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圖書館的人為什麼都在寫東西
『壹』 大學生為什麼在大學圖書館寫作業,而不是進行大量的
高校圖書館最主要的職能是教育職能,這首先表現在圖書館是大學生構建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基地。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它擁有浩如煙海的文獻,各種有價值的知識、信息蘊藏其中。它根據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搜集、整理和保存了最為齊全和系統的文獻資料資源。它不僅可以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和根據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教學參考書,而且還可以為學生參加計算機、英語水平等級考試,參加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提供大量的參考資料。大學圖書館作為大學生專業教育的「第二課堂」既能為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啟發和幫助,又能為有能力的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廣闊空間,它是高校課堂教學必不可缺的 補充。圖書館作為大學生專業教育的「第二課堂」的另一個作用是更新知識。現代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的老化異常迅速,不斷的更新知識,提倡終身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徵。因此,大學生必須在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的最新文獻信息,汲取新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的發展方向,否則就無法全面理解,融會貫通教師講授的知識,更談不上主動去探尋和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 其次,圖書館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現代高等教育強調「方法」的學習以及 的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獨立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獨立學習能力,更是被公認為21 世紀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接受文獻信息利用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在科學的指導進行實踐,無疑是大學生培養信息意識,形成獨立學習能力,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另外,大學生利用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著作,對開闊知識視野,拓寬思維空間,提高文化修養,構建大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大學生如何選課 隨著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推進,大學生選修課逐步增多,這對大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怎樣發揮好選修課對大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如何選課就成了關鍵因素。現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和所見所聞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 一、圍繞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職業理想選課。我們上大學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為誰而學?為什麼學?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為自己學」。我說,你這樣回答太片面,你當外科醫生是 為了給自己做手術嗎?你學幼兒教育完全是為了養育自己的孩子嗎?不是的。假如你按這樣的價值觀去做是很危險的,那些盜竊犯、搶劫犯、貪官,還有那些高智能犯罪的,都是因為有這樣的價值觀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所以我們從一上大學就應該有個正確的人生理想、職業理想,把為誰學、為什麼學弄清楚,把自己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統一起來,比如,我要做一個為人民解除痛苦的優秀醫生,我要做一個為人師表的教師,我要做一名促進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工程師等等,圍繞著這樣的人生理想、職業理想去選課,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才能在社會大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大學生一定要明確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未來想干什麼,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這樣自己就知道該學什麼,選什麼課自己就清楚了。 二、弄清楚該去上哪些教師的課。大學生們在私下把高校教師分為兩類:用心的教師和不用心的教師。用心的教師對學生熱情、親切、真誠、諄諄教誨、循循善誘,他會用激情激活你的大腦,不但給你知識,同時會給你方法,給你思想和智慧;不用心的教師上起課來完全是在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教學沒有激情,聽起來索然無味,對學生麻木不仁,漠不關心,根本沒有把教材和學生做有意義的聯系,為教學而教學,為拿工資而教學。知識我們都學不好,更談不上跟這樣的老師學別的了,所以在選課前我們要通過師哥師姐、校園網等各種途徑了解我們所選教師的基本情況,以決定我們去上誰的課。 三、選課要注意自己興趣所在。我們的興趣應該和自己的職業理想一致。但很多人在很多時候二者很難一致起來,自己的興趣不能得到滿足和發展肯定是遺憾的事,所以選課時要適當考慮自己的興趣滿足,這樣一是自己收獲大,心情好,二是為今後就業拓寬了道路,多了一項選擇,何樂而不為。 四、選課的多少,一定要量力而行。太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是好事。首先不要和必修課沖突,同時必須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其次要留出充分的時間自學,要多進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消化吸收老師講授的內容。同時我們要留出更多的思考時間,創造性、批判性的思考比學知識更重要。第三,一定要留出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社團活動等非正式教育活動的時間,在這些活動中會學到許多社會上需要的知識、技能並鍛煉自己的能力,這些東西是你在正式教育中所學不到,而在今後事業發展中又非常有用的。 《大學生學習指導》四:大學生學習的特點 進入大學後應如何調整學習方式,以便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是每個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弄清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有什麼不同,大學生學習的特點是什麼? 一、 自由性 在中學你是按老師的要求,在考試的壓力下去學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內容,伏案苦讀是很多學生的必然選擇。有人從英文的讀音產生這樣的比喻:中學是 school.意思是在中學讀書讀得死哭,大學則是university 像脫韁的馬兒自由自在,意思是由你玩世界,自由度大得很。這話多少有點誇張,但也說出了大學區別於中學的特殊狀態——自由地學習。 在大學,「學術自由」這一概念被廣泛接受。學術自由,不僅指學者和教師的研究自由,教學自由,還包括我們比較忽視的學生的「學習自由」。學生有選擇什麼時候學、為何學、學什麼、怎麼學的自由。它是19 世紀洪堡所進行的德國研究型大學改革所提出的。學生可以通過學分制、選課制、學分互認等自由選擇學科專業和課程,學生自由地安排學習計劃、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方法,自由地參加各種活動,甚至可以自由轉學。現在我們有些雖難以做到,但已有的自由已經使不少學生不知所措,找不到北。所以我們面對自由,更多的是需要學習,需要指導,如何用好自由發展我們自己。大學學習的自由性是大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 大學是自由的,但不是輕松的。因為我們把自己人生的夢想帶到了大學,把父母和親人的希望帶到了大學。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促使我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可以利用自由的學習生活環境自由地發展自己。我們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盡情地去努力完善自己,發展自己。 二、 自主性 中學的學習是一種應試的學習方式,這使多數學生在中學養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習內容和方法從不需要自己去選擇,一切由教師和家長設計好了。而大學的學習環境,學習目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與中學有很大的差別。大學的學習信息量大,教學速度快,許多內容點到為止,然後列出參考書供學生閱讀,但沒有人去強迫你,學不學是你的自由。面對相對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變被動學習為自覺主動的學習就顯得非常必要。大學學習是自由的,但更應該是自主的。 自主的學習就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學並有明確的計劃安排。不能僅靠上課記筆記,下課整理筆記,還應按老師布置的書目、論文去自覺主動的學,還可以擠時間去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參加討論交流,多聽學術講座,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在一切 學習活動中去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去 發現、認識、完善自我。 實例分析: 連峰今年剛從某省屬:高校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畢業,但一直沒找到工作。當他得知武漢鐵路橋梁技校能將畢業生輸送到大型建築施工企業後,就報了名。和他一樣「回爐」的大學生中,有7 名是本科生。「當初考大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感覺應該能學到有用的技能。但沒想到找工作會那麼難。」連峰說。去年下半年,他頻頻跑招聘會,做過銷售,賣過保險。「大學里學的知識很空,派不上用場。」 也有學生不贊同連峰的說法。湖北工業大學2006 屆國貿專業本科畢業生小川(化名)說,雖然回頭讀技校,但還是要感謝自己在大學里養成的全面思維方式,這讓人受益終身。另一位張同學則說,大學里能學到多少東西,也與個人的學習自主性和努力程度有關。再實用的專業知識,不努力學到手,也會覺得空。 你認為張同學說的有道理嗎? 三、從游性 在大學「從游式的教學」方式中,使我們能夠自由地學習,學生可以跟隨老師游歷在廣闊無邊的知識海洋,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在上世紀40 年代曾說過:「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現在大學倡導的導師制、助教制、研討課、研究小組等方式,為大學的從游式教育提供了多種有效的途徑。 在大學的從游式教學中,大學生應當充分調動自己的參與熱情,用提問、回答、討論、爭辯等方式,盡可能地同老師和同學從游、同游,從中受到濡染,得以觀摩。 四、專業性 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專業教育機構,是一個人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的開始,具有明顯的職業方向性。大學生的學習是為將來從事專業工作做准備。從本專業的基礎課程開始,逐步深入,在腦中逐漸建構起本專業的知識框架,並不斷豐滿成熟、逐步走在本專業知識的前沿。 現代科學發展的特點是學科劃分的越來越細,同時不同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滲透又越來越明顯,這一特點使當代人不僅要懂得自己的專業,同時也要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控制論的創始人,美國科學家維納認為:科學工作者應當成為這樣的人,「他們每人都是自己領域中的專家,但是每人對他的鄰近的領域都有十分正確和熟練的知識。」大學生既要專又要博,做到專而不窄,博而不濫,只有這樣才能相互促進,有利於成才。 目前在我國大學生中,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重專輕博。究其原因:一是對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動向不夠了解,對自己的業務提高沒有長遠打算;二是不少人把考試分數 看得過重,以為花時間去看那些不考試的內容太不值得。應該說這種應試思維是學習上的近視症。不要忘記許多科學家的這樣一條經驗:過於長時間地鑽研一個狹窄的領域是容易使人愚鈍的。當然我們也決不要單純地為廣博而廣博,博的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專。那種毫無重點、漫無邊際的「博覽群書」,以至妨礙了自身專業提高的偏向,也是應該糾正的。 五、 探索性 大學生在理論思維、實踐思維發展的同時,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在發展。他們不盲從,熱心探索事物的本質,喜歡懷疑和爭論,要求有說服力的邏輯論證,對於自己經過深思熟慮的看法,不會輕易放棄。這一探索性特點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地掌握知識,也是發現新事物、提出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的基礎。同時學習的探索性也意味著大學生在一定范圍內可以以直接經驗為認識對象。 大學生獨立思考並以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不斷增強。他們已不滿足採用簡單的、與任務一致的、人所共知的方法解決,而是尋求變異,探索創新,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表現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大學生中也常看到思維不靈活、片面、極端;或是不肯深入探索崇尚死記硬背的傾向。有些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創新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學應試教育下的應試學習慣性仍在。大學教師應注意引導幫助,大學生自己也要認識到這樣學習的副作用。 順應大學生的特點,大學的教學過程引入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大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得到了初步訓練,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探索成分,不少大學生不滿足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注意利用圖書館、實驗室以及開展實際調查等多種渠道收集本門學科的各種信息,並且作出一定的分析評價,他們勤於思索,對問題敏感,也敢於實踐,重視在積累知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創造能力。一部分大學生在學好規定課程的同時,進行了科學研究的嘗試。有些特別優秀的大學生在科學研究活動中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顯示了出眾的才華。大學生探索性的學習特點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大學生學習指導》五:大學生學習原則 大學生學習原則就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理想激勵原則、自學為主原則、研究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等。 一、 理想激勵原則 理想是我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特質或潛能,結合社會需要和所學專業所確立的奮斗目標。大學學習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規律要求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理想是我們前行的燈塔 ,是我們生 活的方向。一些同學之所以在大學里會無所適從,覺得空虛無聊,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在過去十幾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自己、父母、老師錯誤地把上大學看作是人生的目標。這就造成許多人進了大學校門該真正大踏步地朝目標邁進的時候,卻迷失了方向。我們應該清楚大學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小小驛站,是社會為我們搭建的一個樹立理想、實現理想、不斷成長的舞台。我們今後走上社會能否有所作為,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在此時找准自己的目標,確立自己的理想,並用以激勵自己為此而努力奮斗。 沒有理想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幸福的生活。為了貫徹理想激勵原則,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弄清楚自己的特質和潛質,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和社會的需要,並能把它們充分對接,找准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目標。有了目標也就有了我們人生的主題、強大的內在動力由此而生,這種動力能夠使我們克服一切困難,不斷接近理想的目標。 其次,為了實現理想關鍵是把自己的理想根植於現實生活中,只有這樣我們理想的種子才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切實際的理想,會挫傷你的自信心,使你遠離成功。 1984 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世界冠軍。兩年後,在義大利城市米蘭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他又奪得世界冠軍。10 年後,這個謎終於解開了,他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後,他就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去。40 多公里的賽程,就被他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假如他把目標定在40 多公里處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可能跑到十幾公里就疲憊不堪了,會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嚇倒???? 通向理想的路也象馬拉松一樣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所以我們大學生應該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理想的大目標分解成「跳一跳」就能達到的小目標。希望之光常有,信心之火常在,就會使我們不懈努力一路拼搏,實現理想。 第三,用學習和研究的目標引領自己的專業學習。大學的專業學習涉及的面相對個人的精力來說也是非常廣泛的,我們不可能在整個專業領域都能有所突破。所以在全面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上,我們在專業領域不斷找到新的「興趣點」,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探討解決問題,用明確的研究目標引領自己的專業學習。這樣,在大學期間就能為自己理想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二、 自學為主原則 自學為主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在大學學 習期間要自己確立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和支配學習時間,老師只起一個引領作用。 在大學自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這是在中學期間就應該鍛煉出來的,但在我國現行教育制度下,自學能力是不少大學生不具備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應該盡快補上。這是大學學習的必須,是由大學自由、自主、從游的學習特點決定的,同時也是現代教育的終身教育特徵決定的。 在現實情況下自學為主的原則要求我們首先要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去做,養成習慣,形成特色,這樣就形成了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是你自學能力的基礎。其次,做好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為何學,學什麼,怎麼學,以便利用大學學習期間為自己今後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就是明確自己的具體的學習目標,要長期計劃,中期計劃,近期計劃相結合,充分安排利用好自己自由的學習時間,以期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第四,自學為主絕不是不用教師的引導,一定要注意在聽課過程中尊重教師的勞動,在學知識的同時,一邊注意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一邊注意向老師學方法、學思想、學做人等,在提高自己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己全方位的品質。 三、 全面發展原則 全面發展原則就是要求我們在大學期間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以面對來自社會對我們的挑戰。 全面發展是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 大學時代是一個人個性全面發展的黃金階段,如果你能在這個時期積極主動地不斷改選自我,完善自我,你就能為即將進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首先應從不同側面認真地審視自己,如:從身心兩個方面看自己,從德智體美勞自身素質結構看自己,從智商情商的發展平衡上看自己,從社會的需要出發,從自身的發展出發看自己還有哪些方面的問題。為了貫徹全面發展原則,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從不同角度進行一次全面剖析。由於某種原因我們在中學沒有過多考慮這些,如果你在自身素質方面有所不足的話,應先從自身找原因,找出問題所在。積極利用大學提供的條件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其次制定整改計劃,對自己進行全面檢修。用自己學到的所有文化知識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到社會上走一走,看一看,試一試,根據社會需要反思自己,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去改善它,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慢慢地你會看到自己的缺點一點點退卻,你的素質在一步步提升 。我們對自己不能太寬容,但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相信自己只要能夠按計劃主動地去修正自己,終有一天自己會成為一名佼佼者。 第三,除了學好專業課外,還應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包括溝通能力、社會活動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知識面也要注意全面發展,學文科的要懂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學理科的要學一些人文科學的知識,無論學什麼專業都要有一些體育、藝術方面的愛好和修養。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大學生。 四、 質疑性原則 質疑原則就是面對書本、教師、權威,面對各種事物要勇於提出自己的質疑。我們應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培養勤於觀察、善於質疑的習慣。 大學的學習和中學的學習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大學生的質疑能力。質疑的前提是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經驗,不迷信不等於不相信而全盤否定,關鍵是面對一切信息我們要分辨清楚,要善於獨立思考,要具有質疑精神,要有提出問題的意識。 貫徹質疑原則,首先要注重學,但學不是單純的學知識,要像蜜蜂一樣,採集花粉,經過自己的分解、吸收,再釀造出蜂蜜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學習觀念,從單純學知識轉變為藉助學習知識來培養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以提高綜合素質。 其次是注重思,上大學要把發展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善於思考是人和動物的區別,也是你超越他人的途徑。善於思考就要敢思、愛思、多思,敢思就是有膽量沖破人所固有的從眾思維模式,不怕別人嘲笑,不怕權威評判,不怕挫折失敗,敢於思考難題。愛思就是把思考當做樂趣,有了思考的興趣就會投入地思考,傾心地思考,執著地思考,思考的大地越來越廣闊,思考的質量和效率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高。愛思也是多思的前提,多思就是多想,多思多想是通向智慧的大門。普通人和大師的差距就是由於大師的多思造成的,著名作家蕭伯納說:「難得有人一年會思考二三次以上,我則因一星期思考一二次而馳名國際文壇。」只要你也能多思,你也同樣能成為大師。多思才能生疑,古人說:「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第三是注重「問」,我們來上大學,不要只想著來學什麼,而應該清楚在自己學習過程中問什麼。「不要光從教師那裡得到正確答案,更要在眾多的答案里謀求你的最佳答案。」多思就會有疑,有疑就要多問,不只要問老師,還可以問同學,問書本,問社會上的專家名流,問使你學會思辨,思辨過程就是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這才是做學問。 五、 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就是要求我們不但要從書
『貳』 大學生為什麼在大學圖書館寫作業,而不是進行閱讀
在當今社會,圖書館已經成為了大學校園中不可或缺的標志,幾乎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專屬圖書館。圖書館是大學的智慧寶庫,其給予了學生了解各方面知識的平台,但現在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大多數大學生去圖書館是為了寫作業以及鞏固專業知識,很少有人會去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是大學學習壓力的增加,其二是圖書館安靜的氛圍適合學習,其三是周邊同學潛移默化的影響。
『叄』 圖書館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為什麼到了那裡的人都會愛看書
去圖書館看書的人大部分讀的是圖書館的氛圍,因為圖書館有一種自然而然讓人想學習的沖動,如果你是在自己家裡或者自己工作的宿舍,可能就沒有那種強烈的沖動,所以圖書館是個很好的讓你集中精力學習的地方。
看書的過程更多的就是講讀者和作者之間靈魂的那種溝通,當然這種溝通很難達到,因為真正通過一本紙質的書籍,能夠達到思想上的交流,這種讀書的深入程度,對讀者的閱讀能力素質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你對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大部分人達不到,但是不要想那麼多,你真正喜歡閱讀,並且願意去堅持圖書館這樣一個氛圍,可以很大程度上給你帶來幫助。
『肆』 為什麼喜歡去圖書館寫作業
因為環境好,靜謐,而且周圍的人和你自己的心理會無形中督促你努力學習……
『伍』 如何看待天天去圖書館的人
我喜歡泡圖書館。大學時,除了上課其他時間大多泡在圖書館,同學基本能在固定角落找到我。也翹了不少無聊的課。四年下來著實翻過不少亂七八糟的東西。畢業之後,每周末基本會有一天在圖書館(出遊除外,天氣好的話喜歡四處閑逛)我在圖書館基本只看書,不寫作業,不過有時會做摘記。我喜歡圖書館的氛圍,當你看到大家都在安靜地看書,陽光照在牆角的書架上,歲月靜好,挑幾本自己喜歡的書,一天的時間真的不經用。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確實有想看的書,圖書館給你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僅此而已,看書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如果你看書要像喝葯一樣捏著鼻子,那麼圖書館就像葯罐般讓人生厭了。
『陸』 圖書館的閱覽室里人很多有的在干什麼有的干什麼有的干什麼
圖書館的閱覽室里有很多人在讀書,在看報有的在寫作業。
造句如下:
1、周六的下午圖書館里人山人海,但是非常安靜,人們有的在還書,有的在借書,還有的在看書。
2、星期天的下午,小明去圖書館看書。圖書館里人山人海,有的人在還書,有的人在借書,還有的人在看書,每個人都很安靜。
3、一個星期六的上午,圖書館里人山人海,人們有借書的、還書的、還有看書的。小明走到書架前想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
造句技巧
一、正確理解詞義。
正確理解詞義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應該根據詞義特點和自己的知識水平以及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理解,這樣才能造出合乎邏輯的句子來。
二、把句子造得真實具體,生動形象。
對學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實。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學生是這樣造得:「我家種的冬瓜,又大又圓,像個大籃球。」
『柒』 學生把作業帶到圖書館寫,這樣做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如果圖書館是適合你學習的地方、能讓你專注的地方,你就去。你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利益。
至於你的顧慮,你是真的在學習,那就不假,「顯得」假有什麼所謂?只要你能專注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學習,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學習。(物理學家安培還把馬車當黑板演算呢)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你會明白,哪怕特立獨行也要堅定自己是很重要的一個品質。你要清楚的是你的目標、你要做的事,然後專注於你要做的事,不受任何干擾。
我認為不會,現在很多圖書館里都會見到有初中生,小學生在桌子上做作業的情景,暫且不論他們是不是在寫作業,單是圖書管理的氛圍也足夠影響他們,去圖書館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年齡從幾歲到幾十歲,有看書的,有找資料的,有買字帖的,大家都是為了學習,怎麼會顯得假呢。而且,有的學生喜歡和同學,朋友一起做作業,又不想在家裡受到父母的束縛,圖書館自然而然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既促進了朋友之間的感情,也可以一起討論問題,遇到不懂的作業,還可以查資料,總之利大於弊吧。
『捌』 最近去了趟圖書館,看到了好多人在自習室學習,現在的我怎麼看不進去書啊,我25歲,我也想好好看書改善
在北京和深圳的圖書館,從來都是座無虛席,不管是哪一個級別的圖書館。我現在所在的社區圖書館,每天早上6:00就有人去排隊搶座位。這樣的情景,有很多人就發問,那些人不用上班嗎?
所以就要綜合考慮,去圖書館的人不一定都在看書。有的是拿著筆記本去炒股票,玩游戲,因為沒有比它更好的地方待。有的人是為了復習應付各種考試。有的人是在寫論文。更有人是把圖書館當成免費辦公室,因為他所住的地方可能是多個人一間的旅館或者出租屋,白天根本沒有一個落腳的地方。
但也有一部分人把那裡當成自己寫文章閱讀以及讀書看報寫作業的地方,那是圖書館真正的功能。
無論是在干什麼,圖書館是個安靜的地方,這一點毋庸置疑。更重要的原因是圖書館是免費開放的,夏天可以在裡面蹭空調,冬天可以在裡面避寒取暖。它是很多人一年四季的家園。也有不少失業或者沒有工作的人無處可去,常年以圖書館為家。所以圖書館是個小社會,更像是一個無形的救助站,大型的公益場所。它的免費和無償提供飲用水,電源,廁所,冷氣,暖氣等服務的功能,讓它成為很多人戀上的選擇。
這個浮華又浮躁的社會,能真正安下心來看書的人不多,而每天在圖書館泡著的人,很多是由於有考試任務或者學習任務,或是無需為一日三餐奔波或是去蹭福利的人的樂園。當然也會有一些學者,作家和有看書讀報習慣的老人選擇,一些以文為生的人的選擇。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自己看不進書。等你有去圖書館的需求的時候,你就知道圖書館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