觀音菩薩是女的,為何自稱「貧僧」

「貧僧」的稱呼一般是指男性。

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的,但是在很多場合,她卻自稱「貧僧」,這是為什麼呢?

「貧僧」是小說中這樣描寫,在佛教經典中沒有見到過這種說法,但出家人自稱「貧僧」,有其獨特之含義。



第三,這是強者的低調,要不然看他們在師尊面前可從來不自稱「貧僧」或者「貧道」的。一般都是弟子怎麼怎麼樣。 所以觀音菩薩的這句貧僧並不是指的性別。而是在「弱者」面前低調的表現。

第四,觀音菩薩本身就是男性。在佛派故事中,觀音是個王子,後出家悟道成就菩薩果位。之所以偏向女性,是因為觀音慈悲普航,聞聲施救,其憫眾生之心如慈母一般,所以慢慢演變成如今偏女性的模樣。




㈣ 和尚自稱貧僧 ,尼姑和修女自稱什麼呢

感謝主!
和尚自稱」貧僧「,尼姑自稱」貧尼「;修女是信上帝的天主教里的稱呼,她們自稱」主的使女「、」神的使女「、」上帝的孩子「。
和尚和尼姑是佛教裡面的稱呼,他們自稱」貧僧「、」貧尼「,是表示看破紅塵、不追求世上的榮華富貴和享樂,甘願清貧苦修、以成正果。但現實之中和尚、尼姑開高檔轎車,吃葷泡妞無所不做,對他們自稱」貧僧「」貧尼「簡直是絕妙的諷刺!
而修女則不同了,她們深知自己是神的兒女,就以上帝的旨意來對待今生的事。
比如: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哈利路亞!

㈤ 蜀鄙之僧 貧富二僧都想去南海,為什麼「僧富者不能至而貧僧至焉」

富者,開始准備出門之需,而貧者一缽一足朝禮普陀山而回,富者還在准備呢。說明有目標還不行,還有去實行。

㈥ 為什麼和尚稱自己為貧僧

「貧」在世人的眼裡是什麼意思就不多加解釋了,簡單的說是什麼都沒有。而有的是什麼?就是「智慧的真理」。說貧僧是說自己什麼都沒有說給世人聽的,而自己心裡有的世人看不見是偷不走。對世人來說等於什麼都沒有。因為世人對有價值物質的理解是可以看的見,用的著的。可是在他們的心卻不是這么簡單。老衲樂是心裡的什麼都有,還缺什麼?那為什麼還不樂??/當然活的逍遙自在了。而且智慧是隨著時間來增長。說起來好長啊
。。。嘿嘿

㈦ 二僧都想去南海,為什麼富僧沒有實現,貧僧卻實現了

因為貧僧雖沒有充裕的物資保障,卻有堅定不移、朝目標不斷努力的精神。
( 天下的事不分簡單容易,認真去做再難的事也能迎刃而解,不去做,那麼再容易的事都會變的簡單。人去做學問沒有難易之分,去學就行。)

成語:蜀鄙之僧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譯:
四川邊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很貧窮,其中一個很富裕。貧窮的和尚對富裕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你看怎麼樣?」富裕的和尚說:「您憑借著什麼去呢?」貧窮的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裕的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雇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普陀山),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貧窮的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裕的和尚。富裕的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裕的和尚不能到達,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貧窮的和尚嗎?

㈧ 為什麼佛家道家都把自己稱貧僧,貧道。貧字是什麼意思呢

「貧僧」是由「貧道」來的。這個貧道的道,不是道教和道士的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時,佛教僧人也是自稱貧道。貧道是謙虛的意思,說自己道德和智慧不足,又一個意思是將生死道漸漸減弱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警惕自己憂道不憂貧,不要只顧名聞利養,把解脫忘記了。後來,貧道成道士的專利,僧人只自稱貧僧了。

下面是一些資料供參考:

又雲乏道。梵語沙門那(略雲沙門)之古譯也。修正道而斷生死貧乏之義也。涅盤經曰:『沙門名乏,那名道,斷一切乏,斷一切道(邪道),以是義故,名沙門那。』百論疏曰:『沙門者,雲乏道,亦雲息心。乏道者,以道斷貧乏也。』【又】貧道者,乏聖道之義,是沙門自謙之稱。世說曰:『支道林嘗養數馬曰:貧道愛其神駿。』石林燕語曰:『晉宋間佛教初行,未有僧稱,通曰道人,自稱則曰貧道。』善見論十五曰:『若有賣衣缽人,比丘喚來,示金錢語賣衣缽人言:貧道須此衣缽,有此金錢,居士自知。』行事鈔下三曰:『五分還寺去時。(中略)至請門首告雲:檀越好施如法,貧道何德堪之?』業疏三下曰:『沙門者,或雲乏道貧道以譯之,皆謙虛自收不伐德也。今譯為息惡者取其意也。』行事鈔資持記下三之三曰:『貧道亦雲乏道,皆謙收之稱。』梁僧傳十三(法獻傳)曰:『中興僧鍾於乾和殿見帝(齊武帝),帝問鍾所宜。鍾答:貧道比苦氣,帝嫌之。乃問尚書王儉:先輩沙門與帝王共語何所稱?正殿坐不?儉答:漢魏佛法未興,不見其記傳。自偽國稍盛,皆稱貧道,亦預坐。』僧史略下曰:『若此方對王者,漢魏兩晉或稱名,或曰我,或曰貧道。故法曠上書於晉簡文,稱貧道,支遁上書乞歸剡亦稱貧道,道安諫苻堅自稱貧道,呼堅為檀越,於時未為定戒。』案貧道之稱,今屬之道士矣。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㈨ 西遊記中,觀音菩薩是女的,為什麼卻自稱「貧僧」

貧僧”是小說中這樣描寫,在佛教經典中沒有見到過這種說法,但出家人自稱“貧僧”,有其獨特之含義。

第三,這是強者的低調,要不然看他們在師尊面前可從來不自稱“貧僧”或者“貧道”的。一般都是弟子怎麼怎麼樣。 所以觀音菩薩的這句貧僧並不是指的性別。而是在“弱者”面前低調的表現。

第四,觀音菩薩本身就是男性。在佛派故事中,觀音是個王子,後出家悟道成就菩薩果位。之所以偏向女性,是因為觀音慈悲普航,聞聲施救,其憫眾生之心如慈母一般,所以慢慢演變成如今偏女性的模樣。

㈩ 原始佛教「托缽乞食」有什麼規矩

托缽又作乞食、分衛、團墮(食物落於缽中之意)、持缽、捧缽。即以手承缽之意,亦即持缽遊行街市,以化緣乞食,乃印度僧人為資養色身所作之行儀。在印度,原始佛教以前的婆羅門教及其他教團已有此行儀,而佛教沿襲當時風俗,亦以托缽方式取得食物。

出家比丘有250條戒律,其中就有過午不食戒。古代印度的出家人都是要出去乞食的,佛陀手上拿著個圓圓的碗就叫缽,用缽來乞食。所以,在古印度所有出家人早上起來以後,做完功課就出去托缽。施主會走出來,往缽里倒食物。有些是剛剛煮好的飯菜,有些是他吃剩下的飯菜,總之施主給什麼,僧人就吃什麼。我們知道,在古代僧人們習慣叫自己「貧僧」,哪裡像現在啊,有的僧人真是「富僧」,想吃啥吃啥,還能自己點菜,根本不需要施主奉獻飯菜了。「托缽」這個傳統,現在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斯里蘭卡等地方依然保存著,規規矩矩,挨家挨戶去托缽。但在中國不少地方,一提到托缽,人們就想到要錢,在這些區域中托缽的傳統發生了變化。

古時托缽不能敲門,更不可大喊大叫。需震動三次錫杖,錫杖上的小鐵圈會碰撞發出「鏘,鏘」的聲音。僧人們就靜等施主的供養,如果沒有,就要換下一家。每次托缽只能去七戶人家,如果連著七戶都沒有出來供養,當天就不可以再繼續托缽,只能回去。所以,從早上到中午之前,不一定每次都能托到飯。能有一整碗飯已是非常不錯了,還要趕回寺廟,自己吃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給沒能出來托缽的老、病師兄們吃。最後三分之一會布施給寺廟周邊的一些乞丐,或是流浪狗之類的可憐動物。托缽吃飯,基本上也就能吃三、四分飽,餓不死就行。為了能好好修行,晚飯就不吃了,減少欲求,不再出去乞食,所以叫過午不食。

托缽意義

1、佛陀貴為王子,出家修道解脫,用托缽乞食得到食物等生命的必需品。這是世人值得景仰,出家人必須學習實踐的。


2、佛陀教導佛弟子修習正命,用正當的方法取得生活必需品,出家人的方法就是托缽行乞。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光明地接受信眾布施,清凈安心。不可以裝神弄鬼、符咒妖術等邪命方法騙取信眾布施,也不可以從事生產或買賣事業來賺取物品。


3、佛陀教導出家人托缽行乞,少欲知足、專心修行。出家舍離世俗的家業、生產事業,經濟的販賣貿易,少事少煩擾,安心修行。透過最簡單的托缽行乞獲得食物、衣服、住所、葯品等生活必需品,這是佛陀教導出家人修習少欲知足的最基礎方法。


4、托缽是出家人每天應做的事,於四種資具的供養,懂得適量,不積蓄物品。避免為了積蓄所起的貪心,去除因為財產物品的積蓄所產生的驕慢。出家人也可以隨緣接受人們送至寺院供養的物品,或接受信眾邀請到家裡接受供養,但這些都是一餐之量,知量知足。


5、托缽乞食去除驕慢。剃頭出家,破身好相,舍棄一切裝飾品,穿著袈裟,背著缽,天天托缽,以行乞養活自己。天天這樣審視觀照自己,還會增長驕慢嗎!佛陀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故鄉弘法,很自然地托缽行乞,但他的父王反而覺得很丟臉,可見世俗人去除驕慢心有多難!為了解脫煩惱,自降身份來行乞,這是佛陀智慧的教導。


6、托缽可去除自己的貪心。托缽是次第乞食,平等接受布施。不為了食物而攀緣施主,不為了美好的食物而結好貴人。培養平等心,去除貪心。


7、托缽去除瞋心培養慈心。托缽見到施主歡喜布施的善業,出家人隨喜他的善,心存感激,對他修習慈心,祝福施主安樂、沒有痛苦,成就一切善。


8、托缽讓施主有機會修習善業。修習不雜染的善業要有好的因緣,供養如法修行的出家人,這是修習清凈善業的難得因緣。出家人托缽讓信眾為自己的生命種福田,自己的生命培養資糧,得到美好的果報。


9、托缽讓在家人有機會接近三寶,進一步學習佛陀純正的妙法。在家人透過布施的善業與三寶結緣,或則親眼目睹三寶住世而有緣學習佛法。如法托缽的清凈善業是三寶住世的表顯,對世間是一大功德。

熱點內容
蘋果冷藏後為什麼更甜 發布:2024-11-17 01:46:58 瀏覽:509
離婚女人無名指上為什麼帶戒指 發布:2024-11-17 01:46:21 瀏覽:741
蠶蛹為什麼有好幾種顏色 發布:2024-11-17 01:39:48 瀏覽:407
為什麼賣的麵包烤的顏色亮亮的 發布:2024-11-17 01:21:25 瀏覽:885
早孕之後晚上身體特別舒服為什麼 發布:2024-11-17 01:15:16 瀏覽:332
月子風時間久了為什麼脾氣不好 發布:2024-11-17 01:12:30 瀏覽:789
為什麼手機殼沒有很薄的 發布:2024-11-17 01:02:25 瀏覽:705
蘋果平板為什麼會白屏 發布:2024-11-17 00:48:01 瀏覽:364
電腦登錄微信為什麼看不到之前的信息 發布:2024-11-17 00:43:06 瀏覽:209
為什麼小孩子總是斤斤計較 發布:2024-11-17 00:36:49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