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聽了很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

為什麼聽了很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

發布時間: 2024-08-27 17:55:00

Ⅰ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等諸如此類老生常談的大道理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了,有的也明白大概是什麼意思,卻總是覺得用不上,雖然非常想用,但不知道從何下手。

人們總覺得,如果把「大道理」作為自己的行為准則,那人生將多麼圓滿。但實際上能將大道理切實去踐行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 ,行為准則如果想起到作用,有兩種途徑,一是外界將這套「大道理」強加於人,長時間的訓練以形成習慣,二是通過自我規范約束,按「大道理」行動。第一種途徑不太現實,只有軍隊差不多符合這種強制性,但軍人還是少數。第二種途徑首先需要明白「大道理」並絕對認同,其次要有非常強的自律來執行。這就要談到另外兩種原因了。

其二 ,明白「大道理」並深刻認同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沒有獲得類似機會的經歷,就會懷疑時刻准備著的效用,覺得性價比太低,而不準備又難以獲得額外的機會,如此形成循環。所以如何跳出既有思維定式變得重要,這就可能需要多多和外界交流,從別人的經歷學習等。

其三 ,明白「大道理」並嚴格要求自己去執行則更難。懶惰是人的天性,嚴格自律是違反常態的,這就讓人覺得痛苦,比如「時間就是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但在沒有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候,我們更傾向於多休息少學習少勞累,因為這是符合天性的。

所以我們常有聽過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感慨。人生非戲,我們都沒有上帝視角,用現在的眼光對過去的行為加以評判是毫無意義的。希望我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在當下,體會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Ⅱ 為什麼有的人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學會接受孤獨,你才能夠過得更好。」
「只有好好學習,你才能夠變成一個優秀的人啊。」
「不就是一個渣男嗎?有必要為了他而舍棄整個森林嗎?」

「可我這一生,聽過無數的大道理,卻仍然無法變成他們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那麼,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我對於這個問題的觀點是,我們所聽過大部分道理,都是以方法為中心,而不是以所遇到的問題為中心來表達。

過度看重方法中心論的人,就好像一個丟了錢包的醉漢,但他不去他丟失錢包的地方尋找,反而在路燈下尋找錢包,他的理由是:「路燈下光線好。」

part.1

在我看來,許多大道理就像一個剛剛建好的毛胚房,這個毛胚房無法給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你居住,但是你可以看著它,以此來滿足你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幻想。

大道理常常告訴你一種方法,讓你知道在遇到某種問題時,應該用哪一種方法來應對,它強調問題的相似性以及應對方法,從而導致對一類相似的問題使用千篇一律應對方式,忽略了在解決問題時看起來毫無關聯的、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你失戀了。於是你到知乎上提問:「如何才能夠快速的從失戀中恢復過來。」

有人告訴你,「這世上可以治癒一切的良葯是時間。」也有人告訴你,「新歡是擺脫舊痛最快的一種方法。」還有人告訴你,「提升自己,當你變得優秀時ta就會後悔放棄了你。」

這些方法對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對。但是卻不一定適合你,這些方法都是從回答者的自身經歷所歸納出來的,他們可能使用這一種方法成功的從失戀的陰影中擺脫了出來,但每個人所經歷的分手過程都是不盡相同的。

part.2
在這也可以看到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即一味強調他人所給出的建議的重要性,從而造成了對於自身問題的特殊性的忽略,失去了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以及問題本身的重要性。

失去創造力是一種致命的弱點,它意味著你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不再相信你自己感覺,而將他人的建議作為一種信念去實行。

當我們試圖解決問題時,合理的方法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步驟,但是當我們把方法看作唯一中心時,就會忽略一點,「是因為什麼才會創造出這個方法。」

方法其存在的前提,是為了幫助我們合理的達到目的,而不是當問題出現時,我們應該挑選怎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如果只注重方法,我們就容易將解決問題的過程變成:遇到某一問題--將這個問題歸類於某一標簽--知道大道理對這一標簽所提出的方法--使用大道理所提出的方法論來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是似機械化的,只知道按照所謂的道理方法去解決問題,不願意思考,只期望能夠有一個人能夠指給你一條明路,你只需要按照他所說的方法去做就足夠了。

不可否認,有時候他人所提出的方法,對你確實是有效的,成功的幫助你擺脫了困境,但如果無用呢。於是你就到知乎上提問「為什麼聽過這么多大道理,我卻仍然無法過好這一生。」

part.3

對於生活而言,大多數事情都不是由一個因素所決定的,事件也永遠是充滿不可確定性的,現實不會因為你使用了大道理中所提出的方法,而使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大多數時候,我們知道應該怎樣做,卻不一定知道我們為什麼應該這么做。

例如「學會接受孤獨」這一觀點或者說方法,很多人會告訴你,你應該怎樣怎樣去做,這樣做的好處有什麼什麼。但是卻很少有人問過你,你為什麼要去接受孤獨。

你說:「我想要學會接受孤獨,是因為我想要變成一個優秀的人。」

也許你是因為看到了許多言論,他們告訴你,孤獨的人往往會很優秀。但是我們忽略的一件事是,除了孤獨之外,還有其它的很多特質也會使一個人看起來很優秀,孤獨只是他所凸顯的一種特質。

但是我們卻很容易本末倒置的認為,是孤獨衍生了他其他的特質而使他顯得優秀,而不是,他的所有特質中孤獨最為突出,沒有其它特質的襯托,孤獨也可以被叫做孤僻。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孤獨而去孤獨,也許終其一生,你都不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孤獨。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因為那些宣揚孤獨的人,在他們不孤獨之前,就已經很優秀了,但正是這種優秀,使得他們沒有時間去浪費在無用社交上,所以他們顯得孤獨。

part.4

我想即使告訴了你這些,你也無法過好這一生,甚至你都不會過的比以前好一些,那麼究竟要怎樣才能夠過好這一生。

我沒有辦法告訴你答案,我只能說:「放棄以方法為中心,熱愛問題本身。」是我目前正在做的,這讓我過的比以前好了一些。

放棄以方法為中心,這會是一個讓你產生恐懼的做法。你會想,那麼我應該怎麼做,或者說,怎麼做才是對的。

我想首先,你必須放棄這種觀念,「究竟怎麼做才是對的。」

part.5

我們的「對錯」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我曾在前兩個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以至於我兩個月都沒有寫過一篇回答。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我應該怎樣去寫出一篇對的文章,怎樣才能夠寫出一篇高贊的回答。

我發現長的文章通常都是高贊,我以為我獲得了一個秘籍,只要把文章寫長,我就可以寫出對的文章了,但我一直沒有開始動筆,因為我想著,寫一篇長文章肯定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直到我發現,即使我有了一整天的時間,也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阻礙著我,因為實際上,我並不喜歡寫很長的文字。

也因為,在最初,我寫回答的目的是為了說出我的看法,而不是為了寫出贊多等於對的回答。

所以,什麼是對的。

當你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你就選擇只想去做對的事情,所有的方法都是為了這個「對」而做。同時也意味著,你選擇逃避可能的錯而產生的恐懼。

恐懼將會是你怯懦不前的一大障礙,你害怕每一個不確定的事物,最後依舊被不確定性牢牢禁錮。

你力求每一次都做的對,卻在一開始就做錯了。

「那怎樣才能夠過好這一生?」

「抱歉我無法給出你人生的答案。」

Ⅲ 看了那麼多道理,懂了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啥

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的人在教訓別人,和別人講道理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態就會發現,他們好像也並沒有把自己經營的多好。這主要還是因為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把那些人生道理和自己腦海中的想法給落實到行動上。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2.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自律,有規劃

我們如果想要擺脫這一種光聽道理,沒有行動的狀態就一定要保持一個自律,有規劃的生活方式。因為努力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它是一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的過程。我們可以每一天都只完成一點,但是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夠放棄,這樣慢慢的去堅持就會形成一種自律的生活習慣。我們的人生也會因為這種習慣的養成而變得越來越好。


Ⅳ 佳句賞析「「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最近很火,來說說我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吧。我認為「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一般有三個原因:

第三,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很多人是,知的部分都做到了,但是行一直都沒有做到,甚至是內心對知的部分,其實也是有抵觸的,雖然知道了,但並不是百分之百地願意去接受。這種應該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了,很多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只說不做。還有些人心裡分明知道這樣做是對的,但由於從小的偏見或其他原因,就是打心底里有所抵觸,無法把行動落到實處,最後導致了「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存在這樣的問題時,不妨對照一下,到底是哪個方面出了問題。

Ⅳ 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後會無期》的確稱得上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簡簡單單的幾個小故事串起來,卻道出了人生的許多道理。電影中王珞丹飾演的詐騙團伙女騙子說了這樣一句話:「從小聽了很多大道理,可依舊過不好我的生活。」劇組宣傳的時候把這句話凝練成了「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並且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廣泛的共鳴。是啊,有多少人不懷疑道理的作用、不反感道理的說教呢?又有多少人敢說自己過好了這一生呢?

那麼,究竟為什麼我們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依我看來,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因為我們聽過的道理「不夠真」。我們的確聽過許多道理,但其中有多少道理是對的,有多少道理是錯的呢?如果我們聽聞的道理大多數都是錯的,如果我們的腦子里充滿了錯誤的信念,過不好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好奇怪的呢?就算是配置了頂級硬體的電腦,如果所裝的軟體差的一塌糊塗,那麼電腦慢得要命啦,中毒啦,死機啦之類的現象不是很正常嗎?它運行起來怎麼可能流暢自如得心應手呢?

總體而言,雖然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但其中的大多數其實都「不是真的」,而是似是而非的,甚至是謬誤的。

其二、因為我們聽過的道理「不夠大」。我們的確聽過許多道理,但其中有多少是「大道理」,有多少是「小道理」呢?我知道,人們本能地反感大道理,尤其是在他們思想還不成熟的時候。相信也有人認為我的文章里充滿了大道理,有很強的說教味道,讀起來沒那麼輕松,不如小故事或段子來得有趣。但我堅持認為,探尋事物的本質更重要,用最精煉最直接的文字把事物的本質揭示出來更重要。

我喜歡有事說事,有理講理,不喜歡那種「先虛構出一些沒名沒姓的人物說是作者的親戚朋友同事客戶或是作者聽說過的同樣沒名沒姓的某某某某、再虛構出一些能夠當作論據證明文章論點的狗血故事強安在那些人物身上、還非要說那些人物是真實存在的、那些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的文風。動不動就我的一個朋友A怎麼怎麼樣了朋友B如何如何了,公司一個新人C怎麼怎麼樣了另一個舊人D如何如何了,哦,就您能耐,所有奇葩和異士都讓您給遇上啦?編得這么假您不心虛嗎?虛構,當然可以,但不能用虛構的東西冒充真實案例呀,不能拍出一本虛構的小說卻非要說那是社會實錄或是真實傳記呀,對不對?許多道理本身很簡單,既然是講給成年人聽的,那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直接講出來好了,何必繞個彎子忽悠人呢?為了湊字數嗎?

對我們的生活而言,「要聽媽媽的話」或「犯我中華者,其遠必誅」之類的小道理,是遠遠沒法跟「你要盡量與厲害的人合作」或「要熱愛和平,維護和平」這類大道理來得有用的。所謂的高境界高格局,其實就是用那些真實的正確的人生大道理搭建而成的思維框架和行為框架,在那種高度和那種維度下,萬事萬物呈現出另一番樣貌,目標、意義、因果和路徑都更加清晰可見。一個從一生的角度、全人類的角度、整個地球的角度、整個宇宙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的人,跟一個渾渾噩噩的、狹隘的人看到的景象必然大相徑庭。前者很可能會心甘情願將千億家產捐出去做公益,後者卻很可能會為了佔一百塊錢的便宜而費盡心機,不惜浪費時間,不惜丟人現眼,不惜損傷情誼;前者很可能會為了世界和平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後者卻可能會因為一句話而大打出手,致人死地。

總的來說,雖然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但其中的大多數從根本上來說只是些小道理、小竅門而已,不是什麼大道理,它們充其量只是術不是道,只能當作戰術不能當作戰略。

其三、因為我們真正聽懂並且聽進去的道理其實並不多。雖然我們的確聽了許多道理,但由於閱讀理解能力的限制以及注意力的缺乏,再加上自我常常排斥那些與自己的原有認知和習慣相悖的信念,我們其實只是聽過許多道理,而非真正聽懂或聽進去了許多道理。

其四、因為我們健忘。有些道理我們雖然聽過但並未記住,有些雖然記住了但並未踐行,還有些雖然踐行過但還是忘了。我們的確聽過許多道理,其中的確有些是真實的正確的,我們也的確聽懂了聽進去了,我們甚至在聽聞那些道理的時刻和其後一段時間內備受鼓舞、充滿幸福,進而踐行了那些道理,而且可能效果還不錯。然而,後來,它們中的許多還是漸漸地被我們遺忘了,至於那些從來沒有踐行過的,忘得就更快更徹底了。

那麼,解決之道是什麼呢?四個字,對症下葯。

針對「不夠真」和「不夠大」的問題,要控制輸入數量,提升輸入質量,要持續篩選、清理和精簡,多閱讀經典書籍,多關注和接近智者。

針對聽不懂的問題,要通過有意識的大量閱讀、寫作和交流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針對聽不進去的問題,要有意識地通過減少信息源、制定和完成挑戰計劃、科學飲食、科學睡眠、科學健身、冥想等諸多行動提高自己的耐心和專注力。

針對健忘的問題,要把那些經過我們層層篩選過的真實的正確的有用的道理用筆記下來,並且不斷優化表述的方式,作為自己的生活原則,並且要帶在身邊,每天至少看一遍,最好時不時拿出來看看,最好把它們一字不落地背下來,並且要真誠地、持續地、執拗地、有意識地踐行它們,直到你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立刻記起它們並且依據它們做出明確的堅定的選擇。當然,知錯必改應當成為你的重要原則之一,如果你篩選出來的道理最終被事實或邏輯證明並非真理,你必須立刻改正。

相信我,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了,我有充足的理由保證你可以過好這一生。

Ⅵ 為什麼明白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出在哪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一個人給別人講很多大道理,卻發現自己過得一團糟,明白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這種感覺是很多人都存在的,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三、道理雖然存在,卻趕不上生活的變化。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所懂得的道理,雖然有時候能夠運用在生活里,但是有些道理即使提前知道,這也趕不上生活的千變萬化。而且人在面對真正的困難時,表現出來理性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手忙腳亂的,也就顧不上自己所懂得的道理。等到回頭醒悟過來時,都是為時已晚,無法挽回。
所以不妨讓自己活得輕松一點,讓那些道理你自己的生活遠一點,生活本來就已經十分艱難了,就不要讓自己的心裡有更多的壓力,順其自然或許會過得更好。

熱點內容
小米麵為什麼吃到最後會有點兒苦 發布:2024-11-24 20:54:49 瀏覽:494
為什麼手機里會有焦味 發布:2024-11-24 20:41:03 瀏覽:220
微信付款為什麼先付卡里的錢 發布:2024-11-24 20:34:52 瀏覽:202
瑪瑙綠水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4-11-24 20:31:41 瀏覽:918
為什麼左邊眼睛靠里偏 發布:2024-11-24 20:31:27 瀏覽:357
韓國人為什麼吃東西要戴手指套 發布:2024-11-24 20:27:24 瀏覽:676
微信為什麼自己發的朋友圈看不到 發布:2024-11-24 20:24:30 瀏覽:898
車玻璃為什麼有七彩顏色 發布:2024-11-24 20:20:14 瀏覽:547
電狐搬家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4-11-24 20:15:15 瀏覽:392
為什麼現在淘寶找不到一件代發 發布:2024-11-24 20:05:44 瀏覽:409