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敏感期為什麼不好
① 孩子4歲半,最近到了數學敏感期,應該怎樣引導
當孩子處於數字敏感期,他們會特別喜歡數數和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這時,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互動來引導孩子深入理解數字,而不僅僅局限於使用靜態的繪本。例如,在乘坐公交車時,家長可以讓孩子數數車上的人數,或是不同性別的人數,並鼓勵他們計算總數。在用餐時,可以問孩子今天有幾道菜,需要幾個碗,以及如果家裡人數發生變化時,碗的數目應該如何調整。
對於大家庭,可以利用家庭聚會的機會,讓孩子計算缺席的人數,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乘坐電梯時,可以通過電梯的樓層顯示,引導孩子理解距離和優先順序的概念,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
國外幼兒園通常會在一周內專注於一個數字的學習,比如這周學習數字3,所有的活動都會圍繞3展開,如3個小朋友分享玩具,每位小朋友獲得3顆糖果,每首歌唱3遍等。通過這種方式,孩子能夠將數字與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聯系起來,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而不僅僅是抽象的符號。
數學起源於生活,如果單純地通過書本和靜態學習方式,可能會導致數字變得過於抽象,不利於孩子理解。如果孩子在嘗試時經常答錯或失去興趣,家長需要調整策略,觀察孩子的真實反應。這可能是孩子對數字還不敏感,需要時間慢慢培養興趣,也可能是當前的題目難度不合適。
強硬的學習方式不僅可能損害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還可能降低他們對繪本的樂趣。因此,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引導方式,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互動和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② 兒童成長的敏感期有哪些
兒童成長的敏感期是指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兒童對某些刺激或經驗特別敏感,這些刺激或經驗對他們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敏感期內,兒童的大腦發育迅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此,抓住這個時期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兒童成長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0-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對語言的吸收能力非常強,可以輕松地學會多種語言。家長和教育者應該抓住這個時期,多與孩子交流,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社交敏感期(0-3歲):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對周圍的人產生興趣,學會與他人建立聯系。家長和教育者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互動,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秩序敏感期(2-4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對環境和事物有一定的規律性要求,喜歡按照一定的順序和規律進行。家長和教育者應該尊重孩子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一個有序的生活環境,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
運動敏感期(0-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對運動充滿好奇,喜歡嘗試各種動作。家長和教育者應該為孩子提供安全的運動環境,鼓勵他們進行各種運動鍛煉,培養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
感官敏感期(0-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對各種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如觸覺、聽覺、視覺等。家長和教育者應該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感官體驗,如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聽各種聲音、看各種顏色等,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創造力。
數學敏感期(4-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對數字和數量有一定的認識,開始對數學產生興趣。家長和教育者應該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孩子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音樂敏感期(4-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對音樂有很高的興趣,喜歡唱歌、跳舞等。家長和教育者應該為孩子提供音樂教育,讓他們接觸各種音樂風格,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
總之,兒童成長的敏感期是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求,提供適當的教育和引導,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干預,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
③ 孩子上小學後對數學不敏感,這些原因是怎麼造成的,怎麼樣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
沒有興趣。不理解什麼是數學。多做數學游戲
④ 我小孩平常做數學練習題好像挺厲害的,為啥考試總是低分呢
我們不難見到,寶寶們2歲開始,便會數數,「1,2,3,4……10」,事實上,這時雖然小寶寶已經會數數,但他們卻不知道這些數字代表數量或總數的概念。到孩子3,4歲左右,才能在對著玩具數數時,初步理解當自己數數,數到6的時候,6是代表6個玩具的意思。所以,在這個孩子對數學表現出敏感的階段,爸媽可以開始嘗試讓孩子接觸數學。
然而,這階段的孩子由於處於具體形象思維,所以父母絕不能通過讓孩子背誦抽象的公式學數學,這種做法給孩子帶來的結果,其實跟2歲寶寶數數毫無區別,是沒有意義的,還會給孩子學數學帶來了隱患——因為讓小朋友背誦理解不了的公式,是在不斷強化「數學很難」。這時,最合適的方式,是通過讓孩子數具體的物品數量,來學習簡單的加減法。這其實也是小朋友初步「理解」數學的過程。
當孩子6,7歲後,進入數學邏輯的敏感期,這時,孩子們便可以接觸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數學題了,比如「3+5=?」如果小朋友沒有在數字概念敏感期,通過具體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的方式來理解數學,這階段要補上,因為這是小朋友理解數學的基礎,就像建造房子的地基一樣,這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基礎。
所以,學齡前的孩子可以接觸數學,也可以學數學,關鍵是父母要採取正確的方式。
▲如何用合適的方式,激發孩子的算術興致?
有一位老教授在激發孩子算術興致方面頗具心得。
她6歲的小孫子給她「出題」,列了一頁算術題讓奶奶解答。教授也很「入戲」,不僅認真地「答卷」,還把孫子稱為「小李老師」。當老教授答卷結束後,小男孩也很認真地「批改」,一本正經地拿著紅筆坐在書桌前一遍又一遍地算,當然少不了笨拙地數手指。批改到最後一遍,小男孩大喊:「奶奶,你這道題答錯了,一看就知道,你剛才沒有好好數手指啊!」
難以想像一個成年人還需要數手指的情形,更何況他的奶奶是數學教授。
不過,小男孩為了當盡責的老師,足足把那一頁的算術題來回算了3,4遍。跟那些強迫利誘孩子學數學、練算術題的父母相比,老教授的做法可謂「一絕」!
這其實也是假裝游戲的一種方式,不過是以「游戲」的方式,達到了學習的目的,還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當父母們不知如何激發孩子的算術興致、培養數學興趣時,讓孩子充當小老師,給爸媽出題和批改答案,能把學習數學變得有趣一些,還順便實現了重復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