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胃不好的人不能吃補葯
『壹』 老人不吃補葯的七個理由
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膠類中葯是較為名貴又常用的滋補葯,由於其滋陰補血,比較粘膩,難以吸收。
老人不吃補葯的七個理由
因此有下列情況的老年人要慎服或不服: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膠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現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甚至惡心、嘔吐等。
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阿膠能加重郁滯,使瘀血更為嚴重。另外,阿膠能使血流速度減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積在血管壁上,誘發血栓形成。
患有表證者:如在此時服用阿膠,容易導致食積,不但不能達到滋補的目的,而且會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風寒,應立即停服阿膠。
腎陰不足、虛火內盛者:表現為形體消瘦,自覺內熱,口燥咽干,午後潮熱,手足心發熱,夜間盜汗,兩目干澀,大便秘結,舌紅苔少。由於鹿角膠偏於補陽,以熱助火,使陰更虛,火更旺,所以有此症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肺中有熱者:表現為乾咳少痰、痰中帶血,或痰典粘稠、口乾舌燥。因鹿角膠葯性偏溫,故不適宜肺中有熱者。
『貳』 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為你總結:虛不進補,3個方法幫你解決
明明身體虛弱,但一吃補葯就出現進補、上火、腹痛、腹脹、腹瀉等不適,這種現象稱為虛不受補。中醫認為,虛不受補是指身體的不足,但不能承受不必要的滋補。一旦進補,就易生氣等。這類人往往脾胃虛弱,難以運化補葯。然而,人在虛弱時,氣血不能正常運行,情況會變得更糟。這就是中醫所說的。
那麼,虛不受補的問題是什麼呢?
1. 氣血不暢。氣血不通,運化困難。如果吃的補品消化不了,自然就會無效。比如一位女性朋友,氣滯血瘀,月經不調,去醫院看病,對醫生說:「醫生,我氣血不好,需要補氣血。請開些補氣血的葯。」但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一定要補氣血,而是先活血化瘀,然後再補。所以,氣血虧虛不補,首先要疏通氣血。
2. 脾胃虛弱。有些人脾胃虛弱,不能消化吸收所吃的食物。例如,如果你吃一些羊肉,你會牙痛和喉嚨痛。所以此時只能從根本上解決,即調理脾胃。當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時,可以一點一點補充,效果自然可以補充。
3. 補錯方向。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種,如陰虛、陽虛、血虛、氣虛等不同情況,補法也不同。如果辨證錯了,結果多半會加重!比如明明是陽虛,但服用滋陰的葯物只會補虛,導致腹瀉、畏寒、乏力;或者明明是陰虛體質,卻要吃羊肉滋補品,真是「火上澆油」。因此,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對於不同類型的虛損和虛損應該怎麼做?
1. 健脾開胃。如果脾胃虛弱引起的虛損不補,就要調理脾胃。中醫上可用健脾祛濕、芳香化濁、開胃助消化等葯物,如人參健脾丸、香砂六君子湯;盡量飲食多樣化,在營養的基礎上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優先選擇魚、瘦肉、雞肉、牛奶、豆製品等,同時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少吃多餐,每餐只吃七八分鍾。
2. 真正有邪不可補。如果是真邪,如寒熱、腹脹、氣滯等,那就不要盲目補充它以避免嚴重的後果;或者有些人屬於陰虛火旺的體質,卻選擇鹿茸等葯材進行滋補,此時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真正有邪的人不宜滋補。
3. 對症補葯。先搞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屬於什麼體質,再去彌補。如果不對症,會增加胃的負擔,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狀。例如,我經常感到虛弱和氣急。考慮氣虛,可以服用黃芪、黨參、白術等補葯;若出現心悸、面色蒼白、頭暈,考慮血虛,可服用當歸、何首烏、阿膠。總之,對症補葯。
事實上,解決虛不受補的問題並不難。主要是先搞清楚為什麼會這樣,然後有針對性地解決原因。
『叄』 身體虛弱,吃補葯還上火多是這些原因,醫生手把手教你進補方法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加強,中醫的滋補調理也越來越備受青睞。當然,提及進補,也許有些人會說,補品吃了不少,就是感覺不到有啥效果,反倒是把自己給吃上火了。不是嗓子痛、口腔潰瘍,就是便秘、口臭,甚至流鼻血等。其實,簡單來說,這類人就是虛不受補。其主要原因,歸根於我們的脾胃不好。 胃功能虛弱,或中焦淤堵不通,無法消化和吸收這些補益的精華,淤積在身體里,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上火症狀。往往多見於以下這四類人。 脾胃虛寒 平時食慾不佳,吃得不多;飯後脘腹脹滿,消化不良;排便多不成形;喜食熱食,吃寒涼食物或受寒後會肚子痛、拉肚子等。 脾胃積食 飲食不規律,多有暴飲暴食史,嘴裡有酸臭味兒,不想吃東西,飯後飽脹,噯氣吞酸或嘔吐酸腐食物,放屁較多,時而便秘或便溏,排便酸腐臭穢,舌苔厚膩等。 脾胃濕熱 胃脘灼熱疼痛,口乾口苦,反酸燒心,大便溏泄,排便粘滯不爽, *** 常有灼熱感,馬桶難以沖干凈,小便色黃,舌苔黃膩等。 肝鬱脾虛 食慾不振,心情郁悶,容易腹脹,兩脅及 *** 脹痛不適,胸悶呃逆,愛嘆氣,大便不成形等。 此外,除上述情況外,補不對證、劑量欠妥、體有實邪、濫補過補、用法不當等也是導致虛不受補的原因。針對具體情況,我們多採用以下幾種不同的進補方法。 脾胃虛弱 「 」虛不受補」時,可先調理脾胃,採用健脾除濕、芳香化濁、開胃助消化等治療法則,選用香砂六君子丸、人參健脾丸等中成葯,消除濕濁,恢復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為後期的進補打好基礎。 同時還可採用食療的方法調養脾胃。飲食宜溫、宜軟,少食多餐。以清淡、富營養、易消化為主,首選魚、瘦肉、雞、奶類、豆製品、蓮子、薏米、山葯等。新鮮蔬菜與水果也應適當多吃些。每餐也不宜吃得過飽。要少吃辛辣生冷 *** 性油膩食物等。 補不對證 進補之前,最好先向有經驗的中醫師咨詢,明確自己的體質是陰虛、陽虛,還是氣虛、血虛。對自己的體質有了清楚認識,進補就有了明確目標。 如平感到乏力、氣短者為氣虛,可服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大棗等; 若表現為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量少者則為血虛,宜服當歸、熟地、阿膠、首烏、龍眼肉等; 若有全身功能衰退、怕冷、腰酸背痛、四肢不溫等則屬腎陽虛虧,可選鹿茸、肉蓯蓉、鎖陽、胡桃肉、海馬等益腎壯陽之品; 若表現為津少口渴、潮熱盜汗、眩暈遺精等陰虛者,則可選百合、麥冬、黃精、銀耳、西洋參等。至於氣血兩虧、陰陽俱虛之症,又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氣血雙補或陰陽兼顧的辦法對症進補。 劑量欠妥 對年老體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 」平補」、「 」緩補」,平調陰陽,流暢氣血,而不可「 」驟補」、「 」峻補」,急於求成。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而且葯物宜選葯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凡過寒過燥、大辛大熱之劑,對老年人都是不適宜的。 體有實邪 體質虛弱,在外邪未盡的情況下,原則上應先清除外邪之後再進補。一般來說,不論什麼季節,服食什麼補品,凡有感冒發熱、癰腫瘡瘍等表現時,都應暫時停止進補,等病情好轉後再繼續。若外邪比較輕微,也可採取「 」補瀉兼施」,或「 」補中寓瀉」等方法,以達「 」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之目的,而不可單純進補。 濫補過補 進補和有病吃葯一樣,身體好了就不必再吃了。小兒、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身體虛弱應以調理脾胃為主,不宜盲目進補。否則,進補不當,不但易導致消化吸收不良,還容易造成性早熟等弊病,所以應特別慎重。 服用方法不當 丸散類補葯,應以溫開水送服,服用湯劑也宜溫服,而且以站立姿勢服葯最佳,不要用茶水、酒、飲料、牛奶等送服。煎煮湯劑一定要按醫囑執行,並注意服葯禁忌。 綜上所,服用滋補品時,我們一定要有的放矢,千萬不能盲目進補。必要時需要將體內的代謝產物(垃圾)排出之後,再行進補,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